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日 星期四

讀經原則

 

(一)以經解經:

 

(1)    豐富我們對聖經的全面認識:

 

如從羅馬書和雅各書可以全面瞭解“信心”與“行爲”的關係。找到聖經所有關於“喜樂”的經文,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聖經關於喜樂的全面教訓。

 

(2)    避免曲解聖經,抵擋異端邪說和魔鬼的攻擊:

如在主耶穌受試探時魔鬼就引用聖經叫耶穌從殿頂上跳下去,但耶穌以聖經還擊他“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

 

3)解釋某些疑難經文。

 

(3)    用新約的應驗來解釋舊約的啓示:

 

舊約的很多啓示直到新約才應驗,唯有透過新約才能更確切地瞭解舊約很多預言。如賽714“童女”的預言到太123在馬利亞身上得以應驗。

 

(二)避免錯誤引用經文

 

    切不可孤立地引用一兩節聖經的話證明自私的立場和政治目的。請注意以下兩段經文,全部是彼得講的話,是否矛盾呢?“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罰惡賞善的臣宰。……”(彼前213-15  “彼得和眾使徒回答說、順從上帝、不順從人、是應當的。” (徒528-29

 

(三)注意字句和精義的平衡:

 

要看重精義,不局限於字句,字句是叫人死,而精義是叫人活。保羅在此特別指猶太基督徒與外邦基督徒在割禮問題上不要死守教條。

 

(四)要根據聖經事實,不增添也不減少:

 

要“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不能只根據自己的想象,添枝加葉談自己的思想,而要發現上帝的道,講解上帝的道,讓人被上帝的道感動,如路15章“浪子的故事”。“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豫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豫言上加添甚麼、上帝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豫言、若有人刪去甚麼、上帝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啓2218-19

 

(五)要注意整體和局部的關係:

 

聖經的主題是上帝愛世人,並在基督裏爲人類設立救恩,救贖是聖經自始至終的主線,基督是聖經的的中心和高峰。我們不能說舊約出埃及記中上帝懲罰埃及人,讓埃及兵馬淹死在紅海裏,上帝就不是愛的上帝。

 

(六)要慎重使用靈意解經和解釋聖經中的預言、預表:

 

靈意解經就是把原來的經文,或難解的經文引申、發揮、應用到現實生活,特別與信徒屬靈生活聯繫起來,但這樣的解釋一定不能與整本聖經的中心、上帝的本質和基本常識相違背。我們可以說約15章中的“葡萄樹”表示耶穌,“枝子”表示信徒,因爲這是主自己的比喻,用來表示上帝與信徒的生命關係。但是太2427“閃電從東邊發出、直照到西邊.人子降臨、也要這樣。”中的“閃電”是表示基督再來時的速度很快,好象閃電一樣人無法預測,所以信徒要警醒等候,“閃電”絕對不是中國的異端“東方閃電”所宣稱的“女基督”,這是用私義解釋聖經,非常危險。

 

(七)解釋神迹的原則:

 

聖經中的神迹主要用來表示不同的目的,

 

第一,上帝用神迹來說明他是誰,他是創造之主,他是全能,全智,獨一,奇妙的上帝;

 

第二,表示上帝的愛和憐憫;

 

第三,表示上帝垂聽人的禱告;

 

第四,表示上帝要彰顯他自己的榮耀;

 

第五,表示上帝在動工,上帝在說話。

 

解釋神迹不能脫離上帝行神迹的目的,不能脫離聖經記載的事實,不能脫離上下文的背景,不能對信徒的成長,對教會沒有造就。

 

(八)解釋比喻的原則

 

比喻的是要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把真理表達得更清楚,使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真道。主耶穌大約用了30個比較完整的比喻紀錄在新約聖經裏面,大概可以分爲三類:

 

1)主傳道初期講了大約8個以天國爲主的比喻;

 

2)主傳道中期,注重福音資訊,講了16個突出上帝的恩典的比喻,大部分記載在路加福音;

 

3)主傳道末期,約6個以審判爲主題的比喻,全部記載在馬太福音後部。

 

    解釋比喻的原則有:

 

第一,要看主自己如何解釋,例如撒種的比喻。

 

第二,要看聖經本身記載比喻的目的,如路181中比喻的目的是鼓勵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第三,將中心資訊放在首位,如路15章。

 

第四,相反的比方要小心:如路18章寡婦如何懇切祈求不義的官爲她伸冤,我們要正確理解不義的官與上帝自己的比喻關係,即不義的官尚且聽人的祈求,何況公義的上帝呢?

