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提摩太前後書提要

壹、作者

    使徒保羅(提前一1;提後一1)。根據聖經的記載,保羅原名掃羅(徒十三9),係以色列人,屬便雅憫支派(羅十一1);按血統而言,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腓三5)。他生在基利家的大數,在名師迦瑪列門下,按嚴緊的猶太律法受教(徒廿二3)。後來成為猶太教中最嚴緊的法利賽人(徒廿六5),為祖宗的律法大發熱心,逼迫教會(加一14;腓三6);然而這是在他不信不明白的時候所作的(提前一13)。有一天,當他要去大馬色捉拿信主的人們時,蒙主耶穌在路上向他顯現(徒九1~5)。從此,他便成了基督徒,並奉召成為使徒(羅一1),主要以外邦人為傳揚福音的對象(加二8)。前後三次出外旅行佈道,東自耶路撒冷起,西至羅馬止,足跡遍歷當時羅馬帝國轄地,建立許多教會,為今日基督教福音傳遍天下奠下根基。他先後至少寫了十三封新約書信,是基督教真理的主要詮釋者。

貳、質疑保羅本人並非作者的理由及辨正

    近年來有部分聖經學者,根據下列諸論點質疑《前後書》作者係保羅的可信性,並猜測可能是在第二世紀由別人冒名撰書的。今茲逐點辨正如下:
    一、【疑點】書中所用詞彙及文筆風格與保羅其他書信不符,恐係由別人執筆所造成。
        【辨正】其他書信乃以教會團體為書寫的對象,而《前後書》則寫給個別私人,語氣自然不同;並且所用詞彙及文筆風格,也隨年紀和代筆人之不同而有變化。
    二、【疑點】書中所記載一些事跡,未見於《使徒行傳》,恐係由後人捏造。
        【辨正】《使徒行傳》並非保羅的傳記,因此沒有記載保羅一生的行蹤,特別是從保羅第一次在羅馬坐監,至他為主殉道為止,未見於《使徒行傳》,正可從《前後書》和《提多書》得到補足。
    三、【疑點】書中所記載的教會組織,與保羅的時代不符,反倒有點像第二世紀時的情況。
        【辨正】初期教會的組織,隨年日和環境需要而逐步發展,從起頭僅選立長老(徒十四23),到有各種事務性服事的恩賜與執事(羅十二6~8;腓一1),這在保羅晚年時有所謂監督(長老)與執事的存在,乃是極其順理成章的事,並不令人置疑。
    四、【疑點】書中提到的異端教訓,近似第二世紀才出現的諾斯底主義。
        【辨正】其實保羅反對諾斯底的觀念,早已出現在《歌羅西書》中;並且諾斯底觀念在基督教出現以前,就已經滲入猶太教了,只不過到第二世紀才確實成為一項學說。

參、受者

    《前後書》的受者均為提摩太(提前一2;提後一2)。提摩太係路司得人,比保羅年輕許多,極可能是保羅在第一次旅行佈道訪問路司得時所結的福音果子(參徒十四6~721),故保羅視他如同兒子。他的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猶太人;母親與外祖母均信主,且極其虔誠,自幼教他讀舊約聖經(提後一5;三15)。保羅第二次佈道時提摩太已大有長進,為路司得、以哥念的弟兄們所稱讚,保羅就帶他出去傳道,作為他一生的同工;為了日後在猶太人中間工作的方便,保羅甚至曾給他行割禮(徒十六1~5)
    提摩太為人謹慎,可能略嫌膽怯且退縮(參提後一7;二1);身體也不很強健,患有輕微胃病(提前五23)。但他熱心傳福音,肯為主擺上,且待保羅像兒子待父親一樣,故深受保羅器重(腓二19~23),屢次差派他代表自己看顧並牧養眾教會。而上帝也悅納他奉獻的心意,所以從他一開始事奉的時候,就藉著保羅與長老的按手,特別賜以恩賜(提後一6~7;提前四14)
    提摩太大部分時間跟隨保羅事奉主,與他同行、同工、同勞(參徒十七14~15;十八5;十九22;二十1~6);甚至當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時,提摩太也與他同坐監(腓一1;西一11)。保羅寫《哥林多後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腓利門書》時都與提摩太一同列名;提摩太確是保羅一生得意的助手。
    保羅最後在羅馬第二次坐監時,提摩太未能與他同在(提後四921),在保羅死時是否見面亦不可知。我們僅知提摩太自己也被下監,後來獲釋(來十三23),但在何時何地,則無從得知。

肆、寫作時地

    《前書》約在主後六十四至六十五年,保羅從羅馬監獄被釋放之後,再次被捕以前,寫於馬其頓。當時,正值保羅第四次旅行傳道途中,他自己在馬其頓各地作工,而留提多在革哩底(多一5),提摩太在以弗所(提前一3)。保羅有意往尼哥波立過冬並會見提多(多三12)之後,前往亞西亞會見提摩太(提前三14;四13)
    《後書》則於他再次被捕之後,約在主後六十七年為主殉道之前,寫於羅馬監獄。當時,保羅預知自己大難將臨(提後四6),乃寫本書信有意將他的事工移交給提摩太,又叫提摩太知人善任,故信中提到許多人的名字,有好有壞。

伍、寫書的動機

    《前書》的寫作原因,是因當時保羅在馬其頓旅行傳道,而留提摩太在以弗所牧養教會(提前一3);一則提摩太還年輕(提前四12),尚未熟練教牧工作,二則當時正流行各種異端教訓(提前一3~7;四1~8;六3~520~21),故寫了《前書》,教導他如何抗拒錯誤的道理教訓,如何管理並牧養教會,如何操練自己作個基督耶穌的好僕人。
    《後書》則因保羅在旅行佈道途中突然被捕,再度繫獄羅馬,自知在世時日無多(提後四6),被迫簡要地將最後幾件重要的事,寫信作為交託,故含有臨死移交事工的意味。

