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詮釋就是要把古代經文在當時處境中的意義,遷移到今日讀者的處境裡,以致該經文昔日在聽道者或讀者身上所產生的影響,同樣能夠產生在今日讀者的身上。
處境詮釋認為要瞭解一個文本/經文不只繫於解經者/讀者個人身上,並且該讀者的社會動力、文化模式、意識型態、歷史背景等等因素皆被看重。
處境化(Contextualization)這一詞,是普世教會協會的神學教育基金一九七二年年報上首次使用的概念。那時所提出的處境化,不單只包含了本色化(indigenizaion)的內容,並且涵蓋一切第三世界國家於歷史的發展中,邁向世俗、科技及人類公義的社會發展過程。處境神學本質上是一種宣教學的概念。(處境詮釋不像解放神學詮釋那麼激進,而是循著“文化”的進路去解經。有些地方,例如中國或華人教會,也稱這個詮釋法為本色化詮釋。比較宣教式的處境詮釋可參考溫以諾的《中色神學》一書)
處境詮釋返回聖經去尋找聖經的基礎。「道成肉身」就是一個將上帝的道翻譯到處境裡去的典範。衪的生平與教訓都成為處境化的楷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