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8日 星期一

耶穌福音行傳的奧秘

 

聖經中的四福音書堪稱為四本「耶穌傳」,為什麼在聖靈的運作下,針對耶穌的行蹟還必須用四本福音書加以記載與描寫呢﹖說來也是一種奧秘。

約五百多年前,以西結先知在異鄉迦巴魯河邊,被擄的以色列民中,看見天開了,上帝的靈降在他身上,使他看見許多異象。首先他看見帶有能力、往來奔走好像電光一閃的四活物,其臉的形象為「前面各有人的腿、右面各有獅子的臉、左面各有牛的臉、後面各有鷹的臉。」(結一1~14)

六百多年後,使徒老約翰在拔摩海島,上帝給他看異象時,他也看見天上有門開了,有一個寶座呈現出來,「寶座前好像一個玻璃海,如同水晶。寶座中和寶座周圍有四個活物,前後遍體都滿了眼睛。第一個活物像獅子,第二個像牛犢,第三個臉面像人,第四個像飛鷹。」(啟四1~7)

實際上,以西結先知與老約翰所看到的活物都有上帝榮耀的光輝,其實他們就是上帝本身。由於上帝的個性在兩位先知與使徒所見的異象中,均特別以獅、牛、人、鷹等四種活物的特性加以表示。因此若缺一,可能就無法形容得完美。所以道成肉身的耶穌,與上帝相同,也同樣具有以上四種活物的特性。

我們可以發現四福音中的馬太福音,從族譜的記載方式以及所闡述的重點,均可明瞭其明指耶穌就是君王、彌賽亞,他有君王的尊貴氣質、勇敢如得勝的雄獅。

而馬可福音中則特別闡述耶穌多行神蹟、殷勤作工,有如一頭任勞任怨的牛。

路加福音中特別闡述做人的道理,其族譜中所記載者,自大衛以下至馬利亞,為屬人、非王的後代;因此所偏重者為人的特性。

而最後之約翰福音一開始論到耶穌的身分時,就記載著「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約一1)其記載的方式,將耶穌形容為聖潔高超,如鷹之展翅、翱翔於天際,超凡而脫俗。

由以上之分析,知道上帝安排四位著書人,以四本「耶穌傳」分別描寫耶穌四種不同的特性,且恰巧與先知、使徒所見的異象完全相符,難道不也是一種奧秘嗎﹖

 

 

約雅斤王和先知以西結

 

約雅斤是約雅敬的兒子,他在巴比倫大軍圍城時登基,作王只三個多月就率領眾臣僕出城投降巴比倫王,他們全被帶到巴比倫去。尼布甲尼撒再一次地把耶和華殿裡和王宮裡的寶物都取走。這一回耶路撒冷被擄的人很多,有王家、大官、首領、勇士、木匠、鐵匠等,只留下一些極貧窮人(王下廿四14~16)。

巴比倫王在把約雅斤王擄到巴比倫以後,立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代替他作王,並且給瑪探雅改名叫西底家。

這是猶大第二次被擄,祭司以西結也在被擄的人當中。以西結見到許多異象,也得到許多上帝的話語。他在被擄的人中傳講上帝的信息,他說耶路撒冷會被攻陷,這不是當時的人愛聽的話。那些被擄去巴比倫的猶大人,他們多麼盼望猶大強盛、盼望有一天他們能夠回到耶路撒冷!

以西結責備他們拜偶像必遭毀滅,耶路撒冷必被攻陷,這樣的信息他們不能接受。於是以西結不再說話,而用許多象徵性的動作來表達他的信息,百姓就來問他,你這樣做是什麼意思,他才告訴他們上帝審判的話語(結十二8~16)。

等到耶路撒冷真的陷落了,如以西結所預言的,他才開口,不再緘默(結卅三21~22)。身為祭司的以西結,在異象中看到末後的復興、聖殿的重建,他的信息已經是超越時代了。

約雅斤十八歲作王那一年就被擄,他在被擄後的三十七年,得到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的厚待,得以出監,甚至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這是難得的好結局。可能是因為他願意聽先知的話,投降巴比倫的緣故吧,其他的王可就沒有這麼好的結果。

 

約伯記作者

 