陸、重要性

    際此『末世危險的日子』(提後三1) ,面對邪惡的發展和異端的侵襲,上帝的工人如何捍衛真理,如何建造教會,《前後書》提供給我們一些適切且重要的資料,其要點如下:
    一、首先,我們必須認清自己的職責所在,不能再糊里糊塗,得過且過,而要殷勤作工,去完成上帝所給我們的託付。
    二、聖經上純正的真道,乃是我們對抗異端教訓的最佳利器,上帝的工人應當在上帝的話上勤下工夫,而宜避免那愚拙和無意義的爭辯。
    三、上帝的工人不但要教導別人純正的道理教訓,並且還要在生活行為上顯出好的榜樣,才能夠有效地影響別人一同持守真理。
    四、上帝的工人應當知人善任,任命各地教會適當的領導人物,並與他們一同建造教會,保護真理。
    五、各地教會的信徒們有正常的生活行為,才能在暗世中彰顯上帝、見證上帝,才能被世人信服。
    六、同工和信徒們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雖受逼迫、受苦難,也要剛強忍耐到底。
    七、使徒保羅給了最佳的見證和榜樣,我們也當像他那樣愛慕主的顯現,至死忠心。

柒、《提前》和《提後》的比較

    寫《前書》時的教會是上帝的家,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寫《後書》時的教會成了大戶人家,內中有了貴重和卑賤器皿的分別(提後二20)。寫《前書》時環境順利,沒有阻礙逼迫,所以注重工人建造教會;寫《後書》時有逼迫患難,所以注重工人自身的忠心守道。寫《前書》時教會內部問題不多,且仍在醞釀階段;寫《後書》時教會問題叢生,多人離棄保羅(提後一15;三101416),好些人的信心受到敗壞(提後二17~18)
    《前書》注重教會的長老、執事;《後書》注重個別忠心的人。《前書》預言教會的敗壞;《後書》有敗壞的事實。《前書》說要在敬虔上操練自己;《後書》說凡敬虔度日的人都要遭遇逼迫。《前書》強調工人的權柄叫人順服;《後書》是工人用溫柔的心勸勉眾人。

捌、與《提多書》的關係及特點

    《提摩太前後書》與《提多書》同屬私人書信性質,都是寫給青年的同工,通稱『教牧書信』。其共通的特點如下:
    一、注重有形教會的組織:教 會初具規模,人數與日俱增,自然事務繁多,問題百出,並不是一、二個專職傳道人所能應付的;因此在教會內部有治理者和服事者的需要存在,從而必須建立一個 有效的組織。又因各處教會數目不少,必須有一個普遍而一致的原則,可供工人在遴選長老和執事時知而遵行。此外,又因異端四起,教會遭受擾亂,並不是單有屬 靈的道理就可以解決的,教會必須有完整的組織方能勝任。教會一方面可宣揚真理作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另一方面可守住真道、防止異端。教會內的事務又可以有專 門人員負責,使一切都有秩序的逐步進展。
    二、注重教會人才:注重組織就必注重人才,就是選立長老和執事。長老也就是監督,是為著治理教會(提前三5;五17); 執事則是在長老的監督之下,處理教會內部一般事務,重在服事並幫助聖徒。而長老和執事在一個地方教會裏面都是『複數』的,意即一個正常的地方教會,決不可 以一人負起一切的責任,一人包辦一切的服事。長老們彼此配搭照料全群;執事們則各有專職,各在自己的部門中服事人。地方教會裏只有這兩種職分,其他的聖徒 是各有自己的恩賜、功用、職事,在肢體生活中彼此供應,彼此相助。
    三、注重品格:注重人才就必特別的注重品格;不能單看他們是否具備恩賜、才幹,同時也要注意其靈性、品格和名聲是否合適(提前二1~13)。所以每逢提到長老和執事,都特別說到他們的資格,在資格中又是特別注意品格。例如提到監督就說到必須無可指摘,原來他們的榜樣對信徒的影響是大於教訓的,教會敗壞多是先從生活開始,所以教會中走在前頭的人必須品格上沒有問題,才足以帶領弟兄、防止異端。
    四、注重秩序:教會不但有長老、執事的組織,在各方面也都要有秩序,例如年老與年幼的關係;男女之間的關係,家庭內婆媳、主僕間的關係,甚至怎樣對待偏向異端者和貧苦的寡婦以及犯罪的人,都有個別的說明。
    五、注重要道大綱:在《前後書》中,保羅常用很簡短的字句說出了要道的大綱,如上帝在信上所立的章程(提一4~6),律法的功用(提前一8~10),敬虔的奧秘(提前三16),純正的道理(多二章),稱義的要道(多三1~8)等等。注重人才,注重他們的品格,但也必須給以要道綱領的訓練,使他們明白基督教主要的道理和主要的原則,這樣才能在工作上不犯錯誤。
    六、注重工人的事:他們如何自學(提前四13),如何分解真理(提後二15),如何在生活上追求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如何設立長老、執事,而知道在上帝的家中怎樣行(提前三14~15),又如何在教會遭難,一些人叛道時能忠心站住,又能把道理教授給忠心守道的人。
    七、是屬於私人性質:《提 摩太前後書》,連同《提多書》和《腓利門書》乃是保羅寫給個人的書信,其他都是寫給教會團體的。《前書》論到教會的工人怎樣把教會組織起來,使她有秩序, 可以使教會成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後書》則論到關乎工人個人的生活,叫工人在教會不忠時自己要怎樣剛強忠心,至死守道,盡力把道理轉交給那忠心能教導別 人的人。

玖、鑰節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提前一15~16)
    「倘若我躭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上帝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
    「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後四7~8)

