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 星期五

上帝的印戒

      這時期的神學問題很簡單,就是那裡可以找到上帝的作為與同在?當然,不可能是在這荒涼的國家,或傾圯的聖殿。整個生活環境迫使他們擴大他們的思想,在外在命運一再受挫的當兒,他們的思想轉向上帝內在的應許。

     然而,在朝向建立上帝家室的16年冷淡後,以色列在屬靈發展和物質的厄運兩方面,都付上了極重的代價。

     主前520年,哈該踫上百姓絮絮叨叨地推托時辰不對(其實是抱怨上帝不曾為他們預備更多,使他們可以建立聖殿),哈該就要求百姓,以同樣的邏輯來看看自己所住的華屋(哈該書一2-4)。

  事實上,正是因著聖殿『荒涼』(哈該書一4),耶和華才使『乾旱』臨到他們的作物。當人不留心上帝的訓誡,上帝就用刑罰來掠奪人的注意力,以致這一小群歸回者,他們種得愈多,收得愈少;吃喝得愈多,享受得愈少;穿得愈多,但保暖的感覺愈少︰賺得愈多,但購買的能力愈低(哈該書一章6節),這是他們應該留心思考的(哈該書一5,7;參哈該書二15,18)。當然不是每件單一或獨立的失敗,都可以解釋成上帝管教這個國家的證據,然而當這些災難開始一連串臨到,而且日益嚴重危及整個國家的威信與福祉時,這個國家應該知道,這是上帝的手,百姓應該歸向他,這項原則在利廿六3-33首次宣布,多數先知也曾用過,特別是在摩四6-12。

     很令人驚異的是,百姓竟然回應並『順服』主和先知哈該的話語(哈該書一12),當聖靈激動領袖與百姓起而建造主的房屋時(哈該書一14),上帝就在這些話語上,加上他古時的名字與應許『我與你同在』(哈該書一13;二4)。

     根據古時的應許,上帝住在以色列當中的證據,乃是與會幕(出廿九45一46)及三重套語相連結,這也見諸他使他的靈住在他們中間(哈該書二5)。甚至,這只是初步的開始,第二聖殿的昌盛、榮耀、尊貴,將直指以西結等先知所描述的未來聖殿,因為在哈該書二3,哈該直截了當地問道︰『你們中間存留的,有誰見過這殿從前「所羅門聖殿」的榮耀呢?』然後他大膽地宣告︰『我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都必運來,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若我們從將來普世承認主的輝煌景像中來看,這三個聖殿事實上在那末後的日子,是同一耶和華的聖殿。事實上,由賽五四11-14;六十;耶三14-18;結四十—四八的想像,因著認識耶和華的權能,萬國必將他們的財富傾在這屋宇。因此,人們不可以輕忽此時奉上帝名字、能力與計劃而開始的小事。



     而在這日子來臨之前,在物質、政治與社會方面,必有普世性的大震動(哈該書二7,21-22),這與我們目前熟知的先知性主題——主的日子——相當一致。當哈該描述上帝的審判以及他必然得勝時,他採用的角度乃是上帝過去在以色列中決定性的征服行動,例如過紅海時,[馬必跌倒,騎馬的敗落];或在基甸的拯救行動中,『各人被弟兄的刀所殺』。如此,耶和華將震動天地,並且『傾覆』(參所多瑪和蛾摩拉)列國的寶座,除滅列邦的勢力(哈該書二22)。

     在哈該書二23,這種震動對大衛皇室的意義更加明朗化。哈該宣告,『到那日』,耶和華將以大衛的子孫所羅巴伯為上帝的『僕人』,並且以他為『印戒』。因此,列國的傾覆乃是要高舉那將要來的大衛的後裔,當計劃中的普世災難將所有爭競的列國射向最後的終點時,所羅巴伯——這位大衛寶座的最新繼承人——就因著他的職份和身分,將被高舉到極其榮耀的地位。

    『印戒』是權柄的戮記,在耶廿二24,因為上帝棄絕了約雅敬(又名耶哥尼雅或哥尼雅)的領導,這印戒就從他手中摘除。在古代近東,使用印戮來標示財產和文獻是相當盛行的。因此,印戒無疑是皇家的徽章,用在權力的委任與確據,以及政府的威信上(參歌八6;傳道經十七22)。這位新大衛子孫將在世界面前,成為上帝的印記,以致上帝得以繼續成就他古時的應許,因那應許『大衛的恩典』,乃是『確實』或『不可改變的』(賽五五3)。甚至,連他的頭銜『我的僕人』,也遠超過文雅的宮廷用語。誠如八世紀時以賽亞的宣告(例如︰賽四二1),在耶和華口中,他顯然是提到那位擁有共同本質,又包含整個團體的最後一人。

