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考據背景資料

    我們要學習搜集研究經文的背景資料。這牽涉到兩個問題:

第一、要搜集研究哪些背景資料?

  1. 經文中提及的人、地、事等
  2. 作者或讀者的文化與社會環境
  3. 作者或讀者當時的習慣風俗
  4. 作者或讀者的思想世界

    例如,想要明白保羅對婦女蒙頭的教導,顯然必須了解希羅社會中的蒙頭情況。若要理解歌羅西書,就必須知道在那裡流行的諾斯底主義是甚麼,因為保羅是使用諾斯底主義的詞彙來介紹基督教的信仰。要能體會聖經人物的價值觀,就應當認識新約幣值。重要的背景資料,包括兩約之間歷史、猶太黨派、希律王族、希羅文化、彌賽亞期盼。

     只需討論:(1) 不明顯的,(2) 真正影響經文解釋的。

第二、從哪裡得到歷史文化背景資料?

  1. 聖經本身
  2. 其他原典文獻 (Primary Texts)
  3. 聖經字典、百科、史地之類的書
  4. 有些註釋書也會有一些資料
  5. 需靠平時多讀書

    基本的背景資料可在聖經裡找到,因此我們宜熟悉聖經,尤其應多讀歷史書,它是新舊約背景的資料來源。當保羅說以色列先祖「都在雲裡海裡受洗歸了摩西.並且都喫了一樣的靈食.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林前十2-4),如果我們熟悉曠野飄流那段歷史,我們就會知道「靈食」「靈水」「靈磐石」指的是甚麼事件。

    但是也有很多背景資料必須到聖經以外去找。例如太十九3「有法利賽人來試探耶穌說、人無論甚麼緣故、都可以休妻麼。」

    固然聖經本身就有關於 可否休妻的教導,但這個問題在這裡之所以構成一個「試探」,乃是和法利賽人當時對這個教導的嚴重分裂有關,這就不是聖經本身所擁有的資料了。
    學術性研經在這方面比較講究,需要把第一手文獻 (primary texts) 考據出來,不可以只根據第二手資料 (secondary sources)「道聽途說」。例如普珥節,其來歷的第一手文獻是以斯帖記 (26-32),那麼「修殿節」(約十22) 呢?請讀《次經》馬加比壹書四章36-59節。

    不論個人讀經或解經,若了解聖經記載的當時背景,必然大有助益。但關於這方面華人教會有兩種極端的看法。有人以為聖經是超時代性的,無所謂歷史背景。另有人卻過分倚賴「歷史背景」,彷彿沒有歷史背景的資料就不能解釋聖經。

    我想這是很好的提醒,讓我們小心避開兩個極端。我們應當熟悉提供背景資料的文獻,也會使用各種工具書,但也不要過份高抬經外的考據資料在解經上的地位。
 
實例示範

    主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是受難週的開始,四卷福音書都有記載 (太廿一1-11,可十一1-10,路十九29-40,約十二12-19)。福音書作者也引述舊約聖經 (太廿一5,約十二15),告訴我們這是彌賽亞預言的應驗。

    
解經時應當將經文所用的引述找出來。如果引述的是舊約,使用一本有串珠(cross-reference)的聖經就可查到。這裡所引述的是撒迦利亞書九章9節。

  1. 太廿一5「要對錫安的居民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
  2. 約十二15「錫安的民哪、不要懼怕、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
  3. 亞九9「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的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

    不過除了確認這是應驗撒迦利亞的預言之外,我們還想知道「騎驢」有沒有甚麼含義呢?有些解經說「騎驢」是要表達謙卑,大概是因為經文有用到「謙謙和和」「溫柔」的字眼。但是我們注意到兩點:

    第一,這裡描述的是君王的臨到,不是僕人的服事。

    第二,約翰福音的引述乾脆省略「謙和」字眼。

    讓我們看看幾處舊約中提到的騎驢或騾:

  1. 士十4「他(睚珥)有三十個兒子騎著三十匹驢駒.他們有三十座城邑、叫作哈倭特睚珥、直到如今、都是在基列地。」
  2. 士十二14「他(押頓)有四十個兒子、三十個孫子、騎著七十匹驢駒.押頓作以色列的士師八年。」
  3. 撒下十三29「押沙龍的僕人就照押沙龍所吩咐的、向暗嫩行了。王的眾子都起來、各人騎上騾子、逃跑了。」
  4. 撒下十六2「王問洗巴、說、你帶這些來是甚麼意思呢。洗巴說、驢、是給王的家眷騎的、麵餅、和夏天的果餅、是給少年人喫的.酒、是給在曠野疲乏人喝的。」
  5. 撒下十八9押沙龍騎著騾子、從大橡樹密枝底下經過、他的頭髮被樹枝繞住、就懸掛起來.所騎的騾子便離他去了。」
  6. 王上一33-34「王對他們說、要帶領你們主的僕人、使我兒子所羅門騎我的騾子、送他下到基訓.在那裡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單要膏他作以色列的王.你們也要吹角、說、願所羅門王萬歲。」

    睚珥和押頓是以色列的士師,聖經作者如何告訴我們他們是以色列的統治者?不是講戴冠冕甚麼的,而是記載他們的兒子、孫子是騎驢的 (士十4,十二14)。亞多尼雅想自己稱王時,大衛就趕緊宣佈所羅門才是他的王位繼承人,他怎樣讓全國百姓知道呢?讓所羅門騎大衛的騾子公開出現 (王上一33)。所以我們發現騎驢與王室的象徵有關。在古代文獻中也可看到,君王出巡或是坐車或是騎騾,不是騎馬。

   
一般以色列人上耶路撒冷守節,特別是最後這一段進入聖城的路,都是步行、不騎牲口的。如果主耶穌要表達的是謙卑,祂就會步行,以免招惹注目。所以主耶穌不尋常的選擇「騎驢」,最主要的意思是宣告祂君王的身分。

   
至於「謙和」,主要不在於強調道德品格 (ethical quality),而在於強調這位君王不是用強勢、武力來征服天下,祂是以「和平的君」(賽九6) 來治理祂的國度。

   
怎樣找到這些經文呢?你可以試試經題索引類的工具書,例Nave’s Topical Bible,在Mule題目下,有一個副題是For royal riders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