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十二位」,福音書的作者給予了不同的評價。例如,在馬可福音呼召與揀選的記敍(可1:16-20; 2:14; 3:13-19)之後,關於「那十二位」的記敍多半是負面的描述,甚至愈往結尾的地方,「那十二位」的評價就愈糟糕,例如猶大的背叛(可 14:43-45)、每一個人都逃跑(可14:50-52)以及彼得三次不認主(可14:66-72)。
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對「那十二位」的評價就含蓄多了。整體來說,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都繼受了馬可福音關於門徒的記敍,但是這兩本福音書刪除了馬可福音中對 「那十二位」負面的評價。例如在「耶穌解明撒種比喻」的段落中(太13:18-23//路8:13-20//可4:13-20),太13:18和路 8:11刪除了可4:13耶穌指責門徒聽不懂比喻;在「耶穌履海」的神蹟中(太14:22-33//可6:45-52),馬太福音刪除了耶穌指責門徒心裡 「愚頑」(直譯「剛硬」)的評論(太14:31//可6:52;路加福音缺這個記敍;另參太16:9//可8:17)。馬太福音雖然也記載了門徒雖有時聽 不懂耶穌的教導(例太15:16-17; 16:8-9),但是馬太福音卻獨家報導「那十二位」還是很聰明的,都聽得懂耶穌的教導(太13:51; 16:12; 17:13)。
此外,馬可福音中耶穌指責門徒心硬的段落(6:45-52;8:14-21)以及耶穌斥責彼得是撒旦的記載(6:32-33),路加福音全部都刪除。路加 福音的表達常淡化門徒的失敗原因,例如,門徒在客西馬尼園中睡著了,馬可福音、馬太福音都記載耶穌責備門徒「不能警醒片時」(可14:37;太 26:40),但是路加卻解釋門徒是因為「憂愁而睡著了」(22:45)。再者,路加福音22章相當低調地處理猶大背叛耶穌的記敍,甚至低調到猶大無聲無 息地就從門徒之列消聲匿跡(這細節留到了使徒行傳的開場白中交代)。
除以上提到的幾處經文之外,路加另有幾處更大的更動:(1)路加刪除耶穌預言「門徒都要跌倒」的記載(可14:26-27;太26:30-31);(2) 路加沒有提及耶穌被捕時門徒都逃走(參可14:50;太26:56)。馬可福音與馬太福音記載耶穌斷氣之時的目擊者都是婦女(可15:40;太 27:55),然而,路加報導在場的除了婦女之外,還包括「一切與耶穌熟識的人」(23:49),暗示著耶穌受難的場景中,門徒並未逃跑都還留在現場。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印象:路加對「那十二位」耶穌門徒的正面評價絕不是偶然,而是一種潛在的支配意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