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後殖民主義詮釋之概說

    後殖民主義詮釋一般指研究歐洲國家對其他文化世界(cultures of the world)的殖民地主義的影響。的確,過去一些歐洲國家在南美洲、非洲、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各地執行殖民地管治,經過長期的管治,為許多受殖民地的文化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這些影響(effects)在廿世紀尾和廿一世紀初漸漸展現,引發許多“後殖民現象”,「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就因此而產生。

    後殖民主義不只是歐洲大學一門新興的學科,也是第三世界國家大學或神學研究的學科。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更稱「後殖民主義」研究為「解除殖民主義」(de-colonialism)研究,希望一些後殖民國家可以完全脫離殖民主義/帝國主義(imperialism)的影響。

另一方面,「後殖民主義」不只是研究一些“後殖民”(曾受殖民地的國家)的文化現象,而且也關注到前殖民國繼續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和影響後殖民文化的現象,例如,前殖民國家以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力量再次進入後殖民國家的情況。我們稱這類形的後殖民主義為「霸權主義」(hegemony)。

因此,「後殖民主義」研究有兩個範圍:

一.  後殖民國家的社會和文化現像,特別指前殖民國餘留下來的影響。

二.  「霸權主義」,指前殖民國繼續以強大的政治和經濟力量欲“繼續統治”後殖民國。

當然,「後殖民主義」的主要研究目標是後殖民國家的文化。因此,一些學者也稱後殖民主義研究是一種新興的「主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這種新興的「文化研究」不像過去的文化研究。過去的文化研究主要是研究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意識型態等等社會結構元素,而當代的「文化研究」是專專研究後殖民國家的文化型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