 

第五,有時不需要解釋所有的細節,如舊約中的“鷹”(申3211),新約中的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裏(太1344

 

 

讀經、解經的態度

 

1)相信聖經是上帝的話: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或作凡上帝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 主耶穌自己道成爲肉身,成爲我們生命的糧食:“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爲世人之生命所賜的。”(約651

 

2)順服謙卑在上帝的話語下:

 

驕傲會曲解上帝的話語,抗拒上帝的命令,固執己見,聽不到上帝的聲音, 成爲屬靈方面無知人。“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上帝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 (撒上1522

 

3)愛慕上帝的話語,渴望追求真理:

 

“耶和華萬軍之上帝阿,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因我是稱爲你名下的人。” (耶1516

 

4)預備清潔的心,傾聽上帝的聲音:

 

罪常常攔阻我們聽見上帝通過聖經向我們所所的話,讀經需要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之間毫無阻隔。

 

5)禱告的心:

 

讀經前禱告是幫助我們走進上帝的關係,進入與上帝同在的“內室”。禱告使我們關閉世界的門,向上帝開放,在聖經的話語中與上帝交通,傾聽上帝要藉著聖經向我們說什麽。“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誰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導他呢。但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林前214-16

 

6)聽道和行道:

 

上帝的話不只是被讀,被欣賞,而是被做,被實行的。正如聖雅各所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雅121

 

7)上帝的話主動,讀者被動:

 

讀經是人與上帝相交,上帝向我們說話,所以,上帝是主動,我們是被動,上帝藉著聖經向他的兒女們說話,啓示他的計劃和作事方式。雖然我們可以問爲什麽,但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信心的順服,而不是隨意更改或解釋。我們也要相信真理的聖靈會啓示我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1613

 

聖經的中文翻譯譯本

 

1)古代:

 

    據傳漢朝時已有猶太人到中國,但到唐朝景教傳入中國(635年)把經書贈送皇帝,大概有530部經書,有30多部被翻成中文,其中有摩西五經,詩篇和四福音書。從唐、宋、元、明聖經四度進入中國,其中有敍利亞文,希伯來文,希臘文和拉丁文,被翻譯成漢文和蒙古文。

 

2)近代:

 

    來華的新教傳教士們曾把聖經翻成“深文理”、“淺文理”和“官話”、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等五大類,1890年各差會決定聯合翻譯一本爲各教會通用的中文和合譯本(Union Version),今天我們使用的聖經就是其中的“官話和合譯本”,用了27年翻譯,直到1919年完成,五個翻譯人員只有一個人目睹了最後的出版。

 

3)現代:

 

    1971年開始港臺的學者共同翻譯了《現代中文譯本聖經》新舊約1979年完成。各種解經釋經類的版本都不在翻譯的行列,聖經原文都以和合本爲標準。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約伯記之背景

 

  一、時間:  

  (一)約伯記中沒有論及以色列的宗教文化制度,所以很 可能約伯是在摩西之前。並且創世記中描述列祖的 生活與態度和約伯記的記載很像,因此許多人相信 約伯是在列祖時期的人物。  

  (二)傳統認為約伯記也是摩西的著作,當然有人認為這 是後期的作品。但以西結書提到約伯,西元前180 年的便西拉智訓更直接提到約伯記,因此約伯記絕 對不可能比西元前180年更晚。不過確定的著作日期 相當難以決定。    

 (三)死海古卷的第四穴有約伯記的片斷,第十一穴有約 伯記的亞蘭文意譯本(他爾根譯本),年代大約是西 元前200年(原著一定早於這個年代),譯文與希伯 來原文相當近似。 

 (四)約伯的年代應該是在西元前兩千年的列祖時代,但 一開始約伯記可能以口傳或雛型記錄的方式存在, 真正成書的時間應該在比較晚期,亞蘭文已經影響 以色列人的時代了。

  二、作者: 

  (一)有許多人爭論約伯是否是一個歷史上的人,不過以 西結書將約伯、但以和挪亞相提並論,顯出以西 結認為約伯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也顯示出雅各 認為約伯是實存的人。

 (二)西元前2000-1800年的馬里列王表中就出現過「約 伯」這個名字,西元前1400年的亞馬拿時期也出 現過這個名字。    

 (三)作者不明,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推測,不過都沒有明 確的證據。作者希伯來文造詣深厚,熟悉外地( 其是以東地)的地理,因此可能來自希伯來的上流 階層。     

