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批判理論最明顯的地方是“讀入”的詮釋模式,因為它一直認為一個文本是有特定的“價值系統”。一方面聖經學者或者會同意一些聖經文本是含有極重的宗教價值,但是,另一方面又怕詮釋者使用社會批判理論時太隨意讀入個人的“價值系統”。雖然,今天基督教會同意說,基督教也分為不同的系別,有加爾文主義的教會、阿民念主義的教會、基要派教會、福音派教會、靈恩派教會等等,他們一樣會把自己固有的價值觀“讀入”經文裏面來詮釋。
福音派學者針對社會批判詮釋提出以下的好處:
一. 提醒詮釋者更多去留意聖經文本中的“生活世界”(相同的行為處境和思想視野)和當中的“溝通語言”(語言的變化)。這是過去解經者所忽略的工作。
二. 提醒詮釋者,基督教之間也時常按著自己的“價值系統”把個人所想要的意義讀入。當然,這有時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也提醒詮釋者不要太隨意的讀入,而是要盡量去分析文本的資料才進行詮釋。
福音派學者針對社會科學詮釋提出以下的缺點:
一. 社會批判理論是當今社會一個含「意識型態」(ideological
tool)的學術。或者它適合今天某些社會,可以針對某個社會作更多的解放工作。但是,古代的社會並不一定是如此。例如,郭鶴得(Gottwald)以社會解放模式來解釋當時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情況,認為是以色列人,因為出埃及的背景,到了迦南地,急需要有更多的社會建立和糧,因此要作“社會經濟的改革”,這樣迫使迦南人退出迦南地。這完全忽略了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主要是宗教的因素造成。
二. 社會批判理論認為聖經歷史是一個解放歷史。這並不是聖經歷史的真正性質。
三. “讀者”反應的成份過重。這也造成多意義,令人無可適從。這忽略了“作者”該佔有的位置和角色。一向以來,聖經文本的形成是因為作者有一個信仰/意念要傳給讀者,可見“作者”在詮釋過程中應該佔有優先的地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