 

謙卑又公義的王

     在撒迦利亞開始說到第一段沉重的信息時,他首先預言亞歷山大大帝的得勝行伍(亞九1)。這個主題已經設下,必有一審判臨到,上帝要毀滅統管以色列的外邦權勢,以色列真正的王必來到。他就職的表徵,就是騎著驢駒子(九9;參士五10;十4;十二14)。

     他的個性公義,以賽亞也使用過同樣的描述(九7;十一4-5;卅二1)。然而,他已經被傳揚,且他的得勝也將成為上帝恩典的標記,他是『謙卑』,甚至是『困苦的』。在賽五三7同一觀念也用於『主的僕人』。這是以色列的新王,他是謙恭柔和的,也是得勝的,他將除去一切的戰爭(亞九10),他將以和平統治全地(亞九10)。以後的圖畫都和賽九1-7;十一1-9;彌五2-5相同;『他的權柄必從這海管到那海,從大河管到地極。』(亞九10)這也是詩七二8所宣稱的。

    在巴比倫被擄後,以色列已經歸回這地,統一的國度遠景仍出現在亞十9-12。雖然有人以靈意解釋地的應許,也有人把它當作短暫的祝福,以為當以色列不能恆守約的條件時,這悖逆之國就已經喪失這項福份。然而,這段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出現在被擄後較晚的日期。相反地,正當以色列愈來愈無望地分散時,這個希望卻愈燃愈明亮。

 

 

未來的復活

     『那時』,『並且有大艱難從有國以來直到此時,沒有這樣的』(但十二1),上帝將拯救他的子民,並引進永義的國度。國度、寶座、和權柄,將是上帝有計劃應許的全部兌現。

     賽廿六19,上帝要透過死人的身體復活,使死去的虔誠信徒再次活過來。其中有得永生的,因他們的名記錄在冊上(但十二1-2)。另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這是他們的結局(參賽廿四22;六六24)。約伯曾對人的復生寄予厚望,就如樹被砍下,還可指望發芽(伯十四7,14)。他終究的盼望,是希望在皮肉滅絕之後,仍有機會能見他的救贖主(伯十九25-27)。

     人類充滿血氣的統治,終必因上帝國度和他的王的來到而告終。這是上帝歷久而彌新的應許。那代表人類所有權勢、王國、強而有力的敵基督者也必來到,但從上帝來的彌賽亞必輕易地殲滅那惡者,且引進祂的國度,賜給祂的『聖者』新義,以及永恆的統治,祂必從灰塵中使死人復活,他們必發光如星辰,直到永永遠遠。

 

 

 

應許之人

   按照應許的教義發展來說,以西結廿一26-27﹝31-32﹞,正是最後的一個階段。先知如水閘瀉洪般地宣告耶路撒冷、聖殿、以色列人的土地即將被擄(參結廿45-廿一17)。

     以西結奉命在巴比倫已猶疑未定的十字路口上作記號,表明他不會選擇南方到亞捫人拉巴的方向,反而會直取耶路撒冷的道路。雖然此事未卜,尼布甲尼撒站在岔路上,方要搖簽求問神像(察看犧牲的肝,廿一21);耶和華卻早已知道!他會抽到攻打耶路撒冷的簽(22節)。

     至於大衛座上的昏君希西家,他的『冠』將被挪去,大祭司的『冕」也要被摘除(參出廿八4,37,39;廿九6;卅九28,31;利八9;十六4)。王國和祭司制度,在以色列目前的歷史,正面臨崩潰、瓦解的時刻。這情形將繼續惡化,直到那位耶和華所命令的來臨,方能好轉和恢復(廿一27『直等到那應得的人來到』)

     這經文和創四九10非常相似。在以色列愁雲慘霧的日子,以西結往上追溯上帝對猶大支派所應許的彌賽亞,做為盼望的一線曙光,這是很自然的事。

     當大衛和亞倫的後裔無法完成上帝聖的使命時,這應許曾沉寂一時,直到那位王權和祭司職集在一身者出現,冠和冕將同時戴在他頭上,他是獨一無二的『君王——祭司』,就是彌賽亞。

