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聖經神學的歷史
【改教時期】
『從改教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聖經神學的論述;路德馬丁與加爾文對於聖經神學性的註釋,是非常有權威的寫作,不單是對於教會,而且是對於全歐洲都 發生影響力,使讀者們能從他們的寫作上得著重生的經歷。』(史馬特,Smart)
聖經神學這個名詞在改教時期尚未使用,但很顯然地已表明了改教者們的目的。改教者原則中很重要的一則,乃是『唯獨聖經』,他們首要的目標,乃是要使聖經的神學,成為並確定基督教神學的基礎。
【加布勒(John Philipp Gabler,1753-1826)】
在十七世紀時,『聖經神學』乃是作為『教義神學』的改革:但是在一七八七年,加布勒建議要將此兩者分別清楚。
他稱『聖經神學』是神學的敘述部門;教義神學是神學建設部門:『聖經神學是歷史性的,是聖經的作者們將上帝的事情敘述出來;教義神學卻是教導性的,由某一個神學家按哲學與理性的原則,並根據他的本性、時代、年日、地域、並宗派的背景,以及其他同樣的外在的影響來決定關於上帝的事。』
加布勒本人並沒有寫過聖經神學,但他所定的原則,成為日後聖經神學作者的根據。
【歷史性的批判】
在十九世紀時,因為歷史批判的風行,對於聖經神學的興趣就比較衰落。當時許多聖經學者,不是竭力以歷史性的批判眼光來看聖經,就是竭力反對歷史批判派,並指出他們的錯誤,很少有聖經學者注意到聖經是一本神學的經書。
當時有些稱為『舊約神學』,或『新約神學』的書發行,但實際上內容乃是論到聖經的宗教歷史,並不是神學的歷史。但也有些例外(如Johann von Hofmann,1810-1877),改教者以神學來研究聖經的方法,被改為以歷史性的方法來研究聖經。
以歷史方法來研究聖經,被認為更客觀,可以避免單以宗教來研究聖經時的偏見。在某一方面看來,這是對的:但是這種方法最基本的錯誤,乃是只以歷史來研究聖經時,完全忽視了聖經為一本重要的神學經書。
因此,聖經學者只注重歷史,而一般基督徒卻關心聖經實際上對於信心有益的神學方面的意義;兩者之間有了一條極大 的鴻溝。神學院畢業出來的神學生,在學歷上很有資格,但在實際上並沒有好好準備到教會去事奉。
【聖經神學運動】
德國的巴特發表了《羅馬人書註釋》一書之後,開始了聖經神學的運動。此後,又有愛赫洛(Walther Eichrod)在一九三O年發表了《舊約神學》巨著;又有韋邱(Wilhelm Vischer)的《舊約對基督的見證》(1934)。英語作者中,有羅賓生(H.Wheeler Robinson,1872-1945)的舊約著作,又有達德(C.H.Dodd)的新約著作,都甚有貢獻。
許多聖經神學的書籍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發行,因此被稱為『聖經神學運動』時期。在這方面的作者中,有許多甚為著名的作者,其中有:德國的布特曼 (Rudolf Bultmann)以及古門(Oscar Cullmann),房拉德(Gerhard von Rad,1901-1971),耶利米(Joachim Jeremias,1900-1979),蓋士曼(Ernst Kasemann)以及馬丁布伯(Martin Buber);有英國的霍布(Gabriel Hebert,1886-1936), 勞雷(H. H. Rowley,1890-1969)以及李查生(Alan Richardson);北美的有賴特(G. E. Wright,1904-1970), 孟尼爾(Paul Minear,1906),白賴得(John Bright,1908),史馬特(James Smart)以及麥根全(John McKenzie)。戚爾茲(Childs)將這個運動歸納為五大要素:
(1)重新發現神學的規範;
(2)全部聖經是統一的;
(3)神在歷史中的啟示;
(4)聖經中有希伯來的思想,和希臘的思想之區別;
(5)聖經與環境的區別。
(2)全部聖經是統一的;
(3)神在歷史中的啟示;
(4)聖經中有希伯來的思想,和希臘的思想之區別;
(5)聖經與環境的區別。
有這麼多的神學家與神學思想,是否能合在一起被稱為—種運動,仍有可辯論的餘地。或許只有戚爾茲的五要素的第一點,被以上所提到的這些學者所接納。可是
