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正典
a. 一直以來,以色列人都是靠「人」作為上帝的代言人;直至在約西亞時期之後,他們才逐漸意識到要藉著「文字」或「書籍」來認識上帝。這種由「人」轉為「書」的方式,是否也會見於人類社會其他方面(如政制)的發展呢?你認為這兩種方式各有甚麼好處?以「代言人」方式傳達上帝信息的好處是具權威性,不會因為不敬畏上帝的王當政,而影響耶和華向以色列人曉諭祂的信息。
以「文字」或「書籍」來認識上帝的好處在於這媒介的普及性和延續性。約西亞王在位,律法書被廣泛地向人民宣讀和教導,全國上下就變得積極地順從上帝的命令。甚至是當聖殿被毀,律法書逐漸取代聖殿的地位,成為信仰的中心,延續了猶太人的宗教和文化傳統。
b. 你對「口述流傳」的過程有何看法?
由於「律法書」或「五經」的內容是經歴了一段相當長的「口述流傳」後,才被寫成「書」。它的內容早在成書前已成了猶太人信仰生活的「規範」;這些規範日後更成為猶太教群體用來衡量其他書卷正典地位的準繩。
c. 一些被聖經作者引用的文獻資料,本身並不帶有如聖經般的權威和正典性,但所引用的部分就帶有正典性,原因何在?
當聖經作者撰寫其作品時,必然使用不同的口述流傳或文獻資料,但當書捲成書後,其權威是內在的、是上帝所賜予的,所以其正典性是沒有追溯力的;它的權威只屬於最能代表上帝啟示的正典文獻本身,而非它所引用的資料。
d. 哪些舊約書卷較先被納為正典呢?試從猶太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兩方面說明其中原因。
「五經」是最早被猶太人廣泛地接納為正典的舊約書卷。
由於五經中的律例在以色列群體的宗教和文化生活中一直佔有核心的地位,所以五經中的律法部分可能比敘事部分更早出現。聖經書卷(尤其是五經)在聖殿被毀後發揮了新的功能,猶太人因為被擄而散居在不同地方,五經取代了聖殿原有的中心地位,成為猶太人宗教和文化最重要的標記。
e. 你認為為何在公元2、3世紀時,拉比會經常就以斯帖記和傳道書的正典身地位提出討論?
主要是因為以斯帖記中沒有提及「耶和華」的名字,而傳道書的語調過分消極和憤世嫉俗,容易使人對傳統信念失去信心。
f. 從歷史角度來看,羅馬天主教於何時才正式確認舊約次經的正典地位?
羅馬天主教是在1545~1563年的「天特會議」時才確認舊約次經的正典地位。
新約正典
a. 甚麼原因促使有關耶穌言行的流傳由「口述」方式發展成「筆錄」方式?早期基督教會是在猶太教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然而,為要確立基督信仰的獨特之處,新約教會就必須與猶太教分別開來,若要更確切地建立基督徒的身份,就必須在已有的正典(指舊約聖經)上建立新的規範和正典。加上那些第一代的「口述的見證者」開始相繼離世,教會逐漸視那些記錄主的事蹟和話語的「文獻」等同於「主的話語」本身。
b. 作為「新」規範的傳承者需要有甚麼條件呢?這條件對於新約正典的形成有何重要?
作為「新」規範傳承者的新約正典,其形成是一個集體下意識式的認受,所以這27卷書必然是內含相當的權威,以致信徒在閱讀時,可以很自然、又很清晰地察覺。
這條件對新約正典的形成非常重要,因為新約正典絕非一個人或一小撮人的意向所能轉移或改變的。教會領袖所扮演的角色,並不是要賦予任何新約書卷正典的地位和權威,而只是把一些書卷的「正典性」發掘出來,並加以公開確認。
c. 按文中所引述帕皮厄斯的一番話,你認為他正身處「口述」還是「筆錄」的時代呢?
帕皮厄斯所身處的是「口述」和「筆錄」的轉接時期,但當時新約正典的地位仍未確立,所以他對口述傳統的重視高於當時已流傳的福音書卷。
d. 根據上文的簡述,你認為有甚麼因素加速了整個新約成典的過程?
公元2世紀中期,由於有一些人所傳講的主耶穌與傳統的信念有所出入,特別是馬吉安和孟他努這兩種異端的出現,更使教會領袖和信徒愈來愈感受到有必要為「新約正典」設定界線,一方面為分辨上帝所默示的經典,另一方面則為防備異端滲入教會。
e. 倘若有人問你:「新約聖經在哪一年成典?」你會怎樣回答?
雖然自第2至第4世紀期間,已有不少教會領袖見證我們現存的新約27卷書的正典地位,但傳統對「新約正典」正式被確認的日子,則算於第4世紀。在東教會方面,對新約正典的正式確認,一般以亞歷山太教父亞他拿修於367年的復活節所寫的第三十九封《節期書信》(Thirty Ninth Festal Letter)為準;而西教會的官方確認,則以393年希普會議(Synod of Hippo)為準。
正典的神學
a. 我們可根據甚麼來斷定聖經正典已經完結?作者於此的立場如何?作者認為聖經正典已經完結,原因主要有這兩方面:
新約教會成立之初和隨後的早期教會在上帝的救恩歴史是非常重要和獨特的時期,使徒們經歴和記錄了主耶穌的言行,上帝的聖言和啟示達致最高峰。所以,早期教會的領袖和信徒是代表著歷世歷代的教會去確認並見證聖經正典(尤其是新約)的成立
我們已認信「現有正典聖經的全備性」。約翰福音二十章30至31節和二十一章25節明明地告訴我們作者約翰取材的選擇性,雖然正典聖經未必包羅上帝給予人的所有啟示和教導,但所包括的已經足夠了。
b. 若聖經正典書卷可以因著時代的改變而不斷增修,那會帶來甚麼後果(試比較上一節所提到的孟他努的主張)?
若聖經正典書卷可以因著時代的改變而不斷增修,則正典就沒有一個固定的規限,會隨著時代而變更,正典的內容一方面會順應時代而不斷膨脹,同時舊的啟示也不斷被新的啟示所取代;換言之,教會就不再有如舊約般穩定的正典了。
c. 馬丁路德所持「正典中的正典」觀念與信徒讀經時不自覺地區分「正典中的正典」有何分別?
今天的信徒雖然沒有明確支持馬丁路德「正典中的正典」的立場,但教會的聖經教導、平信徒的讀經生活、以至聖經的發行(例如「紅字版」聖經)都間接營造一個錯覺,以為某部分的聖經較其他部分重要,貶低了聖經整體的價值和意義。
d. 你信主多年以來,對聖經的認識會否仍只集中於某幾卷書呢?你覺得這是甚麼因素所使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