 三、信息: 

  (一)本書討論義人受苦的問題,也討論神的公義與神的 屬性。     

  (二)強調耶和華是造物者,也是普世的主。   

  (三)約伯記挑戰一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 應信仰,陳明苦難的原因不一定是「罪惡」,造物 者不必然必須服膺因果律。約伯三友的信息,如今 還常出現在許多正式的教導中,但約伯記的思想, 卻仍不斷的提出控訴,控訴這種把複雜的人間事與 造物者奧秘的存在簡化成「賞善罰惡」的因果律。 

 四、特點:  

  (一)約伯記屬於舊約智慧文學的一部分,約伯記、箴言、 傳道書組成舊約的智慧文學。  

  (二)約伯記大部份是用詩歌的文體寫成,整個故事的序 言跟最後,是用散文的形式。

  (三)歷代以來有許多人質疑過約伯記的統一性,例如有 人認定「撒旦」是被擄歸回以後形成的觀念,因此 是後來加的。但是如果沒有這段幕後的記錄,如果展開約伯的苦難呢?類似這些質疑常常都是 用既有的成見套在約伯記上,並沒有任何證據說 約伯記是依賴任何其他的文件而發展出來的。整 體而論,約伯記應該是具有統一性的著作,雖然 形成著作的時間可能不短。      

 (四)本書有許多獨特的用字,是沒有出現在其他經卷 的。      

 (五)本書使用了許多譏諷的表達方式。


應許的上帝

      族長時期的敘述中有一系列上帝的名字。他是El Olam,『永生上帝』(廿一33);El Elyon,『至高的上帝』(十四18-20,22),或是Yahweh Yireh,『耶和華必預備』(廿二14)。但最常出現且最重要的名字是El Shaddai,通常翻成『全能的上帝』(十七1;廿八3;卅五11;四三14;四八3;參四九25——’et Shaddai)。

     在約伯記中,El Shaddai從約伯記五17起用了大約30次。這並不意外,因為那卷書的引言和結語都有清楚的憑據,足以把約伯事件放在族長時期中。其中包括︰

 

(1)約伯的財富使他列在擁有大批牲畜的階級中(伯一3,10),與以撒一樣(創廿六1314︰參卅29一30);

 

(2)他在獻祭時代表他的兒女主持祭禮(伯一5;四二8),這也只能與族長時期或族長時期前作比較;

 

(3)所使用的貨幣(qesitah —伯四二11)與雅各時代所提到的一樣(創卅三19;參書廿四32);

 

(4)約伯的高壽(超過140歲或五代,伯四二16)足與約瑟的110歲和三代比擬(創五十23);

 

(5)描述約伯之死的詞句(四二17)與描述亞伯拉罕(二五8)和以撒(三五29)所用的詞句完全一樣。

     不論學者們最後怎麼決定Shaddai的意義(是『滋養者』或是『山神』),它的用法在族長時期的六個例子,以及約伯記30多個例子的絕大多數中,都很清楚。此名強調上帝的能力與權能;所以七十士譯本在約伯記中把它翻成ho pantokrator,『全治者』或『全能者』。正如Geerhardus Vos所陳述,El Shaddai強調的是他恩典的超自然作為。當他勝過自然,並迫使他促進他救贖的計劃,El Shaddai指出上帝有駕馭自然的能力。因此,這一點把他的創造之工,與此時他在歷史中執行計劃之難以抗拒的工作連在一起。

     除了創世記的6處,以及約伯記的31處之外,上帝的這個名字還出現在五經的其他3個地方(出六3;民廿四4,16),先知書4次,(賽十三6;珥一15;結一24;十5),以及詩篇(六八15﹝希伯來聖經﹞;九一1)和路得記(一20-21)。它們大致都符合此名的大意要旨,亦符合它在族長時期的用法;上帝是全能的,也是偉大的君王,他能(也必)為他所愛的和按他旨意計劃所召的人行事。

     因此,這個時期的神學是由下列元素編結組合而成的︰從上頭來的,此話為所揀選之後裔帶來的賜福,以及上帝同在的保證,對於所應許的繼承人、繼承物、繼承權,甚至族長們當時的成就給予十足的擔保。這一切都是上帝鼓勵的話。

     這些人極為蒙福,以致他們所受的恩惠也溢流到他們鄰居那里,由此,拉班確認他蒙耶和華賜福是因為他接近雅各(創卅27,30)。同樣,法老蒙福也是因為他接近約瑟(卅九5)。

