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讀經之要件

讀經是基督徒應有的生活習慣。摩西告誡以色列選民說:「你們要將我這話存在心內,留在意中,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也要教訓你們的兒女,無論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又要寫在房屋的門框上,並城門上。」(申十一18-20

以 色列民族曾經亡國兩千多年,歷經列強的統治欺壓,在世界各地飄蕩流離;整個民族卻奇蹟似的保存下來,沒有被同化消滅。其中原因除了上帝特別的保守之外,主 要就是上面那段經文所說明的一件事,他們極其看重上帝的話。這也是今天在教會中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何能不被世俗的潮流所同化?讀經的精神正是關鍵之所在, 因為關乎個人靈命和教會的興衰。

一、飢渴切慕

可拉後裔的訓誨詩這樣形容說:「上帝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詩四十二1

這樣的精神是我們讀經最重要的動機,也是最強的原動力。愛主愈深就愈愛慕上帝的話語,會想盡辦法排除萬難,好撥出時間來研讀聖經;如同山上的野鹿不惜長途跋涉,甘冒著被埋伏在溪邊的凶惡野獸攻擊吞吃的危險,就是為了要去飽嚐甘甜的溪水。

主耶穌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

肉 體會衰老、死亡、歸土,它只是表現生命的物質,並非生命的本質。靈魂才是真實的生命,而上帝的話語就是我們靈命的糧食,猶如食物對身體的重要性一般。身體 一旦缺乏食物就會漸漸虛弱,最後導致死亡。所以健康的身體會積極尋求食物的來源,以維繫生命的存活。同理可以說明,讀經有迫切的需要是因為關乎靈命的存 活。阿摩司先知說:「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八11),在現今這個心靈饑荒的年代,唯有上帝的話才是唯一解救之道。

主耶穌以好牧人的比喻這麼說:「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譯: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9-10

凡從真理入門的人都是主的羊,不只是「必然得救」,而且是「出入得草吃」,能得著豐盛的生命。所以讀經關乎人生命的豐盛和衰弱,耶穌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五6

飢渴慕義的人就是一個不斷學習成長進步的人,世間的知識學問只是短暫的工具,上帝的話才能造就更高的生命境界,而且是無遠弗屆。

二、恭敬尊崇

聖經是出於宇宙主宰、萬王之王、天上獨一真神的話語,當人在讀經領受上帝的話語時,就如同領接至高主的聖旨一般,不可草率輕視或當作一般世俗的文學作品來看,這是人對上帝應有的尊敬態度。

選民作詩說:「因為你─耶和華至高,超乎全地;你被尊崇,遠超萬神之上。」(詩九十七9

尊敬上帝就必以極重的份量來看上帝的話,所以讀經前不可忘記用虔誠的心向上帝禱告,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種崇拜。

約伯的朋友以利戶向約伯論到上帝這麼說:「上帝行事有高大的能力;教訓人的有誰像祂呢?」(伯三十六22

上帝的話語帶有極大的能力(路一37),唯有祂的教訓能改變人的生命。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必能受益無窮,高傲的心則無法領受上帝話語的能力。

大衛作詩說:「你的公義好像高山;你的判斷如同深淵。」(詩三十六6

至高上帝公義的法典不動如山、永不改變,祂智慧的判斷如深淵不可測量。以賽亞先知傳達上帝向選民的話說:「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五十五9

明白人是在這麼偉大的上帝面前領受如此深奧無窮的智慧,自然就會生出恭敬尊崇的心!

三、堅信不疑

保羅告訴提摩太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既然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就是上帝要用來向世人宣告信息的工具,那麼上帝當然能超越時間的隔閡和種族文化的差異,也一定能突破語言文字的障礙,讓這個從天上而來、關乎萬民的大好信息,可以正確無誤的臨到每一個信祂的人。

所以重點就在於「信心」,讀經必須對聖經堅信不疑才能真正得著生命之糧。希伯來書的作者說:「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只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來四2

耶穌時代的文士和法利賽人精通律法,也熟記先知書上的諸多預言,但是缺乏真實的信心,到頭來反而將彌賽亞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是何等遺憾、悲哀又不幸的事!

亞伯拉罕對上帝的話深信不疑,即使要獻上自己的獨生子也沒有異議。雖然他無法理解眼前現實的狀況,但是只因為他知道上帝的話一定會實現,因而通過信仰最高峰的考驗,成為以後世世代代的人因信稱義的表率(來十一17-19)(創二十二1-19

在末世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了,就氣忿忿的來到這個世界(啟十二12),用盡各種手段要破壞教會;其中最厲害的方法,就目前而言,就是世俗思想的潮流(啟十二15)。

牠利用各種資訊、書籍、媒體、宗教、哲學等播散方法,匯集成一股強大的思想改造力量來衝擊教會,今天教會的真理受到嚴重衝擊,使人對上帝的話產生疑惑而離開教會、離開上帝!所以唯有堅固的信心才能抵擋牠(彼前五9)。

四、鍥而不捨

開 始立志讀經會遇到一些障礙,也許是艱澀難懂,或是你還沒有養成讀經的生活習慣,以致於始終無法配合貫徹你所立定的心志。這讓你覺得挫折沮喪而很想放棄,不 少的人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但若能鍥而不捨的支撐下去,以後就是平順寬敞的道路了。所以,剛開始要稍加約束自己,比較勉強的繼續下去,才能度過這個「撞牆 期」。

智慧的箴言上面指示我們:「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尋找它,如尋找銀子,搜求它,如搜求隱藏的珍寶,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上帝。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祂口而出。」(箴二1-6)。所以求智慧是要付出代價的,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何況我們要得著這屬天至高的智慧,更要鍥而不捨的「尋找」、「搜求」,怎可因為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呢?