     同時,他的對手也一直以反基督的型態出現,例如賽十四12的巴比倫王,和結廿八11的推 羅 君。每一經文所指的,並不僅限於當代的歷史人物,乃是指創三15蛇的後裔,是那敵基督者的代表。歷史不僅是人與人之爭,更是屬靈的戰場,是撒但和它的後裔、歷代的 暴 君,與上帝的譜系、大衛的子孫的對抗。
 

石頭與上帝的國

     但以理書的神學顯而易見,是人類代代反對上帝主權諸王國的代表。上帝的國度雖暫時與之並存,但至終將奏凱歌。但以理與以西結同是被擄的猶太人,他在耶路撒冷焚毀的煙霧迷漫之上,看見上帝應許的國度仍屹立不搖,藉著大衛支派而綿延不絕。

     
記載在但以理書第二章尼布甲尼撒所作的夢,為這預言拉開了序幕。這彪形大像,從頭到腳趾,隨著金屬的貴重與否而分成四個國家。

     正如大石頭致命的一擊,這大像被砸得粉碎,人類的權勢終將隕落,甚至無跡可尋。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石頭』使人聯想起以賽亞描述的『房角石』(賽廿八16),而構成這像的金屬,依序代表的四個王國是︰為首的巴比倫,分裂的兩國——瑪代波斯、希臘帝國,以及羅馬帝國。

    但以理書二44解釋得非常清楚︰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

     俄巴底亞21節說︰『國度就歸耶和華了』,正是此處所指的。

 

 

亙古常在者

      但以理書第二章尼布甲尼撒所作的夢,和第七章但以理看見的異象,需並列而觀。尼布甲尼撒夢見的金頭,第二章以巴比倫作代表,也就是七4但以理看見的獅子。胸和手臂是銀的,代表地上的王國,就是『熊』(七5),也就是八20雙角的公綿羊,是瑪代和波斯。但二中肚腹和腰是銅的,在第七章成了四頭、四翅膀,如豹的一獸,這也就是但以理所看見後來長出四角的公山羊(八21-22),即希臘君亞歷山大帝及在他之後掌權的四位將軍。半泥半鐵的腳在七7變成恐怖可怕的獸,這是代表或羅馬帝國。它最後也分裂為十王,另加一自大的敵基督(24-25)。這王將制伏三王,並向至高者說夸大的話;聖民必交付在他手中一段時日,直到上帝永遠的國度降臨(25b-27)。

    但以理看見天的四風陡起,刮在大海之上。之後,相同的四個地上帝國也出現了(第七章),但等他們的年日窮盡,及頭有十角的第四獸,窮凶惡極反對上帝,並惡待他的聖民之後,亙古常在者的審判就來到了。但以理書七13,14說︰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祂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祂的國必不敗壞。

     相異於人類充滿獸性的統治,有一位中保從至高的上帝那裡而來,他的外貌使人立即聯想到以西結和以賽亞所見的異象。這位要臨的彌賽亞不僅是真正的大衛,而且也是位真正的人子。祂的使命是為了人類,而祂崇高的地位是從上帝而來。『駕著天雲而來』表明了他屬天的根源(七13,比二34『從天而降的石頭』表達得更為清楚)。祂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祂的國必不敗壞(七14)。

 

世上的權勢充滿了殘酷、聲色犬馬、自私自利,而這正是獸殘暴、冷酷、長角、大鐵牙、吞吃嚼碎的劣性,這些案件都要在亙古常在者的寶座面前受審判。他的衣服潔白如雪,頭發如純淨的羊毛,寶座乃火焰。他坐著要行審判,案卷都展開了(七10),審判的寶座設立在地上(9)。他的隨從不計其數︰事奉他的有千千,在他面前侍立的有萬萬(參亞十四5審判時,有一切聖者同來)。


 

七十個七

      但以理從那利米(耶廿九10)得知,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民要淪落70年,而此時,期限即將屆滿;但未來則另有70個七(但九20-27),分成三組︰(1)7個七;(2)62個七;(3)最後一個七。490個星期(即年)被分成49、434和7年。在490年未到之前,九24由6個不定詞來形容這等待年日的光景︰

  止住罪過

  除淨罪惡

  贖盡罪孳

  引進永義

封住異象和預言

膏至聖者(或至聖所)

     當完全的救贖未來之前,這些事件的次序,包括徹底從罪過和罪擘中得釋放,先知活動的終止,引進義的國度,在錫安的聖膏者蒞臨,就如結四十—四八;亞三9ff.;和其它早期先知所預言的。