從另一方面看來,聖經神學的復興與發展,卻是對於研究聖經與神學有極大的貢獻。因此,有許多宗教雜誌出版,其中有專門刊載聖經與神學作品的《註解》雜誌 (Interpretation,1947)。在德國有葛督(Gerhard Kittel,1888-1948)所編著的《新約聖經神學辭典》(1933-1979);此外,又有一九五二年出版的《舊約聖經註釋》,不單是一本巨著,而且也特別注重舊約神學。有一個稱為SCM的出版社,也開始繼續出版《聖經神學研究》集;其中不但有許多舊約的聖經神學,而且也有新約的聖經神學。
【聖經神學現況】
我們不必驚異,在教會中也有些聖經學者反對『聖經神學運動』,尤其北美的神學家。其中有一個名叫巴爾(James Barr)的學者,在一九六O年代中特別批判聖經神學運動。他說,我們不能太注重希伯來與希臘思想的判別;同時又不能輕易地忽視其他方式的啟示,而只注重上帝在歷史中的啟示。
戚爾茲甚至於在一九七O年時說:聖經神學運動已經瓦解了。雖然,聖經神學運動在某一方面需要改正,但是這運動的基本原則上的成就是不能否認的,因為這運動特別指出聖經中神學方面的內含。
聖
經神學今天逐漸地被人接納為各種主要的聖經註解的部門,與語言、文學、歷史性的聖經研究一樣重要。我們從今天出版的各種註釋書的內容可以看到,如《新世紀
聖經》,《基要聖經》,以及其他許多舊約聖經註釋,如《舊約學庫》,《國際神學註釋》最後兩冊為天主教學者所著都特別注重聖經神學。不論是那一個宗 派,都承認神學一定要根據聖經,或出於聖經的教訓,才真正是基督教的神學。
聖經的統一
聖經神學通常被分為舊約神學與新約神學。只有少數的聖經神學著作曾將全部聖經的內容作為研究的主題。聖經神學至今仍分為兩部門,雖然舊約神學的學者,與新約神學的學者,彼此承認對方的重要性,但聖經神學兩方面很少有所聯絡。最近有幾個神學家曾嘗試以全部聖經的內容來寫聖經神學,但從事這工作的人仍是有限。
無疑地,主要的理由是因為從事全部聖經的神學寫作,其事工所費各方面的資源甚為浩大。因為最近有越來越多的資料與意見顯示,就是要將舊約與新約配合起來著作聖經神學,但這已是非常困難,若是要包括全部聖經,那麼更是困難。
另一個理由乃是至今學者們並不能確定舊約與新約的關係。馬吉安(Marcion)曾認為舊約是一本猶太人的書籍,對於基督徒並無價值的看法,雖然現已不再被人重視,但至今還有許多基督徒仍然保持一種觀點,覺得舊約並不太有益於教會。
在神學著作方面,有從天國的觀念、救恩歷史、上帝的應許以及預表的成就等來統一新舊兩約。但一般的神學家都承認,新舊兩約的關係是非常複雜,其中牽涉到合一與分裂,連續性與非連續性。一方面,我們看到新舊約的統一性,兩約若被合起來,可以顯出彼此都一樣重要。從另一方面看來,學者們也看到舊約與新約各有不同的功用與權威;兩者的神學不能被合在一起,成為『聖經的神學』。
聖經神學的主要目的,乃是要達到一個目標,使我們瞭解聖經是統一的,同時也要從舊約與新約的分裂處,看到兩者的統一性。
無疑地,主要的理由是因為從事全部聖經的神學寫作,其事工所費各方面的資源甚為浩大。因為最近有越來越多的資料與意見顯示,就是要將舊約與新約配合起來著作聖經神學,但這已是非常困難,若是要包括全部聖經,那麼更是困難。
另一個理由乃是至今學者們並不能確定舊約與新約的關係。馬吉安(Marcion)曾認為舊約是一本猶太人的書籍,對於基督徒並無價值的看法,雖然現已不再被人重視,但至今還有許多基督徒仍然保持一種觀點,覺得舊約並不太有益於教會。
在神學著作方面,有從天國的觀念、救恩歷史、上帝的應許以及預表的成就等來統一新舊兩約。但一般的神學家都承認,新舊兩約的關係是非常複雜,其中牽涉到合一與分裂,連續性與非連續性。一方面,我們看到新舊約的統一性,兩約若被合起來,可以顯出彼此都一樣重要。從另一方面看來,學者們也看到舊約與新約各有不同的功用與權威;兩者的神學不能被合在一起,成為『聖經的神學』。
聖經神學的主要目的,乃是要達到一個目標,使我們瞭解聖經是統一的,同時也要從舊約與新約的分裂處,看到兩者的統一性。
聖經神學的特點及內容
無論何人如有對於聖經神學任何方式有所批判的話,必須要記得一個主要的原則:聖經是一本神學的經書,如果不涉及神學,就無法解釋聖經。
所 以聖經神學的中心必須是全本聖經。雖然我們並不需要每次都是研究全本聖經,但我們研究個別的經文,或主題時,必須配合全本聖經的神學。保羅書信,或是約伯 記中『受苦的觀念』,或是使徒約翰對聖靈的教訓;但我們在研究聖經的見證之某一部門時,也必須記得這些分題的研究,要有聖經其他的經文、教訓所支持與配 合,如此才能被稱為『聖經神學』。
聖經神學對於研究聖經與教義神學有極重要的影響,事實上,研究聖經與教義神學必須有聖經神學配合,才能使兩者不會分隔。
