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

歷代志上的作者及寫作年代

 

本書未記作者,也無寫作年代,書中所記最後一件事為波斯王古列下詔(主前538年),准許被擄巴比倫的猶太人回歸耶路撒冷(代下三十六22);而所刊家譜也提及主前500年的人毗拉提和耶篩亞(三21)。二人是率領被擄的人回來的猶太人領袖所羅巴伯的孫兒。

 

本書文字和內容與《以斯拉記》極為近似,而《以斯拉記》為自古列王下詔至主前457年一段期間歷史的記述。二書都以刊載家譜、注重祭祀禮儀(特別是音樂的侍奉)、強調摩西律法的重要著稱;而本書最後二節(代下三十六2223),重新出現在《以斯拉記》之首(一13)。古代希伯來傳統及若干現代聖經學者都認為以斯拉或一位與他同時代的司音樂的利未人,極可能為本書及《以斯拉記》的作者。寫作時間當在主前450年前後。

 

但也有人主張本書成書期為主前三世紀。作者雖可能為耶路撒冷的利未人祭司,但時間遠在以斯拉之後。猶太人被擄回國後,在政治上雖無獨立地位,要看波斯王朝的喜怒行事,但仍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領導社會的是祭司,以摩西律法為施政、行事準則,聖殿和祭祀等是百姓生活的中心。藉若干領袖的忠心侍奉,國民心中既有舊日的光榮,也記得失敗的教訓,添上對歷代先知應許的盼望和先哲言行的鼓舞,民族生機重現。作者處此轉變大時代,因而編寫此書。祭司及聖殿在書中佔有相當重要地位。不過,作者即令非以斯拉,在目標和心志上也和以斯拉這位祭司同呼吸,胸襟廣闊、目光遠大。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