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卷:摩西五經是最早的時候是連在一起的,後因方便查考才有分卷的出現,而在希伯來文聖經中的撒母耳記、列王紀及歷代志原稿是沒有分上下兩部份的,可是以斯拉記及尼希米記、十二小先知書是各自被合成一部的。今天舊約的分卷排列方式並名稱是始自舊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的出現。新約的分卷卻沒有舊約般複雜,惟正典問題較多爭議。
2)分章:十三世紀中葉,一位天主教紅衣主教休各(HUGO)為作更容易參考聖經而把當時的拉丁文聖經分章。
3)分節
a)舊約:在十五世紀中葉,一猶太人拉比末底改.拿單 (RABBI MORDECAI NATHAN),為更方便查考聖經,按休各的分章,再把舊約分成節數。
b)新約:在十六世紀中葉,一法國印刷商及印刷聖經者羅拔.司提芬斯 (ROBERT STEPHENS)按照休各的分章及拉比拿單的舊約分節,再把新約聖經分節,並且於一五五一年完成。

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那鴻書的信息
一些各先知共有而為人所熟識的主題,重新出現在那鴻書的字裡行間。因為這位先知像其它先知一樣,認為以色列的上帝不僅是他們民族的上帝,而且也是能力統管世界各國的全宇宙的上帝。上帝對罪惡的審判,將會臨到以色列的鄰國,好像臨到選民一樣。然而,撇開這些預言的普世性和國際性主題不談,這本書在基調上仍然屬徹底的民族主義的。亞述將要受的審判,正好是猶大所最感興趣的,因為猶大的居民已經飽嘗亞述帝國的苦頭。因此那鴻書不是一卷無趣味的著作;它反映在上帝的命定以內,一個預期將受到審判的國家,亦曾一度被用作審判以色列和猶大的工具。
不少作者均曾指出,這本書看來受到復仇和諷刺意識的負面影響,因這意識經常出現在它的章節中。那鴻書沒有甚麼有仁慈的話,並不愛護尼尼微的居民,也不關注他們的命運。從這個意義上,它與約拿書成了強烈的對比,在約拿書中所表達對尼尼微的態度十分不同(那本書可以和那鴻書一起讀,當作一種平衡)。而若然因在那鴻書中復仇和殘酷的陰影而感到不安,可能會導致誤解了其目的。著者採納了一種神義論(theodicy),為上帝命定按人類的邪惡和殘酷給予報復的理論辯護。
較早的先知,包括彌迦和以賽亞在內,曾經宣佈亞述是上帝對祂的選民施行審判的工具。在一定意義上,這種神學理論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在選民之中對上帝忠心的人看見國家在墮落,因此合理地接受他們該得的審判。但是亞述這個審判的工具不只邪惡,而且實際上比她所判決的國家更壞。他們能不受懲罰嗎?
那鴻說:不!法官也要受審判,因為邪惡為上帝所厭恨,無論是外邦人或者選民都要為邪惡承擔刑罰。這樣,那鴻慶倖上帝的公平得以圓滿地成全;所有的國家,凡是追隨邪惡和殘暴,將要收割他們自己所撒的種子。然後,在某一方面來看,那鴻書可以被視為在信心動搖的時候的一次信心的勝利。它仍然不是一本討人喜歡的書,而是關係到一個可怕的世界;它指出,如果人繼續追隨邪惡,多行不義,肯定不能永遠逃避審判。
不幸的是,幾世紀以來,那鴻書一直沒有失去它的恰當性。當死海的經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年間在庫穆蘭(Qumran)附近被發現時,在這古代的文獻中找到一些關於那鴻書的注釋。這注釋就主前第二世紀中葉由安提阿哥.伊皮法尼斯(Antiochus Epiphanes)在耶路撒冷挑刜而起的慘劇來闡釋那鴻書。
看來在每個世代,外邦人的勢力都曾經逞兇,而且並未受到懲罰。而且每一世代,這個古老的問題必須一再提出來:如果這種暴行發生而上帝沒有反應,上帝這樣是否真正公平呢?