從另一方面來看,聖經神學也需要聖經本書,以及各種釋經書籍來建立聖經神學的主題。照樣,教義神學也需要以聖經神學作為根基,來發展聖經的教義,教會的傳統,哲學與文化等。
我 們必須看到聖經神學作為釋經與教義間的橋樑的重要性。無論是釋經或教義都不能獨立。若沒有釋經,聖經神學就不夠深入;若沒有聖經神學,教會就會對於聖經看 作一種斷章取義的『天書』,只挑選那些有利於自己的字句或經文,卻完全忽視全本聖經中的見證。同時,若無教義神學,聖經對於我們就不過是一本出於不同文化 的古卷,與現代人完全不發生關係。我們也時常看到聖經註釋與教義神學,不但不與聖經神學發生關係,而且各自分別發展,互不聯繫,也都失去功效。
這
並不是否認聖經裡面也包括文學或歷史,或任何其他用以解經的方法。但是必須注意的一點,聖經裡面多數都是神學;最主要的是,聖經乃是教導我們認識神,以及
祂的行事;所以聖經神學對於基督教的信仰極其重要。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聖經學者必須特別注重聖經的神學,這與他們注重聖經的文學與歷史一樣重要。
所 以聖經神學的中心必須是全本聖經。雖然我們並不需要每次都是研究全本聖經,但我們研究個別的經文,或主題時,必須配合全本聖經的神學。保羅書信,或是約伯 記中『受苦的觀念』,或是使徒約翰對聖靈的教訓;但我們在研究聖經的見證之某一部門時,也必須記得這些分題的研究,要有聖經其他的經文、教訓所支持與配 合,如此才能被稱為『聖經神學』。
聖經神學對於研究聖經與教義神學有極重要的影響,事實上,研究聖經與教義神學必須有聖經神學配合,才能使兩者不會分隔。
聖經神學的目的,乃是要建立聖經中的神學,所以乃是使用釋經學,就是各種釋經方法,如文學與歷史的批判,指出各經文的正確內容。同時聖經神學也供應教義神學正確的材料,目的是要使教會有正確的教義。
從另一方面來看,聖經神學也需要聖經本書,以及各種釋經書籍來建立聖經神學的主題。照樣,教義神學也需要以聖經神學作為根基,來發展聖經的教義,教會的傳統,哲學與文化等。
我 們必須看到聖經神學作為釋經與教義間的橋樑的重要性。無論是釋經或教義都不能獨立。若沒有釋經,聖經神學就不夠深入;若沒有聖經神學,教會就會對於聖經看 作一種斷章取義的『天書』,只挑選那些有利於自己的字句或經文,卻完全忽視全本聖經中的見證。同時,若無教義神學,聖經對於我們就不過是一本出於不同文化 的古卷,與現代人完全不發生關係。我們也時常看到聖經註釋與教義神學,不但不與聖經神學發生關係,而且各自分別發展,互不聯繫,也都失去功效。
近來這三種對於聖經研究的部門卻有彼此合作的趨向,使我們對於聖經,以及聖經的神學,有更多的瞭解;因此,在以後的日子中,也能幫助我們對基督教的信仰有更清楚的認識。
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字句文法的觀察(一):譯本
理想上讀聖經最好是讀原文(希伯來文或希臘文)不過多數人看的都是譯本。目前中文聖經譯本已有多種,由於原文有多種版本,譯本自然也就有差異。
這些差異有時也會出現在通用的和合譯本的小字中。例如,約一:19-28這段經文有二個經文問題,第一在24節「那些人是法利賽人差來的」,小字寫著(或作「那差來的是法利賽人」),第二處在28節「這是在約但河外伯大尼」小字是(有古卷作「伯大巴喇」),28節二個地名不同,給我們看出有不同的手抄本,寫著不同的地方。我們這本聖經的翻譯者認為伯大尼可能性較大,就選用伯大尼,但另外寫著伯大巴喇的手抄本也不少,所以便用小字記下來。
對我們生活馬馬虎虎的中國人來說,我們通常不會去計較那一個地名對。所以一般人都不加以理會。若要仔細查考,就另有學問。不同譯本採用不同的原文,也會因而產生翻譯上的差異,例如,林前七:15下半節和合本聖經「上帝召我們原是要我們和睦」,新譯本則翻為:「上帝召你們原是要你們和睦」。比較兩個譯本,我們的問題是:到底是「你們」還是「我們」?這裡在希臘文「你們」「hymas」與「我們」「hemas」只差一個字母所以容易弄亂、無論是「你們」或「我們」,指的都是信徒,因此差別也不大。
通用的和合本聖經中的小字,及各種譯本彼此間的差異,好多都反映出這一類的現象。細讀聖經時,讀者可加以注意。
字句文法的觀察(二):體裁
真
正要仔細的研經的話,了解體裁便很重要。因為聖經裡有記敘,詩歌,啟示等體裁。若我們不了解它的體裁便往往會誤解聖經。舉例說,你要研究使徒保羅,如何下
