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符類福音中之悔改的信息

    符類福音(又稱對觀福音),通常是指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三卷書,其中記載有關耶穌的職事,是施洗約翰工作職延續。

    施洗約翰宣告耶穌之使命時,他呼召人要“悔改”。主耶穌開始其傳道之事工,也是以“悔改”為起頭(馬可福音1:14;馬太福音4:17)。

    “悔改”是人面對上帝呼召的第一個行動,其性質為回應。然而“悔改”在耶穌和猶太人之看法有基本上之不同︰猶太人是將悔改與律法相連,視之為對律法態度之轉變,亦即斷然從悖逆轉為順服;耶穌所要求之悔改,包括對人生方向之徹底改變,不光外表之行為,更是要從心發出,是完全歸向上帝。

    施洗約翰將他的洗禮連於悔改(馬太福音3:1;馬可福音1:4;路加福音3:3),他向來要受洗的人挑戰,要他們結出與悔改的心相稱之果子(馬太福音3:8)。

    耶穌差遣十二門徒時,也同樣為宣揚悔改的道(馬可福音6:12)。路加福音特別強調這個主題,記載耶穌宣稱自己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悔改(路加福音5:32)。

    悔改對於一位要跟從耶穌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表達對救恩之需要,人無法自救,只能倚靠上帝的救恩,才能與上帝建立關係。而悔改包括積極和消極二方面:一方面遠離罪惡,一方面歸向上帝。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約拿書鳥瞰

一、概要

作者是約拿(王下十四25),是著述先知中最早的一位,著書時間是主前785—767年,耶羅波安二世在位時期。
約拿是北國的迦特希弗人;鑰字是尼尼微(亞述的京都),鑰節是三2;時間在以利沙之後。

二、題旨

世界列強之一亞述國在上帝面前是邪惡的,因它拜偶像。以色列的先知約拿受上帝的吩咐去到尼尼微,發出上帝的最後通牒。然而約拿的心中卻不作如是想,因此以色列人的幸福就可免去危險,於是他坐船往反方向逃去。上帝改變了他的行程,使他到了尼尼微。由於他傳達上帝的信息,使尼尼微全城的人都悔改。

三、特徵

約拿是聖經中唯一努力消除自己信息的先知。

這裏是說一位以色列的先知,被上帝所召,要延續異邦的生命。

假如沒有大魚吞吃約拿的奇蹟,尼尼微城的人或許對約拿就不大感興趣了。

本書以上帝看顧並可憐小孩子的美麗教訓結束(四11)。

四、顯著的教訓

一旦我們了解上帝的預備”(一17),關於魚的部分就不成問題了,除此之外,上帝還預備了其他東西(四6—8)。

故事的核心在於顯示尼尼微的罪與即將來到的毀滅,成爲犯此同樣罪孽的以色列人的一個大教訓。

還有一個教訓:上帝願意向其他國家顯示他的恩慈,以色列人應當明了基督的福音,將它傳於萬邦。

約拿的故事足以證明人想利用自己的聰明逃避上帝,都是愚昧的,然而上帝有千方有百計能夠使人甘心願意順服。

五、特色

大魚最好翻譯成海怪。

他施可能是指西班牙的城市他泰撒斯(Tartessus)

尼尼微是一個大城,方圓有六十至九十哩,包括城牆及牧場。

六、了解的關鍵

假如你對上帝的觀念夠大,那麽在接受和了解本書的敘述上就絕沒有困難。

當然一位能創造世界的上帝,他也能預備一條魚來完成他的旨意。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哈巴谷書

一、概要
著者哈巴谷(意即︰“擁抱”),是一位鮮為人知的先知,他作先知可能是在主前612─598年,約西亞與約亞敬秉政期間。鑰義是信上帝,哈巴谷是耶利米同時代的人物,是在猶大國說預言。
二、題旨
先知哈巴谷見到上帝的子民被擄至巴比倫的異象。尼布甲尼撒已經俘虜去了一些貴冑(其中包括但以理,在主前616年),接踵而至的尚有二次俘虜(主前597與586)。由於祖國遭受蹂躪,哈巴谷敏感的心腸被撒裂了,藉著上帝說明巴比倫即將受到報應而得到安慰,並以對上帝完全信靠的祈禱來結束本書。
三、特
哈巴谷書好像是上帝與哈巴谷之間的對話,因為先知哈巴谷關於善惡的問題表示不滿,上帝以忍耐的心在第二章中予以回答。
關於巴比倫傾倒的預言約於七十年後應驗。
在新約中有多處引用哈巴谷書︰特別是二4、二14、二20、三2、和三17、18。
本書是詩歌性預言的美好例証。
明顯可見,第三章是在公眾崇拜時所引用的詩篇。
四、顯著的教訓
先知哈巴谷關於他本國的罪惡問題極度關心,因此上帝向他啟示了敵軍的來侵。這敵軍就是巴比倫,目的是為百姓的罪而懲罰他們。
哈巴谷只問上帝︰為什麼以色列犯罪比自己犯罪更受刑罰呢?這問題本身就有答案,上帝的答案是義人必因信得生,而且在適當的時候,上帝也要刑罰巴比倫。先知哈巴谷對心中的疑難得到滿足,並為百姓迅速得解脫而祈禱。
五、了解的關鍵
以色列及世界各國受審判的大標準乃是上帝的聖潔與公義。

阿摩司的生平

先知[阿摩司]的意思是[負擔]。他抱著一個負擔,就是向那正是在全盛時期的,又是奢華、放肆的以色列傳一個厲害的信息—-上帝的審判。

  阿摩司不像以賽亞,進出宮庭,是一代朝臣,也不像耶利米在母腹裡,就被上帝分別為聖,派他作列國的先知。他只是提哥亞一個小城,修理桑樹,採摘桑果的人,又是剪羊毛的牧人。他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或兒子,因此他未曾受過神學的教育或訓練,但他被上帝所特選為先知,藉著他豐富的曰常生活知識與所見的民間情形,和社會上罪惡為上帝發言,因此他的言論爽直而有力,所講所論均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有密切關係,所以感人至深。


他是南國猶太人,不向本國人說預言,卻被召往北國以色列各支派去傳說預言,因此他的信息不容易受接納(七10-12),但他那充滿熱情的心靈,並不因環境的困雖受影響。他注重讀經禱告,是一個追求長進的人,且有美好的靈性。他所傳的信息,其價值並未隨時代而消逝,相反地其中的信息能適合每一時代之需要,今時代人們崇尚物質,窮侈極惡,自私狂妄,欺壓狡詐,以及政治的黑暗,屬靈生活的失敗,一如阿摩司書所描述所指責的。先知獨具慧眼,將社會罪惡揭露與抨擊,針對現實,大聲疾呼,實為今日人類所需要的救贖的福音。
 

連續性


     對耶利米書卅一31-34的結構作了分析。『耶和華說』這片語出現4次。

     這段經文把新約中仍然持續的項目作了一覽表,它們是︰

(1)同一位立約的上帝——『我的約』;

(2)同樣的律法,我的律法(請注意,與西乃山的並無不同);

(3)同樣是上帝在古老三重用語中所應許的團契關係,『我要作你們的上帝』;

(4)同樣的『後裔』和子民,『你們要作我的子民』;

(5)同樣的赦免,『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

     內在性、團契關係、個人性,以及寬恕赦免等特性,在列祖之約中早已隱含或已充分的了解了。申命記六6-7;十12和卅6勉勵以色列,要把西乃律法上的話語放在她口中。事實上,詩篇卅七31和四十8確實宣告,對某些人而言,情況正是如此︰『你的律法在我心裡。』

