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3日 星期四

彌賽亞降臨的預言

   上帝賜給撒迦利亞先知八個夜間的異象,都是關於列國的審判,和以色列人在將來的國度中的榮耀。這些異象有近期的應驗,也有將來的應驗,兩者的比較,可在本章末的圖表中看到。


 
這些異象論及以色列人的苦難(一717),苦難的結束是彌賽亞毀滅壓迫者(一21﹞,當以色列人的仇敵被毀滅,耶路撒冷便擴張伸展(二113),這是發生在以色列的罪惡得以潔淨之後(三110)。然後以色列民要作列國的光——這原是上帝的心意(賽四十九6,六十13;亞四114)。以色列人得著祝福之前,上帝要彰顯他的聖潔,根據他的聖潔標準,審判個人的罪(五14)和全國的罪(五511)。審判是從耶路撒冷施行的,那裡是聖潔的上帝所立的中心地。(六18


 
國度的福氣是從彌賽亞開始的,彌賽亞又稱為苗裔(六12),他也要作祭司及君王施行管治(六13)。在九章至十四章,撒迦利亞形容這榮耀的國度怎樣來到,彌賽亞以人的身分進入耶路撒冷(九9),作好牧人,但他被拒絕,被人用三十塊銀子出賣了(十一1217)。這位好牧人受到傷害(十三6),又被自己的子民所殺(十三7),但當他第二次再來,他是完全得勝,去拯救一個悔改的民族(十二1014),救他們脫離敵人的手(十四14),將耶路撒冷作為一個真理的出口(十四10)。他要在國度中管治世界各國(九10)。


 
彌賽亞要救贖罪人,到那日,所有在耶和華面前的人都被潔淨,成為聖潔,歸於至聖的主(十四2021)。


撒迦利亞的異象

第一個(一717
安慰和鼓勵,因為外邦人掌權──聖殿將要建立。
脫離外邦人的管治。


第二個(一1821
掌權的列國將被推翻
彌賽亞要結束「外邦的時期」──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羅馬。


第三個(一113
耶路撒冷要在他們的世代復興和重建。
耶路撒冷在千禧年國度中昌盛,得著福氣。


第四個(三110
代表猶大國的約書亞被潔淨,讓猶大國可以事奉上帝。
彌賽亞潔淨以色列民,讓以色列民作列國的光。


第五個(四114
上帝讓以色列人完成聖殿的建造工和(四67)──藉約書亞和所羅巴伯的手完成。
上帝讓以色列民作世界的光──藉彌賽亞的能力完成。


第六個(五14
上帝很快便在這個復興的國家中審判個人的罪。
上帝要在「外邦人的時期」結束後審判罪。


第七個(五511
在復興的日子,上帝要審判那些詭詐經商的人(尼五113)。
各國中詭詐經商的人被審判,永遠消除(啟十八)。


第八個(六18
上帝準備審判以色列民的敵人。
上帝要審判列國︰北方有亞述、巴比倫、羅馬;南方有埃及。





阿摩司書神學

  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 ,

  阿摩司書的神學   ,

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

     正當此時,上帝預備了一位提哥亞牧人,也是一位修理桑樹的人。提哥亞城位於猶大西邊耶路撒冷的東南方,主前765-745年左右,這位南方人帶著審判與拯救的火熱信息,奉差到北國。

     阿摩司的事奉記錄,恰好可以分成三部份︰

 

(1)在一1至二16,他譴責以色列及其鄰國,對上帝及彼此之間的不義;

 

(2)在三1至六14,他吩咐以色列要尋求上帝(五4,6,14),否則他們將預備迎接一個面對面的緊要關頭(四12);

 

(3)在七1至九15,他領受了五個異象,其中的災難起先尚可逃避,最後終至無可避免的地步,除非上帝提供末世的盼望,才能扭轉現今的命運。

     其中最明顯的信息,就是阿摩司所看見的上帝,乃是超乎全地之上有權能的主,他不僅是拯救以色列出埃及和亞瑪力人之手的救主(摩二9-10),他更指向新的出埃及(九7)︰是領非利士人出迦斐托,領亞蘭人出吉珥的,這些人都將和古實人一起,特別蒙耶和華的恩惠。最後,萬國都必須滿足他公義的標準。凡是沒有達到標準的國家,都將被定罪,不是他們各人的神,而是獨一的上帝耶和華的定罪。阿摩司一一列舉上帝對這些國家的深惡痛絕︰大馬色(一3-5)和亞捫(13-15節)在戰爭中的野蠻行為;非利士(6-8節)和推羅(9-10節)的奴隸搜捕與買賣;以東對兄弟雅各的敵意(11-12節);摩押將以東王的骸骨焚燒成灰(二1-3);猶大拒絕上帝的律法(4-5節);以及北方十二支派的道德偏差(6-16節);萬國都應當盡快學習耶和華憑著他德行與律法所設定的規範。這位以公義統治的上帝,將藉此作為對列國施行普世性審判的標準。