手?很自然的你會以為看保羅書信就可以,而忘記這些書信是保羅的信,並不是他的佈道講章,保羅寫給教會信徒,這些已聽過他講道及佈道的信徒。所以許多事他
往往只提提,假定他們已知道便繼續說他要說的。這種現象在他書信中經常出現,所以我們若能了解這一點,我們就能從另一個層面來認識保羅。另一點我們若記得
保羅書信是書信體裁,我們就會知道寫信不一定會有一個固定的主題,它也可以有許多小主題,甚至也可以只是回答問題,如哥林多前書有些是保羅聽到的事,有些
是別人問他的事,有些是他想知道的事。因此在保羅書信中,我們發現保羅不像寫現代的論文。也就不會大驚小怪了。
聖 經中的詩,也有它獨特的體裁。例如,詩篇一三六篇便有相當獨特的結構。這篇詩每節分上下兩句,每節的第二句都是「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這篇詩篇便是用這 特別的體裁,重復又重復,用此方式把這篇的重點「他的慈愛永遠長存」敲進聽眾心裡。從這主題再來了解上半節,我們便可得到一些心得。在十七,十八兩節,詩 人說:「稱謝那擊殺大君王的,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他殺戮有名的君王,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驟眼看來,這兩節聖經是在談殺人的事。叫我們這些接受人文主 義思想的人反胃,可是在整首詩篇裡著者要我們以「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這個角度來看這個行動。摩西在申命記解釋這段歷史也是以「他的慈愛永遠長存」的角度來 解釋。
希伯來文學的另一個特別的體裁是對偶。整個對偶表達一個思想。例如,箴三一:6說:「可以把濃酒給將亡的人喝,把清酒給苦心的人喝」。這經節是鼓勵人喝酒麼?若我們注意第4,5節 「利慕伊勒啊,君王喝酒,君王喝酒不相宜;王子說,濃酒在那裡也不相宜。恐怕喝了就忘記律例,顛倒一切困苦人的是非」。我們會發現這段聖經是在描述酒可影 響人及人事,並不是在鼓勵人在愁苦時可借酒消愁。聖經承認酒可消愁。但並不是要人借酒消愁,也警告人、酒可讓人忘記耶和華的律法,酒可亂性。
啟 示文學體裁,是聖經體裁中最不容易了解的。啟示文學發展了希伯來人講話的特點,經常用誇張法。誇張法在文學裡也是一種體裁,往往可很清楚地把意思表達出 來。例如耶穌說「富人進天國比駱駝穿針眼還難」就是希伯來人誇張的說話法,可惜有些人就用理性去推,推到針眼是個門,駱駝可勉強穿過去……等,現代人實在深受理性之害,其實駱駝穿過針眼,就是誇張的用法,表明太不可能而已。
字句文法的觀察(三):結構與文法
當
我們知道聖經有不同的體裁後,跟著我們該注意的是結構與文法,結構會章涉到分段的問題也會牽涉到文法。知道結構與文法能幫助我們了解聖經思想的層次,可以
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原意。例如,在馬太福音,我們會發現耶穌基督的教訓與他的生平事跡間插著出現,將登山寶訓(太五至七章)與路加福音比較一下,我們便會注
意到馬太福音登山寶訓的話在路加福音最少分散在三個地方出現(路六:17-49,十一:1-12,十二:22-34)
這現象告訴我們,馬太是故意將耶穌的教訓集中起的記載。若將馬太五至七章,十三章,十八章,以及二十三至二十五章這幾大段的耶穌教訓集合起來,我們便可以了解書中結尾「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這句話(太二十八:20)包括那些事了。
路加寫福音時也有他特別的結構。當他記載耶穌的工作時,他第一個記載的事便是耶穌在拿撒勒被棄絕的事。這故事在馬太與馬可福音都出現在耶穌工作的後期(太十三:57;可六:1-6),路加福音本身也告訴我們這件事並非第一件工作(四:23提及耶穌起碼在迦百農工作過),但他以拿撒勒的工作開始,是因為他要借這件事點出耶穌一生工作的性質和結果。在整本路加福音中,貧窮人,瞎眼的,經常是耶穌關懷的對象(路七:22,十四:13,21),但他被人棄絕,也同樣是一再出現的主題(路二:35,九57-58,十三:31-35等)。
