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4日 星期三

約伯記的神學之序言

 

        讀者若想打開約伯記所蘊藏的豐富神學寶庫,就必要先假定它整卷書是一致的,同時亦必須從整體的角度來理解它每一部分。

         約伯記雖然複雜,因為它由許多不同的發言部分組成。可是,它那力求對稱的架構卻顯出它是經過細心佈局、內容連貫一致的作品。在它那散文架構(序幕 [一至二章]和結尾[四十二7-17])的中間,是錯綜複雜的詩體內容。

      在約伯第一段獨白之後(三章),便是約伯分別和他三位朋友——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之間,總共三次的輪流對話(四至二十七章)。由於約伯每次都用更長的話來回應他的朋友。因此,比勒達最後那次發言只有短短幾句(二十五章),以及瑣法在最後一輪再沒有發言,可能表示約伯在舌戰中取得勝利,他的朋友已無力招架(見以利戶在三十二3、5的評語)。

      在那三輪對話,以及分別由約伯、以利戶和耶和華發表的長篇談話中間的二十八章裡,加插了論及智慧的片段,正要顯出約伯和他朋友的對話由於全仗人的理性分析,所以對人毫無幫助(參l2-l3節、 20-22節)。約伯在他的總結陳詞中(二十九至三十一章),再沒有理會他的朋友,惟獨專心懇求上帝證明他清白無罪(參三十一35-37)。以利戶的話(三 十二至三十七章)預示了耶和華在其發言中所表達的神學觀念,亦讓祂的話得以緊接其後,詳加發揮(三十八至四十一章)。

        評鑑學者認為,那是因為下筆寫本書的作者,在最後編輯的過程中馬虎大意,才會出現『忍耐的約伯』和『焦躁的約伯』前後不一致的表現——前者從不抱怨(參一21-22),後者卻咒詛自己的生辰(三章)——並且因而出現把上帝視為敵人的看法(六4,十六10-14)。其實,我們最好把約伯這兩幅看似矛盾的寫照,理解為作者蓄意表明約伯並非經受苦難而毫無怨言的『道德聖人』。反之,他就像今天的信徒一樣,是一個有血有肉,要經常克服情緒困擾,要經常與內心 感受交戰的普通人。

       由於約伯記的大部分發言,都包含人的理性思考分析。因此,我們必須從全書整體的角度,以及本書的主旨來理解個別單元。讀者若要避免作出錯誤的結論,就必須特別留意它的序幕(一至二章),以及耶和華的說話(三十八l至四十二6)。前者知會讀者(就像一齣戲劇的旁白),約伯是清白無罪,完全是撒但唆使約伯受苦的。後者更是最決定性的部分,因為上帝在那裡親自向約伯說話。

        雖然有不少人以為約伯記的主旨在於解釋義人受苦的奧秘。可是,本書卻沒有就此問題提供一個確實的答案(耶和華在其發言部分亦沒有直接論及此問題);因此,它不可能是本書的核心要旨。無罪的人也要遭受苦難這事實,反而激發人思想本身是否抱著正確的動機去與上帝建立關係(參一9)。故此,本書的要旨似乎是指出上帝與人之間建立關係的正確基礎(無論在任何情況),完全是基於出自上帝主權的恩典,以及人以信心和順服作出的回應。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