     大部分注釋家都同意,490年肇始於亞達薛西王二十年(紀元前445年)發出諭令時(尼二1-8)。他發詔書準許重建耶路撒冷城,這事歷經了483年,直到彌賽亞的第一次降臨。不過注釋家對於第一個69個七,即483年,和最後一個七的末了一星期之間,究竟為時多久,各家說法不一。而且,當第一世紀司提反殉道,開始了早期教會受逼迫,是否就表示末了的那星期,也未能確定。前者的立場對62個七之後,彌賽亞的剪除(大約西元30年)、聖殿被毀,持有時間性的看法;後者則認為,26節的『受膏者』和『一王』指同一位,而70個七的最後一星期,則已在紀元前第一世紀來臨了。

     我們的論點認為,『受膏者』(九26),『君、王、受膏者』(25)就是但七13的『人子』,在他受苦至死後,終必再以得勝者的姿態重返地上。

 

哈巴谷書神學

         哈巴谷書的神學  ,  義人必因信得生,

義人必因信得生

     若說西番雅強調,謙卑和靈裏貧窮是信徒得著利益的先決條件,那麼哈巴谷則要求信心是最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而這些都不過是同幅畫的一部份。

     西番雅關心於猶大拜偶像和宗教上的混合主義,哈巴谷則驚覺到不法、不義、邪惡、悖逆等事的日漸增多。他的心對這些事極為敏銳,以至於他要向上帝求得釋放;要嘛他自己先被改變,要嘛就是百姓的罪要在審判中解決(一2-4)。

     上帝解決的方法極為直接了當,以至困擾了這位先知︰巴比倫人要入侵猶大,懲罰她(一5-11)。這只徒然增加先知的痛苦,因為上帝怎麼可以用一個較壞的代理人,去懲罰一個比較不那麼壞的百姓(12-17節)?

     最後一個問題的答案,一直拖延到二6-20五個禍哉中才加以披露。哈巴谷在這裏提醒巴比倫,正如以賽亞第十章對亞述的警告一樣,上帝正是揮動審判之斧的那一位。因此,列邦在所參與的戰役中,最好格外注意他們所使用的方法和人選。

     無怪乎哈巴谷稱他的信息為『負擔』(一1)。『負擔』在舊約中出現67次,可能是從『舉起』這個字根演變來的。這個字第一次用在預言上,其詳細內容記載在王下九25-26。那戶在那裏提醒他的軍長畢甲,耶和華是怎樣說出『負擔』來抵擋他的父親亞哈︰『耶和華說,我昨日看見拿伯和他眾子的血,我必在這塊田上報應你。』那戶提到的是以利亞在王上廿一19,29的預言,並稱之為一個負擔。因此『負擔』不折不扣就是上帝的『宣判』,這是因亞哈和他的兒子殺拿伯奪其葡萄園之故而加在他們身上的。在以賽亞書中,11次針對外邦的默示有9次被稱作是『負擔』。這些預言一致強調了其內容的嚴重性與嚴肅性。哈巴谷獲知上帝對猶大罪行的判決,以及巴比倫在執行上帝對猶大之審判時的過份殘暴。

     然而,在『負擔』中,除了上帝的審判之外尚有他物。在哈巴谷書二4最重要的默示中,我們找到盼望和拯救的話。這話的重要性是藉著一個指示顯明的,就是要將之明明的刻在石版上,使路過的人易於閱讀(2節)。當事實證明,上帝絕不背乎他自己的話,這石版就要在末後的日子成為見證。

     但這句話並不像哈巴谷所可能期望的,立刻成了對巴比倫的非難。以某種方式而言,對巴比倫的譴責在哈巴谷書一11已經說了︰『他以自己的勢力為上帝……顯為有罪。』猶大、哈巴谷,以及後來的世代所應該知道的,是惡人與上帝公義百姓兩者間特性上驚人的對比。點出一個人的特性,等於決定了他最終的命運。

    哈巴谷書二4描述了巴比倫的特性︰『看哪,他是個自高自大的人,他的心也不正直叫他志得意滿的樣子,與西番雅所提謙卑、靈裏貧窮的信徒,正是一個強烈的對比。與這邪惡王國高傲領袖之妄自尊大成對比的,是哈巴谷書二章4節下半段對信徒的描述︰『惟義人必因信得生』。因此,正如哈巴谷一12所應許的,義人『必不致死』,反而在將臨之審判的恐懼中『必要得生』(二4)。  

    對哈巴谷和他的聽眾而言,『因他的信心』而活是什麼意思呢?用在物質層面,它的意思是『堅定』(出十七12),但在道德領域中,它的意思是『道德上的執著』,或在日常生活或買賣上的『可靠』(箴十二17)。