約伯也以開採寶藏來和尋找上帝的智慧做比較,他說:「人伸手鑿開堅石,傾倒山根,在磐石中鑿出水道,親眼看見各樣寶物。祂封閉水不得滴流,使隱藏的物顯露出來。然而,智慧有何處可尋?聰明之處在哪裏呢?」(伯29-12)。原本無處可尋的奧秘智慧,如今向一切信祂的人闡明解開,讓我們得以知道上帝無窮的豐盛與智慧(西一26-27),等著我們去挖掘出來。

五、持之以恆

生 命的維繫在於持之以恆。呼吸和心跳要持之以恆,血液的流動要持之以恆,腦波的活動要持之以恆,神經的傳達要持之以恆,新陳代謝要持之以恆,免疫系統要持之 以恆等等,所以為了維繫身體的運作,能量的補充也要持之以恆。屬靈的生命也是如此,讀經也要持之以恆才有屬靈的能量,才能維持靈命持之以恆。所以「智慧人 的法則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箴十三14

上帝的話更甚於智慧人的法則,使人能得以出死入生。

義人好像溪邊的樹,就如詩篇所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一2-3

因為這棵樹不斷有溪水隨時補充水分,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樹木長青、結實纍纍。我們也都像是溪邊的樹,如箴言指出「智慧的泉源好像湧流的河水」(箴十八4

既然上帝供應我們「湧流的河水」源源不絕,我們怎可停止領受?有如以色列人在曠野,上帝每日降下嗎哪在他們紮營的四周,就是要他們每日拾取來作為食物,若不去撿,那天就要餓肚子了;這樣撿拾的生活,一直到他們進入迦南地才停止(書五12)。所以需要恆常的讀經,就像每日三餐正常的飲食一般,從小到大都不間斷,一直到我們結束肉體生命的日子為止。

六、單純自然

聖經雖然奧秘高深,卻是從單純自然入門。所以單純的人願意接受聖經,並且一生都奉行不渝。保羅向哥林多教會這麼說:「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上帝,上帝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林前一21

人一旦要依仗自己的智慧來讀經,在心態上就已經不單純,很難真正的認識上帝。相反的,單純的人因為深深的認識主而有深深的信心,對上帝的話不會疑惑動搖,才能更深的明白聖經的奧秘。

隨 著神學研究風氣的提升,各樣研經資料和工具書以及語文能力都相對備受重視,大家都期望能把聖經的原意找出來,好更明白上帝的旨意,並且明白更多聖經的奧 秘。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正確動機,只是在此方向努力之餘,更要謹慎自己,恐怕失去了那份單純自然的心。彼得長老論到保羅書信對信徒說:「他一切的信上也都 是講論這事。信中有些難明白的,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就自取沉淪。」(彼後三16

上帝一定會向祂的教會揭開奧秘,只是時間和方式的問題。重點是要能保守自己的心,不可在研經的事上彼此論斷批評或閉門造車、鑽牛角尖。徜若能夠順其自然的等候上帝的啟示,必能得到亮光。

七、平靜安穩

主耶穌曾經接受馬大的接待到她家裏去,她卻因為繁雜的接待事務以致心裏忙亂而抱怨,耶穌機會教育告訴她:「馬大!馬大!妳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141-42

聽道理要有一顆平靜安穩的心,才能領受那上好的福分,同樣的,讀經也需要這樣的平靜安穩才能領悟上帝道理的奧妙。

在今天這麼忙碌的生活中,人的心就像馬大一樣充滿了「思慮煩擾」。工作的時間為了處理公務而忙碌,休息的時間也為了安排休閒和交際活動而忙碌,鮮少能夠得到片刻的寧靜。長久以來在這樣的狀況下會造成一種危機,好像「愚昧人抱著手,吃自己的肉。」(傳5

這是侵蝕生命的危機,不斷的消耗卻無法繼續補充,最後在毫不自知的情況下漸漸死亡。

為了領受「上好的福分」,得到生命之泉的澆灌,在這個忙亂的世代我們甚至必須強迫自己「要休息」(詩四十六10),自己必須去「製造」出一個平靜安穩的天地,使自己能在這「風雨中的寧靜」裡面好好研讀聖經,做一個受教者能日日聆聽上頭來的聲音(賽五十4)。

結語:

把握讀經的精神才會有實質生命的造就,否則容易流於形式成為虛空的假象。尤其現今面對這個混淆真理的邪惡世代,我們更要落實這種基礎的工夫,才能使自己靈魂日日成長茁壯興盛(約參2),享受豐盛的生命。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