知道結構的重要性以後,讓我們來看看聖經裡文法的問題,「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二十八:19),耶穌基督的大使命,用個連接詞「所以」是在回應18節 的「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為什麼我們要去,因為耶穌有了天上地下一切的權柄。所以每個人都該聽他的話。注意這種連接詞「所以」,因為這些思想 的層次,可以幫助我們去發現某些經文的主題。通常中國教會在講差傳時我們的重點是耶穌看見那些人如羊走迷,非常可憐,憐憫他們,所以你們要去……其實太二十八:19的 「所以你們要去」是因為耶穌已做了王,他有權柄命令你去。不管你是否憐憫,可憐那些失喪走迷的人。耶穌命令你去,你高興去也好,不高興去也好,耶穌要你 去,接受大使命的原因不是你愛不愛人,而是你聽不聽耶穌的話。世人都必須作耶穌的門徒,更不在乎他喜歡不喜歡做,而是耶穌做王後,他非做不可。知道這點 後,信主便成很嚴重的事。整個福音不是能讓我們的心態來決定,傳福音不是我們喜不喜歡,信耶穌也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而是耶穌有天上地下一切的權柄。這是 太二十八:19,這「所以」所帶給我們的一個重點。
在讀經時若研究得深一點,就會牽涉到文法問題了。新約希臘文文法,基本上是歐洲語言系統,在這語言裡有動詞時態,性別及前置詞等。希臘文某一前置詞加上某個名詞的「格」Case就有不同含義。動詞時態(Tense)又分過去,現在,未來。這類文法問題特別是動詞方面在中文聖經裡比較不容易看出來。但在希臘文卻是很重要。我們若能了解這些文法問題,常能幫助我們了解一些個別經文的含義,下面讓我們看看幾個例子。
保羅在林前三:6論 及他和同工們的工作,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長」這裡的動詞「栽種」,「澆灌」是過去時式,中文用「了」這一個助詞來表現。「生 長」在原文裡則是現在式。希臘文文法在此將時間性,重點表現得相當清楚。保羅與亞波羅在過去工作過,上帝卻叫他們工作的果效能以繼續下去。
弗二:8是一個與前置詞有關的例子:「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是談到因信稱義的教義。現代中文的「因」字,通常我們的解釋為「原因」或「因為」。若這麼解釋的話,人為什麼得救?因為我們信。但是若我們這麼解釋的話就誤解保羅的原意了。因為原文是個前置詞dia加上屬格。英文翻成through是 一個過程並非原因,現在我們翻為「借」。一位研究中文的教授曾告訴我,中國的「因」字,原來有另一個解釋,與佛教的「緣」同意。我們手頭的聖經是十九世紀 末二十世紀初的翻譯,當時的「因」字與現在的「因」字意義不同。這節聖經「因著信」,其實是指「緣於信」。有了這了解後我們便知道我們的信不是上帝叫我們 得救的根據;不是因為我們信上帝,所以上帝救我們。這節經文的信息是:上帝救我們,是基於祂的恩典,在得救的過程中,我們要信耶穌。這是希臘文的文法可幫 助我們了解更正確的教義的一個例子。
字句文法的觀察(四):用字
1.上下文
二十世紀以前的聖經學者研究原文,極注重原意。一個字的原意有時候是可幫助我們了解一些經文的。例如,在林後四:17,保羅形容那將來的榮耀是「極重無比的」。為什麼他不用「極大無比」呢?因為希伯來文榮耀一詞原意有重量的含意。
用字研究最要緊的是上下文(context)。為什麼呢?因為字義隨時向而改委,舉例說中文「家」是什麼意思?一個房子下面有只豬就是家。「男」原來是這樣寫的:「田」與「ψ」 在田裡拿著一支叉在工作就是男人了。請問中國人的家是否都有豬?男人都種田?不通是不?原來那個字是這樣開始沒錯,但隨著時間的改變意思可不一樣了。用字 最要緊不是原來是什麼意思,許多時候原來的意思對後來已沒有意義。做為一個學問我們可追溯一個字的原意,追究中國人「男」是哪樣寫,它的原由……等。 但不一定說原來怎樣,後來也必一定如此。在聖經裡也是如此,字意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在舊約時一個意思到新約時可轉變它的意思,甚至變成一字多義。因此,同 樣一個字在保羅書信裡不一定要有同樣的意義。保羅書信裡某一個字的意義更不一定是約翰福音裡同一個字的意義,也不一定是雅各書信裡的意義。
歷 史上對字義了解不夠而引致誤解,一個熟知的例子是馬丁路德對雅各書的看法。他在念羅馬書,加拉太書、念到因信稱義,再念到雅各書「人稱義不只因著信,也因 著行為」,就說雅各書該燒掉,為什麼呢?因為在他的頭腦裡雅各書的信心的定義就等於羅馬書保羅信心的定義。可是雅各書信心的定義卻不等於羅馬書信心的定 義!