     這位歷史的主,也是藉創造權力統管的統治者。阿摩司在三篇詩中,甚讚他的偉大︰『那創山造風,將心意指示人……』(摩四13,參五8-9;九5-6)。的確,萬軍之耶和華是他的名,他不僅是創造主,也是掌管歷史與人類命運的主宰,饑荒、乾旱、蟲害、瘟疫和戰爭,都可以有救贖性的目的,使人們可以聽取,若是人們無法由上帝僕人先知們的話語中獲知概念,或許他們會從接二連三的刑罰中聽見——這不是對他們罪惡的報應,而是攫取他們注意力的忠告。請注意在摩四6-11的五項刑罰,有如喪鐘,一聲接一聲地敲著葬禮的挽歌,在每一回上帝爆發性的審判後,有如哀悼者的疊句,說道︰『你們仍不歸向我,這是耶和華說的。』(四6b,8b,9b,10b,11b)最後,最致命的一擊終於臨到︰『以色列啊,我既這樣行……你當預備迎見你的上帝』,有如裁判在被按住的摔角席上數著︰一——二——三——四——五——,然後說︰『出局!』最後迎見上帝的這場相會,將是北國的終局!以色列與猶大都應該一同受到警告,因為這正是上帝處理萬民與列國的方法!他們的警戒,混合了審判或蒙福的抉擇,端視乎他們的反應如何,這點可以溯及利廿六章及申廿八章。事實上,阿摩司在這些信息中所採用的某些辭彙,和許多同期先知表達這主題的詞句,幾近雷同。

     上帝不僅在歷史中行動,他也說話,他既發命,就迫使阿摩司必須說豫言(三8)。在三2-8以一系列的因果敘述,說明領受上帝預示、含意、解釋或宣告,與先知宣講這其間的關係。例如︰當城中吹起號角(有如今天的空襲警報),百姓豈能不害怕?兩人若不約定時間,豈能相會(特別在大庭廣眾之間)?所以,上帝說話,阿摩司豈能不發豫言?

     阿摩司也一再提到,以色列在歷史中顯著的地位︰『在地上萬族中,我只認識你們』(三2)。他並不是宣稱,以色列具有蒙恩的資格,或上帝對她盲目的偏愛,他所提到的只是上帝的揀選,由盟約的背景來看,『認識』一詞與辨識、認知一個人的行為無關,乃是指上帝揀選的恩賜——這種非功德的揀選,在申七8及其他處經文都說得很清楚。

     如此一來,在例常聚會、筵席、獻祭和曲調中,一切妄自尊大的驕恣縱情,都是在攻擊這位鑒察人心的上帝。要使宗教儀式有意義,其適切的先決條件就是公義與公平(五21-24)。若非如此,一切宗教活動都將為耶和華所藐視和拒絕。

     有人想望主的日子,對當代百病叢生的社會,有如一帖萬靈藥,就好像當時以色列人的說法(五18-20)。然而,那些對主的日子毫無準備的人,那將是個黑暗的日子,阿摩司繪聲繪影地描述那些宗教的逃避主義者。那日子,好像一個人躲避獅子,又遇見熊,當他機靈地逃過獅子和熊,進入屋子,手扶著牆,又被蛇咬。如果人沒有在真理中生活行走,那日子可不是鬧著玩的,或是可想望的。

     在六1-8中最大的危險,莫過於自滿自得,對他人的需要,或撒瑪利亞陷落的燃眉之急,無動於衷。當先知成為以色列禱告的中保,以色列就得以獲救,脫離兩件災禍(七1-3,4-6);但當公義的準繩垂掛在這國時,她在道德上就顯出不合格(七7-9),它的災難就如早先意料中的結論(八1-3;九1-4)。

