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歷史書──十二卷書

 

    舊約聖經有幾本歷史書。《希伯來聖經》把這些歷史書分開歸於先知書和聖卷。當時納入先知書的歷史書,分別是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稱為「申命記式歷史」。歸於聖卷的歷史書,分別是歷代志上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它們被稱為「歷代志式歷史」。

    那麼,為什麼歷史書有如此區分呢?因為兩者的解釋觀點不同。

    首先,「申命記式歷史」是以申命記的神學思想來記載歷史。申命記歷史書從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直到列王紀為止,這些歷史書不是個別獨立的書,而是組成為一連續性的史記。歷史書記載,包含應許之地(迦南地)的征服、按各支派分配土地及定居(約書亞記)、士師時代(士師記)、王政時代(撒母耳記和列王紀)等內容。

    申命記歷史書記述的觀點是,以色列和猶大百姓遠離他們與上帝立的約。從迦南地的征服開始到王政國家的崩潰為止,以色列的歷史不斷重覆悖逆(犯罪)→懲罰(受審判)→悔改→救贖等惡性循環。以色列百姓如此不遵守他們與上帝立的約,反而接受應當要棄絕之外邦偶像與風俗,造成以色列遭受無法逃避的審判。

    所以「申命記式歷史」強調,以色列和猶大滅亡的原因,不是以色列的上帝不比外邦的神強,而是他們背叛與上帝立的約,又不斷試探上帝的忍耐與慈愛。

「申命記式歷史」以先知的觀點記述的歷史,但「歷代志式歷史」則以祭司的觀點記述歷史,內含神學性意義,想要確認以色列人的真正身分。

「申命記式歷史」的主要神學問題是,「為什麼我們被上帝拋棄?失去國家?又受苦難呢?」、「難道我們的上帝比巴比倫的神還軟弱嗎?」「我們怎會遭遇這樣的事呢?」等等。

但「歷代志式歷史」的主要神學問題是:「上帝審判以色列百姓使他們被擄到巴比倫,是不是上帝與以色列的立約關係結束了呢?」「我們還是上帝的百姓嗎?」、「上帝對以色列、耶路撒冷及大衛的應許,與我們被擄的人有沒有關係呢?此應許還有效嗎?」

    對於這些的問題,「歷代志式歷史」回答三個答案:

    第一,上帝仍然愛以色列百姓,過去的立約仍然有效。

    第二,這些書卷強調上帝必定藉著大衛的後裔重建王國,並且回復以耶路撒冷和大衛為中心的宗教制度(聖殿、祭儀等)。因此,「歷代志式歷史」是主要以大衛的猶大王國為中心記述的。

    第三,這些書卷強調以色列是敬拜上帝的團體,是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被揀選的族類。

    因此,歷代志歷史書記載,上帝藉著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使被擄回來的以色列百姓重建聖殿與耶路撒冷城,再次更新與上帝的立約之歷史。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