約伯之名,其意為受苦、遭難。本卷聖經即以主角約伯之名命名,闡述約伯一生中奇妙驚人之境遇,啟導人明白遭難不一定因犯罪,受苦蘊藏著上帝的旨意。由於本卷內容真實深刻,有如親身經歷,除非主角本人,實難作如此詳盡細膩之描寫;況且約伯自苦境轉回又活了140年,有足夠寫作的時間;他也將本身的感受和慘境、怨言和軟弱全盤托出,更能讓讀者感受真人實事的心路歷程。

再者;以西結書中清楚提及約伯之名,與挪亞、但以理並列(結十四14、20),雅各書中論及約伯的忍耐(雅五11),可見約伯真有其人,並非虛構,其見證千真萬確。

雖有人認為本卷是摩西、以利亞‚或所羅門時代的人寫的‚但無充分證據;因此‚認為是約伯本人的作品最為可靠。不然‚就是在約伯及其三友身旁沉默靜聽老人言的以利戶所記錄的(伯三十二4~7)。

 

尼希米記背景

   主前597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擄去第一批猶太人。主前586年,巴比倫人再來,掠奪、焚毀耶路撒冷與聖殿,並擄去6至8萬猶太人。被擄 的人在不同地區安頓下來,並享有一定的自由。他們從事農業和商業,有些人的生活也相當富裕。猶太人的長老仍發揮他們的作用,也有先知像以西結一樣,在被擄的人中事奉,民眾也知道要抗拒異教的迷惑。


  隨著波斯王古列的興起(主前559-530),被擄的猶太人的命運戲劇性地改變了。古列是一個有文化和開明的政治家,他征服了巴比倫不久,就下了一度諭令,容許被擄的人返回故鄉(拉一2-4)。

    於是,有兩批被擄的人分別返回猶大,在耶路撒冷所羅門的聖殿遺址重建一所聖殿,時為主前516年。後來,在亞達薛西一世在位期間,又有兩批猶太人,分別在以斯拉(主前458)和尼希米(主前445)的帶領下,從巴比倫回國。從這些回國的猶太人中,一個以神權統治的猶大──「猶太人」,逐漸萌生。他們忠於上帝的律法,抗拒外邦人的影響,並以耶路撒冷為中心。

 

約瑟被囚並且解夢

 

創卅九19~四十23

    約瑟的主人使他脫去奴衣,卻換上囚衣,更降低了一步,成了罪犯和國奴,被鐵鏈和腳鐐捆拘。在這裡上帝的話試煉他(詩一O五 18-19),難道一個敬畏上帝、不肯犯罪的人,就落得這樣的下場嗎?上帝的異夢和啟示到哪裡去了呢?上帝的公義、憐憫和信實又如何證明呢?

    其他古時聖徒都曾疑問,且與上帝爭辯,並發怨言如約伯、摩西、以利亞、耶利米等(民十一11-15;王上十九4、10;伯三l;耶廿14)。但約瑟毫無怨言,沒有喪氣,監獄沒有使他與上帝的愛隔絕,在獄中滿有平安、喜樂和上帝的同在,他在那絕望之地,也能遇見特別的機會。

    由於為法老臣僕解夢,希望酒政能救他出來,但酒政卻忘記他兩年之久,使他在監裡的日子似乎無限的延長,永無出頭的一日,難道上帝忘記他了嗎?然而上帝所懷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是要叫他末後有指望(耶廿九11)。因他不甘心使人受苦(哀三33),所以絕不會忘記屬他的人(賽四十九15),乃是要在苦難的爐中揀選他,直到將他煉淨成為精金(賽四十八1O;瑪三2-3;伯廿三10),使他學習了謙卑、忍耐、信靠、順服(來五8),除盡他天然的雜質,滿有屬上帝的性情,形成基督的樣式,能憐憫別人,甚至愛仇敵。自己居高位而不驕傲,有權柄而不誇耀,當有成功而不歸功於己的時候,上帝就將他釋放了,因他已學會作上帝的俘囚。

    若是早兩年釋放,他可能 就回到迦南,不能作埃及的宰相,救他一家的人和埃及全國的人了。二位同囚的牢友,猶如與基督同時釘十架之罪犯,一得生、一處死;一蒙救,一淪亡。

 

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洗禮來源與耶穌受洗

 

  很多宗教都有潔淨的儀式,表明人是有罪的,在親近上帝以前要先潔淨自己。舊約祭司制度中有藉水或血潔淨的儀式(利八6;出廿九21;民八6~13),先知以賽亞曾經呼籲,要百姓洗濯、自潔、除去惡行(賽一16)。

 