某個字真正的定義必須在上下文及著者背景裡去注意去解釋。再舉個例說,在中國教會中我們一聽到「世界」「肉體」這字眼我們立刻會想到是壞的。我們沒想到約翰三:16原文是「上帝愛世界」(God so loved the world)。這跟約翰一書「你們不要愛世界」(同樣是約翰寫的)意義就差好遠了。同一個著者,同一個字,但因上下文的關係,意思就不同了。「肉體」這個字也一樣,我們現在一談到「肉體」就怕,可是在原文裡羅八:3就告訴我們說耶穌基督也有肉體。同樣原文肉體這一個字可以有不同的意義。羅八:5-6的「肉體」等於罪性。但是八:3的「肉體」卻是血肉之身。
我們讀經時是要聽上帝的話,上帝可能有祂自己的定義,祂的定義不一定跟我們的一樣。這點是我們研究用字時最該注意的。有人說:「我們可以不懂原文,但我們不能不懂上下文」。熟讀聖經知道上下文能幫助我們明了用字。
2.相同的觀念
研究用詞時,另一個應注意的事是同樣的觀念可以用不同的字表達出來。例如主禱文中「免我們的債」的「債」是否是指我們欠上帝錢?我想大家都知道不是指欠債而是指「罪」。所以這裡的「債」等於「罪」。在原文是二個不同的字,但用意卻相同。
又如,耶穌說,「一百隻羊,失去一隻」是指什麼?罪人對不?浪子的比喻也是浪子代表罪人,失去的錢也是。當我們研究聖經用字「罪」時,若我們將一切「罪」的經節找出來,我們就了解了嗎?不一定。我們若能將「欠債的人」「迷失的羊」,……等用詞都包括進去時,我們就能了解得更廣,更深些。
我們如何能知道聖經裡那些是同意,同觀念呢?要能知道這些我們必得熟讀聖經,好好念聖經。我們很多時候便會發覺有許多不同字,但卻有關係的用法了。
地理背景的研究
研究地理背景也可讓我們明白聖經的一些細節。
一、氣候
二、地勢
另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是詩一三七:9的 話,詩人說;「拿你的嬰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為有福。」一位解經家曾經指出,詩人當時所住的巴比倫是平原地帶,很難看到石頭,要「拿嬰孩摔在石頭上」根 本不可能;這句話所表達的,原是詩人在耶路撒冷城破之後的遭遇,是巴比倫人把猶太人的嬰孩摔在石頭上。詩人為這遭遇而感到極大的忿怒,因此求上帝主持公 道。解釋這節經文,這地理知識雖然不能為我們解答所有聖經中「咒詛的詩」的問題,起碼可幫助我們了解真正殘酷的不是詩人,而是巴比倫人。
三、生物
四、地點
一、氣候
在路十二:54-55,耶穌對眾人演說時曾說:「你們看西邊起了雲彩,就說「要下一陣雨;果然就有。」起了南風,就說:「將要燥熱;也就有了。」這與地中海氣候有關。巴勒斯坦西邊是海,所以西風將海的水蒸氣帶進大陸就下雨;西南邊是沙漠,所以南風吹來就是熱風。
二、地勢
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開頭就提到「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路十:30),有人說這個人靈性墮落從耶路撒冷上帝的家所在,下到耶利哥,世界上。其實耶路撒冷位於山上而耶利哥在海拔以下,所以當然沒有從耶路撒冷「上」耶利哥的,只可能「下」耶利哥。地理常識會讓我們知道這句話是唯一表達那件事的說法。
另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是詩一三七:9的 話,詩人說;「拿你的嬰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為有福。」一位解經家曾經指出,詩人當時所住的巴比倫是平原地帶,很難看到石頭,要「拿嬰孩摔在石頭上」根 本不可能;這句話所表達的,原是詩人在耶路撒冷城破之後的遭遇,是巴比倫人把猶太人的嬰孩摔在石頭上。詩人為這遭遇而感到極大的忿怒,因此求上帝主持公 道。解釋這節經文,這地理知識雖然不能為我們解答所有聖經中「咒詛的詩」的問題,起碼可幫助我們了解真正殘酷的不是詩人,而是巴比倫人。
三、生物
有些經文也需生物常識的幫助。例如,詩一百二十篇:4「就是勇士的利箭和羅騰木的炭火」請問什麼是「羅騰木的炭火」?這與第3節
「詭詐的舌頭啊,要給你什麼呢?要拿什麼加給你呢?」的關係是什麼?在這裡若我們有一些生物的常識我們便很容易能了解信息了。在沙漠地帶,到夜晚時天氣便
很寒冷,為了取暖平常燒荊棘及動物的糞,但這二樣都耐不久,最能耐久持熱的是羅騰木。羅騰木的炭火又熱又持久。所以說詭詐的舌頭,應用羅騰木來燒,讓耐久
而熱的火把它燒毀。
四、地點
詩一百二十篇:5「我
寄居在米設,住在基達帳棚之中,有禍了。」為什麼有禍?基達與米設不是二個地名嗎?這二個地點在那裡,為什麼住在那裡就有禍?這裡作者用地點來表明他的信
息。米設與基達是當時野蠻人,沒有文化的人的地方。一個詭詐舌頭居住的環境,是野蠻人的環境,不認識耶和華的人的環境。
