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13:1-9,18-23;可4:1-9,13-20;路8:4-8,11-15
聖經學者認為「撒種的比喻」是比喻中的比喻。它是眾比喻中最重要的,耶穌也特別給與解釋。按當時農業社會來講,這比喻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當時的農民仍然是以此方法來撒種。一開始就形容有許多人聚集在一起,說明這比喻的普世性。
耶穌借用撒種這現象來講解這比喻。後來在聽眾中有人問起這比喻的意思,耶穌也給他們解明。緊接這解釋,馬太把另外六個關於「天國好比...」的比喻記錄下來。
一.關於上帝的國度
這比喻指明是「天國的…」(太11:11;可4:11;路8:11)。與其他天國的比喻排列在一起。當時處境是「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這是天國的象徵。
二.關於這國度的信息
明顯地,這比喻是要說明“正在成長的種子的四種不同土地”,目的是要我們作那“好土地”。也指明這些種子就是上帝的“道”(可4:15)。馬太清楚指明是「天國的道理」(太13:19)。路加卻說是「上帝的道」(路8:11)。福音書經文常描述耶穌是出來傳“道”或傳“福音”。這比喻也說明耶穌是那撒“種子”的人。另外,這些“種子”也說明“天國的道”是有能力的:它會在上帝的國度裡生長。當然,這“道”的土地是人的「心田」(太13:19;路8:12,15)。耶穌也說明福音種子所遇到的問題一方面是出於撒旦或是環境,但是另一方面它是人的問題。這天國的比喻也是一個「奧秘」。也只有屬於天國的人(門徒)才明白。
三.對這國度的反應
耶穌講說這比喻就是要聽眾有所反應:就如比喻的結語所強調「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可4:9;太13:9;路8:8)。耶穌是要挑戰聽眾去衡量自己的處境,到底各人所領受的道是屬於哪一類種子的遭遇,也盼望他們都是結果子的種子。這是各人對「天國的道理」所必須作出的反應。結出果子的數目是文學上的形容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說明能結果子的種子必有收成。這和另外三種不能結果子的種子相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