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完全了解是什麼原因致使耶穌或是基督教與當時的猶太社會對抗。教會歷史學者提出了三個對抗的原因:
1.耶穌對當時律法的革命性教導。就如亞摩斯一樣(摩5:21-24),耶穌指責他當的猶太教徒只注重守許多儀式的細節,卻忽略律法的中心倫理道德要求。
2.耶穌堅持接納和教導許多平民,包括許多虔誠猶太人不接納的罪人(不守律法的平民)和稅吏。
3.另外,耶穌不認為信奉上帝(對當時的猶太人來說就是信奉猶太教)就要接納遵守猶太教的律法,尤其是行割禮。
即使基督教信仰是與猶太教互相衝突,可是基督教卻在地中海一帶迅速的散佈開來。以下是初早期教會的發展事蹟:
公元 30 - 50 年
一.門徒返回耶路撒冷:耶穌被釘十架後,彼得帶頭與一班門徒到加利利海重操打漁生涯。復活的主耶穌到海邊向他們顯現並激勵他們負起託付的使命(約21:1-20)。在主復活的第四十天門徒見証主耶穌升天(徒1:3)。
可是耶穌升天後,一班門徒卻不知所從,也不知道如何要組織起來去實行耶穌生前所吩咐的教導,更不知那裏可以得到力量來實行。
二.五旬節:使徒與門徒,共一百二十人,在常聚集的「大樓」內等候。就在五旬節當天,大家正當把遇見復活主的感受分享時,聖靈如火焰般落在各人身上。(徒2:1-2) 藉著這力量,門徒就走到來過節的人群中見証復活的耶穌基督。他們遇見不同地區來的人就放膽用他們的方言來為主作見証。(徒2:3-13) 後來彼得起來証道,多次引用舊約証明耶穌是基督彌賽亞(徒2:14-36)。當天就有整三千人信主而受洗。在地上有形的基督國度(教會)就在這天誕生。
三.耶路撒冷教會生活:
a. 當時的信徒多是猶太人。在各家裡或聖殿空曠處聚會。他們「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團契),擘餅,祈禱」(徒2:41)。
b. 因著一些信徒生活上的需要,許多信主的人都願意變賣產業捐給教會。
c. 他們常向人作見証,並且有神蹟奇事隨著使徒們發生,猶太公會或官府也暫時為著眾人的原故而沒有捉拿他們。
d. 為著牧養許多信徒,有多位執事被選出來為打理教會事工。使徒們這時雖受恐嚇,但仍放膽傳道。
四.司提反殉道:幾年來,這班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基督徒與猶太教徒都形成一個緊張的局勢。而基督徒當中卻有許多受希臘文化影響從外地來的人。這班猶僑與猶太地的猶太人隔膜極深。司提反就是一位希利尼化的猶太人基督徒。他富有口才,常講激烈的佈道信息。公會的人一天買兇告他。在混亂中,他被石頭打死。掃羅(保羅)卻是幫兇之一。這是第一次的逼迫記錄。
五.門徒四散:因著司提反的死,當時在耶路撒冷的教會立刻受到逼迫。導致門徒四散。四散的多是希利尼化的猶太人基督徒。掃羅,本身是一位希利尼猶太人也正在耶路撒冷受高等教育,卻藉著大祭司的令,四處捉拿希利尼化的基督徒收入監裡。使徒卻到外地去,一方面可能是要避開這緊張的逼迫,也藉此把福音傳到各地去。也因著這樣,教會開始在各地興盛,尤其是安提阿。本來彼此稱為「弟兄」或「拿撒勒之人」,但是在安提阿,「基督徒」這名稱卻包括了猶太人,甚至外邦人的基督徒。保羅也在這期間歸主。
六.第二次的逼迫:約在公元41-44年間,當時希律安提帕仍任猶太地分封王,不只把施洗約翰治死,彼得、雅各也被捉在監裡等候治死。雅各提早被拉去斬了。彼得卻由天使救出,也趁夜逃到外地。
七.保羅第一次佈道行程:相信保羅是在公元37年信主。在亞拉伯退修三年,在大馬色工作三年,並上耶路撒冷探訪使徒們。後在基利家數年(加1:21;2:1)。安提阿教會聽聞保羅的熱心,就差遣巴拿巴和保羅往外地佈道。第一次行程比較短,從居比路島到南加拉太約有一年九個月的時間(徒13,14)。
八.耶路撒冷大公會議:外邦人歸入教會對猶太人基督徒來說常引起一些問題。猶太人基督徒從小就受了割禮,也守許多潔淨禮。與外邦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常存在著。一天,保羅與巴拿巴從佈道行程歸回安提阿,發現許多人在教會裡爭吵,也見到猶太人與外邦人基督徒分桌而吃飯,連彼得和巴拿巴也跟著作(加2:11-14)。為了把問題解決,安提阿教會就派保羅,巴拿巴等上耶路撒冷總會去開會解決。在會議中,保羅先述說神在外邦人中的工作。後來有猶太人基督徒就要求外邦人信徒受割禮(徒15:5)。後來彼得發言述說神怎樣恩待外邦人如哥尼流像猶太人一般。後來雅各(耶穌的弟弟,相信是耶路撒冷教會的主任牧師或執事部主席)結論說話。他引用了舊約說明神的救恩要給外邦人,並議結如下:a.
外邦人基督徒不必受割禮。b.