     雖然如此,在撒瑪利亞陷落的危機中,仍然有盼望。九11-15來到一個重大的神學高潮,就是上帝應許重建大衛的家室。以現今荒廢的景況來看,他有如『倒塌的棚子』或『帳幕』,素來被稱做『大衛的家室』(撒下七5,11;王上十一38;賽七2, 13)或大衛王朝,很快就要傾倒,出現破口,落入毀壞的光景中。這個希伯來文主動分詞所強調的是現今的狀態——『正在倒塌』的家室,或迫在眉睫的荒涼情景。這家室『即將倒塌』,以致大衛的王朝將受苦,但上帝會將他由荒涼的景況中挽回,因為他曾應許大衛,他的家室是永遠的家室。

     神學家對九11詞彙很感興趣。注解這段經文︰『其中的破口』,僅是提到大衛家室(象徵上帝的國)的悲劇,分裂為南北二國(參六2,『你們的國』)。然而,上帝將『堵住其中的破口』。因此,早在以西結(卅七15-28)描述北國十支派與南國二支派聯合之前,阿摩司就已預見同樣的結果。『的荒場』,是指大衛自己。在將要來的新大衛統治下,這位曾蒙應許的彌賽亞,他毀壞的家室將由廢墟中興起,上帝會『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是指倒塌的帳幕將重建。但『像古時一樣』,則顯然是回溯到撒下七11-12,16的前述神學,上帝應許他將興起大衛的後裔繼承他,並賜他寶座、王朝及國度,一直存到永遠。

     在此(摩九12),阿摩司再度重復解釋撒下七章大衛的應許,乃是一『人類大憲章』(撒下七19),『使以色列得以東所剩餘的,和所有稱為我名下的國』。對許多人來說,節的問題比11節還多——特別是他對『以東所餘剩的』。

有學者留意到,阿摩司提到餘民的主題,有三方面的用法,(1)乃是驕傲的宣告,所有以色列人都是餘民(三12;四1-3;五3;六9-10;九1-4);(2)是以末世性的角度,形容以色列中真正的餘民(五4-6,15);(3)包括『以東所剩餘的』,和其他鄰國同被視為大衛應許的蒙恩者(九12)。在俄巴底亞書,我們可以看到以東具代表性的角色,此處再度挑出。很令人驚訝的是,在12節的附加說明︰『和所有稱為我名下的國』,並未將以東算在被大衛或以色列軍事武力所除滅的角色中,甚至說到他和所有稱作他名下的外邦國家,都一道兒拼入大衛復興的國度里。

     在舊約中,『稱作我名下』一詞的用法,總是加諸隸屬於上帝的對象,無論是城市(撒下十二28;耶廿五29;但九18-19)、男人或女人(賽四1;耶十四9;十五16;代下七14),只要是稱作上帝或人的名下,就表示屬於他們所擁有或護衛。因此,當以色列憑信心行走時,摩西就應許︰『天下萬民見你歸在耶和華的名下,就要懼怕你』(申廿八10)。然而,當他們不信時,他們就會『像未曾得稱你名下的人』(賽六三19),這個詞和珥二32(三5]非常相像︰『凡求告雅威名的』。

     同樣的,選用動詞『得』,是由於前述神學。在民廿四17一18中巴蘭預言,有一星和一杖將從以色列中興起,『必得以東為基業……以色列必行事勇敢』。巴蘭預言,這位出於雅各的,必掌大權,因為他的國度將延伸到當時人民的代表國︰摩押、擾亂之子、以東、亞瑪力和亞述。阿摩司豈不是在古時上帝的啟示上有所增益,按著上帝的計劃,上帝將由列國得著一群公義信靠的餘民,甚至包括以東?因此,有些相信的以東人,將和其他稱呼主名下的人,用保羅的話說,是『接』在以色列的枝子上,成為上帝百姓的一部份。


 

 

何西阿書神學

    無條件的愛  ,

    何西阿書的神學  ,

彌迦書神學

     以色列的統治者   ,

     彌迦書的神學 ,

以色列的統治者

       彌迦和同期的先句以賽亞,都是強調上帝的無與倫比,由他的名字『誰像耶和華』,似乎已可預期他的事奉。他的信息也以同樣的問句總結︰『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七18)

 

耶和華是『普天下的主』(四13),顯然,就像大多數的先知,上帝有雙重的工作︰審判與拯救。他的三段信息,都是以『你們要聽』開頭(一2;三1;六1)。

 

彌迦數算以色列和雅各的罪,他們的罪含概了一切邪惡的範圍,包括拜偶像(一7)、淫亂(一7)、貪婪(二1-2),對真實教義和宗教的曲解(二6-9;六2-7)、段先知(三5-6)、占卜(7)以及曲枉正直(9-11)。他們一再違背十誡︰所謂第二塊版(六10-12)和第一塊版(六13-15)。

