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亞歷山太學派教父之解經

    潘代諾(Pantaenus)約於主後一九○年逝世,他是埃及亞歷山太要理學院(CatecheticaI Schoo1)最早的著名教師,亦是亞歷山太革利免的老師(與前述羅馬的革利免並非一人)。

    革利免(Clement 155- 216)住在亞歷山太,受到猶太靈意解經家斐羅影響。革利免相信所有的經文都是以一種神秘的象徵語言來表達的,原因有二:這樣可使讀者尋根究底;以及聖經根本就不是要讓每個人都明白的。

    革利免說聖經裏的每一段經文均可能有五種意義:

1)歷史意義(聖經中的故事);

2)教義意義,包括道德及神學上的教導;

3)預言意義,包括預表及預言;

4)哲學意義(將歷史人物靈意化,例如撒拉代表真智慧,夏甲則代表異教哲學);

5)神秘意義(道德及屬靈的真理)。

    革利免是極度靈意化的,他認為摩西律法禁止食用的豬、雕、鷹、烏鴉(利11713-19)分別代表對食物不潔淨的欲望、不義、搶奪及貪心。喂飽五千人的故事(路九1017)中,兩條魚代表希臘哲學(The Miscellanies 611)。

    俄利根(Origen)博學宏達、甚得人心;基於對聖經的尊崇,他編輯了六經合壁(Hexapla),將舊約的希伯來文譯本及五種希臘文譯本平行排列,他花了二十八年的時間才完成這巨大工程。他寫了許多聖經注釋、講道集,以及幾本護教書(其中包括Treatise against CelsusDePrincipiis)。 在上述第二本護教書中,他指出既然聖經充滿了難解的經文、比喻、暗語和道德問題,則必須從更深的層面找出經文的意思。他提出的問題包括:創世記第一章未造 太陽或月亮之前已有日子的存在、上帝在伊甸園中行走;神格擬人化的問題,如上帝的面等;道德問題,如羅得的亂倫、挪亞的醉酒、雅各的多妻、他瑪引誘猶大等 等。敵擋福音的人藉著諸如此類的問題對基督教大肆攻擊,俄利根則利用靈意解經來回應他們。

    他甚至說聖經本身要求解經的人使用靈意化的方法。他認為經文有三層意義:字面意義、道德意義、屬靈或靈意的含義。他的論據是七十士譯本中箴言二十二章二十至二十一節的譯文:「你要三次的記載他們……你好將真言回覆那打發你來的人。」

    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二十三節亦顯示經文有三重意義:身子(字義)、魂(道德)及靈(靈意)。但實際上他通常只強調兩重意義:字義及靈意(「字句」及「精義」)。他主張所有的經文都有靈意,但不一定有字面意義。
     
    俄利根的靈意解經教導:挪亞的方舟代表教會,挪亞則代表基督;利百加在井旁為亞伯拉罕的僕人打水,意思是我們必須每天讀經,會見基督;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驢子代表舊約,驢駒則代表新約,兩個門徒代表聖經的道德和神秘意義。
     
    俄利根完全忽略聖經字面和正常的意思,過分靈意化,正如一位作家所形容:是「不受控制的奇想」。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