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角色

    一個成功故事,大半是因其中的角色很有意思,很真實,讀者可以認同。考彼波提到亞裏斯多德的權威之見:角色應當具備四種特質:品行良好、合情合理、接近真實生活、前後一致。

    許 多古代作品中,角色並沒有充分發展,甚少能具備這些特質。但是,聖經的故事中卻充滿了真實人物,人性的弱點暴露無遺。文學界的學者早就注意到, 聖經人物非常透明。參孫的放蕩、大衛的情慾、所羅門在政治和宗教上的妥協、以利亞逃離耶洗別的軟弱,全都直言不諱。結果,讀者感到倍受吸引,且能應用在自 己身上。聖經無意遮掩英雄的弱點。亞伯拉罕說服妻子,要她說是他的妹子,以致法老收她入宮,創世記(十二14-29)原封不動地記載這件事。但是聖經人物弱事實的記載,還不是重點所在,更要緊的是,這些角色的刻畫非常深入、微妙,顯得極其真實,因此可以應用在曆世歷代同樣的問題中。

   司 登柏格提到,按經文的記載,上帝的角色是不會改變,或不會更動的,這一點和與上帝相交的人形成強烈的對比,因他們會不斷改變。上帝的作為常有變化,這不是 因為他的本性改變了,而是因為故事中的人在不斷變化。這些角色變化的發展,可分為五種,彼此亦可重疊,司登柏格以撒母耳記上十六章18節 對大衛的描寫來說明:體形(「容貌俊美」。)、社會關係(「伯利恒人耶西的兒子」)、特長(「善於彈琴」)、道德與意識(「耶和華與他 同在」),和廣義的心理狀態(「大有勇敢的戰士、說話合宜」)。對每一個人的描寫,都不誇大其辭,卻能強調出上帝的能力;在全本聖經中,所推崇的是上帝, 而不是這些英雄人物。士師記是最佳的例子。每一次勝利都是上帝的得勝,也是信靠它之人的得勝。凡靠賴自己的(如參孫),就也失敗。

   敘 事者用許多技巧來描繪這些人物,讓讀者可以明白他們的角色。最常用的方法是形容。大衛的勇敢和掃羅的妒嫉,先是直接聲明,再用他們之間發生的劇情來刻畫。 因此,在形容之上又加推理。另外,推理之上又加諷刺,因為掃羅的行動損及最初對他的形容和應許,而他既無能實現這一切,就由大衛取代了!在這方面,福音書 和舊約故事有一點區別。福音書中,角色的性格比較簡單,掌權者和門徒都可算為同一類,因為都只展現基本特性而已。例如,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和希律黨人 (在意識形態上是相爭的)都一起反對耶穌的彌賽亞身分。彼得和其他門徒略有不同,但是整體而言,他們都同樣無知,信心處於萌芽階段。舊約的主要人物(摩 西、大衛、所羅門、以利亞)則充滿動力,而有時起伏甚大。大衛從勇敢與堅信落到自我中心,以利亞從大有能力落到懼怕逃逸。一旦敘事與對自擴展了讀者的眼 界,讀者就會隨著人物的改變而更改自己的觀點。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