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比喻的解釋

 

  一、以直接的話解釋事物

      聖經中的比喻與故事既然都是另有所指,作者在寫作時便往往在開始或結束時加以解釋,點出那個故事與比喻的重點;另一個較巧妙的方式,則是在故事過程中藉對話表達。

      例如,在路加福音十五章,作者為我們記載了耶穌著名的三個比喻:失羊,失錢與浪子的比喻。由於現代福音音樂“九十九隻羊”與佈道講章“浪子回頭”許多時候已深印在信徒心中,許多時候我們便以為失羊的比喻重點在尋找,浪子的比喻重點在罪人悔改。事實上,我們現在所瞭解的重點,原來只是二個比喻中的特點。在述說十五章比喻時,路加為我們提供了耶穌的結論:“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比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十五:7)“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十五:32)

      一個藉著耶穌的結論,另一個借看浪子父親的話,把重點表達了,換言之,這二個故事的原意,是罪人悔改所帶來普天同慶式的快樂。

      路加十六章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也有同樣的現象,路加首先藉著耶穌與法利賽人的對話(十六:14-15)指出這比喻的重點是錢財的地位(在中文聖經,由於十八節有一個標題,一些人便看不出路十六:14-31原是一大段)。可是,在故事的敍述中,表面上我們得到的印象是“有錢人死後下陰間受苦,貧窮人死後享福”。其實,在整個故故事中,耶穌曾二次藉著對話,指出這錢財主的問題:“亞伯拉罕說,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十六:29)“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十六:31)這二句話一再指出:財主與弟兄們的問題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聽從。所以財主死後受苦,不是因他有錢,而是因他不信。

  二、以歷史文化解經法為基礎

      在歷史文化解經法中,我們曾指出地理常識可幫助我們瞭解好撒瑪利亞人故事中,為什麼從耶路撒冷往耶利哥是“下去”,而不可能是“上去”。應用歷史文化釋經法 的其他原則,也可幫助我們從正面瞭解比喻或故事。以我們剛才所提路加福音十五章失羊與浪子的比喻為例,倘若我們追問為何耶穌要講這罪人悔改所帶來的喜樂, 路十五章第一、二兩節便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因為法利賽人和文士反對耶穌接待罪人。因此,耶穌要借著比喻告訴他們:你們不僅應該接待罪人,而且應該體會罪人 悔改的喜樂!失而再得固然是人間的樂事,也是天上慶祝的事!從上下文,我們可以找到比喻的原意。

      對於細節的瞭解,歷史文化解經法也極重要。根據上下文,好撒瑪利亞人留下給店主的二個小錢,應該是他愛心的表現,顯出他負責任,不但是暫時醫好傷口,更幫助他完全康復。這樣,這個行動的意義,便與整個故事有關係了。對於文中沒有明言的,也是同樣的原則。讀到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也許有人會問:到底摩西和先知的教訓又是什麼?顯然在比喻本身我們找不到答案,但是,我們若從宗教背景著手或整本路加福音的結構著手,我們便不難發現:路加在介紹耶穌生平事之時,便引用先知以賽亞的話,指出上帝的心意原是要貧窮人有福音,瞎眼的得看見。(路四二:17-19;賽六十一:1-2)

  三、止於當止,不必窮推

      解釋比喻一個最大的難處,是細節的處理。固然利用經文中的提示及歷史文化解經法可以幫助我們抓到重點,是否比喻中每一細節都有意義呢?一些採用寓意(靈意) 解經的人,往往從每一細節都找到一個特別的意思,例如俄利根便認為好撤瑪利亞人留給店主的二個小錢便是代表聖父與聖子。但是,從耶穌基督自己的話,我們卻 發現不必每一個細節尋找隱藏的意義。在馬太福音十三章,耶穌基督曾為撒種的比喻提出解釋(太十三:19-23):不但比喻中的種子有意義,連路旁,石頭荊棘都有意義。然而,要注意的是,在整個解釋中,解釋的路向是比方,類比,而不是寓意。更值得注意的。是耶穌基督沒有解釋三十倍,六十倍或一百倍是什麼意思。當然,相信寓意/靈意解經的人可以辯解說:他沒有解釋,不見得就沒有意義。我們卻要說:他既沒有解釋,我們難道比他更體會上帝的心意?何必窮推!

      事實上,任何類比都有它的限制,窮推必定產生問題。例如,在浪子的比喻中,若從一般寓意或靈意推論,那個大兒子必定是代表法利賽人與文士,那麼,父親對大兒子說:“兒啊,你常與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十五:31)

      我們是否要說,在耶穌的思想中法利賽人與文士照樣有上帝的同在,根本不必信耶穌?同樣,在失羊的比喻中,顯然我們也不能說沒有失落的九十九隻羊是指沒有失落,因此大多數人類不必悔改。倘若我們要在經文細節上尋找意思,找出來的必須是與主題信息有關的纔是。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