猶太人在從巴比倫被擄歸回之後,凡是外邦人要入猶太教,均須行割禮、沐浴禮,並誦讀摩西律法,洗禮在這裡是皈依儀式之一。

 

兩約之間馬加比革命之後的哈斯摩年王朝時期,有愛色尼派的人,除了入教者須接受潔淨禮外,成員天天奉行潔淨禮。

 

施洗約翰興起時,他呼籲猶太人要悔改,使罪得赦,並為前來聆聽其訓誨者施洗;這裡也有潔淨的意思。施洗約翰的工作有一項重要目的,亦即預備人心歸向主,為耶穌的來臨鋪路(可一1~4)。

 

  從以上這些禮儀來看,人是有罪的,需要借重一些禮儀來表明罪得赦免與潔淨。耶穌不同,祂不像眾人需要悔改,這一點約翰十分清楚。所以當耶穌隨著眾人要來接受約翰的洗禮時,約翰不敢接受,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裏來嗎?」 (太三14)

 

 但耶穌以「盡諸般的義」來說服約翰為他施洗。耶穌的意思是,祂既然降生為人,以人的身份而言,祂應該像眾人一樣接受約翰的洗禮,不將自己視為與眾不同。耶穌這樣做,正是祂順服天父的表現。

 

  耶穌受洗之後,有聖父與聖靈為祂作見證。聖靈降臨在祂身上,形狀像鴿子,同時聖父從天上發出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這句話的前半部來自詩篇二7,表明耶穌是救世主彌賽亞,是君王;後半部來自以賽亞書四十二1,表示耶穌是受苦的僕人(參見以賽亞書五十三)。這都是聖父在為耶穌作見證,表明耶穌的身份與在世界上的使命。

 

  羅馬書六4說,「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裏復活一樣。」原來,受洗是叫我們有新生命的樣式,而這完全是聖靈的工作(徒十一16)。

 

  耶穌受洗對施洗約翰有另一項重要的意義。上帝曾對施洗約翰說,他的工作是要為「將要來的那一位」作預備。至於那將要來的是誰,上帝並未說清楚,只說,聖靈降臨在誰身上,那一位就是。

 

這是十分有趣的一個現象,施洗約翰剛開始傳道時,並不知道他所要見證的那個人就是耶穌;一直到他看見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他才知道原來就是耶穌(約一31~34)。

 

很多人在剛開始事奉上帝時,對上帝所給的使命與異象的細節並不是那麼清楚;但是漸漸地在事奉中,他會愈來愈明白上帝的心意,也愈來愈認識主。

 

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先知書中之彌賽亞

  先知書分成大、小先知書,這是後人的分類,按著內容分量而定,並非作者人格較高尚或啟示較大。先知書的內容雖繁多,但缺一不可,呈現彌賽亞完整的面貌。

  A.  大先知書

  以賽亞詳述彌賽亞的身分和祂的國度,強調祂是「君王」。

  耶利米身逢猶大由敗落到被擄,目睹耶路撒冷與聖殿被毀,並為此寫下哀歌,顯明祂是「僕人」。

  以西結以人子的身分看到上帝的榮耀,以「人」作代表。

  但以理在靈裡看到未來的世代,表示「上帝」統管宇宙萬有。這些都彰顯出彌賽亞。

  以賽亞書

以馬內利, 和平之 君,受苦的僕人

耶利米書

大衛的苗裔,耶和華我們的義

耶利米哀歌

我的分,被擊打的

以西結書

上帝的榮耀,耶和華沙瑪

但以理書

上帝之子,人子

  B.   小先知書

  12小先知由各不同的角度看到彌賽亞和祂奇妙的作為,祂是榮耀的上帝,全地的審判主,也成了僕人,擔負我們的重擔,彰顯上帝的公義、聖潔、慈愛和憐憫。祂雖要施行審判,但也顧念我們,賜下信心,赦免我們的罪,為我們預備避難所,祂要親近牧養我們,建造我們成為上帝的居住的所在。

  何西阿書

復活的王,忠心的丈夫

約珥書

用聖靈給人施洗

阿摩司書

擔負重擔者

俄巴底亞書

拯救者,國度的主

約拿書

復活的先知,不輕易發怒的上帝

彌迦書

赦免罪孽的上帝

那鴻書

忌邪施報的上帝,報好信傳平安的

哈巴谷書

我的力量

西番雅書

以色列的王,救主,藏身處

哈該書

萬國所羨慕的

撒迦利亞書

建聖殿者,被扎的

瑪拉基書

立約的使者,公義的日頭

西番雅和他生活之世界

 

