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拿書另作了一些特殊的的文學特色的安排,即使用了一些特別的詞,大大加強其重點,給人以膾炙人口,銘記在心的後感。
首先作者巧妙地使用許多含有諷刺意味的對比:例如讓我們貫穿全書來看,就會發現風、魚、篦麻、虫子、日頭、東風都聽上帝的話,連動物都悔改(三7~8),而上帝的先知/僕人約拿卻不聽從(一9自稱敬畏上帝,1- 4章對上帝逃離和生怨);外邦水手以至邪惡的尼尼微人,對上帝有積極的回應,而約拿卻不肯悔改。若結合《俄巴底亞書》以東人對以色列人的不仁,是否也在說以民也不應對外邦不義呢?嘲諷以民是否有權抓住上帝的應許(俄一12),而無視於人的悔改嗎?五十步笑百步的諷刺!
上帝對人的憐憫慈愛,特別是再三給約拿機會悔改與先知的自私不想尼尼微悔改,並向上帝發怒形成強烈的對比。使我們想起耶穌愛仇敵的教導(太五43), 照出我們自己狹小不赦免人的心胸。其次作者使用誇張手法加強全書反諷效果,例如尼尼微城之大,得救人數之多和所花時間之短促,使約拿的宣傳成功更為出人意料。
再次,約拿的詩篇在上下文整體的敘述中起了反諷的效果,因為約拿為自己得救而感恩,卻和他對尼尼微人得救的反應形成強烈對比。反語法的致終目的乃在教育讀者。每個人讀完約拿的故事時,就會不知不覺地被書中的信息所挑戰。好像它向我們今天的人挑戰,主已給了我們大使命,我們這些新以色列人該怎樣對待未識主的外邦呢?
書中亦有一個文學重點,就是出現很多「大」或「大大」等詞,如:「大風」(一4)、「大作」(一4)、「大大的敬畏」(一16)、「大魚」(一7)、「極大的城」(三4)、「大大的不悅」(四1)、及「大大喜樂」(四6)。這樣寫作的目的要表達一些出人意料或極度的不可能發生的故事。
另外本書也常用一些出人意料的結果來描述信仰改變人的能力:約拿由逃避上帝變成被教導順服上帝;尼尼微全城人,聽見上帝的宣告後從惡中悔改,連水手也見浪平息後「便大大敬畏耶和華」(一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