     但是,上帝將介入其中,在一2-4描述上帝顯現的詞彙,帶著我們所熟悉的地震與火,揭開了預言的序幕。耶和華將毀滅的北國及其首都撒瑪利亞,這地區性的介入,乃是上帝審判的開始。審判總是從上帝的家開始,但同樣的忿怒與天譴,也將臨及一切『不聽從的列國』(五15)。

     然而,彌迦的預言並不只停留在審判或最後的毀滅,在他的三段信息中,同樣是以古時應許的閃耀光輝作結。第一處的希望之語出現在二12-13,然後,語鋒突然逆轉,以致大多數人都不了解,同一位先知怎麼會那麼快轉換審判的話題,在王下十九31以賽亞也有類似的話語。他也注意到13節的城門,與一12『耶路撒冷的城門』和9節『我民的城門』遙遙呼應。因此,它的確符合作者的內在結構與脈絡。

     它有兩方面的含意︰在未來朦朧的某個日子,上帝將重聚他的羊群,[以色列的餘民』,他並且要作他們的『首領』與『君王』,領他們闖過城門。12節三次應許雅各和以色列,會有與出埃及同樣的拯救(出十三21;申一30,33)。彌迦應許『你們』都要被招聚,並且由『開路的』(前導者)領導,闖過仇敵的城門,就像西拿基立將希西家封鎖在耶路撒冷城內,然而一夜之間,亞述卻全軍覆沒。同樣的,在那奇妙的日子,耶和華王也要領導他的百姓,經歷新的轉機。

     彌迦的盼望信息,其核心是在四—五章,在此有三個階段的變動。首先他確言,盡管『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三12),但誠如以賽亞曾說的(賽二2-4),『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彌四1-5)。第二個階段(彌四6-13)類似摩九11,他保證錫安最終將得勝,超乎萬國,即使大衛的『高台』將暫時失去先前的統治權,錫安的女子將經歷產難之痛,但在這最大的預言中看到,多年來的一切陣痛,將換取一位名叫『和平』的統治者,他會應驗古時的應許,誕生在伯利恆的小城(五1-15)。

     這些事件將在『末後的日子』發生(四1),這個辭匯已經在前述神學中建立,他是屬於主的日子中的一部份。耶路撒冷的命運將翻轉,無論是思想、重要性和到列國的旅程上,他都位居中樞。在這個中樞不僅會產生倫理教義的訓誨,也將為列國仲裁是非(四3)。彌賽亞在錫安的統治,將呈現出空前未有,永不中止的太平盛世(四3-4)。

  其次,彌迦應許餘民將重新聚集(四7),主將在錫安山統治他們(7)。根據那柔米(Jerome)的說法,這『羊群的高台』(8節)可能是近耶路撒冷的某處(創卅五21),離伯利恆約一公裡。也可以轉喻為大衛的降生處,這山(四8)或俄斐勒,在大衛統治時期,是在耶路撒冷聖殿山的東南坡。這兩處地點都將恢復以往支配性的地位(8節)。上帝正根據他的『意念』和『籌劃』(12節)行作萬事,包括榮耀的暫逝與這個國家必經的陣痛。到末了,錫安的軍事力量將有如『鐵角』、銅蹄,勝過她的仇敵(四13,參可能與彌迦同名者,在王上廿二9音拉的兒子米該雅;彌迦原文與米該雅同)。

    經歷生產之苦會結出果實,由伯利恆,或根據它古時之名以法他(參得一2),會降生大衛式的統治者,正如學者的說明︰『伯利恆的範圍,相當一個小鎮,在此將誕生一人,他的名字被神秘地隱藏起來,在提到他時,只有威嚴肅立恭候……甚至接下來另一個神秘的描述,和彌賽亞卑微的降生地,形成很有意思的對比︰『他的根源從互古,從太初就有』;難道這僅是指他的家室可溯及最早的時代,他擁有好的血統?其實(得四11),大衛的祖先可上溯猶大的子孫波阿斯。盡管我們必須承認,在先知的詩體講論中,不見得是指無限的範疇(參摩九11)。在此它毋寧是較緩和的意思,特別是對希伯來人而言,只是由那西這位卑微的祖先。或從猶大的血統一脈相傳,即使是由雅各——亞伯拉罕嫡傳的真以色列人後裔,也可以作如是想。或者這裡有力的描述,包含兩方面的含意,一則是定義時間上的邈遠,一則是教導彌賽亞的先存性。因此,我們可以像約一1;八58所說的,這裡是對基督先存性無庸置疑的見證。因此,我們很難擔保,這種推論是否確實。甚至嚴格來說,我們無法肯定是先存,只能說是源於遠古悠久的年代。在彌七20是用來指列祖的應許。因此,對這段敘述較持平的說法是,這位從伯利恆誕生的未來統治者,在上帝眼中是正在發展中的事件,他的根源植於上帝起初的計劃。』

