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約拿書注釋的問題


約拿書到底是甚麼樣的文學?該如何注釋?它是歷史?是比喻?或是其他的文獻呢?

在猶太教和基督教古代的歷史中,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有學者曾把約拿書當作歷史來注釋。這種注釋是可行的,而新約聖經中,也有幾處是把它當歷史來應用(太十二40;十六4;路十一29)。當作歷史來注釋雖是可行的,但是故事中卻是有一些地方今人產生懷疑。大魚的角色,和約拿在牠肚子裏的呼求,使人感到它好像是神蹟。

第二種理論,是把它當作一個比喻。作者以一個真實卻不為人知的人物約拿為主角,用以傳遞某種神學信息。以一個問題作結束(11),也要求讀者去回味它的意思。

我們可以把這本書當作廣義的比喻來作註釋,但也不忽略它的歷史背景。

約拿書的教訓


這本書有一個中心的主題,又有一些小題目。小的重點是要說明對上帝的順服和不順服:先知不順服上帝的呼召,最後是災難臨到。中心教訓卻是關於上帝的本質,上帝對全人類滿有憐憫的本性。

大多數以色列的先知都是民族主義者;他們認為,上帝是以色列人的上帝,上帝只對祂的選民說話。

但是約拿書是一個例外,上帝也關注其他人的行為。外邦人居住的尼尼微城的強暴和作惡,上帝同樣的關注。上帝的憐憫總是尋找機會,藉著人的悔改,來除去罪惡,施展慈愛。

先知被差派到尼尼微這件事,表明上帝對外邦人的關懷,同時還證明外邦人藉著悔改,同樣可以得到上帝的憐憫。

約拿的蒙召


約拿書一章1-3
  
「耶和華的話臨到……約拿,」這句話像其他先知一樣;上帝既說了話,先知的責任就是回應祂。
  
「往尼尼微去」。尼尼微是當時亞述的首都,在古代世界是很著名的城市。今天尼尼微的廢墟座落在底格里斯河旁,位於現代伊拉克的北部的摩蘇爾對岸。從十九世紀以來,挖掘的行動一直在進行,發現那裏曾經是一座繁華的城市,有很好的宮殿,精緻的藝術品,和宏大的圖書館。毫無疑問,尼尼微曾經一度非常繁榮,然而它的道德墮落。

作者描寫它只用簡單的「惡」字,卻沒有詳細的資料說明是什麼「惡」。祂決定差遣一位使者到那裏。我們知道這位使者是去警告,號召尼尼微人悔改離開他們的惡,回到上帝面前。

這裏告訴我們上帝更廣大的關懷:祂不但關心尼尼微人的惡,祂更希望他們離開罪惡,轉變為良善。約拿被差派去傳達這個信息,他不是被派去改宗換教或者改變尼尼微的信仰;他只是去警告他的鄰國,他們作惡的可怕結果,並要求他們回轉過來。

這幾節經文也告訴我先知的不服從。約拿突然往相反的方向出發,要到他施去。在古代有許多地方都叫他施,這裡的他施可能在西班牙。約拿向西的旅行,是「離開耶和華的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