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新的聖經神學論述方向

在這新的詮釋走向中,聖經神學家又如何展開新的論述方向?它至少有三種可能的論述方向:

1.以系統教義為主的論述:

雖然說是意識到當代詮釋理論對聖經文本詮釋所具之影響及多元詮釋意義的產生,但由於它所服侍的對象是教會體制,所以它仍然以建構系統教義為其目的,期盼為聖經神學開展出真正具教會合一性(ecumenical)的基督聖經神學信仰,代表人物如巴爾及大部份七十年代以前的聖經神學家。

2.以時代處境為主的論述:

特別強調古老聖經文本的時代處境適切性,並指出每個時代的群體必須為聖經文本詮釋開展出適切其時代處境的詮釋,再以此為基礎整理出當代處境的聖經神學。這所謂的時代適切性的聖經神學也開拓出各式的本土神學;適切時代處境的聖經文本詮釋與聖經神學之代表人物如查爾斯(B. S. Childs)和麥可恩,本土神
學如宋泉盛或古狄利爾士(Gustavo Gutiérrez),鞏特沃爾得(Norman Gottwald)。

3.以聖經文本詮釋為主的論述:

這是一種強調聖經文本的主體性及主導地位,以聖經文本詮釋為主,一方面重視聖經原文的多向度考據,同時又讓文本和讀者之間的主體相互指涉性產生詮釋效應,代表人物如克萊斯,蘇吉特拉加(R. S. Sugirtharajah),士可維亞(F. Segovia)和維斯特(Gerald West)。本文也傾向於此種論述的開展,既重視文本也強調解讀群體的相互主體詮釋效應。

第一種的論述仍然是以抽離式的思維進行聖經神學的詮釋,忽視了解讀群體的個別性,也宰割了聖經文本的主導地位。第二種的論述雖重視解讀群體的主體性及特定時空所引發的時代處境適切性,但忽略了聖經文本的主導地位,因此所產生的聖經神學乃本土區域性的神學(local theology)而非本土聖經神學。第三種的論述強調聖經文本的主導地位,同時給予解讀群體合法的主體位置,讓其產生主體相互指涉的詮釋效應而達其理解目的,亦是本文所重視的。

要開展新的聖經神學論述,它必須以新的詮釋向度對聖經文本和解讀群體進行批判性的詮釋,同時也應考慮較為全面的時代及處境適切性,這種新的批判的聖經神學論述方向至少需要考慮三方面的因素:

1.解讀者作為文本的主體性(Reader as Text)

有別於系統教義神學的抽離性形式,解讀者的主體必須受到肯定,是建構意義的關鍵因素。以往讀者代入作者,解讀代表原意,原典原意主導一切的詮釋時代必須被解構而開拓出容納讀者為文本的主體聲音之空間。

2.解讀群體的生活經驗為文本(Context as Text)

解讀群於時空中的現實經歷,其生活中的文化因素及生存經驗,都構成解讀者/群的語言及生產意義的內容。社會文化意識必須適切地理解和詮釋,作為對文本產生意義的處境。然而過於強調其主導位置而忽略聖經文本的主體性會導致它喪失其神學性,也因而成為某種社會批判論述而已。

3.聖經文本的主導性(Text as Text)

聖經神學的本質在於它局限於聖經文本中所開展出的文本詮釋,因此有關聖經文本的種種客觀性的因素必須給予充分的考慮,如原文的考據(biblical exegesis)、考古資料的分析(archaeological data analysis)、比較語文學的成果(comparative philology),社會文化背景(sociological context)等。

以上三種因素的共存性對批判的聖經神學建構是關鍵性的,這批判的聖經神學論述,除了要以聖經文本主導的內在考據之外,它也考慮解讀者作為文本的主體性和讀者群的社會文化生存經驗。然而,有別於歷史批判法的目的,除了往後看之外,還得往前看,也就是探索其時代的適切性,對現代人類生活處境以經為本的進行詮釋,祈盼重獲聖經文本對現代人生產適切的意義,對信仰群體的生存價值注入新的信仰能力和責任。有別於系統教義神學為主的模式,除了向內看之外也向外發展,以多元解讀理論為聖經文本進行詮釋所產生的效應,嘗試發展對後現代現實生活中被生化科技和宇航通訊支配的人類生存處境生產正當性強的生存意義。

在新的詮釋理論中對聖經文本進行多元解讀所開展出新的聖經神學論述,不僅可打破以往聖經研究與神學論述兩者互不相通的局面,也可突破以往聖經研究相等於沉悶內向的原文考據活動和神學論述以人為本的思想系統編制。更期待的是在多元的詮釋理論運作下,聖經神學可發揮它合一性的潛力(ecumenical potential),讓這新而批判性強的基督聖經神學為人類和平作出一定的貢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