     這位新大衛統治者的權勢普及全地,他會護衛以色列(五5-6),使他們勝過仇敵(7-9節),並且親自毀去所有的戰爭武器(10-15節)。在未來的那日,當列國想一次徹底解決『猶太人問題』時,第5節的亞述就成了以色列一切仇敵的代表和儆例,在珥三章已可溯及同樣的結局。然而,還有相當人數的首領(『七』位,其實是『八』位,5節)可以面對敵人的每次突擊。『雅各餘剩的人』將有如露水和甘霖(7節),又如獅子或少壯獅子(8節),也就是義人蒙福和征服惡人的力量來源。

     在此時刻,上帝向世人所要的是︰(1)行公義、好憐憫、善待同伴;(2)竭力過信心生活,與上帝有親密的溝通(8節)。這是律法梗概與精髓,當人們把嚴謹的禮儀律法當成目的,就會受到上帝的藐視,並且這對參與其事的人毫無價值。

     彌迦對他信息的總結,是他對未來的堅定盼望,以及他為以色列的禱告(七7-20)。他以深具信心的詩篇禱告(7-10節)『至於我,我要……等候那救我的上帝』(7節)。他祈求上帝對這地與百姓的旨意成就(14-17節;參11-13節)。最後,他唱詩讚美上帝(18-20節),歌頌他無與倫比的赦免與慈愛(18節),正如他向列祖雅各和亞伯拉罕的誓言。他們的罪惡過犯,將被投於深海中,而不是他們本人(19節)。彌迦的神學的確大聲呼喊出賽四十章的問句︰『有何神像你』。

應許之第三詞︰萬族之福

     在這個賜福與咒詛交替的時期中,打擊地上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危機,是由於人類一致努力圍繞著某些建築的表徵,去組織並保持他們的合一所造成的成果。正如他們所言,『我們要為自己制造一個名聲(直譯為『名字』),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創十一4)。

     縱然上帝的賜福繼續實現於他們的繁殖中(創十一10-32),並且他們以大約七十個國家充滿了地面(十1-32),他們心中的思念依然遠離上帝的榮耀,遠離他的安排和供應。上帝的審判以兩種形式臨到他們︰一是混亂他們的語言;一是把這些民族分散在地面上。『罪——咒詛』的主題再一次與上帝『恩典——賜福』的主題相提並論。

     上帝並不使用一種民族政治性的計劃來整合人類,因那種計劃的目的是為了要高舉人,和人在組成多國的相異團體時所需要的能力,上帝乃是再一次供應他賜福的話。這話把族長前時期所宣告的各種賜福帶到了最高潮。創世記十二1-3把『賜福』這字重複了五次。還有,並不出乎意料的,這話是對閃的一個後代(參九27)亞伯拉罕說的。他自己要蒙福;他並且要因此成為地上萬族的祝福。各國以他們自己的組織與目標所無法達成的,上帝此時在恩典中賜給了他們。

     『地上萬族』(mispehot ha’adamah)中所包括的民族數目,與創世記第十章所列的國家名單是一致的。創十32豈不是如此作總結,『這些都是挪亞兒子們的宗族』(mispe hot bene)?因此,應許是普世性的,同時又限制只有藉信心回應的人才能參與——甚至限制了亞伯拉罕的參與。

     地上第三次的危機,因而再一次藉著上帝恩典的話而得到解決,就是這位公平處置罪的上帝。我們的結論是,這個階段的神學是藉著上帝話語而得到支持與推進的整體發展。它始於具有創造能力的話;終於應許的話。

     人類第一次的不順服、暴虐扭曲的政權,以及趾高氣揚地想要建立人本主義式的合一,這些大混亂引致墮落、洪水、以及人類分散等審判。在遭上帝審判的每一個危機中所能找到的神學要素,分別是思想、想像,以及出於邪惡心思的計劃(創三5-6;六5;八21;九22;十一4)。但每一次的缺憾都有上帝救贖的話語奇妙地出現。與審判罪惡這些主題並列的是一句新的話,包括一個後裔(創三15)、上帝要居於其中的一個族類(創九27),以及為地上每一民族所預備的好消息之福(創十二3)。

