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約伯記概論

作者
  約伯記的作者問題頗為複雜,最中肯的處理似乎是承認本書的作者不詳。
  
寫作年代
  本書的作者是誰既是一個問題,寫作年代也不例外。
  書中的語言指出本書屬早期的文獻。某些語言成分顯示著較古的希伯來文,正如烏加列的史詩所保存著的一樣。
  可能約伯本身是主前二千年代的人。若約伯記這書,或其中一部分,是那時寫成的,則本書可能是被納入聖經正典中的最早寫成的材料。約伯記最後的格式可能在所羅門時代才確定,當時也出現許多希伯來智慧文學。
背景
  約伯記屬於舊約的智慧文學。這組文獻是探討人類生活的基本問題。古時並非只有以色列人寫作智慧文學。這類文學也有來自外邦文化的,並常代表外邦人如何在異教的架構中解釋人的遭遇。
  外邦人作品在神學和哲學上並不能跟舊約的約伯記相比。其中指出生命只能訴諸命運,並認為生命是由諸神善變的旨意所操縱的。
  然而,主前二千至一千年代間的文獻,卻給我們提供了約伯記的文學背景。那就是約伯記可能為當時所探討深奧的人生問題,提供了上帝所默示的答案。這類文學又支持了約伯記乃寫於早期的論點。
內容提要
前言(一1至二13
  這部分敘述了使約伯受苦的一連串事件。書中形容約伯本是一個財主,他深切關懷和照料家人的需要。
  在天上戲劇性的一幕中,撒但出現,耶和華問他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一8)撒但的回答是:「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一11)跟著,約伯的災難便展開了,首先是痛失家人和所有財物。
   耶和華與撒但另一次的交涉,帶來了約伯肉體上的痛苦。就是這令人厭惡的疾病,引起後來的幾段對話。在這些記述中,作者都細心地告訴我們,約伯沒有犯罪。 他的妻子懇求他咒詛上帝,他拒絕了。他也抵擋了引誘,不因失去兒女而離棄上帝。然而,一連串的對話忽然間打破了這平靜的圖畫,我們聽見約伯在埋怨。我們會 懷疑,約伯是否已放棄他對上帝的信心呢?約伯3位朋友前來慰問他。他們靜默地坐在約伯身旁有7日之久,不發一言。靜默過後,他們便開始與約伯對話。
對話(三1至三十一40
一﹒第一回合(三1至十四22
  約伯因上帝讓他出生而質疑神的智慧。人生來就要受苦,為甚麼還將生命賜給他呢?約伯這樣質問上帝。
  在約伯三友中,以利法是第一個發言的人。他表面上是一位謙謙君子,實際卻是一個無情的人。他給約伯的答案是:約伯必定犯了罪,不然,他為甚麼會受苦呢(四7-11)?以利法顯然認為約伯的質疑是一種否定上帝的態度。他懇請約伯返回耶和華那裏(四8),不要再向上帝生氣,因為怒氣只會毀滅他(五2)。以利法在人的苦難中看見積極的一面,因為他肯定那是全能者懲罰人的一種方法(五17)。
  約伯回答以利法說,他生氣是有理的,因他正忍受極度的痛苦(六1-7)。他更埋怨以利法不向他施予同情,指他好像沙漠裏的河道,在炎熱、乾燥的季節不能提供水源(六14-23)。
  第二個來安慰約伯的友人比勒達,比以利法更無情。他也指摘約伯犯罪。他又指出約伯眾兒女之死,可能是由於他們曾犯罪(八4);他無情的態度於此表露無遺。
  像以利法一樣,比勒達勸約伯回轉歸向上帝(八5),保證上帝必回應他(八6)。他形容約伯所遭遇的不幸,是由於他離棄了上帝(八11-19),但保證上帝不會拒絕一個無可指摘的人(八20)。
  約伯首先以一個尖銳的問題作出回應,他說:「我真知道是這樣;但人在上帝面前怎能成為義呢?」(九2)接著他鋪陳了人在宇宙中所能看見上帝能力之威嚴(九3-12)。約伯站在上帝的大能面前,完全無法抵抗。他抗議他不能與這樣一位上帝爭辯,換句話說,他不能在祂面前為自己的清白抗辯,因為上帝的能力實在太大,使他無法對抗。
  約伯又抱怨上帝不能公平地聽他辯護,因為上帝已認為他有罪。上帝以苦難來懲罰他,證明祂並不以為約伯是無罪的(九14-24)。約伯在第十章繼續回應比勒達的指摘,並因上帝使他生存而質疑上帝的智慧(十18-22)。
