一、希伯來的詩人寫某段詩篇時的原意是甚麼?
二、新約引用某段詩篇時是否恰當?
那些被新約直接或間接引用的詩篇經文,通常是在詩人的寫作原意之上加上因著基督事件而產生的另一重意義。當我們將原初的經文和引用該經文的語境互相比較,便能一目瞭然。
舉例說,屬於哀歌或禮拜禱文的詩篇四十一篇,內容是一個身患重病、遭敵人譭謗、為知己朋友背棄的人的祈求,又或是這個人經歷上帝的拯救後所唱出的感 恩之歌;新約卻引用它來講述猶大出賣耶穌的事件(約十三18)。詩人的主角顯然不是上帝的兒子,因為他形容那人承認自己有罪(4節)。
詩篇六十九篇亦出現相同的情況。這是一篇呼求耶和華拯救求助者脫離仇敵的哀詩;新約卻用在以下的敘述中:耶穌潔淨聖殿(約二13-17):別人無理恨祂(約十五24-25);在祂被釘十字架時,兵丁拿苦膽調和的酒/醋給祂喝(太二十七34、48);彼得憶述猶大的可悲結局(徒一l5-20)。詩人同樣在這篇詩中承認自己愚昧和有罪(5節)。
此外,還有因罹患惡疾,遭到那些認為疾病乃上帝的懲罰之人的恣意嘲諷,因而深表痛苦的詩篇二十二篇。這首詩被引用來描述耶穌受苦的各方面(太二十七39-46;約十九23-24)。
作為『皇室詩篇』的詩篇第二篇,內容是頌讚耶和華不嫌以色列民悖逆,願意收納以色列王作攝政王。初期的基督徒則引用它來描寫耶穌以及他們本身所經歷的敵擋(徒四23-30);保羅引用它來證明上帝叫耶穌復活,乃是應驗祂的話(徒十三32-33)。
詩篇十六篇是一首信心之歌。詩人因為確信耶和華不會離棄他、任由他在苦難中,因而充滿喜樂;在新約則成了耶穌復活的另一個見證(徒二22-32)。
詩篇一一八篇是一篇感恩詩。詩人為耶和華使他勝過仇敵而發出感恩;在新約也被用在上帝使耶穌復活的事上(徒四8-11)。詩篇四十五篇是為皇室婚禮 而寫的,當中的以色列王受到極大的尊崇;新約則用它稱頌上帝的兒子永遠的王權(來一8-9)。詩篇一0二篇是一首哀詩,困苦人為自己的病患和在遭難的日子遭 人笑柄而向上帝呼求;希伯來書一章l0至12節引用了其中幾節有關頌讚造物主永恆不變的經文來形容耶穌。
詩篇一一0篇是一首皇室詩篇,當中把以色列王描繪為耶和華得勝的攝政者和永遠的祭司;新約則用它證明耶穌的彌賽亞身份(太二十二41-45)、祂復活後被高舉(徒二32-36),以及祂那更超越的大祭司職分(來四l4至五lO,七11-28)。
有關詩篇與耶穌之間的這些連繫,我們可以提出幾點綜論:
首先,它們強調一個觀念,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穌與個別信徒和信仰群體的認同,甚至是他們的縮影。新約提供了大量證據,證明耶穌經歷了人世間的種種悲與喜、苦與樂、絕望與盼望,就正如詩篇所透徹描述的。
第 二,詩人預言耶和華會在全地建立公義、公平與和平的永恆國度,並這國度曾在以色列王的統治下在歷史中短暫出現。在這個背景下,新約運用詩篇的方 法就不足為奇了。詩篇一方面經常用誇張的言辭來表達這些主題;另一方面,以色列諸王皆未能活出這些理想。這兩方面加起來便燃起人們內心的盼望,希望會有一 位受膏者出現,實現以上的理想。這種盼望為日後基督徒認定上帝的兒子耶穌為這位彌賽亞而鋪路。
第三,詩篇與耶穌之間的關連主要是預表性(typological), 而非有意識的預言/應驗。換句話說,那些獲默示的希伯來詩人並未意識他們為 以色列敬拜者所寫的一些詩和禱文,竟預表著耶穌生平和事奉的某些片段。然而,新約卻表明這確實是上帝的心意和計劃。換言之,上帝作為最終的作者,祂賦予詩 篇的意義超越執筆的作詩人所意識到的。因此,只要詩篇的內容是反映耶和華要透過祂所膏立、所指派的代表來管治全地,並且/又或者在新國度中被引用來帶出及 闡明耶穌引進上帝國之角色,那詩篇就可以說是彌賽亞詩篇了。
第 二,詩人預言耶和華會在全地建立公義、公平與和平的永恆國度,並這國度曾在以色列王的統治下在歷史中短暫出現。在這個背景下,新約運用詩篇的方 法就不足為奇了。詩篇一方面經常用誇張的言辭來表達這些主題;另一方面,以色列諸王皆未能活出這些理想。這兩方面加起來便燃起人們內心的盼望,希望會有一 位受膏者出現,實現以上的理想。這種盼望為日後基督徒認定上帝的兒子耶穌為這位彌賽亞而鋪路。
第三,詩篇與耶穌之間的關連主要是預表性(typological), 而非有意識的預言/應驗。換句話說,那些獲默示的希伯來詩人並未意識他們為 以色列敬拜者所寫的一些詩和禱文,竟預表著耶穌生平和事奉的某些片段。然而,新約卻表明這確實是上帝的心意和計劃。換言之,上帝作為最終的作者,祂賦予詩 篇的意義超越執筆的作詩人所意識到的。因此,只要詩篇的內容是反映耶和華要透過祂所膏立、所指派的代表來管治全地,並且/又或者在新國度中被引用來帶出及 闡明耶穌引進上帝國之角色,那詩篇就可以說是彌賽亞詩篇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