 

 

應許之第二詞︰閃的上帝

     地球上的第二個危機是從國家制度遭破壞而來的,因為它容讓難以駕馭的群眾在惡事上肆無忌憚。驕傲的拉麥開始以他自誇的暴虐與多妻,扭曲了設立政體的目的(創四23-24)。任何人不得向他挑釁或提出非議。若殺該隱必遭報七倍,那麼殺拉麥會遭報七十七倍。

     在上帝的賜福中——『人開始在地面上增殖』(創六1)——罪惡不斷堆積。當時的統治者,為自己採用了近東慣用之『上帝的兒子』的頭銜,開始專橫地按自所喜好的為自己增加妻子的數目。他們貪圖一個『名』,也就是求名望(第4節),使得他們混合了他們的暴行,也濫用了他們的職份。

     上帝在憤怒中放棄了人類,他的靈不再持續的與人奮鬥(創六3)。那些『偉人』(第4節),或是貴族(nepilim gibborim)的邪惡必須阻止。男人和女人的心所充滿的盡都是惡。驅逐的主題再一次出現,只是在方式上更具悲劇性與終極性︰上帝要從地面上把人除滅(第7節)。

     『但是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創六8),因為他是『一個義人,在他的世代中無可指責』(第9節)。根據這段經文,地球上第二次最危急的時刻,要因著上帝施行拯救才得釋放,像創三15一樣。有一位正義的餘民——非因意外或因著偏心。挪亞的父親拉麥,在挪亞出生的時候就在他身上得到安慰,那就是他先前遭上帝咒詛的耕種工作,此刻要因著挪亞之助而減輕(五29)。這與創三17的關係很明顯,而與第三、四章的和諧一致也很清楚。

     雖然墮落是既成的事實,但並不表示促使上帝審判的惡行已成了人不可避免的厄運。當時的確有一些義人,看看以諾!他『與上帝同行』三百年,並非以隱士自居或與世隔絕,而是作一個有兒有女養家活口的男人(創五22)。上帝非常喜悅他順服的生活與信心,以致他就『不在』地上了;上帝『把他取去』了(第24節)。經文輕描淡寫地處理了必死的人被帶到上帝面前這件事。令我們驚訝的是,事後並沒有進一步的解釋或警戒。以諾的被提是否在還沒有進一步啟示填補消息空隙時,被用來當作舊約人物的典範?若有人要默想其含意,這件事實的啟示總是垂手可得的。

     挪亞亦屬於其中的一位。他在雅威眼前蒙恩。挪亞『在他的世代中,在上帝面前是個義人』(創七1)。他在上帝的指示下,建造了一只方舟。因此,當審判臨到其他人的時候,他和他的全家經歷了上帝的拯救。

     上帝再一次重申『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的賜福;這一次是針對挪亞、他的妻子、兒子、兒婦,以及地上、空中、和海裡的一切生物(創八17;九1,7)。上帝在這裡增加了他與自然界所立的特殊之約。他要維持『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只要地還存留,它們就不會中斷(八22)。這些應許的內容,形成了『上帝與一切有血肉之物所立的永約』(九8,11,16),這約以天上的彩虹為記號。與上帝這個賜福通告同時而來的,是他清楚的表明︰『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gallel)地』(八21),這對創三17對地的咒詛是一個提醒。同樣,八21所提『[人]心中的想像』(yeser leb),使人想起創六5用了同一個字(yeser)的類似片語,因著這些一再出現的特性,我們可以很有把握的斷言,結構上的和諧從創世記第一章延伸至第十一章。

     審判與救贖的話,在地球第二個危機的餘波中達到頂點。當挪亞得知他的兒子含,在他酒後沉睡中所作的事,這話從他口中而出。

    創九25-27是屬於七行詩的結構,因著迦南為奴僕這重復出現的疊句,分成了三個部份。迦南是犯了罪之含的兒子︰

他就說︰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僕的奴僕。           ——創九25

 又說,耶和華成閃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願迦南作他的奴僕。——創九26(另譯)

上帝要使雅弗擴張,但他要住在閃的帳棚裡;願迦南作他的奴僕。——創九27(另譯)