拾、鑰字

    「良心」(提前一519;三9;四2;提後一3)
    「信心」(提前一51419;二15;四12;六11;提一13;二18;三10)
    「愛心」(提前一14;二15;四12;六11;提後一13;三10)
    「真道」、「正道」、「純正的道理」、「善道」(提前一1019;二47;三913;四136;五8;六10122021;提後一14;二1825;三78;四34)
    「敬虔」(提前二2;三16;四78;六35611;提後二16;三512)
    「清潔」、「無虧」、「無偽」、「無可指責」、「不以…為恥」、「無愧」(提前一519;三2910;五7;六14;提後一581116;二15)
    「服事」、「善工」、「管理」、「作執事」、「治理」、「事奉」、「工夫」、「職分」(提前一12;三1458101213;五1417;六2;提後一3;四5)
    「苦難」(提後一812;二39;三11;四5)

提摩太後書概要

提摩太後書:基督的精兵

         本卷是使徒臨殉道最後的一封書信,囑咐親愛的兒子提摩太經歷基督精兵的種種爭戰。

大 綱:
         一、基督精兵的十一素質 一章
         二、基督精兵的模式   二~四章

一、十一素質:
         (1) 事奉上帝清潔單純的良心,常對付罪惡,使良心平安無虧,對得起上帝與人(徒廿四16)
         (2) 5 心裏無虛偽的信心,照著本相來到施恩座前,求上帝幫助軟弱的信心。
         (3) 7 不膽怯的心,靠主剛強與仇敵摔跤,雖至於死也不愛惜自己的魂生命(弗三16;啟十二11)
         (4)7 剛強的心,活出在基督裏的得勝生命,向仇敵誇勝(林後二14)
         (5) 7 仁愛的心,活出在基督裏的愛的生命(約十七26)
         (6) 7 謹守的心,凡事受聖靈管治,以真理約朿自己,照著裏面上帝引導運行的大能,恐懼戰兢作出得救的功夫,不越過上帝量定的範圍(腓二12~13,林後十13)
         (7) 8 為主的見證受羞辱,被囚,受苦難,跟隨基督受苦的腳蹤,有份於祂的苦難和羞辱,受苦難是上帝所命定的(帖前三3;林前四9~13)
         (8) 順服接受上帝天上的聖召,蒙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忠心跟隨主到底,與敵基督打仗的人更少(太廿二14;啟十七14)
         (9) 10  有永不朽壞基督死而復活的生命,這個生命裂開墳墓,廢除死亡,在十字架上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魔鬼(太廿七53;來二14)
         (10) 14 牢牢持守住純正聖經真理的輪廓,明白全部聖經的真理。
         (11) 15 是孤單遭眾人離開的路,不求自己的榮耀,唯求上帝得榮耀,經歷耶穌基督遭棄絕孤單的路(約十六32;提後四16)

二、模式:
       1 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在惡劣環境中,面臨政治世界,宗教世界的逼迫中不妥協,不退縮,不隱藏,不明哲保身,不自暴自棄。
      2 傳遞見證的火把給忠心的人,重視教導訓練本地的工人,使上帝的家中不缺少話語的執事。                    
         (1)3 與主同受苦難的基督的精兵,不被世務纏身,撇下一切跟從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士七章;路十四25~35)
         (2) 競賽場上的比武者,非按規矩不能羸得冠冕,凡事受聖靈管治約朿,強暴對待自己進取天國作得勝者(林前九24~27;太十一12)
         (3) 6 勞力的農夫,先得獎賞,因愛心所受的勞苦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
         (4)為福音作囚犯,死在自己身上發動,生在別人身上發動;傳福音的使者向自己死的時候,上帝的道就進入別人的心。與基督同死,必與基督同復活,活出那個復活的生命,忍耐到底,與基督同作王一千年,半途而廢放棄上帝,上帝也不承認他(太十32~33)。不信靠祂的人,也不能改變上帝的信實。
         (5) 14  無愧的工人,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不偏一點,如同木匠用墨斗筆直不歪,掌握全部聖經真理,能消滅異端的毒瘡。
         (6) 19  上帝家中貴重的器皿,在上帝堅固的根基上,有耶穌基督的烙印燒在心上(加六17),在違背上帝的不義人中間,不求上帝改變他們,乃是離開他們。自己求聖潔,單單屬於上帝,不屬於自己、撒但、世界,只聽從上帝,脫離卑賤的事,上帝所憎惡與不喜悅的事,是金器銀器,活出上帝金子般的性情,在基督救贖的根基上,成為上帝手中合乎祂心意的人。
      逃避少年人的私慾,不與同年齡的人作伴宴樂,乃與清心禱告主的人一起追求主的公義、信心、德行、仁愛,與上帝合一。
      善於教導抵擋上帝真理的人,不與之爭兢、辯論,使他們明白真理回轉歸向上帝,脫離撒但迷惑的網羅。
      末世的教會不愛上帝,專愛自己愛宴樂,主的奴僕當作大丈夫,當剛強,在真道上站立得穩(林前十六13)。緊緊跟隨基督的教訓,與祂的性情有份,與祂同一志向,信心在祂永不改變的根基上,效法祂的寬容愛仇敵,忍耐受苦堅韌不拔。
      立志在主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主搭救敬虔的人脫離試探(彼後二9)。在聖經上下功夫,明白聖經有屬天的智慧,以聖經教訓別人,光照,監督,責備,警戒,勸勉人,使人歸向正道,基督十字架的道路。末世人厭煩純正十字架的道,耳朵發癢,愛聽新奇的肥己的道,在逆流中忠心傳道,忍受人的敵擋。
         6 有殉道者的靈,甘心把血澆奠在主腳前。
          7 與撒但摔跤打美好的仗。
         7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障礙賽跑,唯追求基督(腓三13)
         7 持守住所信的基督之道。
         愛慕主的顯現,有公義的冠冕掛在前面,吸引我奔跑向前,忠心事奉,靈魂體向主降服的人,殷勤作工,催促祂的再來(彼後三12)
         16  眾人離棄,惟主同在,孤單殉道。

