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擄歸回的猶太人,由於受外邦文化的影響,故此持不同立場的人演變出不同的派別。撒都該人比較接受異族文化,也樂於結交外邦的高官貴冑,這令他們在政治上較佔優勢,地位更在其他派別之上。
據說,兩約期間的大祭司多半是撒都該人。有猶太學者認為,這教派的創始人是所羅門時代擔任大祭司的撒督,所以此派亦以此命名,而且撒督的大祭司職任,有由家人世襲的情況出現(參撒下八17、王上二35、結四十46),一直與聖殿的傳統和事奉緊緊相連,對整個民族產生不少影響力。
他們主控聖殿的事務,所以他們也被稱為「聖殿黨」。後來聖殿被毀,此派亦隨之瓦解。
相比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的地位在以色列人心目中則較為遜色,這可能因為他們對宗教的熱忱不及法利賽人。
撒都該人只相信「五經」才是律法,他們反對法利賽人在律法外所加的遺傳。他們不相信永生、天使和魔鬼的存在,反對死人復活之說,他們曾以兄弟娶妻的問題來質難耶穌,企圖駁斥復活的事(參太廿二23-3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