    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創九27『他要住』這個動詞的主詞是誰?我們同意Targum of Onkelos , Philo , Maimonides,Rashi,Aben Ezra ,Theodoret ,Baumgarten和Delitzsch等人的判斷,都認為主詞是『上帝』。我們的理由是︰(1)前一子句的主詞在沒有主詞的下一子句中都假定是繼續使用的;(2)若把前一行的間接受詞當作主詞(『雅弗』),需要在上下文找到充分的理由才行;(3)往後的幾章指明閃是第一個蒙福的;以及(4)若把希伯來文片語weyiskon be’ohole sem,『他要住在閃的帳棚裡』歸給雅弗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雅弗已經賦予擴張之福。

     整個預言的規劃,顯然是把第一節單單歸給迦南,第二節給閃和迦南,第三節給三個兄弟。結果,最佳選擇是把它當作是上帝應許給閃的特殊福份。他要與閃族人同住。『住』這個字與後來摩西神學中上帝榮耀顯現的概念有關。上帝在會幕上方的顯現,是藉著日間的雲柱和夜間的火柱顯明出來。因此,閃這個人要成為先前所應許之『後裔』在此刻來臨的媒介。
 

受膏的統治者

     當掃羅遭棄絕時,主尋找一位『合他心意的人』(撒上十三14);耶西之子大衛正是他所揀選的。起先他為先知撒母耳所膏立(撒上十六13);接著被膏立為猶大的君(撒下二4);最後,他被立為全以色列的王(撒下五3)。雖然掃羅有十次被稱作『主所膏立的』(撒上廿四6﹝7﹞,10﹝11﹞;廿六9,11,16,23;撒下一14,16)。而如今,大衛也是『受膏者』,『自這日起,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撒上十六13),大衛也十次被稱作『主所膏立的』。

 

        在崇拜中使用膏油,乃是象徵上帝的靈,但在帝王授職禮中,膏油則代表上帝所賜聖靈的恩賜,協助以色列王執行他的統治。這標示出大衛是上帝權柄的接受者與代表,掃羅也接受上帝的靈(撒上十一6),有如早期『士師』,從俄陀聶到撒母耳。

 

然而,在起初一段輝煌的戰績,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之後,掃羅就離開了主(撒上九16;十四47)。因著他失去聖靈的統治恩賜,以致在治理百姓的事上弄得一塌糊涂。



     

『受膏者』這個頭銜雖然有兩次轉用於詩一○五15的族長們︰一次用於上帝所呼召的統治者古列王(賽四十五1;參王上十九15),這個頭銜絕對只用在王身上︰後來,這個字成為『大 衛之 君』的偉大頭銜︰他將要來到,並且將要成就上帝所期望的王朝。在舊約『受膏者』的名詞出現39次,有23次用來指以色列統治君王的頭銜。



     

也就是說,有九處信息中的『受膏者』是指某位將要來的人,通常是指大衛譜系(撒上二10,35;詩二2;廿6;廿八8︰八四9;哈三13;但九25-26)。

 

        他是耶和華的王,要在地上統治永遠的王朝。然而,他同時也是蒙揀選的人,就揀選而言,他的頭銜是成為上帝的代表,坐在大衛的寶座上。雖然,這個詞並非最明確,也非最常用的,但以這個頭銜形容所期待的王——彌賽亞,倒是比其他頭銜更合適。


 

2022年2月2日 星期三

人類大憲章

上帝對大衛的應許,並非是全新而與他先前賜福的主題毫無關聯,經過長期的神學發展,這些都有助於大衛之約的形成。在撒下第七章所出現的主題都是大衛所熟知的,只是再次向他重述罷了。這些主題包括︰

  1.『我必使你得大名』(撒下七9;參創十二2等)。

  2.『我必為我民以色列選定一個地方,栽培他們』;(撒下七10; 參創十五18;申十一24-25;書一4-5)。

  3.『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撒下七12 ,參創十七7-10,19)。

  4.『他要作我的子』(撒下七14;參出四22)。

5.『我要作你們的上帝,你們要作我的子民』(撒下七23-24;參創十七7-8;廿八21;出六7;廿九45 ︰利十一45 ,廿二33 ︰廿三43 ,廿五38 ︰廿六12 , 44-45;民十五41 ,申四20;廿九12.13;及其他)。

  6.耶和華的獨一性(撒下七22 ︰參出八10 ,九14;十五11 ︰申卅三26 ,詩十八31 ﹝32﹞;八九6﹝7﹞,8﹝9﹞;及其他)。

7.以色列的獨特性(撒下七22,參出一9;民十四12,申一28-31 ︰五26 ,七17-19 ︰九14;十一23;廿1;卅三29;及其他;特別是在撒下七23的復數動詞;『世上有何民能比你的民以色列呢?你從埃及救贖他們作自己的子民,』在此很審慎地引用申四7-8同樣特殊的文法)。

