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偽經



 
    偽經(Pseudepigrapha,原意為false writings) 指的是那些假借某個知名人士的名義所寫成的著作。在基督教內,特別指那些以舊約或新約裡面的人物之名為書名(或作者名)的作品;其目的是要讓該作品在基督教群體中更有影響力。

    雖然也和次經一樣,也是未被收錄於正典之中但卻流傳於教會之間的基督教早期著作;但和次經不同的是,它的地位比不上次經的地位。若說次經可視為是信仰、靈修及教義方面的參考,那麼偽經可能只算是宗教層面的文學作品。

    偽經數量非常多,成書時代多在主前200年至主後200年之間。十七世紀學者法布里休斯(J. Fabricius,1668-1736)曾將偽經匯編成集。這個偽經文集中包括:「啟示文學(如《以諾前書Enoch》、《以斯拉四記》) 」、「見證文學(如《十二族長遺言》) 」、「智訓文學」、「禱文和詩篇(如《瑪拿西禱言》、《所羅門詩篇Odes of Solomon) 」、以及「《舊約全書》的增補(如《亞當夏娃傳》) 」。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新約作者在寫作時,雖然未曾引用過次經的內容,但卻引用過部份偽經的內容。引用偽經最有名的例子是:聖經《猶大書》14的內容是引用偽經《1 Enoch1:9的內容。「偽經」不是「異端經」或「魔鬼經」。他們是初代教會中很多基督徒都熟悉的「文學作品」。聖經作者引用偽經的內容來表達基督信仰有其處境的意義。

    因此,引用「偽經」不會扁損「聖經」權威。另一方面,被引用的「偽經」也不可能被提升到「聖經」的權威。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