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是一個大有學問的人(參:使徒行傳七22),他的著作都頗有層次,是故,有關他所寫的經典,段落都很分明。以下就來說明《申命記》一書的結構,以便助於學習和記憶。
首先要知道的是,我們若從全文敘述的角度來分析的話,《申命記》的結構大概可分為六大段:
一、歷史的回顧(一1-四43)
美
國著名文學家愛默生,曾如此說過:「歷史留給人類的教訓,就是人類忘記歷史的教訓」,亦有人說:「不知道歷史,則不懂為人」。不知歷史的教訓或忘記歷史的
教訓,以致於不能以歷史為鑑,結果重蹈了歷史的錯誤不說,所犯的錯誤反而更嚴重,這是人類最大的失敗和教訓,所以學習歷史,不但可以明白歷史的史實和檢討
其本質,而且還可以供後人作為最佳的警惕。職是之故,任何人都不可忽略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
摩西瞭解在過去40年
的歲月中,以色列民有太多的失敗,而這些失敗,足以作為在曠野成長之新生代的警戒,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先人「何時聽從耶和華的話,遵守祂的律法,何時就蒙
福,何時忘記神的律法,他們就在何時受咒詛,不得蒙福。」所以他將四十年的往事,擇其印象最深、且最值得作為後人鑑戒的教訓,重複的敘述、警戒,以使眼前
的新生代,免於重蹈先人的覆轍,這也可以看出摩西的用心良苦,以及他對以色列民那股永不灰心、永不氣餒的關注。一千五百年後的使徒保羅,同樣的對歷史教訓
的重視,也引證了這四十年曠野的歷史,作為外邦信徒的鑑戒和教訓(參:哥林多前書十1-11),可見英雄所見略同。
所以摩西重述這段殘酷而痛苦的回憶時,其意義還是在於希望眼前的新生代,以及往後的歷代百姓,都能確實的記住:「永遠遵從耶和華的律法,就必長久蒙受神的恩典」。
那麼從摩西在第一章到第四章中的簡敘,我們概略的可以瞭解到,他對往事中幾件回顧和當時的事蹟,給予新生代一些重要的機會教育:
1。引言(一1-5)
2。宣示從何烈山啟行之事(一6-8)
3。揀選智慧人為各族之長(一9-18)
4。加底斯巴尼亞窺地之鑑(一19-46)
5。自加底斯直走到撒烈溪(二1-15)
6。經過摩押亞捫二族之地(二16-25)
7。基底莫敗希實本王西宏(二26-37)
8。在以得來再敗巴珊王噩(三1-11)
9。約但河東地給二支派半(三12-22)
10。摩西自訴不得渡約但河(三23-29)
11。勸導百姓務要遵循律例(四1-40)
12。吩咐要在河東設立逃城(四41-43)
二、謹守神律法(四44-十一章)
這
一段是《申命記》內容的第二單元,也是本書的主要部分,因為歷史的重述固然重要,但律法的重申更重要。摩西之所以作此書,其目的當然是要叫這些即將進入迦
南美地的以色列民,切記並遵行神的律法、誡命、典章、法度,否則摩西就不用這麼費口舌去申述這些律法,所以重申律法是有其必要的,尤其「見而後能知,知而
後能行,行而後能蒙福」。這些百姓已看到擺在他們眼前的事實,包括各種神蹟、奇事、異能,接下來就是研讀和尊重律法,遵行律法的規條,才能蒙福,這是不變
的原則,如此,重申律法才有意義:
1。西乃律法重申之楔(四44-49)
2。十條誡命基要地位(五)
3。主恩廣被領受產業(六-七)
4。苦煉靈性蒙神稱義(八-九)
5。牢記主言神眼眷顧(十-十一)
三、生活的指南(十二-二十六章)
這一段才是摩西第二次律法重述的主題和重點,他完全針對一般選民,綜合了《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三卷有關信仰生活的條例,作了非常清楚的交代,使世世代代的百姓都能明白,在信仰生活中,依這些條例而行,就免於逾越律法的規範:
1。聖民崇拜生活法則(十二-十六17)
2。選民領袖品格特質(十六18-十八)
3。刑事法則詮釋嚴明(十九)
4。與敵聖戰教戰守則(二十)
5。明訂社會生活規範(二十一-二十五)
6。兩種典禮及勸勉詞(二十六)
四、福咒的抉擇(二十七-三十章)
在
作完了律法的整體申令之後,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強調律法的效力和遵循的效益,這兩者,決定於百姓在未來的生活中,自我的選擇,就像摩西向他們陳明的:「以
上這些吩咐,都是明顯易懂的道理(律法),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參:申命記二十九29)所以他們務必選擇「守道蒙福」,而不可「悖道受詛」,故摩西給了他們以下幾點的指示:
1。命立石錄律(二十七章)
2。遵行與違逆(二十八章)
3。選民之永約(二十九章)
4。應許與誡命(三十章)
五、訣別的贈言(三十一-三十三章)
摩西在40年的辛勞之後,縱使他的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申命記三十四7),身體仍是那麼的硬朗,但釋下重擔的日子總是要來到的。因此,從整卷的角度來看,《申命記》的全卷,都算是摩西臨終的贈言,不過他在敘述完基要教理之後,仍然再以所作的詩歌,供世代留傳並作惕勵:
1。勉勵世代學習敬畏神(三十一章)
2。作歌判定選民的是非(三十二章)
3。針對十二支派的祝福(三十三章)
六、臨終的交棒(三十四章)
任何一件事奉工作,都是神的計畫和目標,所以工人的生命雖是短暫有限,但神的工作則是永續無止,絕不會因事奉者的更替而有所中斷或改變。所以無論任何人,包括摩西本身,都不可忘記: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進迦南,是神歷來的計畫和目標。
是故,在摩西要蒙召歸回時,他毫無怨悔地承受不得進迦南地的打擊和安排,甘心樂意的將棒交出。而接棒者約書亞,還是要前仆後繼的背起耶和華託付給摩西的「十字架」,繼續奔那未完的前程,直到取得選民日夜所期盼的迦南美地,完成神的託付為止。
關於這件移交的工作,就記載在本卷的最後一章,大概可以分二個小單元:
1。摩西的安息(三十四1-8)
2。約書亞的興起(三十四9-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