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7:1-52
耶穌在加利利這“安全”區的事奉因住棚節的來臨而要到耶路撒冷去。這次是他的弟弟們為了要討好群眾或顯耀耶穌的能力而吩咐他上去。耶穌反對這樣的指示。一方面是他的時間不應受人的安排(約2:4), 另一方面他不是為了要討好群眾。他後來還是上耶路撒冷,卻是暗暗去的。引起各人議論說:「他是好人或是迷惑人的」(約7:12),因此開始了這一篇的談論。
「這事以後」這是約翰開始記述一個事件的開頭語。(參約2:12;5:1; 6:1;7:1;19:28;21:1)。目的是要把這記述變成一個有意義的神學談話。次序在約翰福音中並不被遵守。
「住棚節」(利23:33-36,39-43;申16:13-15) 是猶太人最大事慶祝的節日。長達七天。第一日及第八日是安息日。是在猶太月曆七月(西曆的九或十月)的十五至廿一日。也是收割後收藏的日子。特別到田地的帳棚中慶祝。男女載歌載舞。也是猶太人的掏水節和燈節。
「耶穌的弟弟」曾在約2:12提起。太13:55說有雅各、約西、西門、猶大,還有多位妹妹。他們在此被歸類為「不信」的人中(可3:21,31-35),或是屬世界的人(世人)。約翰常把不信與屬世界的歸為一談(約一2:15-16)。新約沒有記載他們何時信主。在初期教會,兩位弟弟,雅各與猶大,曾經是教會主要人物。耶穌不接納他們的指示,認為他的時間還沒有到,就如他回答馬利亞一樣(約2:4)。他們要求耶穌如果是彌賽亞,應該選耶路撒冷這宗教中心去顯示他的名聲。這樣也可以討回離去門徒的信心(約6:66)。耶穌的回答也清楚,他不是為要得從人來的榮耀,也不要人因神蹟來信任他。
「眾人」或“群眾”被約翰指為一班介於耶穌與法利賽人之間的人。猶太人在此卻把他們當著是「不明白律法的」(約7:49)。
「沒有人明明的講論他」可見猶太當局不只反對耶穌,也反對支持他的人。大家有話都不敢說。
【在耶路撒冷的爭論】
耶穌忽然間出現在耶路撒冷的聖殿附近並且教訓人。
「沒
有學過」猶太人的老師必定要出自一個拉比學校。也只有在拉比學校的訓練裡才會引經據典的來講論。他們驚奇耶穌對聖經的能力。一般上,猶太人小孩子在家中從
母親處學習背誦聖經。長大後也在會堂或學堂學習認識律法或猶太文件。只有在拉比學校才有正統的釋經學學習。耶穌不像一般傳統的學習,必須承繼某拉比的學
說,卻說他的權威是從父上帝而來(太7:29)。
「摩西傳律法...」這一段是解釋約5:47的談話。對猶太人來說,上帝的旨意是記載在摩西的律法裡。對耶穌來說,守律法與完成上帝的旨意是一樣的(約7:17),不能認出耶穌的教訓,就是沒有守律法。
「我作了一件事」相信是指約5:2-9耶穌在安息日醫病的神蹟。
「安
息日行割禮」猶太人的小孩在第八日行割禮。如果是在安息日出世的話,那就應在下一個安息日行割禮。猶太律法是准許在安息日行割禮。因為割禮超越安息日。因
為亞伯拉罕行割禮先,而亞伯拉罕在摩西之前,也就是在律法之前,因此割禮是超越律法。耶穌卻用這理由來辯証他在安息日行神蹟(工作:約5:1醫好三十八年的病人)也可以。
「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來」當時的猶太人都相信當彌賽亞來的時候世人起初不認識他(參以諾一書48:6)。約翰的目的是要說明猶太人認不出耶穌。或者並不是真正不知道,只是不願意接納(約5:43)衪:「你們也知道我從哪裡來」。是父差子來(參約5:23)。
「時候還沒有到」是指耶穌受死及升天的時間。但是這個時間已經是「還有不多時」。
「散住...的猶太人那裡去教訓希利尼人」散住(diaspora)是指當時散居羅馬帝國各地的猶僑。約翰特別在此提出這事証明耶穌早已有了這心意要向他們傳福音。在初早期教會,散居各地的猶太僑民比較容易接受福音,因為他們的思想比較開放。
「如經上所說...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不知指那一處的舊約。可能意引申8:15;賽55:1;12:3。之前與撒瑪利亞婦人的談話中也提起活水(約4:10-14)。這活水也是「聖靈」。猶太人也把聖靈稱為活水。「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並不是說約翰不承認聖靈早已存在,而是從基督徒的角度來看認為聖靈的降下與工作是在耶穌升天以後。
「那先知」(申18:15;瑪4:5-6;參徒3:22)是舊約所指那先知式的彌賽亞。
「基督是...從大衛本鄉伯利恆出來的」見彌5:2;撒下7:11-14;詩89:4。我們相信約翰提出猶太人的說話是有意指他們的無知,因為耶穌就是在伯利恆誕生。猶太人就是固執不肯詳細尋出答案(約7:52)。一些想去尋找答案的百姓也被指責(約7:47),連尼哥底母也這樣被指責(約7:51)。可見這班領袖的固執和成見。
【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