西番雅可說是少人認識的一位舊約先知,但是在他在當時,卻是廣為人知的。先知的工作在主前第八世紀末達到高峰,以賽亞、彌迦、阿摩司和何西阿等著名的先知都在這時出現。但是這時期之後先知的事工開始沉寂下來,一直到第七世紀結束,西番雅先知再興起。對那些以為先知的運動已經死亡的人,他的出現再次成為一個希望,雖然他的信息沒有甚麼令人欣慰的地方。

 

聖經其他地方沒有提及西番雅,有關他的資料只在一章一節中找到。他的宣教工作是在「當猶大王……約西亞的時候」;是在主前640至609年間。這裏沒指明約西亞王統治期間那個時候作工;從資料的證據似乎是在約西亞王的早期,或者是在約西亞進行大改革之前(主前622年),相信他工作的日期是在主前630年左右。

 

開頭的一節提供了西番雅的簡要家譜。這是一個極不尋常的四代家譜,通常只記一代就足夠。例如,何西阿是被簡單地稱為「備利的兒子何西阿」;約珥是「毘土珥的兒子」。為甚麼西番雅被描述為「希西家的玄孫亞瑪利雅的曾孫基大利的孫子古示的兒子」呢?相信較長的血統歷史表示他是一個純正的希伯來人,又或者說這個家譜的目的是要說明西番雅的血統可追溯到希西家王(主前715至686年)。

 

這本書包含臨到西番雅的「耶和華的話」;這說明這本書是列在先知傳統的主流中。

 

先知宣道的那個時期,並不是一個愉快的年代。因為幾乎有半個世紀,猶大是在腐敗的瑪拿西王的統治下(主前687至642年),而他的兒子亞捫的統治更短(主前642至640年)。在瑪拿西時,猶大差不多變成亞述王以撒哈頓的殖民地;以撒哈頓(主前680至669年)之後又有亞薩班尼布(主前668至627年)的統治。當時猶大受到的不單是殖民地的地位,而是外來宗教和文化的滲透。希西家王統治期間的靈性復興,到了瑪拿西統治時期幾乎已喪失掉,反而吸收了許多亞述來的異教信仰。約西亞在主前640年繼位的時候,他只有八歲,實在難於作任何事,特別是在約西亞統治的早期。

 

西番雅就必須在這個政治和宗教崩潰的萎靡社會中去工作。雖然我們對這位先知的信息和事工知道甚少,但是他的宣講是充滿力量的;也相信西番雅的工作是促使後來約西亞在猶大施行改革的一個動力。

 


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

彌迦的背景

 

彌迦生活在舊約一個偉大的時代。他與先知以賽亞是同時代的人,同屬猶大國;而在北國以色列,當時有阿摩司和何西阿作先知。可能彌迦書比較簡短,今天的彌迦書比較少為人知。但是我們可以肯定,彌迦在他那個時代,是著名的先知。他死後一個世紀,還被耶利米所記念(耶廿六18-19)。

 

他被稱為「摩利沙人彌迦」,相信他是住在摩利沙.迦特,這個村莊距離耶路撒冷西南二十里。也可能他經常在耶路撒冷工作,而稱為摩利沙人,是因為他來自那個城鎮。彌迦在希伯來文是個普通名字。

 

第一章一節指出,他事奉的時期,是在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統治猶大年間,約在主前七四0至六八0年之間。那是一段不穩定的時期。烏西雅王的死(主前七四0或七三九年),好像代表猶大國一個不尋常的時代的結束。位於北方的亞述帝國,卻愈來愈強盛,威脅南方國家的安全。在主前七二二年,亞述國真的打敗了北國以色列,攻取它的首都撒瑪利亞,把以色列人擄走並分散到各國去,從此北國九個半支派被分散。這事情使南國時常活在恐懼和動亂中。彌迦就在這事發生前數年才開始他的工作,向那些生活在強國威脅下的民族,傳講上帝的話。

 

關於先知本人,除了他留給我們的預言,其餘別無所知。他經常被學者描述為“鄉下人”,不只是因為他與摩利沙的關係,也因為他所宣講的內容,表達了鄉下人的需要和城市中富人對他們的剝削。

 

彌迦書收集了他在不同時期的信息和講章。要想了解它們,必須知道每篇信息發出的時間和地點,但是這是一個艱難的工作。有時的確很難知道每篇信息的開始和結束。

 