     正文H. Mowvley所提出,或許身體接觸的觀念與父親將賜福傳遞給兒子的舉動有關。他隨從J.Pedersen,von Rad和Procksch等人,把barak這個動詞翻成『放在膝上』(約瑟可能把他的孩子放在雅各膝上——創世記四八章),而不是像Gesenius將祝福(brk)這個動詞溯源於prk『折斷』這個字根,prk的意思是當人表敬意或表謝意時而有的屈膝或折斷自己的膝蓋。所以,當以撒為雅各祝福的時候,他摸他並與他親嘴(創廿七27)。拉班也與他的孫兒親嘴並為他們祝福(卅一55)。同樣的,與雅各摔跌的那一位摸了他的大腿窩(卅二25-32)。

     然而,與動作一樣重要的,是祝福話語的本身。祝福包括許多東西︰預言、因蒙福而得的禮物(創卅三11)、上帝所賜保證應許要實現的能力(十七16;廿四60)、賞賜繁盛(十五1)、耶和華的平安(廿六29),還有上帝自己不折不扣的同在(廿六3,28)。

     族長們確信,他們死後仍能存活,縱然未曾討論到實際的方法或媒介,這樣的信心卻是與這個時期其他的賜福一起出現的。亞伯拉罕在創世記廿二章相信,全能的上帝能救他的兒子脫離死亡。他有權利持有這樣的觀點,就如Gilgamesh對他的朋友Enkidu,或是坦慕滋神話(the myth of Tammuz)對於枯槁的植物持有的這種看法一樣。所以,族長時期的經文總是很小心的把每位族長都葬在『墳墓』的舉動,認定他們都『歸回他的民』(創廿五8—9;卅五29;卅七35;四九29,31,33)。他們與上帝的關係或是上帝與他們持續的結交,不會因死亡而取消,因為這位有位格的永生上帝一再把自己認同為『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出三6;參可十二26;路廿37)。無怪乎詩人十足把握地表達這個事實,人死後仍能享受與上帝的交通(詩十六10;四九15;七三24)。同樣地,約伯在十四14認為,人與被砍下的樹(伯十四7)一樣享有相同的展望,能再次『發芽』。

 

詮釋舊約的竅門

 

I、                眼老實心平常

筆者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就是有些討論某卷聖經含意的人,竟然是未曾清楚讀過那一卷聖經。這個現象在學習《約伯記》時最為明顯。眼不老實或載著既定的前設去研習一卷經文,結果就是把自己的私心讀了進去。這現象在舊約聖經研習是較為普遍,原因是經文篇幅比較長。所以老實、平常,腳踏實地先把經文讀完是不能迴避的階段。

II、              反覆讀反覆想

不要迷信以為讀過一遍,就能掌握經文的主旨。因為明白聖經是需要以「聖經解釋聖經」,意思是根據全面的啟示來解釋片段。因此反覆的讀才能夠捕捉一個全圖畫,然而反覆的想就好像拼圖遊戲一樣,對真理的掌握,實在需要經過嘗試和求證的過程。

III、            有背景有主體

不妨從背景導論的書籍,先去了解以色列的史地文化,才開始研讀舊約經文。基督徒讀聖經的目的,是要掌握信息主體,但不理會背景,就不容易看得清楚主體。就如有讀者讀到亞伯拉罕的離鄉別井,就以為這是上帝對他的考驗,要他從孤單、無助、動盪學習信心的移民。然而若不明白唔珥的宗教氣氛,就會因為發現亞伯拉罕的家財豐富而感到困惑。

IV、            分段有長有短

怎樣才是聖經中的一個完整分段呢?經文的段落是以一個完整的信息為基礎,而一個主題往往又是由多個信息互相建構而成。舊約聖經的特別,就是有時候由幾章聖經的記載才帶一個單元信息,而多個單元信息卻又是要顯出另一個主題。這樣的現象在士師記最為明顯。所以讀聖經時忽略這點,而每天不規則地東一段、西一段,日子久了還是一無所獲。

V、              文化裡看真理

約定俗成習體行動或符號運用稱為文化;而文化背後卻承載著一套價值因素。而價值因素又往往受客觀環境所左右,惟有最核心又不受環境因素影響的價值取向,才跟不變的真理掛上。所以從舊約聖經的記載直接移植到今天,很多時就會張冠李載。這是讀舊約聖經時要分外留心的地方。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