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

如何解釋修辭手法

1. 決定經文有否運用修辭手法
     
解釋聖經時若覺察不到修辭手法的存在,便會誤解經文。保羅說我們應該像精兵忍受苦難、競賽的人遵守規則、勞力的農夫先得糧食(提後二36),他並非教訓士兵、運動員、農夫;而是鼓勵提摩太成為耶穌基督的精兵,可見他只是援引例子來打比方。
     
耶穌說:「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太七6), 他不是指狗、珍珠、豬的一般意思,因為當時一定不會有人將聖物或貴重物品丟給豬狗。那些動物在當時被視為不潔和低下。因為這一句話應該是修辭手法,指出一 個人不應該將聖物交給不潔淨的人。星星不會歌唱,因此約伯記三十八章七節「那時,晨星一同歌唱」不應按字面解釋;相反,應該理解為作者運用擬人法,表達受 造物因為上帝的創造歡欣雀躍。
     
    反過來說,有時一句普通的敍述卻被誤以為是修辭句。上帝對以色列說:「我以旱風、黴爛攻擊你們,你們園中許多菜蔬、葡萄樹、無花果樹、橄攬樹都被剪蟲所吃;你們仍不歸向我。」(摩四9

    這句話應按字面解釋,而不應視為屬靈災禍的象徵說法。最近的上下文裏已說明這些災禍是真實的災禍,因為在第七至八節中,雨、乾旱、乾渴,以及第十節埃及的瘟疫均為真實的事件。
     
    些人誤以為「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處;小孩子要牽引它們」(賽一一6),是象徵屬靈的福氣及平安,但其實並沒有理由支持這個論點。

2. 找出修辭手法中的本體及喻體
   
    有時二者均在經文中出現,例如以賽亞書八章七節:「因此,主必使大河翻騰的水猛然沖來,就是亞述王和他所有的威勢,必漫過一切的水道,漲過兩岸。」

    乍 看之下,好像不知道上帝是說真正的洪水,還是另有所指。但此經文下半句已解答了這個問題,「就是亞述王和他所有的威勢」。原來「大河翻騰的水」是喻體,亞 述王才是本體。然而,有時本體並不明顯,很容易引致誤解,例如耶穌在約翰福音二章十九節所說:「你們拆毀這殿」。殿是喻體,聽者以為是指希律的殿,但耶穌 是指他的身體。

3. 列出相似之處
     
    詩篇一篇三節以一棵樹作為喻體,用來比喻信徒。信徒如何「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呢?他像一棵樹似的安穩、茂盛、多結果實。例如,以賽亞說:「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賽五三6),羊是喻體,本體是全人類,相似之處為任意妄為;羊很容易離群走失,人類也是如此,很容易在靈裏離開上帝而迷失。
            
    在明喻或暗喻中,相似之處不一定明顯可見。所羅們形容新娘的頭髮「如同山羊重臥在基列山旁」(歌四1), 其中讚賞之意非西方人能立即領會,實際上亦完全不像讚賞之詞!巴勒斯坦的山羊毛是黑色的,在日落時遠遠觀望山羊下山,是絕美的景色。所羅們認為新娘的黑髮 也是同樣美麗。我們需要非常謹慎地去確定聖經時代,中東人如何理解雅歌裏明喻的相似之處。若經文沒有指出相似之處,研讀聖經時便須要小心,避免錯下結論。 例如「約翰吃得像一隻豬」,顯然是拿一隻豬與約翰相比。到底是指他像豬那樣吃得太多、太快,還是太邋遢?要確實地解釋這句話的意義,必須有另一句話表明相 似之處,或是從上下文看到其暗示的相似之處。
     
    撒 母耳記上二章二節中,哈拿禱告說:「沒有磐石像我們的上帝」,他沒有解釋個中意思。解經家須要找出聖經中其他地方如何將上帝比喻作磐石,才能決定撒母耳記 上二章二節的意思。詩篇九十四篇二十二節略有提示:上帝像磐石的概念意思是上帝好像一塊大磐石,有洞可供躲藏,跟隨他的人可在其中避難(參一八2,三一2,六二7,七一3,九四22
      
    有 時經文已說明喻體,而本體雖不明顯,但上下文卻有暗示。路加福音五章三十四節的「新娘」雖沒有明說是耶穌,但意思卻不言而喻,因為耶穌在下一節說到那新郎 將要離開他們。「陪伴之人」也沒有指明是誰,但最有可能的便是耶穌的門徒,因為前一句中提到耶穌的門徒又吃又喝,與比喻中的陪伴之人一樣。
     
    馬太福音三章十節的喻體「斧」所指的是甚麽?九章三十七節的喻體「要收的莊稼多」及「作工的人少」所指的又是甚麽?

4. 切勿假定修辭的意思不變
     
何西阿書六章四節的「甘露」形容猶太的愛短暫易逝;十四章五節中的「甘露」卻代表上帝賜予以色列的福氣。

5. 以邏輯及資訊限制或約束修辭的解釋
     
    主告訴撒狄的教會:「我必臨到你那裏如同賊一樣」(啟三3),他並不是說他會來搶劫。比喻的相似之處是它會突然地、出人意外地來到。當約伯說地的「柱子」搖撼(伯九6)時,他是指地上的山,而不是形容地球靠柱子支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