  跟著是瑣法說話。瑣法同樣指摘約伯犯了罪(十一4-6)。他更羞辱約伯說:「他(上帝)本知道虛妄的人;人的罪孽,他雖不留意,還是無所不見。空虛的人卻毫無知識;人生在世好像野驢的駒子。」(十一1112)瑣法這帶有侮辱的指摘激起了約伯的怒氣(十二23),他要求上帝把手縮回,並開聲回答他(十三20-28)。
二﹒第二回合(十五1至二十一34
  第二回合的模式跟第一回合相同。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繼續指摘約伯,說他的厄運全因犯罪所致。然而,他們開始堅持自己的主張,不再像第一回合的對話那麼直接回應彼此的論點。
三﹒第三回合(二十二1至三十一40
  在第三輪對話中,只有以利法和比勒達發言。他們指摘約伯犯罪的措辭變得更尖刻。以利法說:「你的罪惡豈不是大嗎?你的罪孽也沒有窮盡。」(二十二5)比勒達宣告說:「在上帝眼前……星宿也不清潔。何況如蟲的人,如蛆的世人呢!」(二十五56)在這第三輪對話, 約伯所說的,比其餘兩回合為多。比勒達的言論只有6節,約伯的回答則有6章(二十六至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是重要的一章。約伯在此為他的清白而申辯。這一章聖經叫人不能再懷疑約伯的誠實。他斷言自己在道德上是純潔的(1-4節),他沒有詭詐(5-8節),沒有犯姦淫(9-12節),他凡事為別人設想(13-23節),也沒有倚靠財富(24-28節)。他以保證自己清白無罪來結束他的申辯(29-40節)。
   這樣,他們的言論開始形成一個模式。約伯在討論中漸漸偏離了他的友人。三友變得更肯定約伯受苦是由於他犯罪,約伯則更斷然保證他是無罪的。作者編寫得很 有技巧,以致讀者在三友的言論中,找不到不合正統之處。不過,我們縱然同意他們的言論,卻不能認同他們的態度。犯罪帶來懲罰是沒有錯的,但三友卻只強調這 一點。他下一位朋友以利戶,將指出受苦的另一種功用。
  在約伯為自己抗辯的言論中,我們聽到真理之聲。但我們若是相信約伯,也相信那些慰問他的人,我們便跟約伯一樣為難。我們不知道真理在哪裏。我們不知道約伯為何要受苦。
以利戶的言論(三十二至三十七章)
  以利戶是個年輕人,他聽見3位慰問者的言論(三十二3),愈來愈按捺不住。他對自己的輩分十分敏感(三十二6-22),但在他的話語中,反映 了他對受苦的理解,比其餘人更成熟。
  以利戶強調受苦是一種懲罰(三十三19),這懲罰反映了上帝的慈愛(三十三29-33)。這思想也見於以利法第一次的言論中(五17),但以利戶更強調了在受苦中,上帝的愛彰顯出來。不過,我們仍感到這答案並不完全。另一層面的答案就在上帝的話中表明了。
旋風中的聲音(三十八至四十一章)
  上帝在這一段落裏說話了。祂向約伯發出一連串的問題,全都與創造有關。上帝問約伯:「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裏呢?……是誰定地的尺度?」祂更諷刺地說:「你若曉得就說。」(三十八45)上帝提到海時,問約伯是誰造海盆(三十八8-11)。祂描述晨曦時,問約伯曾否「命定晨光」(三十八12)。還有其他問題關乎光(三十八19-21)、雪(三十八22-24)、雨(三十八25-30)、星座(三十八31-33)、風暴(三十八34-38)和動物(三十八39至三十九30)。上帝使約伯看見宇宙如何彰顯祂的大能。約伯默想上帝的能力時,必定感到自己是何等渺小。
  然而,這些問題並非為了使約伯感到渺小,而是要造就他,並且叫他因自己的預設而感到羞愧。這一段的諷刺尤其辛辣,我們可以想象每一個問題如何使約伯更深地埋進爐灰中。在談及光那一段中(三十八19-21),上帝問約伯:「光明的居所從何而至?」跟著說:「你總知道,因為你早已生在世上,你日子的數目也多。」在談及星座那一段中,上帝又問約伯說:「你能繫住昴星的結嗎?能解開參星的帶嗎?」(三十八31)約伯在與上帝的對話中,一直表現得頗為無禮。他曾要求上帝回答他(十三22),並曾指斥上帝不公平(十九67,二十四1,二十七2)。現在他想起全能者的能力時,便開始知道自己在宇宙中應佔的位置。