    耶和華的寬大,也常在重復出現的詞句中加以頌揚︰『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出卅四6-7;民十四18;申五9-10;詩八六15;珥二13;拿四2;以及後來的尼九17,31)。事實上,他把過犯遷移到『如東離西之遠』(詩一○三8-12)。

    因此,在這段經文中,『新』字的意思是『更新』或『復原』的約。我們的結論是,此約乃亞伯拉罕︰大衛之古老應許的更新與擴大。


對比

     耶利米書卅一32把這個新約與以色列人出埃及期間所立的舊約,作了清楚的對比。耶利米在他的信息中,一再強調這個反論的類型︰他們必不再說……卻要……,不再像這樣……乃是這樣』(耶三16;廿三7-8;卅一29;參十六14-15)。

    耶利米嘗試以此更正被以色列扭曲的價值,並以宗教為拐杖的錯誤思想。以西結後來也用了同樣的公式——『他們必不再說』(十八2)——介紹當時百姓用來當作起誓的格式,或宗教修飾語的格言,這樣的格式因為只強調整體教訓的一部份,所以需要平衡與更正。

     事實上,耶利米並沒有發現西乃之約有什麼錯謬。耶利米以及後來希伯來書的作者都強調,摩西時代所立之約產生的麻煩,其問題在於百姓,而不在於立約的上帝,更不在於道德律法,或是重新肯定曾給予族長且包括在此舊約中的應許。耶利米書卅一32的經文很清楚的指明其要點︰『他們卻背了我的約』。希伯來書八8-9也一樣︰『他指責他們……因為他們不恆心守(他的)約』

     『他們違背』在西乃之約或責任式盟約中並非絕無僅有。責任式的盟約與亞伯拉罕——大衛的應許式之約是相對的,因為同樣的動詞在亞伯拉罕之約中也出現過(創十七14,『不受割禮的男子……必要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約』)。

    縱然具備永恆又不能偏廢之特性如大衛之約者,還是包括了一些條件,使得個別性的違約、挫折或破壞該約之利益成為可能(代上廿二13;廿八7;詩一三二12)。

    事實上,耶利米書卅一35-37極力表明,除非星辰從空中墜落,行星從軌道轉離,否則上帝絕不會放棄他給以色列民的一切誓言。

名稱

     這是舊約中唯一出現『新約』(卅一31)一辭的所在,但類似的概念倒是相當普遍。在類似的內容和上下文中,可與新約相等的辭句如下︰出現在7處經文的『永約』(賽廿四5;五五3;六一8;耶卅二40;五十5;及後來的結十六60;卅七26);在34處經文中的『新心』和『新靈』(耶卅二39﹝七十士譯本﹞;以及後來的結十一19;十八31;卅六26);在3處經文中的『平安之約』(賽五四10;以及後來的結卅四25;卅七26);以及與『在那日』有關的3處經文中的『約』或『我的約』(賽四二6;四九8;五九21;何二18-20)。以上總共形成16或17處論及『新約』的經文。

     然而,耶利米書卅一31-34依然是談論這個主題的標準句,這可在以下數行的證據中看得出來。這段經文促使俄利根把聖經的後27卷書命名為『新約』。它也是新約聖經詳盡引述最長的一段經文,即希伯來書八8-12,以及數章後在來十16-17又部份重述。再者,它更是新約其他9處經文的主題︰4處談到主餐(太廿六28;可十四24;路廿二20;林前十一25);兩處為保羅所引用,提及『新約的執事』;以及以色列人的罪將蒙赦免(林後三6;羅十一27);在希伯來書中另有3處額外的引用(九15;十16;十二24;參上述兩處最重要的教導性經文)。

新約

     舊約神學與耶利米信息的核心,在於耶利米書卅一31-34中的教訓。此信息置身於『安慰之書』(卅—卅三章)中,且躍身於以賽亞信息(四十—六六章)的巍峨頂峰。特別有意義的是卅—卅一章的六個段落︰

(1)卅1-11,在耶和華的日子雅各要大受挫折;

(2)卅12-卅一6,以色列無法醫治的傷痕要得痊愈;

(3)卅一7-44,上帝的長子要在地上復興;

(4)卅一15-22,拉結在被擄之地為兒女哀哭;

(5)卅一23-34,新約;

(6)卅一35-40,賜給以色列不能違背的約。注意整個上下文,卅—卅三章,把新約這個段落和猶大民族的復興作了極嚴密的連接。

     新舊約間持續與間斷之間題的重要教訓,是由六個段落中的第五段所組成的。然而,這一點正是聖經神學最混淆不清的地方︰為什麼要稱此約為『新約』,特別在『新』的內容中,大多數所引用的不過是復述既存的亞伯拉罕一大衛之約中熟知的應許而已。那些才是『不像』(耶卅一32)和『不再』類似舊約(34節,兩次)的全新項目。


耶和華我們的義

     以賽亞書四2所宣告之『公義的苗裔』,與耶利米書廿三5-7;卅三14-22所預言大衛的後裔是同一位。這個彌賽亞『苗裔』或『芽』的特殊名稱,乃『耶和華我們的義』,這名叫人想起以賽亞書上的『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

     此名與耶路撒冷同列,因為耶路撒冷是耶和華的寶座。因此,最末了也是最新的大衛後裔,將要為公義而治理和統治。他要明智地邁步前進,上帝子民的義要被建立,非因外在的體制、律法或行動,乃因雅威的特質。到那日,耶和華要建立並保護其子民的義。

     那利米書卅三14—22特別有意義的是提到此『苗裔』的工作,這是幾個古老應許的頂點︰


(1)挪亞之約中所提季節的永恆性;

(2)亞伯拉罕之約中所提無數的後裔;

(3)非尼哈之約中所提祭司的永恆性;

(4)大衛之約中所提其後裔要永遠作王。

    每一個約都宣告是『永恆的』或是『永遠的』,在那利米的陳述中也是如此。

耶和華的寶座耶路撒冷

     耶利米在三16.17最驚人的預言中,作了如下的宣告︰耶和華說,你們在國中生養眾多,當那些日子,人必不再題說,耶和華的約櫃。不追想、不記念、不覺缺少,也不再制造。那時,人必稱耶路撒冷為雅威的寶座,萬國必到耶路撒冷,在耶和華立名的地方聚集;他們必不再隨從自己頑梗的惡心行事。

     當上帝在末日為他的應許作總結時,仍然沒有忘記創世記一28的古老祝福。令人驚訝的是,以色列人敬拜中最重要的物件,不再具有任何意義,也沒有人會想起它,因為當上帝自己很容易被人辨認時,就不再需要一個物品來象徵祂的同在了。

     當耶利米這樣說的時候,他顯然是向摩西律法中的禮儀規範作了宣判,這些規範在頒布時就已註定是要逐漸廢棄的。它們不過是按著真體來塑造的,而真體卻有別於這臨時的摹本而存在。摩西一再被提醒,會幕一定要按著山上的『樣式』(出廿五9,40;廿六30;廿七引或『計劃』來建造)。耶利米在原來的概念中增添了一點,即有一天,這一切都不再需要了。上帝不再象徵性地在二基路伯間設立寶座,他要在耶路撒冷設立寶座。在宣告人能直接、即刻的親近上帝,以及上帝的自我啟示上,此話之重要性無出其右者,

     萬民要被上帝的榮耀所吸引(三17;參賽二2-3;彌四1-2),猶大和以色列的頑梗已被對付,因上帝所動的工而有所改變,這在耶利米書中一直都有描述。

形式化宗教的虛妄

     在著名的『殿門信息』中(耶七一十;參廿六章),耶利米把他蒙召在猶大說預言的模式和本質作了說明。當百姓進入上帝的殿,耶利米作了三個重要的宣告︰
(1)到上帝的殿不能取代真正的悔改(七4);
(2)遵守宗教儀式不能取代對耶和華的順服(七21);
(3)擁有上帝的話不能取代對上帝話語的回應(八8)。