提摩太後書簡介

一、著者──使徒保羅。
二、著時著地──約在主後六十六至六十八年間,即保羅二次被囚,殉道前不久,寫於羅馬。本書是保羅最末後一封書信。
三、主題──服事主者在教會荒涼時所該有的心志、操守和事奉。
四、鑰節──
   1.『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15)
   2.『你卻要凡事謹甚,忍受苦難,作傳福音者的工作,盡你的職份』(5另譯)
五、鑰字──『不以…為恥』,或『無愧』(81216;二15)

提摩太前書背景

  一、收信人:提摩太
(一)提摩太生長於路司得,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猶太人(徒16:1)。
(二)提摩太自幼受祖母、母親的影響,熟舊約聖經(提後1:53:15
      ,之後由保羅帶領信主(林前4:17)。
(三)提摩太參與保羅第二次佈道旅程的工作(徒16:1-3)。此後提摩太與 
     保羅到處宣教,成為親密的同工(羅16:21;帖前3:2)。
      保羅眾多書信之卷首語包括提摩太的名字(林後 1:1 ,腓 11
        西 11,帖前 11,帖後 11
      保羅的特使 (林前 4171610-11,腓219
(四)保羅對提摩太的讚賞
      同工、上帝執事、興旺福音與保羅同勞、待保羅像待父親(羅 16
         21,帖前 32,腓222
(五)保羅述說提摩太的弱點
      性格柔弱 (提前 412
      健康 (提前 523
 
  二、作者:保羅
           新約書信21封中有13封是他所寫。
    (一)旅行傳道共寫『帖前後』、『加』、『林前後』、『羅』
    (二)監獄中寫了『弗』、『西』、『門』、『腓』
    (三)囚禁後亦寫教牧書信『提前後』、『多』
          在五、特色中提到,教牧書信的常用詞與修辭有很多差異,因
             此近代學者懷疑是否是保羅所寫的,反駁學者認為,不同時期的著作,
             不一樣可以接受。
          有人懷疑,教會組織健全,應該是 2 世紀的作品,以此懷疑原
             作者不是保羅。反駁學者認為,第二世紀雖然監督可稱為主教,但是教牧
             書信裡頭的監督之職分與長老職分無異,教會剛成立,長老制度已經有了。
             並且書信當中並沒有詳細說明如何選立長老,沒有跡象顯示有完整教會體
             制的描述,並且並不脫離初代教會的體制。 
 
  三、寫作動機
 
      教會傳統的解釋是:使徒行傳最後一章記述保羅首次被囚羅馬,而教牧書信寫成時,
      距離那時已有一段日子,當保羅從羅馬監獄獲釋,重返亞細亞、馬其頓時,曾吩咐提
      摩太留在以弗所負責選拔教會領袖及牧養信徒的工作。由於提摩太生性怯弱
     (提後1:6-7),且健康不佳(提前5:23),面對重任和異端的危機,難免力有不逮。
     因此,保羅再訪以弗所之前,先寫本書給年輕的提摩太,對他多方鼓勵。
 
  四、寫作時間與地點: 
 
    (一)地點:本書可能寫於希臘北部的腓立比城(馬其頓境內),在保羅尚
                未往尼哥波立之前。(提前 1:3,多 3:12
    (二)時間:保羅第一次拘禁後寫的,傳統認為 62  63 初暫時釋放;67
                 第二次被捕(可能在特羅亞),然後殉道。所以,66 年應是
                 合理的寫作時間。教牧書信都是保羅「晚年」寫給他的接班人,
                 教導他們如何牧養教會的作品。
   
保羅的動向(可以接受的建議)
1. 保羅被押至羅馬(徒 28:16),時約主後 60 年。
2. 被求羅馬兩年,寫監獄書信(四卷)。
3. 主後 62 年被釋放,他向東行,並留提摩太在以弗所,自己處理了 由許乃米、   
   腓理徒所散布有關異端的問題。(提前 1:20
4. 他去了馬其頓(提前 1:3),並訪腓立比( 1:252:24);可能在此期間寫了提摩太前書。
5. 後來,他再去以弗所(提前 3:14),並且到過革哩底(多 1:5),並留提多作他的特使。
6. 不久,他寫了提多書,要求提多至尼哥波立與他相會,並在那裡過冬。(多 3:12),即主
 63 年的冬天。
7. 主後 64 年開始往西旅程,向西班牙進發。羅馬書 15:23 言明要去西班牙,提摩太後書 4:7
 又說當跑路已經跑盡,所以,西班牙應該有去。
8. 去西班牙一年左右,又回到小亞細亞,探望米利都,留下病倒的特羅非摩(提後4:20)。
9. 重訪特羅亞,留下他的外衣及皮卷(提後 4:13
10.主後 66 年再度被抓,64 年尼祿焚燒羅馬城後嫁禍給基督徒,於是基督教成為不合法宗教,
   故此次受審獲釋機會微小,於在在獄中寫提摩太後書。
11. 提摩太到羅馬看他,並帶皮卷與外衣,以致保羅可以過寒冬。(提後 4:13
12. 殉道,死於尼祿王的手下。      
   
 
五、特色
 
(一)  教牧書信談及的異端
      1 深具猶太色彩──提多書形容傳異端者為「奉割禮的」(多1:10),又警
        戒信徒不要聽「猶太人荒渺的言語」(多1:14)。
      2 內容荒渺無憑──保羅形容異端為「荒渺的話語」(提前1:4;提後4:4
                        1:14)。
      3 偏離道德標準──異端分子一面「禁止嫁娶」、「禁戒食物」(提前4:3;多1:15)。
      4不符正統信仰──提摩太前書指出許米乃和亞歷山大二人已偏離真道(提前1:19-20)。
(二)重申昔日的囑咐,謹守真理、抵擋異端、崇拜應有的秩序、教會領袖應有的品德、教導
      他如何牧養各種不同的信徒。
(三)本書常用的「敬虔」、「自守」、「正道」、「救主上帝」、「永世的君王」、
      「這話是可信的」等詞與保羅其他書信常用的 「感謝」、「靈」、「傳揚」
       等大為不同。
 