那鴻書對於神學問題沒有提供哲理的分析。它反而以一種信心,相信在上帝的計畫中,邪惡至終必要受到懲治。兇惡和殘忍將要在曾犯這種罪的國家中作祟。因此這是一本嚴肅厲和可畏的書,因為它的主題是嚴肅的。
那鴻書的性質
那鴻書只有三章;幾乎全是以詩體寫成的,只有幾個簡短的片段是散文。它的希伯來文詩體的風格頗具有活力和略帶誇張。作者是一位很有才華和創作能力的詩人。
有些學者支持那鴻書是一篇禱告文,或者一篇禱文的一部分,這篇禱文是在尼尼微最後遭劫奪時,在耶路撒冷獻上的感恩詩。但是這種觀點不符合這著作。也有人提議說這本書是一種「尼尼微清唱劇」之類的作品,但是這種假設有任何根據。表面上看,可把它當著是那鴻信息的選集。它們之所以被收集和保存,是基於它們有共同的主題──尼尼微。
我們比較難確定先知宣佈信息時的背景。很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在崇拜節期時宣講的。相信先知宣講這些信息是耶路撒冷收到亞述人正準備入侵的消息。這大概是主前六二六年,當時巴比倫這殖民地決定獨立,並且聯合米底亞的軍隊,反叛舊主人。亞述國的結局發生在主前六一二年。在尼布蒲拉莎的巴比倫年史(Babylonian Chronicle of Nabopolassar)有此記錄,說:「在亞布月中(month of Abu),尼尼微城最後被掠奪了;軍隊攻陷了該城,守軍被殺個片甲不留,使這山丘變成殘垣敗瓦。」
那鴻書的作者
那鴻;他的名字含有「安慰」的意思,但是在他的話裡是很少有安慰的成分。
我們沒有任何關於那鴻的資料,因為在聖經中沒有其它書卷提及他。我們只知道他是伊勒歌斯人,但是沒有甚麼幫助,因為伊勒歌斯是一個未知之地。從尼尼微的廢墟向北約二十哩,那裡有個村莊稱為阿爾庫斯(阿拉伯文為Al-Kush);根據當地的傳說,那鴻的墳墓在那裡,但是這傳說的歷史可靠性並不高。
早期基督教會學者耶柔米(Jerome)稱伊勒歌斯是在加利利範圍的一座村莊,但是這個意見也是不可靠的。最有可能的是伊勒歌斯是猶大南部的一個小村莊,不過它的準確名稱和地點現在已經遺失了。無論如何,那鴻很可能是猶大的居民,是處於西元前第七世紀後期。
預言很可能是在主前六六三至六一二年間宣講的,而極可能是在主前六一二年以前數年,亦即尼尼微崩潰的日子。
那鴻書概說
那鴻書是一本充滿戰爭風聲的書,它的基調是暴力和復仇。要想瞭解它,必須進到那鴻的世界。
在那鴻的世界,亞述是人類邪惡和恐怖的化身。她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西元前一千年,她開始向外擴張,但卻漠視人類應有的尊重和良善。
在那鴻那個時代,猶大已經幾乎在亞述手中度過整百年的恐怖統治和壓迫。但是對於亞述,就像對所有壓迫人的國家,其結局終於來到了;當邪惡的國家倒臺時,她從前的受害者自然額手稱慶。在猶大,反亞述情緒的焦點是在尼尼微,她是亞述帝國的首都。整卷那鴻書的焦點是期望那城被消滅。
約拿書的故事
約拿書是與眾不同的,它不像其他十一卷小先知書,寫一些自傳或是記載了先知的預言,而約拿書本身是一個故事。
這卷書是匿名的,也就是說書中沒有告訴我們是誰寫的,因此很難肯定是在甚麼時候寫的。它只是描寫一個人名叫約拿,他是亞比太的兒子,曾簡略地記述他是迦特希弗人,是北國的一位先知(王下十四25)。迦特希弗位於加利利的附近。
約拿作先知傳道,只知道是在公元前第八世紀上半葉(約主前七一0至七三0之間),耶羅波安二世在位其間。
約拿書所記載的故事,含有戲劇的味道。開始時記載先知的蒙召:「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一2)但是這一節經文之後,所有對先知的描述都是反面的。
上帝呼召約拿去尼尼微(以色列的最北部),他應該沿陸路向北去,但是他立即出發,向西逃往約帕去,在那裡買了一張船票往他施去(也許是往西班牙的塔達蘇士Tartessus)。但是要逃避上帝的呼召是不可能的;開往他施的這艘船遇見大風暴。那個逃避去尼尼微傳達上帝話語的約拿,在那裡靜靜入睡。直到船主和一些水手喚醒他,經過搖籤證明,約拿才承認是他惹來了大風浪,並要求眾人把他扔到海裡,以平息風浪。在水裡,上帝卻安排一條大魚把約拿吞了,並在牠的肚子裡度過了幽暗的三天三夜。約拿悔改禱告,這條大魚才把這個不受歡迎的客人,吐在海岸上。
先知書導引