     百姓對於禮儀律法和上帝權政體的外在形式,產生了一種不聖潔的信心。他們對於上帝審判的威脅無動於衷,聚在一起喊著口號說︰『這些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七4)。上帝不可能、也不會搗毀他自己的聖所和居所——猶大如是認為!同時,猶大卻仍繼續偷竊、殺害、奸淫、起假誓、向巴力燒香、隨從別上帝,然後來到上帝面前,厚著臉皮站著說︰『我們得釋放為的是要行那些可憎的事!』(七10)

     耶利米大聲疾呼,猶大將會明白事實完全不是這樣。上帝並未看重獻祭過於順服;順服比獻祭更為重要。那利米並不是為燔祭的『緣故』說話,乃是為摩西在申命記所強調的︰『行我所吩咐的一切道』(耶七22-23)說話。

     這話應使猶大汗顏,可是她卻把它轉換成一種對百姓傷痛僅作表面醫治的膏藥。事實上,他們徹底地抗拒上帝的話。但這一切猜謎游戲對猶大一無益處。這種有口無心、無委身之宗教的虛妄,只會直接把人引到上帝憤怒的日子,不僅是對猶大,最後也要對列邦。

耶和華的話語


     耶利米是『耶和華話語』的先知(一2)。耶利米用『耶和華如此說』或類似的句子有157次之多,而全部舊約用這樣的句子一共是349次。

     『看哪,我將我的話放在你口中』(耶一9;五14),耶利米以此作為他為耶和華說話之權威的根基。但若進一步問到,他是怎樣領受上帝啟示的,他會描述到他不僅說出,而且還寫下上帝的命令(卅六12)。耶利米的秘書巴錄自願效勞,當先知按例口述(卅六18,希伯來文未完成式)時,巴錄就將之筆錄下來。這事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巴錄所寫乃『從(耶利米的)口』而出,而耶利米所說的是從耶和華而來。

     那些話不僅僅是為了造就別人而說的客觀啟示,更是先知自己靈魂的糧食(十五16;參一4ff),這是『他心中的歡喜快樂』。但另一面,耶和華的話成了他的凌辱(廿8),因為上帝話語的事奉經常顯得沒有果效(7),且沒有好下場。因此,縱然耶利米決定不再奉耶和華的名說話,卻有內在的驅力促使他要堅持下去。上帝把他的話放在那利米心中,那話在他骨中像火一般燃燒,直到傳講出去為止。在那利米所謂的告白中(十一18-23;十二1-16;十五10-20;十七14-18;十八18-23;廿7-11),絕大多數是這一類的衝突。在他個人與上帝靈交時喊著說︰『有強暴和毀滅』(廿8)把他內心深處的痛苦表露無遺,而百姓卻報之以嘲弄。耶利米將他的案件稟明在他的主面前,尋求上帝的辯護。

     耶利米的預言可以分成三大部份,不包括引言中的『呼召篇』,以及結語中的『歷史篇』︰(1)他早期對猶大發出的信息(二—廿四);(2)審判和安慰的預言(廿五一四五);(3)對列國的信息(四六—五一)。對舊約神學而言,每一部份都有它獨特的貢獻。

應許的僕人

主前第八世紀,疾風般的先知運動如火如茶地展開,主要是針對北國發出警告︰如果再不悔改回轉它的的道路,毀滅就將臨到。不幸的,這些警告只帶來少許的反應。正如耶利米書廿六18-19所說的,在希西家統治年間,彌迦的傳講對猶大只產生瞬間的影響,而北國卻一勁兒地衝向毀滅。主前732年,敘利亞首城大馬色陷落後不久,主前722年,毀滅終於臨到,首都撒瑪利亞也隨之陷落。

     在大禍臨頭之前,上帝曾恩遣先知傳講四十年之久,然而一切終歸徒勞。這群先知團包括阿摩司、何西阿、約拿,及最偉大的先知以賽亞。其實,正當耶羅波安二世統治的繁榮盛世,以色列版圖擴展,全國正展現一片富裕奢華的升平景象,這些先知就開始警戒與應許的言責。
 
富人在窮人面前闊步昂首,在法庭包庇他們同階級的罪惡,當他們想腳踏兩條船,結合巴力和耶和華的信仰時,卻發覺一切都顯得不可靠,宗教行為已經成為藏圬納垢的虛飾。其中所充滿的是不道德、不公平與淫蕩各類的罪。
 
面對這種情況,要不就是悔改,要不就是審判,否則,上帝就不再是可信的上帝。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垂聽應允禱告

一.    耶和華應允祂百姓的禱告(19節)。
 
這句話特別引在這裏,表示上帝回應了約珥教導祭司在全國大會中的禱告(17節)。但是注意到禱告蒙應允之前所發生的變化過程,是十分重要的。最有意義的改變,是在上帝方面,正如十七節所描述的那樣;同是這位上帝,是祂藉著先知警告百姓迫在眉睫的惡運,現在憐憫了他們。十八節描寫上帝的『嫉妒』的愛和深切的憐憫。上帝在態度上的轉變,反過來又促進了百姓的轉變,具體表現在全國大會上的悔改行動中。
 
以色列人的信仰本質上是建立在他們與上帝的立約關係上;禱告是表示這種關係的一種方式。當關係破壞了,信仰也就在崩潰的危險中;好像約珥清楚說過的那樣,以色列人的罪惡,招致上帝的審判。他們的悔改行動是一種自覺棄邪惡歸向真神的行動。只有再次尋求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禱告才能再次進行;因為禱告是向上帝說話,只有關係重新建立起來,禱告才能蒙重聽。
 
二. 上帝回應的內容
 
上帝應允祂的百姓的禱告,祂回應的內容列在十九至二十節,以及二十四至二十七節中。在讀這些經文時,留意上帝應允的樣式,和人民所遭遇的危機,把它們平行起來看,是有益的。五穀、新酒和油在蝗災中已經被毀壞了(一10),因此,這裏的五穀、新酒和油必定是重新賜給的(二19)
 
他們禱告祈求不要使他們在列邦中受羞辱(二17),同樣,這裏應許不再使他們受列國的羞辱(二19下半)。二十節所提到的「北方」可能有兩種含意,一是指從前經歷過的蝗災,另一是預言外國軍隊的入侵這座城市。
 
在約珥那個時代,蝗災可能來自北方,從北方,先知肯定有一支神秘的軍隊必將來臨,就像其他在他以前的先知所預言的那樣(參耶四6)。這種來自北方的威脅,無論它是蝗蟲或者軍隊,將要被移去和毀滅(20節)。在蝗災期間損失的收成(一10-17),將來要用豐收補還,就是獲得更豐富的五穀、新酒和油(24-25節)。那些從前缺乏糧食的人(一26),將要「多喫而得飽足」(26節)。
 
因此,作為上帝應允禱告的結果,從前被蝗蟲所吃的將得到補還,而更重要的是審判的陰影也將得以避免。
 
三. 對禱告的回應(21-23節)。
 
在上帝應允百姓的禱告中,加進這樣一段短詩,記述百姓對上帝寬容的回應。這幾節經文一方面進一步詳述上帝的祝福,但主要的是邀請三方面對上帝聽禱告作出回應。
 
從字面下看,是對「地土」(21節),對「田野的走獸」(22節),和對「錫安的民」(23節)講的。
 
(甲)地土,它從前曾被蝗蟲蹂躪(一10),現在被邀請來轉變懼怕為歡喜快樂,因為上帝已經採取行動,使得它恢復原來的豐富。
 
(乙)田野的走獸,牠們曾經驚慌和混亂(一18),現在也被呼喚不要懼怕,因為牧場將要再繁茂起來。
 
(丙)錫安的民(用以表示實際參加全國的悔改大會的百姓)也要歡喜快樂,因為生命的雨水已經降下,依靠它使得糧食能成長的及時雨,已經賜下正如從前一樣。藉著詩歌的語言,先知向整個國家,無論動物或者非動物界宣佈;因為所有這一切都受過苦,故都要再次蒙福,並特別回應以感恩和歡樂。
 