六、神學主題
 
(一)上帝觀
     
      尊貴、榮耀,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上帝
        (提前 117615-16
      救贖計畫:聖經的啟示目的、上帝對世人的忍耐、希望萬人
        得救、萬古以先預定恩典、彰
        顯救贖大計、真理的到傳揚(提前 24115-1624-6
        13
 
(二)  基督論     
      上帝是主、基督也是主(提前 1211263614
      審判活人死人的那一位(提後41
      道成肉身、拯救罪人(提前115
      中保 (提前25
 
(四)聖靈論     
      被聖靈稱義 (提前316
      聖靈明說(預言)(提前41
      靠這聖靈守著善道(提後114
      聖靈的更新(多35
     
(五)教會論
      上帝的家,這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提前315-16
      教會領袖的勸導(提前31412,提後 2:15)榜樣、
        羨慕善工、正意分解真道
      男性信徒的勸導
        無憤怒,無爭論(或譯:疑惑),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
        (提前28)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提後223-24
      女性信徒的勸導
        品德(從衣著顯露出來)(提前29-10
      為奴僕的信徒之勸導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基督教釋經學之語言學的原則

1.一個優良可靠的經文釋義,必須根據原文。(原文優先)
  
2.「字義的」解經:用「正常的」解經比較能形容這原則。
  
日常生活中,沒有一個謹慎、有良知的人,把他的感情寫下
來,或說出來的時候,會含有多重的意思。無論聽他說話的
人或是讀他東西的人,一定會按他語言中真正、明顯的意思
來瞭解他。字義的意思就是說聖經中的語言要按照其所用字
彙之最自然,普遍被接受的意義來瞭解,而不是採用其他神
秘的意義。
  
字義解經的理由如下:
  
(1)字義解釋是平常解釋一般文學作品的方法。
  
(2)文獻的第二層意義都必須建立在第一層字義的意義上:所有比
喻、象徵....等非字義的含意都是以最原始的那一層字義作基礎。
  
(3)唯有把字義解釋法列為最優先,才能避免濫解聖經。

歸納法查經

一、聖經的來源與權威:提後三:14~17

1.聖經是上帝的啟示。

2.上帝啟示聖經的目的:
1)使人認識祂
2)使人有智慧以致得救
3)使人過討上帝喜悅的生活

二、讀經的目的:
1.認識上帝
2.效法上帝
3.傳揚上帝

三、聖經-上帝的啟示
1.因此是人認識上帝的途徑

2.是上帝進入歷史、時空的啟示
1)祂的啟示需要當時代的人能了解,必然採用了當時代的人所能了解的語
法、思路,也當然受時代的文化、歷史、背景等限制。
2)因此,聖經的原意是可以、也需要透過當時代的文化、背景、歷史和文
字表達的原則來理解的。

四、領悟聖經的信息:
1.必需準確認識聖經的原義。

2.上帝與人的互動:
1)聖經的啟示-聖靈的默示引導人的完成
2)聖經的領悟-聖靈的光照促使人的熱誠、領悟和努力

3.人的領悟:
1)聖靈的光照使人的理性可以透過一個嚴謹而合理的方法而明白
2)聖靈的激勵使人的感性做用而產生一個熱切、渴慕尋求的心
3)聖靈的催逼使人的意志願意在知之後而願意遵行

4.領悟上帝話語的過程:
讀上帝對當時代所說的話--找出上帝對當時代的信息-觀察解釋


五、歸納法查經的基本認識
1.歸納(Induction)
以某一特定研究為目標,收集許多資料,經過仔細的觀察,正確而合理的解
釋,然後將資料系統化,形成原理。

2.歸納法查經(Inductive Bible Study, I. B. S.)
以認識上帝為目標,以聖經為基本資料,經過仔細的觀察,正確而合理的解
釋,適當的歸納,最後應用於生活中的一種研經法。
其基本步驟:
1)觀察(Observation)-聖經說些甚麼?
2)解釋(Interpretation)-聖經內容的含意?
3)歸納(Induction)-聖經內容所宣示的信息和原則
4)應用(Application)-聖經今日對我的意義?

3.聖經中的文體:
1)記敘文
2)論說文
3)其他特殊文體-預言、比喻、詩歌等

六、歸納法查經中之觀察
1.定義:組織並整理聖經的內容

2.分類與次序:
1)全卷、整體觀察
2)分段整體及細部觀察
3)從整體觀察到細部觀察

3.態度:客觀、仔細

4.如何做全卷觀察:
1)一口氣速讀多次,一面讀,一面注意記錄以下的項目:
a.作者:若是書信,注意作者有否表明其心情、態度
b.受者:注意受者的特殊處境、信仰狀況
c.寫作目的:
d.主題和主要內容
e.文體
2)觀察全卷結構將全卷分段


5.如何做分段觀察:
1)反覆讀經文幾次,依文體按以下角度整理經文
2)記敘文分段觀察的角度
a.事件主體(what)
b.前段大要
c.人物、角色(who)
d.時間(when)
e.地點(where)
f.事件發生原因(why)
g.事件經過(How)
i.結果或影響(Wherefore)
j.後段大要

七、歸納法查經中解釋
1.提出問題
1)功能:觀察和解釋之間的橋樑,藉問題的回答,幫助我們了解經文的含
義。
2)提出問題的角度
a.定義性的問題:某字的意義,某事件的狀況,人、事、地的背景
b.關聯性問題:人、事、時之關係
c.推理性問題:問為什麼
d.含義性問題:字面背後要表達的含意
3)問題的提出:
a.根據觀察提問題
b.好像自己第一次讀一樣
c.兩種方式:
a)直接提出一些你不了解的問題
b)針對觀察的每一點,一步步思考有甚
問題可以提出(較死板、不遺漏、會
重覆。)
d.初練習時,宜寧濫勿缺
e.回答問題時,再檢視那些問題是好問題

