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 Wright(湯姆·賴特)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聖經學者之一,也是「保羅新觀」(New Perspective on Paul, NPP)最具代表性與發展性的人物。他不僅延續 Sanders 與 Dunn 的方向,更整合聖經神學、歷史處境與福音敘事,建立一套有強烈救恩歷史脈絡的保羅神學詮釋。
🧠 一、賴特的「保羅新觀」概要
📌 1. 稱義不是進入天國的通行證,而是盟約身份的宣告
- 傳統觀點:稱義 = 上帝法庭上宣告一個罪人因信耶穌而得救(通常與行為對立)
- 賴特的觀點:稱義 = 上帝作為盟約的上帝,在耶穌基督裡宣告一個人是祂子民的一員
稱義不是「得救的過程」,而是對已在基督裡的人所作的「法庭宣告」,表示這人已被納入上帝的盟約家庭。
📌 2. 「因信稱義」的關鍵不在「信 vs 行為」,而在「基督 vs 律法」
- 「律法的行為」不是道德上的好行為,而是猶太人用來表明自己是盟約子民的記號(如割禮、飲食、安息日)
- 「信心」不是抽象的信,而是對耶穌的忠誠與信靠(有時賴特甚至主張是「耶穌基督的忠信」)
稱義是上帝對信耶穌者說:「你是我的子民」,而這是透過耶穌的忠信與我們對祂的信心所成就。
📌 3. 耶穌的復活是新的創造開始
- 賴特強調保羅神學的核心是:「耶穌是彌賽亞,祂的復活證明上帝的國已經開始」
- 稱義與得救不能離開整體救恩歷史:從亞伯拉罕之約 → 以色列 → 彌賽亞 → 教會 → 世界的更新
📜 二、賴特 vs 傳統 vs Sanders / Dunn
主題 |
傳統觀點 |
Sanders |
Dunn |
賴特 |
称義是什麼 |
法庭上的赦罪宣告 |
尚未完全解釋稱義 |
身分確認 |
上帝宣布一個人是盟約子民 |
行為的角色 |
與信心對立 |
猶太人仍重恩典 |
身分記號 |
猶太身分界線標誌(割禮等) |
福音重點 |
得赦免、上天堂 |
與猶太教區別 |
外邦人納入 |
耶穌是主,上帝的國降臨 |
信心 |
個人信靠 |
不明確說明 |
忠誠 |
我們對基督的信,也是基督的信實 |
耶穌的角色 |
救贖主 |
替代以色列 |
替代律法 |
彌賽亞,是以色列故事的完成者 |
📖 三、經文舉例解析(羅馬書3:21-26)
傳統觀點:
強調個人得赦免:「世人都犯了罪……因信耶穌得救」
賴特的新觀:
上帝如今公開宣告祂的盟約義,透過耶穌的忠信成就應許,對凡相信的人無分猶太與外邦。
→ 義(dikaiosune)是上帝的盟約信實,稱義是上帝說:「你是我新創造的一部分」
✝️ 四、福音的核心:耶穌是主,凱撒不是主
Wright 強調保羅的福音是極具政治與世界轉化性的宣告:
- 福音不是「你如何上天堂」
- 而是「耶穌如何成為真正的主宰、如何更新世界」
這福音呼召人進入新創造、參與上帝的國,不只是個人靈魂的得救,而是與耶穌一同作王,服事與轉化世界。
📘 五、延伸閱讀與推薦著作
📚 賴特的重要著作:
- What Saint Paul Really Said(《保羅真正說了什麼?》)
- Paul and the Faithfulness of God(神學巨著,保羅神學最完整的論述)
- Justification: God’s Plan and Paul’s Vision(回應批評,特別是與 John Piper 的辯論)
🪜 六、賴特的新觀對今日教會的影響
✅ 正面價值:
- 重視聖經整體敘事與上帝國觀
- 回到保羅原始處境與福音使命
- 強調教會作為新創造的群體見證
⚠️ 有待平衡:
- 稱義的個人經歷面被淡化
- 對於罪與赦罪的傳統教義處理較模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