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信徒受逼迫

    信徒受逼迫可說是彼得前書最主要的課題。「受苦」這字詞出現了十六次,其中六次論及基督的受苦,十次提及信徒的受苦。在書中,特別是1:6-7; 3:13-17; 4:12-19; 5:9),作者多次教導當時的信徒如何面對逼迫及苦難。這些教導成為了歷代信徒受逼迫的參考資料。莫梅理(G.R. Beasley-Murray)說:「在彼得思想中為主基督受苦是屬於神聖救贖計劃的一部份。」

* 受苦的意義

    聖經一般提出的苦難(suffering)有三種類:

一. 遭遇逼迫的受苦,

二. 因罪惡而來的受苦,

三. 一般因信仰而導致的受苦。相信彼得前書所指的受苦是第三種。

    受苦(pascho)這詞與另一字paschal有連繫,paschal是從希伯來語,也亞蘭文之“逾越節羔羊”演繹過來的(出12:3)。

保羅曾說:「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林前5:7)

可見基督成全了舊約逾越節的羔羊被殺呈獻給上帝,作為祭物。羔羊被殺是痛苦的事,為此,逾越節羔羊被呈獻含有受苦的意義。

    Pascho基本含意是:被加以從外面而來某種壓力的經驗,這壓力通常是指壞或不良的影響,尤其是邪惡性的痛苦。這種壓力使人精神及肉體受苦,情緒與感覺不安,令人厭煩。

    受苦這字在新約總共出現四十二次,主要形容基督的受苦,及基督徒受外在環境所加諸苦痛的事。保羅多次指出信徒是預定要受苦的(林後1:5-11;腓1:29;西1:24;帖前3:3,7;帖後1:4-5;提後1:8,12;4:5),彼得在前書中更強調信徒要為主受苦。

* 彼得前書中受苦的背景

    我們前一部份的討論,曾分析當時的社會處境,發現當時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之間的緊張關係,而基督徒必須活在一種敵視的關係之下。這造成基督徒受許多無謂的逼迫。造成彼得多次提出面對這些逼迫的方法。

    彼得用「火煉的試驗」來形容這逼迫(1:6;4:12),可見其嚴重性。這種試驗是火煉的,可見這事情會導致人受苦。但是這種試驗的具體背景是甚麼呢?彼得沒有直接說出來,我們只好從當時的社會處境去追查。

    第一個明顯的處境是彼得說他處身在「巴比倫」,我們曾討論說這是指羅馬城。可見這逼迫處境的源頭多數是羅馬政府/君王而來。

第二,逼迫的形勢就如「遍地遊行的獅子…到處尋找可吞吃的人」(5:8),相信是當時的逼迫者的行動。

第三,逼迫形式可以是「為基督的名受辱罵」或「為作基督徒受苦」(4:14,16)。

    按當時的歷史背景,正是尼祿(Nero)為君王時期,尼祿時期的逼迫極厲害,曾經在高峰時基督徒被捉去鬥獸場去餵獅子,也曾有記錄這時期的基督徒被綁在王宮後花園當油燈點燃。尼祿皇帝也在當年被判變的大將軍逼死。相信這段時間基督徒所受的逼迫是短暫的。更不能肯定有多少的逼迫廣散到亞西亞省份去。一般相信是彼得當時在羅馬,見到如此嚴厲的逼迫而去信勸勉亞西亞的信徒。

* 面對逼迫的心態

    彼得在前書中有四處特別指導信徒如何面對逼迫:

一. 在1:6-7:「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

    彼得在此最主要是作原則性的說明,說明逼迫或苦難的來臨並不能奪去信徒因盼望而有的喜樂。反而是這盼望,使信徒的信心更受磨煉,更加得著獎賞而加倍的喜樂。

    這裡所說的「喜樂」(agalliasthe, rejoice)並非一般性的喜樂(chara, joyce),乃是因為上帝帶給人而有的喜樂。這字在舊約一般指敬拜者在敬拜中對上帝的憐憫而生的雀躍歡騰,是一種感恩的喜樂。

