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解構詮釋例子(三)


特別選擇了福音書中一個主要字眼:「來,跟從我」(Come and Follow me)來詮釋。從福音書中多處的經文發現耶穌呼召門徒來跟從他有許多“不定性”的意義。令人難以捉摸耶穌呼召門徒的次序/次數,而那一種的呼召才是真正的呼召。

(一)起初的呼召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上帝的福音,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邊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耶穌稍往前走,又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在船上補網。耶穌隨即招呼他們,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從耶穌去了。」(可1:14-17)

按照耶穌的生平,這可算是第一次的呼召。從記錄中,我們無法確定這幾位門徒之前是否認識耶穌或對耶穌的認識有多深。從記錄中,似乎這第一次的呼召是沒有條件說明的。只有目的:得人如得魚一樣。從這記錄,我們看見跟從主的意義被建立起來。

可是我們卻猜不透路5:1-11(耶穌在加利利海邊向彼得行神蹟)和約1:35-51(施洗約翰作見証因此他的門徒離開他而跟從耶穌)與以上可1:14-17節的呼召有什麼關係?

是否路5:1-11應排在可1:14-17之後?如果是這樣的排列,那是彼得是曾經在可1:14-17的呼召之後離開過耶穌,而因此耶穌再次向他顯現神蹟使彼得悔改再次跟從他。是不是可1:14-17的呼召“不足夠”,需要多次的呼召。

1:35-51似乎又有另一種的意義,當時幾位門徒原本是施洗約翰的門徒,後來跟隨耶穌。如果這次是第一次的呼召/跟從,那是否說彼得曾經是約翰的門徒,因為認識了耶穌是上帝的羔羊而跟從他,但是後來卻離開耶穌回去加利利。

可見這些不定性(uncertainties)將會使跟從主的意義呈現多樣化,任由今日的釋經者去發展個別的意義。

(二)有條件的呼召

耶穌和門徒出去,往該撒利亞‧腓立比的村莊去;在路上問門徒說:「人說
我是誰?」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裡的一位。」

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

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

耶穌就禁戒他們,不要告訴人於是叫眾人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這是否是真正跟從主的意義:捨己、背十架跟從主。彼得真正明白這意思嗎?接下來的經文似乎顯示彼得是不能完全明白拾己背十架跟從主的含意。那耶穌在此提出跟從主的意義是否明起初彼得是不明白跟從主的意義,需要再次說明,或是跟從主有分不同的層次,先要一般的追隨,然後才是拾己背十架的跟從。

讓我們看看另一個記錄:「 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作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屋子、弟兄、姊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可10:17-31

從這個記錄中,似乎福音書作者有意說明何謂捨棄一切來跟從主。彼得似乎不能完全了解這意義。

為什麼彼得不時的被用來說明他作為門徒(門徒的代表)那麼久以後還是不能完全明白跟從主的意義。

從路9:57-62耶穌與三個人的對話,讓們看見路加有意借用這對話再次說明跟從主的意義。三次耶穌都要求到他跟前來的人立刻地放下一切跟從主。

(三)最後的呼召

「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有西門彼得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

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

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

他們便撒下網去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在馬太十六章十七節稱約拿)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

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

耶穌對說:「你餵養我的小羊。」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21:1-19)

一般上,學者把認為這記錄與路5:1-11的有別。這時已經是耶穌復活後的下一週。門徒到回加利利海去重操舊業。難道門徒到這時還不能完全明白跟從主的意義嗎?約翰有意記錄耶穌如何作最後的呼召,這呼召肯定了門徒牧養教會的使命。

結論:這些經文一起組織起來成為一個連續性的文本,讓我們看見福音書作者藉著“建立-拆毀-重建”這樣的意義表達出跟從主/作門徒的意義。只要我們捉住這種不定性意義的經文,就可以使用解構詮釋把它的意義再次釋放出來。這與傳統的一次呼召就足夠作門徒的解釋有別。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