啟 示錄第二、三兩章是寫給小亞細亞七教會的信,從保羅書信中,我們可知這小亞細亞的教會還有歌羅西。可是約翰沒有提到歌羅西的名字。最可能的解釋,是有人研 究啟示錄七教會的地理位置,正好是在當代主要交通幹線上,從以弗所起程,經過士每拿等教會,正好是走了一圈。而別迦摩被稱為「有撤但座位之處」(啟二:13),正是因為別迦摩是當地一個敬拜羅馬帝王的中心;老底嘉被喻為「溫水」(啟三:16),則是因為當地從別處引入溫泉水,抵老底嘉時已真正是「不冷不熱了。」
啟 示錄第二、三兩章是寫給小亞細亞七教會的信,從保羅書信中,我們可知這小亞細亞的教會還有歌羅西。可是約翰沒有提到歌羅西的名字。最可能的解釋,是有人研 究啟示錄七教會的地理位置,正好是在當代主要交通幹線上,從以弗所起程,經過士每拿等教會,正好是走了一圈。而別迦摩被稱為「有撤但座位之處」(啟二:13),正是因為別迦摩是當地一個敬拜羅馬帝王的中心;老底嘉被喻為「溫水」(啟三:16),則是因為當地從別處引入溫泉水,抵老底嘉時已真正是「不冷不熱了。」
字義解經
一. 字義解經的意義
什麼叫做字義解經?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照字面的意思來解釋聖經。聖經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解,也怎麼信。聖經說上帝使紅海的水乾了,那就是真的乾了。不是詩歌,不是故事,更不是神話。
聖
經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就解作「必有一位未結婚的貞潔女子懷孕生兒子」。字面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解。又例如:主耶穌說:「看哪,我必快來」,就是
說:主會很快的再回到地上來,不是在靈裡,乃是實實在在的回到地球上。聖經又說,撒但要被綑綁一千年,耶穌要和聖徒一同作王一千年。我們就信撒但真的要被
綑綁一千年,而主耶穌和祂的聖徒真的要在地上作王一千年。這不是什麼希伯來的詩歌体,也不是什麼先知文學,寓意詩,而是上帝啟示給我們知道將來必要成就的
事。這就是字義解經。
當 然,當我們說要用字義解經時,我們也是要留意文字的文法和用法。原來當我們用文字去表達意思時,是有一定的文法和用法的。有時是寫實的,有時卻是形容的。 有時是比喻的,預表的。有時是象徵的,有時卻是用擬人法。我們必須看上下文,並從全篇整全的意思去看,它是用那一種方法。
例如:「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這個「一天」是形容不斷,而不是指廿四小時。但是,「一天就倒斃了二萬三千人。」則明顯是寫實的,指廿四小時之內。
只要你小心讀上下文,你會很容易分別出那裡應該照字面解,那裡則要象徵解。例如:「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啟示錄六:13-14)
這「天上的星辰」明顯是指天然界的星辰,在末世的大災難時,自然界會改變,星体會脫離本位。但是,「天上又現出異象來.有一條大紅龍、七頭十角、七頭上戴著七個冠冕。他的尾巴拖拉著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啟示錄十二:4)
這
裡的「天上星辰」則清楚是象徵的,是指跟隨撒但的犯罪天使,他們好像天上的星辰那麼多,但都被趕到地上來。聖經裡的數目字,有時是概括性的講法,是指約數
或全体,但有時卻是實實在在的,要照字面解。只要你細心讀全文時,你會發現作者的用意的。例如啟示錄七章一至八節中論到受印記的以色列人時說:「我聽見以
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數目、有十四萬四千」,然後每支派各有整數的一萬二千。每支派的數目完全相等,可見那是概括性的用法,表示了完全。
但是在啟示錄十一章論到兩位見證人時說:「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為這是給了外邦人的。他們要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我要使我那兩個見證人、穿著毛衣、傳道一千二百六十天。」(啟示錄十一:2-3)
兩個數目字去講同一段時間,可見那是作者特別叫人注意,那是實在的時間,就是三年半。
當
然,當作者用擬人法去描寫時,我們是不能照字面去解讀,我們必須照字裡行間的意思去意會:例如:「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
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我們當然不能字面解上帝是用翅膀把他們帶離埃及,我們也不會說上帝真的有翅膀,我們只能意會。
因此,字義解經法是很注意聖經上下文的用法,並按著全段的總意來解釋,而不是死硬地照字面的表面意思去強解。
這樣以文字的本意為基礎,但卻照文字的文法和用法來處理,實在是解釋聖經最正確的途徑。
二. 原因
為什麼要字義解經?