 

耶利米的時代使命

    耶利米從約西亞王在位第十三年就開始領受上帝的信息,與他同樣在這時期作先知的有西番雅,稍後還有哈巴谷。他們對約西亞王的改革隻字未提,只有不斷地呼籲全國上下悔改,否則審判就會速臨。很有可能約西亞王的改革並未深入民心,大家只是表面應付而已(耶 3:10)。

   當時巴比倫正興起當中,原先強大又壓迫猶大的亞述敗在巴比倫手下。南方的埃及想要遠征巴比倫,扶持亞述。約西亞王因為害怕亞述勢力再度興起,便起而攔劫埃及。結果,在與埃及交鋒時,約西亞王戰死,這就是有名的米吉多之役(王下 23:29-30)。耶利米還為此特地作了一首哀歌,追悼約西亞王(代下 35:25)。耶利米這時候一定非常傷心,這麼英明的國王,就這樣走了,猶大還有什麼盼望呢?稍後,巴比倫王在迦基米施打敗埃及,巴比倫勢力日增。約西亞王的改革,隨著他的死而消逝。猶大末後的四個王,都不像他盡心尋求上帝。他們領導百姓拜偶像,終於使南國猶大走向滅亡之路。

   耶利米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危機四伏、充滿混亂的時代。當時北國以色列早已滅亡了,上帝責備猶大說,背道的以色列比奸詐的猶大還顯為義(耶 3:11)。他們假意歸向上帝(耶 3:10),即使指著耶和華起誓,也是假的(耶 5:2)。實際的狀況是,祭司與傳講律法的都不認識上帝(耶 2:8),百姓也離棄上帝(耶2:13),他們所拜偶像的數目與猶大城的數目相等(耶 2:28),耶路撒冷沒有一個人行公義、求誠實(耶 5:1)。

   耶利米蒙召傳講上帝的話,目的是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31:28、45:4)。他看見猶大所行的一切,絲毫不客氣地加以指責。他內心最希望的是百姓能夠悔改,如果百姓悔改,上帝就不會降下所說的災(耶 4:1、7:3、25:5、36:3)。他其實也明白,猶大一定會滅亡,因為他想要為百姓代求,都受到制止(耶 7:16、11:14、14:10-12);即使有摩西、撒母耳的代求,也沒有用(耶 15:1)。因此,當巴比倫大軍來進攻耶路撒冷時,耶利米一再勸猶大的君王和百姓,要投降巴比倫,以免招來更大的災禍。這種信息何等難以被接受!但是耶利米知道上帝的帶領,時候將到,就是七十年之後,被擄的人要歸回,那時他們要敬拜上帝、歸向上帝。眼前只有投降一途。 

  耶利米本身就是一個愛的見證。他愛上帝、愛君王、愛百姓。但是上帝給他的使命卻是向他所愛的人報告禍音,以致他的心常常難過,幾乎心碎(耶4:19-22、20:7-18)。  

   明知道猶大會滅亡,耶利米的盼望在那裡呢?上帝讓耶利米看到,有一天,百姓要歸回。有一天,上帝要與百姓立新約。耶利米書 31:33,「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裏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馬太福音21:13是引自耶利米書7:11

  這段話是這位先知在一個戲劇性的、矛盾的時刻裡說的。那時在約西亞的影響下,聖殿已經修復,全國浸潤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百姓蜂湧到聖殿的院中,他們情不自禁的喊叫︰「這些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

他們這樣欣喜若狂,還有一個原因︰他們深信,聖殿修復了,他們國家的安全就有了保障。他們又說,「我們可以自由了!」就在這個舉國歡騰的日子裡,這位年輕的祭司兼先知,從亞拿突來,站在人們如潮水一般湧入的聖殿門口,斥責那些百姓,說他們所作的是虛假的,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們一方面這樣慶祝,另一方面卻繼續不斷犯罪──偷盜、殺人、不潔、說謊、拜偶像。他們的宗教和他們的道德生活分離了,所以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沒有價值。因此,聖殿反而變成「賊窩」。

這個詞含有深遠的意味,同時他可以讓我們看到,一個聖潔的地方,也可能成為那些殺人、犯罪的人藏身之處。時間像水一樣流逝。第一個聖殿不久就被火燒毀了。過不多久,所羅巴伯又重建聖殿。可是,又不多久,這聖殿又被擄掠,變成荒場。最後希律又重建聖殿,這個殿遠超過以前的舊殿。從物質宏偉來論,它比以前的舊殿勝過許多。這次的重建費時甚長。耶穌開始公開服事時,這殿的工已進行了四十六年(約2:20),整個工程一直到主後六十四年才完成。六年以後,這殿又被羅馬軍隊所毀。

耶穌腳底所走的,就是這個聖殿的院子,他常常在這殿裡教訓人。在開始公開服事之初,他曾潔淨一次聖殿。在他快結束他的事工時,又潔淨了一次。他就是在後面這次潔淨聖殿時,引用了耶利米的豫言,宣告他們把聖殿變作了「賊窩」。

耶穌引用這經文時,稍加改變,這個改變有深遠的意義。耶利米是用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問他們︰「這稱為我名下的殿,在你們眼中,豈可看為賊窩麼?」

耶穌引用的時候,改為︰「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他所看到的就是這樣,聖殿裡的那些屬靈的領袖,道德的教師,其實就是剝削百姓的人,他們行了各樣惡事。按照馬太所記,他當場就潔淨聖殿,使它恢復原來應有的功用,接著就有孩童在那裡歡唱和散那!

所以,耶利米斥責他們污穢了聖潔的地方,耶穌也斥責。不同的是,耶穌除了斥責之外,他還有能力潔淨那被污染的殿,使之恢復原來應有的功用。

馬太福音2:17-18是引自耶利米書31:15-16

  在耶利米的豫言中,這段經文出現在「盼望的信息」中。那時先知被囚在護衛兵的院子裡。這段信息論到上帝出於他自己的那永恆的愛,所發出的舉動。首先,他承認全國性的哀傷,但是緊接的是耶和華的憐憫──「你禁止聲音,不要哀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淚。」

馬太引用這段經文,論到希律殘殺無辜孩童的事。對他而言,婦人為她孩童被殺的哀號,乃是象徵這個國家的罪所帶來的後果,也是人性的失落之表記。他們的哀哭,乃是邪惡的行動所帶來的直接後果,這後果直接牽涉到那些無辜的人。

馬太所引用的耶利米的經文,只提到哀傷的事。可是,他自己的記錄,接著告訴讀者,上帝介入這件事,保全了「聖嬰孩」的生命。我們可以回到耶利米的豫言,補全馬太引用的經文未完的部分。

因為這位「聖嬰孩」臨到人類歷史時,四圍盡是一些憂傷的事。然而,他的臨到實際上就是要結束這些憂傷,要擦去人眼中的一切淚水。

耶利米的豫言中,也是以此作結束。雖然當時四圍漆黑,但透過這層黑暗,他看到了一線亮光。

耶穌是在人類歷史中黑暗最濃的時刻臨到。然而,他的臨到,就使那豫言中的一線亮光,變成了應驗的榮耀光輝︰「他搭帳棚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

