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息與呼召
1. 由創世記十二章開始,上帝的救贖計劃開始透過一個家族來達成,就是透過祂所呼召的亞伯拉罕(來十一8)。
2. 但我們要知道,上帝呼召亞伯拉罕,並不是呼召使他得救,只是呼召藉著他和他的家族後裔帶出上帝的救贖工作─就如後來上帝在祂所呼召的亞伯拉罕的後裔裡揀選雅各和以色列人,並不是揀選他們得救,只是揀選藉著他們來作成上帝的救贖工作。
3. 亞伯拉罕無疑是個得救的人,但他得救的原因並不在上帝呼召了他離開吾珥往迦南去。亞伯拉罕得救的原因乃在他對上帝的信心,以致他因信而被上帝稱為義,就如創十五6所說的。
4. 上帝呼召亞伯拉罕,箇中固然有上帝的主權,但亞伯拉罕肯憑信心順服跟從,相信也是上帝看中而呼召亞伯拉罕的原因之一。換言之,亞伯拉罕從起初就已經對上帝有一個積極信靠的心,這個態度在聖經裡到創十五章就有最清晰的論述。
5. 這樣,信心之父亞伯拉罕是在信心裡被稱為義,也就是在信心裡享受與上帝同在的安息。
B. 安息與揀選
1. 上帝在以撒的兩個兒子當中揀選了雅各(因而也揀選了以色列人)。但上帝的揀選並不是揀選他們得救,只是揀選藉著他們來作成救贖的工作。
2. 雅各和以後的每個以色列人仍是因對上帝的信心而得救。
3. 上帝透過揀選以色列人來成就救恩。若“上帝的揀選”這一點對救恩的原則和方法有所啟示的話,那就是:上帝在救恩的原則和方法上也有祂的揀選,就是祂揀選了“信心”的救法,就是“因信稱義”的方法。
C. 安息與應許地
1. 上帝呼召亞伯拉罕,並應許將迦南全地賜給他的後裔為業。但亞伯拉罕在世的時候,他在迦南地只是過著寄居、沒有安定安息的生活(來十一8-16)。所以,在一個角度來說,當上帝的應許成就,以色列人得著所應許的應許地迦南的時候,就是他們得著安息的時候(比較申十二9)。
2. 雖
然在一個角度來說,得著迦南全地等同得著安息,但在另一個角度來說,亞伯拉罕在還未完全得著應許地之時,其實已經學習著在上帝裡面因信靠上帝的應許而過著
安息的生活。亞伯拉罕雖然離鄉別井到上帝所應許的迦南地,過程中面對幾許不知的變數,但在對上帝的信靠裡,亞伯拉罕不但被上帝稱為義,他的一生也見證著信
靠上帝的人在上帝的手裡是可以滿有安息與安穩的。
D. 安息與十誡
1. 上帝在所呼召的亞伯拉罕的後裔中揀選了以色列人,就拯救他們,使他們脫離埃及為奴之地。
2. 在出埃及之初、在西乃山之下與百姓立約之時,上帝將“謹守安息日”放在十誡裡面,可見安息日的重要。
3. 安
息日重要之處不只是在肉身方面,讓人在工作勞碌之後有所休息,更是在屬靈方面,讓人在勞碌的人生裡仍舊可以保持與上帝同在的安息:不但是在安息日當日有安
息,就是在安息日過後,在一星期其餘的日子裡,都可以因著在安息日經歷過與上帝同在的安息,繼而心靈仍舊有安息與能力。
4. 保羅在西二16-17說安息日不過是個預表,在新約就不用再拘泥遵守了。可見安息日固然重要,但真正重要的地方不是安息日本身,而是安息日所要指向的真義,就是人在聽從上帝的說話的前題下與上帝同在而有的安息。
E. 安息與施恩座
1. 會幕至聖所裡有約櫃,上面有施恩座,施恩座旁有兩個基路伯,用翅膀將施恩座覆蓋。當年有基路伯把守衛伊甸園的路,他們的像如今在施恩座兩旁出現(不再是擋著人的進路),表示在他們翅膀下的施恩座,是人得享上帝的安息之處。
2. 先前因著人的罪,進入伊甸園安息的路被基路伯阻隔了,但如今百姓可以藉大祭司一年一次在贖罪日帶著血進去,處理人的罪,將上帝所預備要賜給人的安息,再帶到信靠上帝的人身上。
F. 安息與以色列民的歷史經驗
1. 上帝在出埃及之初、在西乃山之下,頒賜守安息日的誡命給以色列人,並以得取安息為他們進入迦南地的目標(來四8),可見以色列人整個民族的歷史與經驗,都是以得著和享受安息為焦點。
2. 只是以色列人因不信,導致進入了迦南卻並未得著安息;他們以後的歷史,就是要在上帝的啟示和教導之下,再向“安息”邁進。
3. 所以,以色列人其後的歷史與經驗,都是圍繞著得安息這個主題。
4. 所以,“安息日”這個主題經常出現在舊約的書卷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