2.回答問題
1)先找出經文對當時、當地、直接受者真正的意義,然後找出對我的意義。  
2)態度:嚴謹、合理、有根據、不獨斷。
3)步驟:
a.禱告

b.選出有意義的問題回答
c.尋找可靠的資料作答題的根據
d.根據資料作合理的推斷回答
4)答題的根據
a.字義.........字典、百科全書、其他聖經版本
b.文體和文法......英文聖經版本
c.上下文........聖經
d.平行經文和相關經文..經文彙編、啟導本
e.背景.........百科全書、聖經背景、聖經字典
f.聖經整體思想.....信仰經驗之累積

3.解經原則:
1)不合宜的解經原則
a.斷章取義
b.讀入
c.鑽牛角尖
d.毫無根據的寓意
e.望文生意
2)合宜的解經原則:
a.尋找原意:
a)原文優先
b)適宜歷史和背景
c)優先考慮字面最直接的意義
b.以經解經:
a)注意上下文
b)注意平行經文和相關經文
c)避免將沒有關聯的經文牽連在一起
c.明者優先
d.別於應用

八、歸納法查經中之歸納
1.意義:將所得的解釋加以系統化
1)從經文對當時的意義--經文所傳遞的原則性信息
2)從零碎而分散的信息--經系統化整理的信息

2.歸納的角度:
1)記敘文:本事件
a.主要要表達的信息是甚麼?
b.使我對上帝有何認識?如三位一體、上帝的屬性、作為、行事法則。
c.使我對人、自己……有何認識?
d.有何鑑戒和榜樣?
2)論說文:
a.找出本段經文主旨
b.據此發展成專題式歸納
c.亦可參考記敘文角度

九、歸納法查經中之應用
1.應用:思想針對歸納所得「我」當有何回應?

2.應用的重要:
1)讀經的終極目的,不只在獲得屬靈知識,而在於生命的改變。讀經而沒
有應用,讀經就沒有完成。
2)大多數人讀經的毛病,停留於解釋和歸納。大多數人信仰上的毛病,是
聽道而不行道。

3.應用的範圍和角度:
1)基本的中心-我自己
2)應用的角度可包括:在我和
a.上帝的關係上
b.自己的關係上
c.別人的關係上-家庭、工作/學業、教會、社會、國家、世界

4.步驟:
1)提出一些有關應用的問題:
2)默想
3)寫出一些具體的實踐作法回應問題
4)為這些行動計畫禱告
5)去實踐

5.應用上應避免的事:
1)以知代行
2)選擇性的應用
3)用合理化的解釋來取代改變
4)看重感性的追求過於意志上的順服

神學研經法

*關於上帝的問題
*關於人的問題
*關於關係的問題。這些都是和生命有關的基本問題。
*聖經是專為這些問題而寫的。
*這些都是神學的問趣。
*神學的意思就是思想應談論上帝和祂的作為。
*針對某些經文發出神學的問題,時常可以得到聖經的亮光和寶貴啟示。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柏京斯神學院執教舊約聖經的 鮑爾 教授(profWJA
power),他發覺以神學問題來研讀早期的希伯來敘述文的經卷,特別是創世記,最能顯示這些經文的基本意思。這些問題包括了關於上帝的問題,人的問題和關係的問題,而最終引起的問題是:我該做些什麼?相信這個研經法在許多有效的研經法中,對研讀聖經是最有幫助的一種方法。

採用這個研經法的一個實例
查考出埃及記三章中一段經文。這是有關摩西在米甸野外,上帝從荊棘裡燃燒著的火焰向他顯現的故事。
雖然,在查考這段經文時,我們可以不斷追問摩西到底看到了什麼?或他是親耳聽見聲音呢?還是在他的意識裡聽見?當然這一類的問題是不可能有一個正確的答案的,更糟的是,不論我們的答案是什麼,都會令那些持不同意見的基督徒感到憤怒和苦惱。
因此,我們集中在上帝——人——關係的問題上: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哪些關於上帝的事?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哪些關於人的事?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
結果意想不到這一小段經文,竟然能從每個問題引出許多亮光。
1.關於上帝的事
上帝在尋求也如願地與人接觸。
上帝的確能夠和人(男人和女人)溝通。
上帝向摩西自我啟示。然而上帝也很奧秘地向摩西自我隱藏。
上帝是充滿活力和主動的。
上帝關心人的困境。

2.關於人的事——以摩西作為人的代表
聽見上帝說話。
不能確定而且也很害怕。

感覺被催逼向上帝作出回應。
與上帝辯論。
拙口笨舌地回應,並不時想退縮不前。
常常擔心自己所做的是否正確。

3.上帝與人(以摩西和早期希伯來人為代表) 的關係時,我們發現:
上帝主動與人建立關係,不管他們是否願意。
    上帝樂意且不惜大費周章與人建立關係。
    上帝關心人的困難,並設法通過各種途徑減輕人的痛苦。
    人對上帝的要求感到苦惱,甚至抗拒上帝明示的旨意。
當我們完成了神學研經法的查經後,我們不但更深刻的了解早期希伯來人與上帝的關係,同時對我們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也得到不少的亮光。

總結
聖經是一本神學的書,描述關於上帝,人,世界及教會的特殊事件,由教會編寫並保存下來,為了維持並激發人的信心。
這個研經法是採用明確又基本的神學問題作為查經的架構。1984年冬天, 鮑爾 博士在柏京斯神學刊物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中,特別提到有關創世的故事。他說,關於這些故事,我們可以問很多問題。我們也可以從中挖掘出許多歷史典故; 或從中找出當時的社會和經濟背景; 或探討當時的宗教環境。在這三個領域中,我們可以發出一連串有關的問題,作出一番既有益、又有趣的研究。但是我所關心的,乃是要投醒讀者,不管你所興趣的是哪一方面,都必須謹記:教會宣稱聖經裡的這些故事都是上帝的道。它們的確能夠告訴我們有關上帝的特性,我們與祂的關係及我們共同的任務。
此外,若應用得恰當,當然也可以加入許多其他神學問題,諸如與教會、罪、赦罪陰間、啟示和其他重要觀念有關的問題。

進深研經法

*這方法是要我們從事更深入的參與。
*我們需要從這段經文中知道些什麼?
*作者要對當時的讀者說些什麼?
*這段經文對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意義?