人類哀哭的小調,如今轉換成完全喜樂的大調。


新約裡的耶利米

  讀聖經的人都知道,聖經中的新舊約,其實是交織在一起的。這是從整體、一般性來看的。事實上,除非我們對舊約有認識,可以從舊約得引證,否則我們就沒辦法充分的研讀新約。新約的作者從頭至尾,都一致認定,舊約的歷史是正確的,舊約的教訓是有權威的。我們找不到他們當中,有那一位對這觀念有任何的偏離。我們主之所以把摩西的吩咐擺到一邊去,乃是因為摩西的吩咐,已經在另一個更高的律法中得到了實現。希伯來書的作者能夠說,古代的一些儀式已經成為過去,乃是因為這些儀式所代表的道德和屬靈上的價值,已經充分而完全地在基督徒的世代得到了應驗。可是,這並不只是一般性而已。新舊約之間,還藉著新約直接引用舊約的經文,使用舊約的觀念,而密切的交織在一起。

新舊約在超自然,在以基督為中心的事上,也是一致的。同時,我也應該指出,新約作者,包括我們主自己,所擁有的聖經乃是舊約。路加也許是惟一的例外,因為他是一個希利尼人,不過他所受的基督徒訓練,也是來自希伯來人基督徒,特別是保羅,因此從他的著作中,還可以看出他對舊約是相當熟悉的。

  現在我們要看看,先知耶利米的這本書在新約中佔著一個甚麼樣的地位。我們要從一般性的來看,然後我們要簡單的思想新約引用的一些耶利米書的經文。

  從一般性的事實來看,耶利米在新約中出現了兩次,都是在馬太福音(太2:17;16:14)。在我們現在用的聖經版本中,另外還出現了一次(太27:9)。但是,很明顯的,第三次出現的這個地方,是早期抄寫的文士誤加的。關這一點,加爾文說,「我必須承認,耶利米的名字為甚麼被加進去,我不知道。我沒有興趣去追究這個問題。我只知道,這話是撒迦利亞講的,他們誤寫了耶利米。」


而耶利米出現的這兩次,第一次是直接引用耶利米的經文;第二次是記錄在該撒利亞腓立比,我們主詢問他的門徒,人認為他是誰時,門徒對他的回答中,提到了耶利米的名字。除了直接提到他名字的這兩次以外,新約中直接或間接引用耶利米的豫言,達四十一次之多。有趣的是,這四十一次中,有二十六次出現在啟示錄。顯然,約翰對舊約中的這位大先知相當熟悉。


  直接引用耶利米經文的,共有七次,依序︰

  1.太2:17;

  2.太21:13(另見相關經文,可11:17;路19:46);

  3.徒15:16;

  4.羅9:20;

  5.林前1:31(林後10:17又重述一遍);

  6.來8:8-12(來10:16;17又重復出現);

  7.啟18:2。

好牧人的治理

    浩劫終於來臨了。耶路撒冷亡於主前586年,大部份的百姓被困在巴比倫達70年之久。以前所有警戒的徵兆已告應驗,這時期的先知神學,轉而宣揚救贖和上帝百姓的新生。

     以西結是與耶利米同時期的年輕先知,在主前597年曾與約雅斤一同被擄,這時大約是耶京淪陷前十年。雖身處異地,他仍不斷對猶大提出警告(結三22-廿四27)。從多處注明日期的預言裡可得知,在耶路撒冷慘遭顛覆困頓的黑暗歲月中,以西結也曾轉向外邦,向他們警告(結廿五—卅二)。(請注意︰廿四21-23曾預言亡國,而在卅三21果然證實,而且這也將是列邦命運的翻版)。緊接著是口傳的盼望與應許(結卅三—四八)。誠如大衛時期的結局,最後的場面必然如此︰新大衛王、其權勢及其王國。對長久失掉外在憑據的百姓來說,這不啻是一個不絕的盼望之光;這也正是以西結和但以理所關注的焦點。

     擁有祭司血統的以西結,蒙召做以色列的守望者。被擄時期先知的信息,充滿異國風味的象徵性語言,其中以西結用得最為傳神。他善於運用寓意和比喻的筆法,並且比同儕更加揮灑自如。在他手中,啟示性的語言被賦予新的面貌,從他第三部份的記載中可一覽無遺。上帝的榮耀是他整個事奉工作的重點,這在第一章的頭一個異象,就已經交代清楚了。以西結常用重復的字句,最顯著的片語是『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一共出現54次,這還不包括另外18個類似意思的片語。有3處經文把上帝的聖潔,和以色列的惡貫滿盈作了強烈的對比;特別是在十六1-63蒙寵愛的比喻,廿三1 -49姊妹的比喻,廿1-31在追溯歷史時,反覆說『我卻為我名的緣故沒有這樣行,免得我名在他們所住的列國人眼前被褻瀆』(廿9,14,22)。

    以西結一開始就說明了,雖然以色列惡貫滿盈,耶和華仍追念與他幼年時所立的約。(結十六60)︰然而我要追念在你幼年時與你所立的約,也要與你立定 [(1) 豎立前所未安置的,或(2)使已經存在的,更加堅定、證實、復甦] 永約。

    在這經文裡,『立定』的意思取第二種解釋較為恰當,即對既有的事實再次追認和肯定。事實上,以色列所犯的罪,是必須接受審判的。十六59這樣說︰耶和華如此說,我必照你所行的待你,因你輕看誓言,甚至到了背棄盟約的程度。(另譯)

    但上帝的應許和賜福仍將延續。

啟示錄18:2引自耶利米書51:8

  關於列國的豫言,最後論到的就是巴比倫。在整本聖經的歷史中,從創世記11章起,巴比倫總是敵對以色列。巴比倫總是背叛、不順服的化身。

在耶利米服事的期間,這樣的態度在國中到處存在。耶利米看到上帝要管治那些高傲的,因著這樣的態度,他要懲罰自己的民。巴比倫總是敵擋信心,總是作為上帝的仇敵。

耶利米在豫言中宣告,雖然巴比倫長久以來都是得勝的,但她命定要被滅亡。因為他們想醫治巴比倫,她卻沒有被治好。因此,這位先知透過那錯綜復雜的時間,宣告說,「巴比倫忽然傾覆毀壞。」

聖經歷史中一切的夢,都集中、並結束於啟示錄。在啟示錄19章,我們會看到神最終得勝的凱歌,藉此建立了神最後的統治,以及建立神的聖城。前面這一章約翰看到的是最終成就前的異象。這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耶利米所看到的,巴比倫的傾覆毀壞。在啟示錄中,那位大使宣告時所用的詞句,差不多和耶利米豫言的話一樣︰「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

因此,這位英雄式的先知,在猶大敗壞的日子裡,他所看到的不止是上帝的旨意在新約他的百姓裡,並通過他的百姓實現了。同時他也看到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那一切敵擋上帝的事,最終 將完全被傾覆,被毀滅。這是耶利米所說的重要的話。

這一段豫言的話,通過我們主耶穌基督,對我們更加肯定。這位基督已經從父神接受了尊貴、榮耀,又有聲音宣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這就是耶利米在新約中出現的情形。找們所討論到的,只是片斷的,不完全的,不過這已經足以讓我們看到聖經的完整性。不但這樣,這也讓我們看到上帝計劃的一致性和繼續性。

從許多方面看,耶利米這本書充滿了可怕的暗淡色彩。這本書的歷史背景,乃是人類的失敗,因為人類不斷的自高,背叛神的寶座。可是,從另一方面,我們若站在這位上帝的先知身邊,向前看,我們就不會覺得絕望。這裡我們看到,神不斷向那些屬他自己的人「留意」,就是他一切的旨意,必朝著最終的榮耀成就前進。

新約也具有同樣的性質,我們看到上帝向前進,直到他一切慈愛的旨意最後實現為止。行走在他啟示的光中,就絕無絕望的可能。雖然必須經歷災難、禍害,我們還是可以勇往直前,口唱得勝凱歌,眼中充滿來自神聖城的光輝。