  在這一連串的問題中,叫人費解的是四十章15節至四十一章34節。上帝在這裏奇怪地叫約伯注意河馬(四十15,原文為「獸」)和鱷魚(四十一1,原文為「怪獸」)。雖然有些學者認為這些是神話中的動物,但極可能如本段其他敘述一樣,是以文學技巧描述一些龐大而孔武有力的動物。許多學者認為獸是河馬,怪獸是鱷魚。經文的上下文似乎支持這種說法。
  上帝命令約伯:「你且觀看河馬」(四十15),而在這段落的最後部分,祂問道:「誰能捉拿牠?誰能牢籠牠穿牠的鼻子呢?」(第24節)我們讀完這一段有關河馬之能力的描述後,便會有一個否定的答案。
  繼而引述的是怪獸(或鱷魚)。上帝也是先指出這種動物的力量。上帝問道:「你能用倒鉤槍扎滿牠的皮嗎?」(四十一7)祂描述鱷魚在水中打滾(四十一25),擺脫用各樣方法捕捉牠的人(四十一26)。
  這段落就以描述這兩種孔武有力的獸來結束了,而整段是上帝在旋風中所說的話。這一段充滿了懸疑。在結束的時候,讀者發現約伯已學了應有的功課(四十二12)。
   這些問題接二連三地衝擊著約伯,是有原因的。上帝要讓約伯看見宇宙並不是由他控制,乃是由上帝所操縱的。上帝迫使約伯面對祂的能力,然後認識到,他只是 那反映上帝的大能之龐大建構裏的一部分。約伯要求上帝說話,是意圖控制上帝。約伯暗指上帝不公平,就是審判上帝;他縱使不是要超越上帝,也是把自己看作與 上帝同等。上帝要求約伯面對那彰顯於宇宙間的力量,並重複他那傲慢的言語。約伯想要一個他可以控制的上帝;上帝卻要求他順服。
   約伯想要一個按著他的意思而運轉的世界;上帝卻創造了一個按著祂的旨意而運行的世界。約伯製造了一個虛幻的上帝,一個按照祂的興致去行事的上帝。當他認 識到上帝在這世界中的主權,便看見他受苦是有目的的。約伯也許並不知道那目的是甚麼,但它卻是全能者之創造的一部分。難怪約伯開始進入一個平靜的境界,並 承認上帝的主權(四十二1-6)。
  這個段落之後,是約伯沈痛的回應。他坦承上帝的能力(四十二2)。他承認那些事情實在太奇妙,使他不能完全瞭解(四十二3),他並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四十二6)。
跋(四十二7-17
  本書最後一部分以責備那些勸慰約伯的人作開始。上帝責備他們,因為他們所說的話不對(四十二7)。 這說法似乎十分奇怪,因為他們的話看來頗為合乎正統。可是,他們在最後的分析中所說的不對,因為他們對受苦的解釋,只是答案的一部分;而由於那答案並不全 面,所以是十分危險的。這種答案把上帝醜化了,好像說上帝只是一個苛刻的上帝,只會以受苦來懲罰人的罪。他們的答案並不像以利戶的答案,他們看不見在受苦 中有上帝慈愛的手眷顧。
  雖然約伯對上帝說了一些無禮的話,但上帝沒有嚴責他。經文更指約伯所說的是對的(四十二8),這顯然是指約伯在四十二章16節所下的結語。他被苦難煉淨之後,謙卑地願意服從上帝至高的旨意。
  寫作目的和神學教導歷代以來,約伯記主要的寫作目的是甚麼,在聖經研究中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不能確定本書之目的是解釋災禍的因由,因為人正期待答案時,上帝不但沒有給予合理的解釋,反而發出一連串的問題。
  有些人認為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回答義人為何受苦的問題。本書著實對這問題有不少討論,但同時也帶出了其他的問題。我們讀畢整卷書,所得有關那問題的答案,便只有那3位友人的話,及以利戶的聲明!書中為何記述那冗長的對話及約伯內心的掙扎呢?我們也許會感到奇怪。當上帝在旋風中說話,我們便發現義人為何受苦,實際上是無須解釋的。上帝只是引導約伯接受他在宇宙間的位置。
  我們似乎最好循另一進路研究約伯記。若要找出任何文學作品的中心思想,我們必須研究其序言和跋。在序言中,我們可以看見作者要做的是甚麼;在跋中,則會發現他如何理解他所作的。
   在約伯記的序言中,作者巧妙地營造一種懸疑的氣氛。作者告訴我們,約伯在道德操守上是完全的。跟著撒但對上帝嘲弄說:「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 面棄掉你。」我們不知道約伯會否棄掉上帝和否認他所信的。後來,我們卻聽見他對上帝的信靠:「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 的。」(一21)作者跟著又營造另一個懸疑的處境,就是撒但提出要使約伯受苦。在這試煉中,還加上約伯的妻子那叫他氣餒的話:「你棄掉上帝,死了吧!」我們也想知道這試煉會否毀滅約伯的信心。
