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字在希臘文的意思,可指思想,也可指言語。在希臘哲學斯多亞派思想中,它指的是宇宙的理性。使徒約翰時代的讀者們雖然不一定瞭解哲學家的思想,對「道」字這名詞卻一定相當熟識。在新約中,「道」字作為專門名詞,卻只在約翰的著作中出現,而且在約翰福音中,它只是在一1至18的序言中出現。由於這特別的現象,我們必須注意約翰使用這個字時所要表達的真理。
從用詞的角度而言,約一1至18所說的話有好些是當代的人相當熟識的。早在公元前六世紀,希臘哲學家希拉克里達(Heraclitus)已說「道」是永存的,又說所有的事都藉著「道」而發生。斯多亞派形容「道」——理性——的話,也與約翰的話相似。對他們而言,道(理性)便等於上帝,而且這道也創造世界,滲透整個宇宙。在保羅的信息中,我們已看到他曾引用斯多亞派的話(徒十七28至29)。另一方面,學者們也注意到約翰福音序言的猶太背景。在舊約中,智慧已經有人格化的趨勢,箴言論智慧說:「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他立高天,我在那裡;……我在他那裡為工師……。」(箴八22至31)
此後,兩約之間的猶太文獻「便西拉的智訓」以及「所羅門智訓」更明顯地將智慧人格化,而且將這智慧與律法相等。巴勒斯坦猶太人的「他爾根」(Targum)——亞蘭文的舊約意譯聖經,也有類似的看法,而第一世紀亞力山大的猶太人腓羅更用「道」來表達上帝與物質世界的橋樑。但是,我們亦要注意到使徒保羅在書信中,也運用類似的話談論耶穌基督(林前八6;西一15至18)。
在約翰的著作中,我們可看到他談論這「道」時,主要有三個特點:
第一、「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約一1)
這道是在世界之前已存在,而他一方面與上帝有區別──因他與上帝同在,另一方面卻又是上帝。在這句話中,約翰所要表達的,是系統神學上所說聖父與聖子的分
別。其次,是他認為這道不是理性,也不是律法,而是耶穌自己。「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
榮光。」(約一14)
在這句話中,他引用舊約裡上帝在會幕及聖殿與人同在的背景(出四十34至35;王上八10至11),來解釋耶穌生平的意義。這聖殿的主題,在約翰福音及啟示錄都一再出現:在約翰福音的記載中,耶穌的身體便是聖殿(約二21),他會流出以西結所應許的活水江河(約七38;結四十七1至12),最後還要真正的住在人間(啟廿一3)。
另一方面,他更強調這「上帝與人同在」的耶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約翰福音中,他特別強調耶穌基督的人性:他會疲乏(約四6),會哭(約十33至35),甚至復活之後仍然有釘痕和剌傷的記號可以給人摸到(約廿27)。用他自己的話,這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的,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約壹一1)
在他身上,世人看見了上帝(約一18)。
第三、約翰所說的道,最後會以得勝君王的姿態出現,征服世上列國(啟十九11至21)。這段經文中,「誠信真實」(十一節)、「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十六節)都一齊出現,給我們看到道成肉身所要成就的終於全部實現。而這道本身,也就是以色列人盼望的彌賽亞,是在世自稱為「子」的那一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