希伯來書8:8-12;10:16-17引自耶利米書31:31-34

  這裡所引用的經文,又是出於耶利米書中那段「盼望」的信息。

那段經文提到,這位先知在被囚中,睡了一覺後醒過來,精神清爽,就寫了一首歌,這歌分為三段,每段都以「日子將到」開始。透過黑暗的四周環境,耶利米看到了上帝旨意最後的成就。論到那最後的成就,他用的是「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在第二段,他宣告耶和華說︰「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

他又更進一步宣告說,這個新約和以前耶和華帶領他們出埃及地時,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不同。這個新約是建立在他們對上帝的直接認識上,藉著這樣的認識,他們就可以完全了解神的律法和旨意。結果就會帶來道德的潔淨。希伯來書的作者兩次提到這段經文。

  第一次提到這段經文時,也在討論利未祭司制度的失敗,以及耶穌的祭司職分之完全。這就應驗了耶利米的話,耶和華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所立的新約,已經藉著基督的祭司職事而成就了。

因此,那個舊的約就要退去。我們主設立最後晚餐時,心中就有這樣的思想。他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

第二次也是從同一處經文引來的,那時希伯來書說,「因為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

這裡的「得以成聖的人」指的是那些相信基督的人,包括猶太人,也包括外邦人。除此以外,沒有別的方法可以成就上帝的旨意。而這裡所談的,是上帝的計劃最終的成就。

哥林多前書1:31與哥林多後書10:17引自耶利米書9:24

  這裡所引耶利米的話,是在那段罕見的富有亮光和優美的經文中出現的。那時這位先知正斥責這個國家的罪,他特別指出,那些政治家誤把他們國家的安全,交托在一些虛偽的倚靠上。

他們所追求的倚靠是人的智慧、身體的力量、和物質的財富。他呼叫他們,回到那些真正可以叫國家強盛、保持國家安全的事上。這些事也是上帝在這世上所行的︰慈愛、公平、和公義。

簡單的說,他叫他們不要單單倚靠人,應當把自己的未來建立在認識上帝、明白上帝的事上。保羅在他所寫的哥林多前書和後書中,都引用了這段經文。第一次引用時,他是拿人的智慧和十字架的道理作對照。

「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上帝,」所以上帝就把基督賜給他們,這基督不但是「上帝的智慧」,也是上帝的能力。這乃是人得力量、得安全的惟一方法,也是實現人性潛能的惟一方法。

所以,我們不要倚靠那些虛假的事,單單倚靠他──「上帝使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和救贖」──「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

在哥林多後書中,他處理一件非常個人化的事,那就是在教會中有些人看不起他。他請求他們,不要看個人的性格,包括他個人的性格以及其他人的性格,而是要以他所傳給他們、以及傳給別人的福音,來試試他的權柄,因為那福音全然是屬基督的。

所以,「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

因此,耶利米在那時提出的大原則,不單可以應用在當時的國家事務上,現在保羅也可以引用它,應用於教會上,這教會乃是上帝旨意的實現。保羅應用這個大原則,不但在教會生活上──智慧和能力,也在教會對世界的服事上。


羅馬書9:20-21引自耶利米書18:6

  在那些黑暗的日子裡,四周的環境好像暗淡無光,一點希望都沒有。但耶利米得到了一個異象,看到一個穩固的根基,一切事物都不會動搖。那就是上帝的寶座。他這樣說,「一個從太初就設立,在高處的榮耀寶座,那就是我們的避難所」(耶17:12)。

他在上帝絕對的主權裡,找到了祂的旨意必將成就的確據。在他的書中,接下去那一章就記錄了,上帝吩咐他下到窯匠的家裡,以及他在窯匠家中所看到、所听到的事。這一章經文乃是對上帝的主權所作最偉大、最帶有愛心的詮釋。在窯匠家裡,他看到上帝是擁有絕對主權者,他的手正在作工。在那裡,他看到上帝的主權是以恩惠來工作,他說,「窯匠用泥作的器皿,在他手中作壞了,他又用這泥另作別的器皿。窯匠看怎樣好,就怎樣作。」

保羅在這裡的用法,並不是直接引用耶利米書的話,而是引用耶利米在這章經文中所傳達的主要信息──上帝的主權。請我們注意看,這裡他所引用的經文,牽涉到的真理和雅各在耶路撒冷會議時,所提的眾先知,完全一致,就是外邦人透過基督,可以有分於上帝的計劃。因為早先他已經清清楚楚地說過︰「因為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就都作他的兒女」(6-7)。

現在他所辯論的主題,也是上帝有他的主權,選擇自己的方法,以實現他的旨意。他引用窯匠的比方,目的就在此。這裡我們又看到,器皿在窯匠手中作壞的實例。上帝因此就重新作了一個器皿。這個新的器皿,不單單是猶太人而已,外邦人也包括在內。

使徒行傳15:16是引自耶利米書12:15

  約西亞死後,耶利米的職事面臨了一段更艱巨的日子。在這位富有改革心願的王執政期間,他大致上還受到了保護。現在,隨著王的過世,他的輕鬆日子已經不再。在這情況下,他來到上帝面前,從上帝那裡得到剛強,能面對前面的一切事工。

在上帝面前,耶利米得到他的保證,不錯,他棄絕了猶大家,但是最後他還是要讓他們歸回、復興。耶和華的保證是以「我必轉過來」一詞開始的,接著就述說了將來所要成就的那些應許。

  雅各在耶路撒冷會議中,對有關外邦人信徒的事作出決定時,他說,他引用的是眾先知的話。他所引的這些話,比較多是取自阿摩司(參摩9:11-12);不過其中最具關鍵性的應許乃是︰「我要回來!」

這思想正與耶利米豫言中所記錄的一致。這也許就是他說「眾先知」而不是說「先知」的原因。上帝回轉過來的結果,在這兩段經文所記的都一樣,就是要實現上帝最終的旨意。

比較具有重大意義的乃是,在新約中強調一個事實︰外邦人也包括在上帝旨意最終的實現上。因此,在基督裡,那在中間隔斷的牆已經被拆毀,上帝的各樣旨意,最終要通過一個新的個體──就是教會──得以實現。


耶利米書的分段

 耶利米書一共有 52 章,簡單分段如下:

   1-38 章 耶路撒冷被毀以前

   39-44 章 耶路撒冷被毀以後

   45-51 章 對九個國家的預言

     52 章 歷史補篇

  如果要按年代來看耶利米書,我們會發現,它的次序非常混亂。有人曾經開玩笑地說,可能是先知的秘書巴錄抱著許多牛皮卷,不小心掉到地上,揀起來時把次序弄亂了。耶利米書裡有明確標示王朝或年代的如下:

 (一) 約西亞王年間

  1. 在位第十三年 1:2      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

  2. 在位的時候   3:6-10   責備猶大假意歸向上帝

(二)約哈斯年間

   不 詳       22:10-12 論約哈斯王的結局

 (三) 約雅敬年間

  1. 登基時 26 章   耶利米在聖殿勸民悔改,差點遇害

  2. 第四年 25 章   預言猶大被擄七十年

  3. 第四年 36:1-8  耶利米吩咐巴錄寫下書卷

  4. 第四年 45:1-5  耶利米吩咐巴錄寫下書卷並且安慰巴錄

  5. 第四年 46:2   巴比倫王在迦基米施打敗法老尼哥的軍隊

  6. 第五年 36:9-28  約雅敬王焚書卷,耶利米再寫

  7. 第五年 36:28-31 論約雅敬王的災禍

  8. 不 詳 35 章   用利甲族之例勉以色列人

  9. 不 詳 22:18-19 論約雅敬王的結局

 (四) 約雅斤(哥尼雅)