以色列與亞述

 

亞述和以色列的歷史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上帝在以賽亞十5說:「亞述是我怒氣的棍,手中拿我惱恨的杖。」

足見亞述是被上帝使用來管教以色列人的。它比較有名的君王如下:

1.提革拉毘列色一世

他在公元前1114~1076時作亞述的國王。他打敗附近地區許多小國,亞述在他的領導底下慢慢崛起。不過在以後兩百年間,以色列國有大衛和所羅門英明的領導,勢力及於肥腴月灣,亞述的勢力未能擴張。

2.亞述拿色巴二世

公元前883~859亞述拿色巴二世作亞述王,他建設卡喇為京城,整軍經武,揮兵西進,其殘酷粗暴的手段震驚敵對諸國。

3.撒縵以色三世

在以色列王亞哈年間,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858~824 B.C.)曾經在俄隆提斯河夸夸,和以色列、亞蘭聯軍交會。此即有名的夸夸之役。以色列王耶戶在撒瑪利亞篡奪王位(約在841 B.C.)之後,曾經向撒縵以色三世進貢求和。

4.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亦即普勒王

他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在745~727 B.C.作亞述王。他把西征得來的領土劃分為若干省,以便控制,又把所征服城市裡大部份的居民擄到遠方,以防叛變。

以色列王米拿現年間,普勒王曾經攻擊以色列。以色列敗給他,向他進貢(王下十五17~20)。

以色列王比加年間,提革拉毘列色前來奪取以色列北方及約但河東的一些城邑,把那裡的居民擄到亞述去(王下十五29,代上五23~26)。他又曾接受南國猶大王亞哈斯的請求,南下助其一臂之力,擊退亞蘭和以色列的聯軍(王下十六5~9)。以色列王比加不願臣服於他,他就支持何細亞叛變,何細亞就作了以色列的王。

5.撒縵以色五世

以色列王何細亞原來和亞述交好,但是他趁亞述換王之際背叛,不再納貢給亞述,卻轉向埃及求助。725 B.C.撒縵以色猛攻撒瑪利亞三年,722 B.C.終於滅掉以色列。但撒瑪利亞城陷時,他駕崩,由撒珥根二世繼位。

 

上帝的救贖

  餘民得以蒙保守,這樣的恩典來自於上帝奇妙的救贖; 先知預言:「從樹根將發出新苗,大衛後裔中將產生一根公義的枝條。」(賽四2-3,十一1-16)

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福音,在主耶穌的身上得到應驗; 保羅說:「這福音是 上帝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明是 上帝的兒子。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份,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羅一2-5)。

以賽亞自己的名字(意為「耶和華將拯救」或「耶和華是拯救」)也反映出上帝這方面的特性。先知安慰猶大國,上帝會拯救這個國家脫離敘利亞和以法蓮的聯盟(賽八1-14)、亞述(賽十七10,十一10~十二3)和巴比倫(賽四十五17,四十八14、20,四十九25-26)。上帝會在列國前面拯救祂的子民,彰顯祂的能力(賽五十二7-10)。他們真正的父不是亞伯拉罕、以撒或雅各,而是上帝自己,而祂會憐憫祂的兒女(賽六十三16)。

  在希伯來聖經中,go,el(「救贖者」)一詞,在語意上和拯救的範圍密切相關。特別是近親救贖者的律法,設立的目的就在保護以色列人,免於喪失財產,或落入債務的捆綁。近親救贖者可以代償債務,以保全當事人的產業或自由(利二十五47-49,十三5,十五15,二十四18;撒下七23;代上十七21;彌六4)。

同樣地,上帝為何要救贖以色列脫離巴比倫的捆綁,回到祂為他們在迦南地所預備的產業(如賽一27,二十九22,三十五9,四十一14,四十三1、14,四十四6、22-24,四十七4,四十八17、20,四十九7、26,五十一10)?他們曾因為背逆上帝,「無價被賣」,也將「無銀被贖」(賽五十二3)。以色列將被她至近的親人救贖,就是她的丈夫,天上的真神(賽五十四5)。他們將不再是瞎眼、耳聾的國家,而成為「上帝的見證者」;他們不再受捆綁,而成為「上帝的贖民」;他們不再遭棄絕,而成為「上帝的新婦」;不再荒涼、遭驅散,而成為「上帝所眷顧的城」(六十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