1. 上帝要人明白
上
帝賜下聖經目的是要人明白,這是個最基本原則。上帝向人說話,是用人聽得懂的話語。上帝感動人寫聖經,是用人能明白的文字。因此,要解釋聖經,很自然就應
該照文字本身的意思去解,而不要想得太深奧,太複雜。聖經絕大部分是淺白的,是容易理解和明白的。可惜有些解經家,學者把聖經解得太深奧難明,如果沒有高
深學問,對古代文化,文學沒有深入認識是很難明白的,會叫我們卻步。但其實聖經本身常是很簡單易明的。
2. 聖經的歷史
其次,我相信我們都同意,聖經中記載的歷史必照字面解釋,這應該沒有異議。上帝感動人寫下歷史,是用人看得明白的文字。因此,我們解釋聖經中的歷史時,是照字面的意思去解釋的。
3. 聖經的教訓
再者,聖經中的教訓也是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和解釋的,我想這也應該沒有異議,因為我們讀經或講道時,都是這樣理解和去傳講的。
4. 聖經的應驗
當我們說,聖經所說的應驗了。所謂應驗是怎樣應驗的呢?豈不是照字面所說的應驗麼?若不是這樣,還有什麼應驗不應驗可言?
例如,我們說,以色列人被擄到到巴比倫七十年的事應驗,那不是照字面意思去解釋耶利米書廿五章十一,十二節所說的麼?我們是照字面的意思去解釋,因此我們才能說它真的應驗了。
又例如,我們常說基督是「童女」所生,又說祂是降生在「伯利恆」。豈不也是照字面的意思去解釋舊約的預言嗎?
因此,我們若照字面的意思去解釋過去的預言,也應該照字面的意思去解釋未來的預言,這樣解經才能一貫。我們不能說已應驗的預言照字面解,未應驗的預言用靈意或寓意解。聖經明說以色列要像骸骨復活一樣復國,並且大衛必作他們的王直到永遠,(以西結書三十七章) 我們就信以色列在末世必要復國,然後,聖經所應許的大衛後裔 –主 耶穌必要回來作王。我們若將以色列靈意化了,或更甚者將以色列淡化了,認為以色列在新約之後已無關重要,因為已被「真以色列人」取代,這樣以西結書這段話 就沒有意思了。但是聖經不會這樣說些無意義的話的。所以,我們必須照字面去解釋預言,同時,我們亦要敢信聖經的預言必照字面應驗!時候一到,就必一一應 驗。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解經基本的原則
一、主題:
當我們唸一段經文後,應知這段經文的主題。例如創世記一章和二章的主題不同。第一章是講上帝創造萬物,第二章特別指人的創造,所以這兩章用的主詞和動詞都不同;第一章用上帝 ilohim,第二章用耶和華上帝 yahowa。有的人不明白這是因主題不同,卻誤以為是不同作者寫的,這就是因為他們不明白聖經。
二、歷史背景:
讀聖經要注意歷史背景,以免張冠李戴。創世記第一章用上帝ilohim表
示上帝大能的創造;第二章講人的被造是與上帝有了關係,因此用耶和華上帝。那麼第二章為何不全用耶和華,而用耶和華上帝呢?我們從舊約聖經看到上帝再三的
警告以色列人,不可效法其他民族和國家多神、拜偶像的思想,所以上帝要以色列人知道第二章的耶和華上帝與第一章的上帝是同一位上帝,而不是兩位上帝。
三、修辭學:
聖
靈給我們的文字,守修辭學的規矩。我們知道創世記一、二章
因主題不同,上帝的名稱也不同;到了第三章,我們看到蛇不稱呼耶和華上帝,只說是上帝,而女人也上當跟著稱耶和華上帝為上帝,事實上蛇不敢也不配稱耶和華
上帝。耶穌實在很懂得用修辭學;我們若買本修辭學的書讀,也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了解聖經。
四、文法:
文法非常重要。例如約翰福音三16說:上帝叫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按照原文文法是指信耶穌是一天又一天的信下去,表示我們雖然一信就得著永生,但還要一天天跟隨主。又如創世記一章講的創造是從無生有,但在聖經其他地方的創造都是前無今有,又如何解釋呢?這是因為第一章的創造是上帝起初創造天
地,從沒有用任何東西而造出了萬有。而其他經文的創造都是根據萬有而造。
五、神學:
聖經是上帝的學問。我們要注意神學方面的教訓如何。例:創世記第一章用 ilohim表示上帝的大能,創世記第二章用yehowa表示上帝與人的關係。今天很多人唸神學卻忘了唸神學的目標–學上帝。一個人的靈命長進,不在乎你唸多少書,寫多少文章,在乎你對上帝的認識如何。我們讀神學,也是為了更認識上帝。
六、分清段落:
讀聖經時不要被既有段落捆綁。例:創世記二章1-3是第一章 的結束,二章4節才是第二章的開始。馬太福音二十五章1-13節十童女的比喻 是接續二十四章講信徒要預備、要儆醒。
七、了解聖經難題:
尤其是今日教會的許多難題,聖經已經清楚告訴我們答案; 我們需要明白,才能解決教會的問題。 以馬太福音七章13-14為例:我們信主的盼望是什麼?許多人都回答是上天堂, 這是異教的信法,但今日許多教會都誤解這點,使得弟兄姐妹沒有路走。基督徒是信主就得永生,但我們的盼望是什麼?如果沒有盼望,我們的事奉就沒有推動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