 

用在上帝身上,它也指上帝對他話語的忠誠,因此是值得信賴的(申卅二4)。但在哈巴谷書二4,信心僅指著毫不動搖地信靠上帝的話。與惡人蠻橫的氣質成強烈對比的,乃是信徒要像亞伯拉罕在創世記十五6,以及以賽亞在賽廿八16;卅15中所言的,要對上帝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因上帝已應許他的救恩以及要來的應許之子。那就是堅定、完全地降服耶和華,『像孩子一般,謙卑且真誠地信靠上帝救恩信息的可靠性。』

     因此,縱然巴比倫渴想建立帝國,仍有另一股權勢要掌握土地︰『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哈二14)顯然這是用了先前的以賽亞書十一9,但作了小小的變更。

     作了這勇敢的宣告之後,哈巴谷求上帝得勝的再臨快快來到。藉巴比倫之手進行的審判,不論要發生什麼事,他都祈求這些事,對上帝的工作能產生有利的影響,即古老的計劃得以更新,雖然忿怒必定來臨,但仍有憐憫散布其中。

     接著,哈巴谷借用了上帝在西乃山顯現的辭句(三3)以及上帝藉約書亞所彰顯的得膀,在一次大冰雹中日頭停止照耀,月亮遭斥責(書十12-14)等,藉以描繪日後另一次上帝的顯現。他顯然因上帝在這『災難之日』所顯現之榮耀的威嚴而恐懼戰兢,然而他在同一位耶和華身上也找到了喜樂,因他學會如何信賴倚靠祂。上帝對其子民的救贖(三13)要包括彌賽亞的拯救,這位受膏者要『打破惡人的頭﹝也就是王國或朝代﹞』(三13)。因著不敬畏上帝之人的王國已被殲滅,它就不再能保衛其中的居民,但上帝子民的救贖卻被確定。因此,先知充滿了信心和喜樂(三16,18-19)。


 

2022年2月3日 星期四

俄巴底亞書神學

     以東和應許︰俄巴底亞    ,

     俄巴底亞書的神學  ,

以東和應許︰俄巴底亞

     先知書中第一次提到『耶和華的日子』,是在俄巴底亞書。因為以東的狂傲(1-9)和他對兄弟雅各的暴行(10-14),所以在耶和華的日子,必像外邦遭同樣的報應(15-21);就好像亞瑪力人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曾在曠野惡待他們(出十七8-15;申廿五17-19),所以,以東用來代表屬人的國度,如今是『外邦的典範』(俄15-16;賽卅四2,5;結卅五14;卅六5)。

 

 凡蔑視、取笑耶和華的產業以色列家的(如︰結卅五15),就是在蔑視耶和華;因祂專愛這國、這民(申四33ff),為要完成普世的救贖。不但如此,祂還要做萬國的統治者(申卅二8、9),因此,凡嘲弄上帝的工作者,必從地上被剪除。因此,以東必不能逃脫像上帝對列邦審判的刑罰。

     但和列國的毀滅有強烈對比的是『餘民』︰『一群逃脫的人』;(珥二32;賽卅七32);在錫安山(俄17),他們要在上帝所賜之力量的推動下再次得勝,然後,以色列將再次擴展他們古時的迦南地及其周圍的領土,包括南地、非利士地、在東約但和敘利亞的基列地,以及像撒勒法那樣北方的利巴嫩。這些土地都是當初上帝給族長雅各和約瑟的(俄18-20)。大衛和所羅門也曾經統管了這大部份的土地,但後來又失去了。以色列民必在那日重新收復失土。

     上帝要用這種方法建立祂的統治︰就是透過一位『拯救者』來執行『審判』和『管理』的工作,就像在士師時代的情形一樣(士二16,18)。錫安(即耶路撒冷)將是他們的中心,而且『國度必歸耶和華』(21)。

     正如這預言的應驗方式,俄巴底亞書把歷史中個別的不同時代和事件,混在一個影像中。確實,馬克比(Judas Mac-cabaeus)、許爾堪(John Hyrcanus)、詹紐氏(Alexander Jan-neaeus)和反抗羅馬統治的奮銳黨等,都帶來了以東或以土買人的完全毀滅。但那只是上帝最終對所有與上帝為敵之國家的一個範例而已,因為耶和華的日子涵概了上帝國的歷史,因此在某特定時間發生的特殊審判事件,是『耶和華的日子』的完全實現即將臨近、迫近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