  1. 不 詳 22:24-30  論到哥尼雅的遭遇

  2. 不 詳 24 章   以兩筐無花果形容被擄及留下的猶大人

 (五) 西底家年間

  1. 登基時 27 章   預言列國要服事巴比倫

  2. 登基時 37:1-2  王不聽上帝藉耶利米所說的話

  3. 登基時 49:34   論以攔必受懲罰

  4. 登基時 52:1-3  西底家王行惡

  5. 第四年 28 章   假先知哈拿尼雅說巴比倫的軛要折斷

  6. 第四年 51:59-64 論巴比倫滅亡的預言

  7. 第十年 32:1-5  論西底家王的結局

  8. 第十年 32:6-9  耶利米買地

  9. 第九到 39:1-10  巴比倫進攻,猶大覆亡

   十一年 52:4-11

 10. 未註明 21:1-14  王差巴施戶珥和西番雅去求問耶利米

 11. 未註明  24:8-10 論到西底家王的結局

 12. 未註明  34:1-7  巴比倫進攻時論耶路撒冷和王的結局

 13. 未註明  34:8-22 責備君民立約宣告自由卻又反悔

 14. 未註明  37:1-21 王差猶甲和西番雅去求問耶利米

            王求問先知、保護先知

 15. 未註明  38:1-28 王暗詢耶利米當如何行

耶利米一生的遭遇

  耶利米一生的遭遇,相當辛苦。他得到上帝的啟示所傳講的信息,沒有人要聽,甚至還要冒生命的危險。若不是上帝托住他,真不知耶利米如何能夠承受得住。

  耶利米在未出母胎就已經被上帝分別為聖、受上帝之派作列國的先知(耶 1:4-5)。他曾經以「年幼」來向上帝推託,但上帝應許要與他同在、要拯救他(耶 1:6-10),同時上帝也預告他要遭到猶大君王、首領、祭司並眾民的反對(耶 1:18-19)。上帝讓耶利米看到兩個異象,第一個是杏樹枝的異象(耶 1:11-12)。杏樹枝在希伯來原文和「留意保守」同音,上帝用杏樹枝這個雙關語來讓耶利米知道,上帝必留意保守,使祂所說的話成就。耶利米看到的第二個異象是燒開的鍋從北而傾,這是表示災禍從北方而來(耶 1:13-14)。

  耶利米蒙召的初期,正是約西亞王的時期。當時約西亞王正大力推動改革,耶利米並未加以讚揚,甚至還指責猶大歸向上帝是假意的。可能首領、百姓只是應付約西亞王的指示。不過,耶利米在這時至少沒有遭遇任何反對。約西亞王的改革為何失敗?就你所體會到的教會問題,如果你受託付要作改革,你會從那裡下手?你將如何作?

  約西亞王死後,耶利米所面對的困難和仇視,大概沒有一個先知可以跟他比擬。

  有一次,耶利米在欣嫩子谷把從窯匠那裡買來的瓦瓶打碎,用以表示上帝要擊打祂的百姓。結果,聖殿的總管祭司巴施戶珥打耶利米,又用枷把耶利米枷了一個晚上,隔天才放人。耶利米感受到他成了人們的笑談,大家都戲弄他,連知己的朋友也背叛他。甚至連耶利米的故鄉也有人反對他。他們威脅耶利米說,如果再不停止說預言,他們可能會殺掉他(耶 11:18-23)。但是上帝所啟示他的話,他又不能不說,因此,他開始咒詛自己的生辰(耶 19-20 章)。

  約雅敬王登基那年,耶利米在聖殿宣講上帝的信息。他呼籲眾民悔改,否則聖殿要像示羅一樣變成荒場。祭司、先知和眾民聽到這樣的信息非常不悅,幾乎要把耶利米置之於死地。幸虧有猶大的首領引用先知彌迦對希西家王的忠告,救了耶利米一命。當時傳講同樣信息的烏利亞卻被約雅敬王處死,耶利米得沙番的兒子亞希甘的保護,才能免於一死(耶 26 章)。

  約雅敬王是最不把耶利米的話放在眼裡的。有一次,耶利米吩咐秘書巴錄把上帝的話寫下來,並且在聖殿裡念給眾人聽。約雅敬王接到報告,竟然差人把書卷拿來,丟到火中焚燬,並且還要抓耶利米和巴錄。耶利米預言約雅敬將招禍(耶 36:9-31)。

  西底家作王時,耶利米在頸項上掛著軛,表示猶大及列國都要被巴比倫所管束。假先知哈拿尼雅卻折斷耶利米頸項上的軛,擅自預言兩年之內,巴比倫的軛要像這樣除去。耶利米宣告上帝的話說,哈拿尼雅折斷木軛,卻換來鐵軛。結果,哈拿尼亞在當年就去世了(耶 27-28 章)。

  除了哈拿尼雅之外,耶利米還遭受其他假先知的反對。耶利米寫信給被擄的百姓,勸他們安居在被擄之地,直等到七十年滿。結果有亞哈和西底家起來抵制,他們擾亂百姓,叫被擄的人不要聽耶利米在信上所說的話。還有示瑪雅寄信給耶路撒冷的百姓和祭司,要求他們處置耶利米,不許耶利米亂說話(耶29 章)。

  西底家王的政策搖擺不定。他屢次差人去問先知耶利米當怎麼辦。耶利米所告訴他的都是一樣,要服事巴比倫王,他卻不聽。當埃及軍隊前來協助,而使耶路撒冷被圍攻的危機稍微解除時,耶利米以投降巴比倫的罪名被捕。他被關在文士約拿單家裡的囚房中。當西底家王提耶利米出監,問他有沒有上帝的話時,耶利米要求國王不要再將他送回約拿單的囚房。王答應了,就把耶利米移到護衛兵的院中。後來,示法提雅、基大利、猶甲、巴示戶珥等人不喜歡耶利米所說「耶路撒冷將被巴比倫所滅」的信息,就把耶利米下在一個只有淤泥的牢獄中。若不是古實人以伯米勒報告給西底家王,並設法營救,耶利米可能就此喪失生命。之後,耶利米一直在護衛兵的院中,直到巴比倫王攻陷耶路撒冷(耶 37-38 章)。

  耶路撒冷被毀之後,耶利米得到巴比倫將軍的禮遇。巴比倫王讓耶利米自己選擇要住在基大利所治理下的猶大省,或是到巴比倫去。耶利米選擇留在猶大省,繼續扶持當地的百姓(耶39-40 章)。

  後來留在猶大的百姓遭遇危機不知如何處理,前來求教於耶利米。耶利米領受上帝的指示,勸他們要留在猶大地,不要下到埃及。沒想到百姓非但不聽,還挾持年邁的耶利米同往(耶42-43 章)。耶利米住在埃及答比匿,預言埃及也要遭受巴比倫的攻擊(耶 43:8-13、44:29-30、46:1-12)。住在埃及地的百姓仍然拜偶像,招來先知耶利米的責備(耶 44 章)。耶利米最後可能死在埃及。

  耶利米的一生,忠心事奉上帝。雖然遭遇許多敵對和困難,但確知自己蒙上帝呼召,內心又常常充滿著上帝的話語,不能不說。在最困難時,上帝的同在是耶利米得力的根據。


舊約之禮拜和先知的盼望

一、先知對祭典和聖殿的批判

先知對禮拜的批判,如以賽亞書1章、耶利米書7章、阿摩司書5章等,在此似乎使人覺得猶太先知對禮拜有諸多批判。這批判很主要的目的是要喚起以色列人的信仰價值。因為禮拜的墮落,大都起於御用的國家祭壇中,祭儀或禮拜的意義受到御用祭司的扭曲,如亞倫的金牛犢事件,或者是北國的金牛事件。