以上所提的幾個問題是最基本的研讀方法。聞名的基督教教育家,羅斯新德(Ross  Snyder), 曾經把這方法和剝洋蔥相比。當我們越剝越深時,我們就越投入,最後甚至會使我們流眼淚!有深度的研讀聖經法是尋求聖經知識開始,漸而引導我們親自面對真 理,直到我們親身參與其中。這方法可以通過很多不同方式來進行,但通常都牽涉到客觀知識和主觀的意見。當然最後的目標是要達到中心要點,即我們和上帝的關 係。
這種研讀聖經法的假定,就是每節經文不但對當時的讀者有意義,對今日的讀者也有其意義。這意義也許一樣,或相差不多,但也有可能會完全不同,要看環境的變遷,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而定。但是我們知道兩者之間肯定是有關聯的。

步驟:

1.以初次面對經文般的態度閱讀,留意一些嶄新的領受,尤其一些以前沒有想過的難題或不明白之處。

2.這段經文真正要講的是什麼?
這往往是個起點,盡量讓經文本身表達其原意。例如主耶穌講這故事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必須先清楚故事的來龍去脈,然後才問:主耶穌為什麼講這個比喻?祂的目的何在?這個比喻對當時的聽眾有何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會太快把經文“現代化”的傾向。就是沒有嘗試從經文本身的時代和處境去了解其本意。
這個研經法也可按不同經文的需要而附加類似以下的問題:作者想傳達上帝的何種心意?這段經文的中心要旨和目的是什麼?
關於馬太廿l~16, 多數的解經家都認為主耶穌是在講論上帝和天國,並不是談論當時或現代的工人關係。祂的這個比喻是在猶太的背景下對猶太人說的。祂是在講解公義,而猶太人認 為,公義是可以靠遵行上帝的律法而得到的,但主耶穌告訴他們天國的準則並不是如此。上帝的恩典是一件禮物,是上帝賜給的,不是賺來的。上帝隨心所遇的賜予 恩典,此舉對那些悉心遵行律法的人而言,似乎是很不公平的。
 
 

3.這段經文對今天的我們有何意義?
從我們所處的廿一世紀的角度看這段經文有何意義與挑戰?有哪些要素是在當時和今時的處境中相同或相異的?這對教會(在與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對照之下)的意義何在?

4.這段經文對你個人來說又有何意義?
你本身對這段經文所說或所暗示的有何感受?若我認真看待這段經文,則
應該在生活中做出什麼改變。

這方法能把有關的知識和切身的參與配搭得很好。這研經法不僅可以提高我們對聖經知識的興趣,也引發我們作出個人的委身。對使用這方法的人來說,道成肉身是可以實現在他們的生命中,而他們也能以深刻的委身作為反應。

對話與接觸式研經法

*生活中最基本的對話有以下三種:
1.自我對話
  2.自己和鄰舍的對話
  3.自己和上帝的對話
*在聖經裡我們可以找到這三種對話的例子。
對話是所有關係的基礎。一旦對話終止,關係也就慢慢的淡漠了。
當我們跟自己,鄰居或上帝進行對話時,我們就必須接觸、面對並接受從這三方面來的挑戰。
*許多經文要求對話,也要求我們對它所做出理性、感性及靈性的反應。
這個研經法從很多方面來說,這是進深研經法和神學研經法的綜合,同時也常常需要運用 我們所有的感官來研讀聖經的經文。使用此研經法所時有必要認真探討經文的歷史背景,並加以批評和分析;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單憑這些歷史的探討和分析,不 能使我們充分得者永生上帝所啟示的奧秘。
聖經對我們的吸引力是因為它由始至終充滿了和我們分不開的對話,而這些對話是先發生在我們身上,然後才記錄在聖經裡。這些屬於我們也描述我們的對話,總離不開以下三方面:
—我和我自己的對話
—我和鄰舍的對話
—我和上帝的對話
只有當我們繼續不斷的保持對話,只有當我們更多接觸(而非減少)生命中有意義的範圍,我們才能明白聖經,明白基督徒的信仰和生命。
太多人只想從聖經中找到絕對的答案,而不想在他們生命中的每一天,繼續的去尋找那位堅決要與我們接觸,也要與我們對話的永生上帝。

一、對話原則
1.千萬不要讓對話停留在絕對的答案或決定上。在對話時,我們一定要記住,凡事都可以再作進一步的探討,若不在當天,也可以挪到隔天。

2.在我裡面,隱藏著既微妙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和心靈。

3.發現我和我的鄰舍在思想和感情上有顯著的差異,而這些差異並是由不同背景的因素所造成的。

4.我和上帝之間有一種持續不斷的張力。一方面祂是一位如此親近親密的上帝;另一方面,祂又是一位和我們完全不同,遙不可及的上帝。這位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上帝與我們相遇時會令我們產生苦惱,和無法理解的痛苦。因此,每一個問題並不一定附有一個答案,而是產生另一個問題。