  但讀到「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時,懸疑的局面便打破了。
  作者其後把約伯的友人引入故事中。作者說他們保持緘默達7天 之久。我們不知道約伯正在想甚麼。他是否仍然堅信上帝?還是已因疾病蠶食肉體而信心動搖?約伯開口說話,咒詛自己的生辰時,讀者就更加緊張。作者在我們心 中提出了一個問題:約伯會否持守他的信仰呢?有時,我們認為他會持守信仰。約伯曾有好幾次作出信仰之肯定。他說上帝必會為他辯白。約伯記中一個偉大的確信 可見於十九章2527節:「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上帝。我自己要見他,親眼要看他,並不像外人。」另一些時候,約伯又顯得對上帝在宇宙中的管治極之疑惑。約伯的態度仍是懸而未決的。
  從對話中,我們可找出約伯掙扎的模式。那是他情感上極大的掙扎,他從絕望的深淵中說話,也從得勝信心的高峰說話。
   在跋中,那懸疑打破了。約伯所經受的試煉,不單沒有破壞,更沒有腐蝕他的信心。他以謙卑的信心,經歷了得勝。他可以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 意不能攔阻。」作者的目的是明顯的。最初他提出一個問題:「在試煉中,約伯的信心是否仍然堅定呢?」對話部分使這問題更顯懸疑;在跋中,我們終於得著答 案。約伯在苦難中仍堅守對上帝的信心。
  我們知道約伯的信心是真實的。
  那麼,約伯記便是一篇關乎信心,以及受苦對信心之影響的論文。這論文放在一組獨特的聖經書卷中,它們都與這兩種觀念有關。這重要的教訓也見於哈巴谷書的預言中。先知對於他從周遭所見的不公事件發出控訴(哈一1-4)。上帝要使用亞述人來懲罰先知所譴責的惡事,先知卻加以阻止(哈一12-17)。跟著,上帝在這苦況和不公平的環境中說話。「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雖然遲延,還要等候……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哈二34) 這裏譯作「信」的希伯來詞彙暗指信心中的恆忍,應譯作「堅貞」。整段經文指出真正公義的人,雖然在上帝似乎延遲施行公正之時,仍保持對上帝忠心。他也許不 能完全理解上帝在歷史裏的作為,但他仍深信上帝那美好的計劃和智慧的供應是不會消失的。這關乎信心的教訓,是聖經中對信之整全教導的一部分。信心不靠行 為,乃是完全靠賴上帝。
  這種信心與受苦之間的關係,也見於新約中,雅各書一章12節把試煉和堅貞結連起來:「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參彼前一3-7)上述經文指出試煉能考驗人的信心是真還是假的。不真實的信心不能忍受苦難的試驗(太十三2021)。那麼,約伯記便是關乎信心的織錦畫。它把信心與試煉連結起來,並描繪出真信心的本質──真信心是不會因受苦而破滅的。
   在約伯記這豐富的書卷中,還有其他原則。書中指出罪會帶來懲罰。約伯三友的話中,也有其真理,那是聖經所確證的。然而,那只是受苦在生命中小部分的意 義。書中也指出受苦有教導作用,因為那是從全能者而來的一種磨練。上帝在旋風中的話,讓我們曉得受苦是萬物架構的一部分,我們必須順服於創造者的智慧中。 上帝在這段落裏親自彰顯祂自己。約伯因而可以說:「現在親眼看見你。」(四十二5)在試煉中,我們需要一位與我們親近的上帝, 過於一套關乎罪惡的理論。書中強調的另一點,是受苦對於產生真正的義所發揮的功能。雖然約伯記一開首便描述約伯是一個義人,但他的義卻缺乏了由受苦所衍生 的特質。本書結束時,約伯已變得更謙卑,他看見自己在宇宙中的位分,並且順服於上帝的智慧中。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