  8.『主耶和華』的特殊用法(撒下七18-19「2次」,22,28-29),在撒母耳記或歷代志都沒有再出現過。這名字總共出現過5次,R. A. Carlson可能掌握到這名字的特殊意義︰當上帝應許亞伯拉罕有一後裔(創十五2,引時,就是用這名字;在撒下第七章也重復使用,這是極引人注目的,我們不能視之為偶然,

     因此,在對大衛的賜福中,就延續了亞伯拉罕的福。大衛禱告說︰『這是你所應許的,願你永遠賜福與僕人的家』(撒下七29)。

     當大衛突然明白,上帝在這項異議中所賜給他的一切,他全然懾服了,他感到這個時刻是何等莊嚴、重要,他進入上帝的臨在,並且向上帝禱告。我們可以將這禱告條列如下︰

  1.感謝上帝現在對他的恩惠(18-21節)

  2.讚美上帝過去在以色列中所作的(22-24節)

  3.求告上帝成全將來的應許(25-29節)

     撒下七19是這篇禱文的高峰,在18節大衛力言,他自己是何等配不上如此偉大的尊榮,於是他問說︰『我是誰?我的家算什麼?』照他所想,答案應該是『沒什麼!』顯然他感到上帝的賜福無與倫比,大到他不配擁有。然後在19節,他進一步驚訝道︰『主耶和華啊,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你僕人的家至於久遠。』

     19節下半立刻出現這幾個字︰『這豈是人常遇的事麼?』這些字形成了什麼句型?是問句還是驚嘆句?在舊約中是一種呼格的句型。因此,當它與20節連結,就誠然是順理成章的結果。

     那麼,『這』到底是指什麼?他的前置詞必然是上帝曉諭的主旨,而不是指這些偉大字眼臨到大衛的方式或途徑。在此,大衛並不是問說︰『像你待我這樣,這豈是你待人的尋常方式或習慣?』


     由於撒下七19的『這』,應該是指應許的內容,這內容可以溯及拿單的話,並且正如眾所周知的,這應許會延伸到地上的萬國,一如族長時期的啟示。因此,我們可以總結說,最好的翻譯是『這正是給人類的大憲章。』

     如此就和我們的信息相當吻合!當大衛體會到自己正承受一個永恆的王朝、權柄和國度時,他就以止不住的歡樂,不加思索地說出︰『主耶和華阿,這就是你賦予全人類的大憲章!』如此一來,就延續了上帝古時的計劃,現在只是涉及一王與一國,但這項祝福必將涉及全人類的未來。

 

繼承的記事與國度

      撒下五至廿章及王上一至二章形成了一段宮廷史,在王上前兩章表現出整部作品的關鍵,他提到所羅門勝過他的兄長暗嫩、押沙龍和亞多尼雅,而繼承了大衛的王位,因為他不像他們效法大衛與拔示巴的罪。

     將這段經文包含在上帝對以色列的曉諭中,是個相當嚴密的計劃(也就是判所羅門的統治為義),因為從王上三至十一起,就不斷詳載所羅門一生中的種種失敗。(難道『最後的那位作者』是如此草率天真嗎?)這段經文的內部設計,的確是要帶出這種『個性的描繪』,遠勝於將大衛家族的個性予以道德化。

     『神學歷史方法』,也是先知拿單起初的工作,即使受膏者因本身的欲望陷入網羅,或者產生背叛行為,而蒙羞或因本身家庭的背叛而遭困厄,或落入他人的咒詛中,上帝的保證卻仍然堅定不移。只是將一些有趣的故事放在一起,談談『大衛如何有效地控制猶大和以色列國』,而是耶和華怎樣按他的計劃掌管人的命運。的確,在此只有三處明確敘述耶和華的介入︰

  但大衛所行的這事,耶和華甚不喜悅。                 ——撒下十一27

  她就生了兒子,給他起名叫所羅門,耶和華也喜愛它。  ——撒下十二24

  這是因為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為要降禍與押沙龍。  ——撒下十七14

       然而,上帝介入的神學往往暗示的會比明示的更真實。這一切都是環繞著上帝對大衛寶座與國度的計劃,即使在人類的悲劇與失敗中,上帝的旨意與應許仍將無悔地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