二、釋經原則
1.聖經是基於神學的緣故而寫的,用來解釋神學的問題,因此,它一定要從神學的觀點作詮釋。

2.我們應當棄絕以神學或心理學作理性的釋經,因為這種釋經法太過講求簡捷的答案。

3.同樣的,在複雜不明朗的情況下也當避免字面的解釋因為它們會攔阻將來對話的機會。

4.釋經者要面對經文,從神學觀點探討經文,注意經文如何見證上帝、人以及上帝與我們之間曾經一度破裂又蒙醫治的關係。
舉例約翰福音六16~21,耶穌在水面行走的故事。神學 的觀點告訴我們,從一個廿一世紀的人看來,我們一定會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我們知道這問題的答案既不切題,也不能幫助我們明白聖經。按字面解釋的話,答 案也很明顯,就是耶穌走在水面上。從理性上來說,人的身體不可能行走在水面上,他一定會往下沉,所以一定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釋。
以上這些解釋都無濟於事,因為每一種解釋都想終止對話。反之,一個聖經讀者,一定要 從他的思想,感情和心靈去探討聖經作者的神學裡,他們對神學的了解,最後,是要明白這位在聖經之中、在聖經幕後,又超越聖經的上帝之啟示。很明顯的,這段 在約翰福音的經文是要記載一個神蹟。我們無法解釋神蹟,否則它就不是神蹟了。我們應當承認神跡永遠是一個奧秘,然後才問:
——這神蹟對當時的人有什麼意義?
——這神蹟對我們又有什麼意義?最後
——上帝要藉著這個神蹟對我們說什麼?
在這段經文裡這位門徒口中稱為〝主〞的耶穌,誠然是大海的主,也是我們的主。以這樣的研經法來解釋經文,能帶出神學及屬靈的意思,不會是絕對性的或封閉性的,卻能不斷啟示真理。
這研經法也顯示我們有時花太多時間想在聖經中尋找上帝,卻沒有想到其實是上帝要在聖 經中尋找我們。如果我們深入研究多處經文,我們會發覺上帝是毫不放鬆地在尋找我們,而且我們根本不能逃避祂,因為上帝已經把我們牢牢抓住了。事實上,當我 們讀經時,有些時候我們會發覺上帝不斷地向我們提出許多問題,使我們無暇反問。

研經法

      歸納法查經  , 歸納查經法介紹 ,

       歸納式查經法導論  ,  歸納查經法之觀察經文,

       歸納查經法之解釋和分析經文 , 歸納查經法之應用

       「實用釋經法」十步驟研經法  ,  聖經歷史背景的研究 ,

      神學研經法   ,  進深研經法    ,   運用感官之研經法   ,

      對話與接觸式研經法   ,  背誦聖經法  , 速讀法 , 每日靈修讀經法  ,

      逐卷研經法   ,  逐章探討法 , 專題研經法 ,人物傳記法 ,

      讀經原則  ,  讀經解經方法 , 結構式研經法 , 字義查考 ,

      寫出具體的回應行動  ,  

      一些錯誤的研經法 ,  研經之難,難在…… ,

運用感官之研經法

*思想只是上帝所賜的各種恩賜中的一種。
*約翰‧何爾伯說:〝在研讀聖經時,禁止感情投入是不智之舉。〞
*五官的感覺:視、聽、觸、嗅及味覺卻能夠傳達訊息,並幫助我們流露真情及思考。
*把個人的理智和感情投入經文內容中,可以改變,甚至更新我們的生命。

一、方法:把聖經故事當作是你自己的故事
當我們把聖經故事當作我們自己的故事時,我們就會有出乎意外的發現。比如: 當 我們讀到亞當和夏娃面對誘惑、犯罪和他們的罪惡感的時侯,我們突然發現原來這些古老的敘述正是自己的寫照。主耶穌所講的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不再是兩千年 前一篇有趣的文學作品,原來你我每天都會遇到受傷的人,需要面對左右為難的抉擇;同時也發覺到我們是多麼喜歡找藉口來逃避對傷者的責任。

二、建議:
從聖經中選出具備幾個角色相互影響的人物故事。創世記中的許多故事都相當精采,還有耶穌與不同組合的人,以及耶穌的比喻,這些卻是上好的選擇。
這個研經法的主要關鍵在於運用想像力。憑想像把自己置身於故事的情景中去感受並思想所敘述的事件。這方法不是要告訴我們〝有關〞這事件的種種‥‥它的重點是要我們親身投入經文,體驗他人的感受。
   
三、步驟
閱讀路加福音五l~ 1l --西門彼得、雅各及約翰的蒙召:
1.找出經文中五官的感覺如:聽、視、味、嗅、觸等。其中也許包括:流水的聲音,湖水的氣味,魚腥味,群眾的聲音,群眾的氣味和擁擠、船隻的聲音、船邊鳥兒的叫聲,漁夫的汗臭味,漁夫的聲音(也許有些粗話),耶穌向群眾說話的聲音、彼得緊張害怕的聲音等等,以此類推。

2.再讀經文第三遍,這一次想像自己是以下四種人之一:
     1)群眾中的一個
    2)西門彼得
    3)雅各或約翰
    4)其他任何一個漁夫


想像他們的體驗、他們的懼怕、他們可能看見的事物、他們對耶穌的感受、他們所期望發生的事,以及他們對於當時在場者的感受。可以一面思想,一面把他們的感受寫在紙上。

3.思想你為何會選擇該角色?同時也說出你如何看待你與另三個沒有選上的角色之間的關係。

4.思想作門徒的代價及所冒的風險。這幾個主耶穌新收的門徒,無可置疑的是冒了很大的風險。他們當時心裡會怎麼想?當人們見到有人要作出如此重大的決定時,他們會有什麼反應?你的反應又如何?你認為門徒會面臨哪些代價?那些不選擇跟從耶穌的人,又要付上什麼代價呢?

5.請寫下一種你願意承擔的門徒代價。可以選擇一些可以在 一兩 天內完成的短期代價。建議你嘗試揣摩經文的一些角色和對話,譬如:西門彼得說他要跟隨耶穌的時候,他可能對其他的漁夫說些什麼?那些漁夫又會對他說些什麼?

這種研經法可以蠻有意思、有趣味、富有學習性,甚至能夠稍稍地改變人的生命。它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人是完全錯的,因為我們是在自己的感受和靈感方面下功夫,而這些感受是不可抹殺的。
感官研經法能夠(也應該)和其他的研經法相輔並用。它能有效地為神學研經法鋪路,也很容易在進深研經法中採用。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