    彼得在此提出三樣關於逼迫的認識:

(1) 基督徒時常都有喜樂,既使是在逼迫中也應該保持喜樂。

(2) 逼迫是暫時的,因此憂愁也是暫時的,應以這樣的心態去面對。

(3) 要把逼迫當著是信心的試驗(dokimion),使信心如提煉過的金子更顯寶貴。

    的確,信徒的信心如同金子,受逼迫的提煉後會更顯寶貴,更堅固,更純潔。雅各也同樣說明信徒所受的試探/試煉是一種試驗,而勝過受苦的信徒必得生命的冠冕(雅1:4,12)。

二. 在3:13-17:「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的威嚇:或作所怕的)只要心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

    彼得也意識到如果逼迫接踵而來,那信徒又該如何面對呢?彼得借用提出如何面對逼迫者的控告:

(1) 保持行為正直,不怕誣告,既使被逼迫者誣告,那也不過是為義受苦,而為義受苦是有福的事。

(2) 被逼迫者控告時,不用驚慌,並且早作好準備,隨時誠實溫柔地回答控告者的指控。盡量以好品行勝過外邦人的指控。彼得曾在第二章提出信徒要有好行為來嬴得外邦人(2:12),甚至順服一切制度(2:13)。

    「有福了」(makarioi)是指上帝的祝福。耶穌的登山寶訓的八福正是使用這個字眼:太5: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在新約,這福氣通常是指信徒因為參與了天國的救恩而得著從上帝而來的福氣。

    「威嚇」和「驚慌」是指逼迫他們的人的恫嚇以致心中驚駭不已。彼得的目是要信徒在面對苦難時是沒有懼怕的,因為上帝必保守他的子民。

三. 在4:12-19:「親愛的弟兄啊,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你們若是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上帝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你們中間卻不可有人因為殺人、偷竊、作惡、好管閒事而受苦。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上帝。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若是先從我們起首,那不信從上帝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若是義人僅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將有何地可站呢?所以那照上帝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為善,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

    彼得再指導落在逼迫中的信徒的心態:

(1) 作基督徒不要認為逼迫是奇怪的事,也不必羞恥,基督也是受逼迫的人,是榜樣(2:21),反倒要在受到逼迫時當著是和基督一同受苦。

(2) 落在逼迫中,必須把生命交托給上帝,也分享與基督一同受苦。緊記審判是在上帝的手中。

(3) 在逼迫的社會中更加要作“良好的公民”(指不作社會中的惡事,如殺人、偷竊、作惡、好管閒事等),以好品行見証主。

四. 在5:8-10:「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喫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

    彼得繼續提醒信徒如何面對逼迫:

(1) 逼迫來到,信徒必須謹守和警醒,不可隨意衝入逼迫,要把逼迫者當著遍地遊行的獅子,小心防患。

(2) 不要害怕逼迫浪潮,必須堅定,以堅固的信心去抵擋。上帝必會賜給力量。

    這裡再次肯定,信徒不要隨意去尋找逼迫,甚至在逼迫期間小心防患。彼得要信徒知道,在逼迫或苦難的背後,潛在著另一個屬靈的因素,就是邪惡勢力的存在。信徒是被捲入一場屬靈的戰爭中(弗6:12),必須「謹守」和「儆醒」。「謹守」就是「謹慎自守」(1:13;4:7),指明在逼迫中必須思想清晰,不為任何事物所困擾。「儆醒」一方面與禱告有關(彼前4:7),把憂慮交托給主,另一方面,這字是形容士兵備戰時的心理狀態,善於應付任何突如其來的攻擊。

    信徒不只是謹守和儆醒,並且要以堅固的信去「抵擋」。說明信徒在遇到魔鬼的恫嚇時,不應坐以待斃。抵擋魔鬼的方法曾在新約中出現多次:耶穌受試探時,以上帝的話語抵擋他,保羅叫信徒穿起全副的軍裝去抗敵。相信這裡彼得是要信徒認清魔鬼的面目,勇敢地抵擋他的攻擊。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