先知書一般依其篇幅的多寡,分為大先知書和小先知書,大先知書為: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稱為五大先知書。餘者有十二卷,稱為十二小先知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
先知運動起源於撒母耳的時代,一直延伸到後世,而出現在先知書中的所有作者,有其時代性,因上帝在歷代選民中,選召他們,讓眾先知通曉上帝的旨意,或領受祂的啟示,並作為上帝的發言人,然後藉語言,文字,向百姓宣告、警戒、勸勉、安慰與指示的這些人,古時稱之為先知、先見、神人、耶和華的僕人、受靈感的,這些人在君王或祭司悖道時,為上帝所另興起的一群。他們是不擇身份,不限年齡、不分性別、亦無種族之別,耶和華上帝或直接或間接選召他們,也有藉著許願挺身而出,作為上帝的差役,他們所宣告的都是耶和華上帝的旨意。
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
新約經卷概要
經卷 重點
1 路加福音 耶穌生平 - 一幅關於主在世時一生完整的晝面
2 使徒行傳 教會歷史 - 一幅關於主離世後教會完整的晝面
3 羅馬書 救恩書信 - 一幅關於救恩完整的晝面
4 馬可福音 耶穌生平 - 一幅關於主在世時主為人的晝面重溫
5 加拉太書 救恩書信 - 一幅關於因信稱義完整的晝面
6 馬太福音 耶穌生平 - 一幅關於天國與主為王身份的晝面
7 約翰福音 耶穌生平 - 一幅關於救恩與主為上帝兒子身份的晝面
8 歌羅西書 救恩書信 - 一幅關於基督與救恩的晝面
9 腓立比書 學習書信 - 學習追求主和與弟兄同心
10 腓利門書 學習書信 - 學習相愛與互相遵敬
11 提摩太后書 學習書信 - 學習作主的僕人
12 帖撒羅尼迦前書 受苦書信 - 教導信徒在受苦中要謹守和盼望
13 彼得前書 受苦書信 - 教導信徒受苦中以受苦為心志
14 提摩太前書 教會書信 - 教會建立與治理
15 提多書 教會書信 - 教會建立與治理
16 哥林多前書 教會書信 - 教會問題與處理
17 哥林多後書 教會書信 - 教會同工與學習
18 以弗所書 真理書信 - 以猶太人與外邦人新關係教導信徒
19 希伯來書 真理書信 - 以舊約警戒信徒
20 雅各書 異端書信 - 爭辨基督徒有信心也要有好行為
21 約翰一書 異端書信 - 爭辨基督徒要行主道
22 約翰二書 異端書信 - 爭辨基督徒不接待傳異端的人
23 約翰三書 異端書信 - 爭辨基督徒行善接待弟兄
24 啟示錄 預言書信 - 預言末日所發生的事
25 彼得後書 警戒書信 - 警戒主回來前有假師傅
26 猶大書 警戒書信 - 警戒假師傅的刑罰
27 帖撒羅尼迦後書 警戒書信 - 警戒主回來前要站立得穩
1 路加福音 耶穌生平 - 一幅關於主在世時一生完整的晝面
2 使徒行傳 教會歷史 - 一幅關於主離世後教會完整的晝面
3 羅馬書 救恩書信 - 一幅關於救恩完整的晝面
4 馬可福音 耶穌生平 - 一幅關於主在世時主為人的晝面重溫
5 加拉太書 救恩書信 - 一幅關於因信稱義完整的晝面
6 馬太福音 耶穌生平 - 一幅關於天國與主為王身份的晝面
7 約翰福音 耶穌生平 - 一幅關於救恩與主為上帝兒子身份的晝面
8 歌羅西書 救恩書信 - 一幅關於基督與救恩的晝面
9 腓立比書 學習書信 - 學習追求主和與弟兄同心
10 腓利門書 學習書信 - 學習相愛與互相遵敬
11 提摩太后書 學習書信 - 學習作主的僕人
12 帖撒羅尼迦前書 受苦書信 - 教導信徒在受苦中要謹守和盼望
13 彼得前書 受苦書信 - 教導信徒受苦中以受苦為心志
14 提摩太前書 教會書信 - 教會建立與治理
15 提多書 教會書信 - 教會建立與治理
16 哥林多前書 教會書信 - 教會問題與處理
17 哥林多後書 教會書信 - 教會同工與學習
18 以弗所書 真理書信 - 以猶太人與外邦人新關係教導信徒
19 希伯來書 真理書信 - 以舊約警戒信徒
20 雅各書 異端書信 - 爭辨基督徒有信心也要有好行為
21 約翰一書 異端書信 - 爭辨基督徒要行主道
22 約翰二書 異端書信 - 爭辨基督徒不接待傳異端的人
23 約翰三書 異端書信 - 爭辨基督徒行善接待弟兄
24 啟示錄 預言書信 - 預言末日所發生的事
25 彼得後書 警戒書信 - 警戒主回來前有假師傅
26 猶大書 警戒書信 - 警戒假師傅的刑罰
27 帖撒羅尼迦後書 警戒書信 - 警戒主回來前要站立得穩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