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文化詮釋簡介

    就在第二個千禧年要終結的最後數年,聖經研究學界出現了文化詮釋學(Biblical Studies/Cultural Studies),使傳統的「歷史文法」釋經學再次受到一個新的挑戰,也相信這文化詮釋法會繼續跨入第三個千禧年,並且流行在各個國家的教會中,特別是第二及第三世界的教會。聖經學者相信「文化詮釋」將是釋經學的第四典範。

簡單的說,文化詮釋就是要處理一個文本(例如聖經經文)和一個詮釋者(interpreter)的社會位置(social location)之間所產生的關係或之間所出現的意義。「文化詮釋」對這三樣東西有自己的交待和定義。

「文本」(text)就是聖經,或是一段經文,是神的話藉著一位作者及人的語言被表達/寫出來的。這文本是在某個聖經歷史時期,針對著一群特定的讀者被表達及形成。可見我們這裏所指的「本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聖經。

「社會位置」(social location)是指那些形成詮釋者的經驗世界的社會因素總和。可從三個層面去認識:

. 聖經中的人物所經歷的社會位置,

. 聖經作者及其讀者在不同時期所經歷的社會位置,

. 古代至現今不同的詮釋者/讀者所經歷的社會位置。

這三個社會位置是影響著詮釋者/讀者,不管他是否意識到它們的存在。這社會位置的形成是由於它們的文化、語言、政治、經濟、意識型態、信仰/信條、思想型式、人生價值觀、地理,加上性別、種族、社會階層這些基本社會位置要素。可以這樣說,文化詮釋是比較注重於第三層面的社會位置。

過去第三世界的解放神學(Liberation Theology)式的解經及當代女性神學式解經(Feminist Hermeneutics)的確影響了文化詮釋對這第三層面社會位置的注重。

「詮釋者/讀者」是指任何一個閱讀/聆聽一個文本的人,這閱讀/聆聽是為了要從中獲得生活的意義。這詮釋者/讀者可以是富有或貧窮、白種人或黃種人、學者或學生、已婚或寡居、工作或失業、聖工人員或平信徒、國家公民或偷渡寄居,不管是個人在閱讀或是一個群體在閱讀。

可見文化詮釋是看重讀者的社會位置,因此是比較屬於處境詮釋的,也比較是讀者反應詮釋的。

    明顯的,文化詮釋面對著兩個主要核心:一個是古時的文本(the ancient texts),對詮釋者來說,就是他們的聖經或一段經文,另外一個核心是現實讀者及他們的閱讀(the real readers and their readings),也就是現實讀者對一個文本的理解或所獲得的意義。當然這個現實讀者是在某個社會位置中,並且是從這個社會位置去作其閱讀。

這兩個核心是互相依賴和互相牽涉的;古時文本中的許多資料直接影響現實讀者,而現實讀者也按著自己的社會處境去理解古時的文本,因此古時的文本似乎又要依賴現實讀者把它的意義在現今的社會處境中呈現出來。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