無論如何,現代學者認為先知和祭司在服事上帝和聖殿上都是一樣的。但是無疑的,先知也多次向祭司和人民宣告祭儀體制和聖殿祭典的敗壞(如:摩4:4~13; 何8:11~13; 耶7:21~26; 結16:15~21; 20:25~31),這是出於先知們對約與誡命的了解。

其實,先知並不是排斥禮拜,正如先知以賽亞在禮拜當中體驗到上帝的聖潔,同時在禮拜中他蒙召(賽6)。反倒先知們要求恢復真實的禮拜。

二、先知所期待的祭典和聖殿

先知對祭典的批判是為了使人民摒棄多神的崇拜,而進入真正的耶和華禮拜當中,促使百姓對祭典和聖殿所代表的意義有所回應(如:摩5:21~27; 何6:6; 賽1:10~17; 66:1~4; 彌6:6~8)。

甚至作為禮拜之用的詩篇中,也要求人在禮拜時,須有純潔的心與生命(詩15;24;119)。所以,先知對以色列人信仰的期望很高。雖然先知常有批判性的宣告,但先知也不忘對人民加以安慰,期待聖殿變成靈性的殿,不僅是以色列人的聖殿,甚至也是萬國的聖殿。

在將來的日子,聖殿坐落的山岡要矗立在群山之上,被高舉,超越群峰。萬國要蜂擁而來,許多民族要聚攏前來,說:來吧,我們一起到上主的山,以起往以色列上帝的聖殿。祂曾指引我們該走的道路;我們要在這條路上行走。上主的教訓從耶路撒冷發出;他的信息從錫安傳播。(賽2:2~3; 44:28; cf.彌:4:1~3; 耶3:17~18)

在先知以西結的新聖殿的異象(結40~48章)中,似乎描述出埃及時的會幕建築情形,且在此異象中更表達出先知所期待終末的新聖殿。這正如出埃及記中對於禮拜儀式的要求,期待以色列人對「聖」有所回應,期待新的聖殿成為耶和華的新聖城;此種描述很可能是源自西奈的傳統,或者是反應出出埃及記的神學。



***********************

    人要蒙救贖才能明白敬拜之意義,因為敬拜是記念被殺的羔羊所完成之大功勞,就是上帝與人重新和好,人的一切罪債與刑罰皆歸於基督了,被就贖的人存著無虧的良心,可以上前到施恩座前了!

    所以舊約先知的盼望成就在基督裡了!


以西結書導論

作者:祭司以西結(與耶利米,但以理同期。他在主前593年於約雅斤被擄去第五年被召,這時他正卅歲(結1)。以西結名字的意思是「上帝的力量」)。

時間:主前593-570(以西結是在主前597年,第二批被擄到巴比倫的人中)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主要有三次對猶大的入侵:

1. 主前605,約雅敬年間–但以理在這時被擄到巴比倫(但1)。

2. 主前597,約雅斤年間–以西結被擄到巴比倫(結1)。

3. 主前586,西底家年間–耶利米仍留在耶路撒冷,而西底家則被擄到巴比倫(耶39)。

對象:被擄到巴比倫心志消沉,懷著一個錯誤的指望,以為他們是可以提早回歸的以色列人。

地點:距巴比倫以南 五十英哩 的迦巴魯河邊。

[成書的目的]

1. 歷史性的目的:作為一位被擄到巴比倫的先知,他意識到他是要對上帝的子民作出鼓勵和安慰,並將上帝整全的計劃及最後的回歸講明,也要針對那些假先知所說上帝的子民可以提早回歸的說法。

2. 教義性的目的:主要是關乎上帝的榮耀(1:28;10:4)。與上帝的榮耀相關的是在上帝的義的判斷下對罪惡審判的必要(11:12),最後說出上帝對祂自己的應許是忠誠的(20:44)。

[全書的重點與內容]

1. 上帝放棄猶大上帝的榮耀離開他們(1-24章)

        a. 先知的被立(1-3章)

                1) 藉上帝榮耀的異象接受作先知的呼召(1章)

                   先知對這異象的總結(1:28)

                2) 上帝對先知的召命(2章)

                3) 警告先知若不將以色列人的罪惡指明,他就要承擔他們的罪孽(3章)( 3:18)

        b. 先知宣告的信息(4-24章)

       當以西結開始事奉的時候(主前593),耶路撒冷還未淪陷(主前586),他最先的使命是要宣告即將來臨的命運。

                1) 即將來臨上帝的審判(4-7章)

             i. 以一塊磚比喻作耶路撒冷受攻擊,後命他向左右側臥以示對以色列,猶大審判的時間。(4章)

             ii. 以三個1/3,將剃髮平分,以此比喻巴比倫三次對以色列的入侵。(5章)

             iii. 這樣的審判不單會在猶大發生,也會在以色列的高崗發生,使他們認識耶和華是上帝。(6章)

             iv. 結局的來臨。(7章)

                2) 耶路撒冷受審判的需要(8-11章)

                        i. 藉異象看到耶路撒冷的強暴和拜偶像的可憎(8章)

                        ii. 看見上帝的使者毀壞這城的人(除了餘民之外)(9章)

                        iii. 先知看見上帝的榮耀在至聖所(10章)

                        iv. 上帝的靈離開聖城(11章)

                3) 上帝審判的性質(12-24章)

                        i. 預言西底家被擄至巴比倫(12章)

                        ii. 上帝對假先知的審判(13章)

                        iii. 雖有挪亞、但以理和約伯等三人的義,但不能救其兒女(14章)

                        iv. 以葡萄樹被焚比喻耶路撒冷居民的結局(15章)

                        v. 以色列的背約(16章)

                        vi. 上帝對猶大王的刑罰(17章)

                        vii. 各人要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18章)

                        viii. 他們仍不回轉,先知為他們哀慟(19章)

                        ix. 先知重述以色列人長久背叛的歷史導致了上帝的審判(20章)

                        x. 預言猶大人必受攻擊(21章)

                        xi. 上帝列出他們的罪狀(22章)

                        xii. 指出撒瑪利亞與耶路撒冷背棄主(23章)

             xiii. 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成為最後審判的預言,也是以西結妻死之日(24章)


2. 上帝降臨於萬國榮耀的預備(25-32章)

    a. 像俄巴底亞、那鴻,西番雅和哈巴谷等先知,以西結對以色列敵人的宣判,按時針方向(25-28)

                1) 亞捫樂於聖殿被褻瀆(25:1-7)

                2) 摩押指出猶大不是上帝的選民(25:8-11)

                3) 以東對猶大的報復(25:12-14)

                4) 非利士揚言毀滅上帝的子民(25:15-17)

                5) 推羅揚言以色列人的衰落成為他們的豐盛(26:1-28:19)

                6) 西頓不承認上帝為主(28:20-26)

        b. 對每一個民族作出致命的一擊,特別是埃及(29-32章)                      

                1) 埃及不以以色列為盟友(29章)

                2) 埃及必被巴比倫所毀(30章)

                3) 法老會被砍下如松樹(31章),像海中的大魚被捕(32章)

3. 上帝復興以色列上帝的榮耀回歸過來(33-48章)

        a. 賦予以色列人新生命(33-39章)

                1) 對上帝子民的勸慰(33-34章)

                        i. 以色列必須悔改上帝才重臨(33章)

                        ii. 上帝重臨的應許(34章)

                2)  上帝子民的復興(35-37章)

                3)  臨在以色列的敵人之中(38-39章)

        b. 在以色列建立新的秩序(40-48章)

                1) 彌賽亞的聖殿(40-43章)

                2) 彌賽亞的敬拜(44-46章)

                3) 彌賽亞地之境界與水之利用(47-4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