守潔淨禮如:不可拜偶像,不可犯姦淫,不可吃血(這可能為了許多在教會中的猶太人基督徒)。議會也發公函由特使派往各地教會告知以上的決定。
公元 51-70 年
一.保羅第二次的佈道行程:耶路撒冷會議後,使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的雄心更大。第二次的行程還是由安提阿出發。在出發前,保羅與巴拿巴的意見不合而折伙另與西拉同行。在路司得時,提摩太也加入了隊伍。在每西亞的邊界,
本有兩條路可通往以弗所,但聖靈的指引使他們來到特羅亞。在這裡見到「歐洲(馬其頓)呼聲」的異象而航海到駐防城腓立比。在腓立比,因福音引起的社會變動導致保羅與西拉被誣告下監。但他們因是羅馬公民而被釋放。在帖撒羅尼迦一連三個星期在會堂裡講道而被指說是「傳另有一個王」而逐出城。庇哩亞的人卻「天天查考聖經(舊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在雅典,保羅不只要應付一個拜偶像的社會,而且要與當時的哲學家們辯論。(徒17)
二.猶太人被逐離羅馬城:在革老丟(Claudius,公元 52)年間猶太人與猶太人基督徒被逐離羅馬城。保羅來到哥林多後卻遇見被逐出境的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徒18)在這城市,佈道隊有保羅、西拉、提摩太、亞居拉、百基拉等;也在此工作了一年半。哥林多城是一個道德敗壞的地方,教會裡也發生不道德的事情。
三.保羅上耶路撒冷:相信保羅離開哥林多後曾到耶路撒冷去。(徒18:22) 攜帶捐款,也順便向耶路撒冷教會問安,然後上安提阿。
四.保羅第三次佈道行程:在第三次佈道行程中,保羅在以弗所住了三年(徒18-19),相信啟示錄所說的七間亞西亞教會是在這時期建立。我們也見到「長老」被按立作牧養的工作。在這裡也遇見從亞歷山大來的猶太哲學家亞波羅。
五.保羅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第三次佈道行程後,保羅再到耶路撒冷,雖受到教會的歡迎,卻受到猶太人的謀害。(徒21) 可見保羅在各地間與猶太人的” 過節”耶路撒冷的猶太人都有所聞,也等著他上到京城才捉拿他。保羅為羅馬公民而不得不要遣送他到羅馬王帝面前受審。
六.保羅抵達羅馬:很明顯的,當時羅馬教會已很強盛。從羅馬書中,也可見保羅與一些領袖們已很熟悉。保羅約在公元60的二月初到達。在等候審判前,相信他是被“保釋”出來,因此有路加等陪伴他們。(徒28:30) 有文件記錄說保羅在兩年後被釋放。後來到西班牙去傳福音。再回羅馬時才殉道。
七.羅馬大火:在公元64,羅馬發生一場大火。謠言立刻傳開說有一小撮人放火燒城,後基督徒被嫁禍成為代罪羔羊。因此,成群的基督徒被拉到斗獸場去喂獅子。相信這時基督徒的逼迫只限於羅馬城內。傳統記載保羅與彼得是在這時殉道。從歷史的文件中,這時候的教會已遍佈了整個羅馬帝國中。遠至法國,英國都有許多人信主。
八.耶路撒冷被毀:猶太人復國的運動一直來都沒有平息。猶太地有許多青年成了抵抗羅馬的游擊隊。大祭司見情勢不妙就求助分封王亞基伯二世(Agrippa II)派兵征壓。但是在公元66,加利利,約旦河一帶都落入游擊隊的控制中。後來羅馬王帝在公元68派兵攻打耶路撒冷。
依照猶西比的記錄(H.E. 3.5),在大戰之前,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因記起主耶穌的吩咐就散至約旦河外的Pella地方。後漸漸與外邦人教會失去了聯絡。另有一班律法師卻散至巴勒斯坦西部的Jamnia。在公元70,泰土斯大將帶領大軍進攻。一批游擊隊逃到死海邊的馬塞大。泰土斯另用了三年的時間才把這班殘遺份子完全消滅。
公元 71-100 年
這段時期是教會歷史中最模糊的,通稱為「次使徒教會時期」(Sub-apostolic period)。這是因為只有很少的資料記載這段時期的教會情況。
一. 教會平安發展時期:在威斯巴先(Vespasian, 公元68-79)和泰土斯(Titus, 公元79-87)的統治時期裡,教會是一個平安發展的時期。有幾件事值得我們注意:
a. 基督徒開始在每個城市中增加起來。基督徒的聚會也沒有像謠傳中的神秘。一些地區的教會甚至有“會督”式身份的牧者。甚至有記錄指明一些城市中祭過偶像的肉暢銷不出。
b. 基督徒也不只是屬於低下階級的人。許多學識之士,政府官員,甚至王帝的親戚都有基督徒在他們當中。
c. 教會的勢力和產業也越來越多。如在羅馬就有基督教的私人墳場(Catacomb)。大的教堂也在各地被建立起來。
d. 新約的書信開始在各教會之間流行和傳遞。詩歌、讚美詞、禱告文、或崇拜儀式也有一定的形式。初信班資料也有一定形式。
e. 教會的組織也開始強大起來。「二分級」(長老、執事)和「三分級」(會督、長老、執事)也有出現。
f. 教會之間的聯也強大。教會與教會之間也常有書信來往。
g. 教會中開始要應付許多問題和異端。相信樂斯底主義是在這時流行。
二. 第一世紀的結朿:在多米先(Domitian, 公元 88-96)時期時有些少的逼迫。相信使徒約翰是在這時期被放逐到拔摩群島去。然後在下一任王帝(Nerva, 公元96-98)時被釋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