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新約與舊約的關係

 
    歷代以來,聖經學者對新約和舊約的關係都有不同的見解。這些見解也直接或間接的形成我們評量新約或舊約權威的因素。約有以下三個不同的態度:

A.高舉新約

一.馬吉安主義(Marcionism, 公元140):初早期教會的馬吉安認為新約和猶太人的經典(舊約)沒有關連。他認為舊約的神是一個「造物的神」,只會用律法來管轄人,而新約的神,耶穌的父,是一位滿有慈悲恩典的神,因此在他所編的“正典”(canon)中沒有舊約聖經和許多含猶太背景的新約部分。

二.哈那認為舊約是今日基督教聖經的「寄生蟲」,是教會傳統所遺留下來的。

三.布特曼認為舊約的歷史是一個「失敗的歷史」,對基督教來說,舊約不再是“啟示”。後來,包加特(F. Baumgartel, The Hermeneutical Problem Of The O.T. (1963), p.151)也認為今天的教會可以不需要舊約而一樣可以“生存”。

B.高舉舊約

一.盧樂兒認為舊約才是真正的聖經,而新約只是舊約的“一些附註解釋”。聖經的主題應是“神的國度”,只有從舊約中才可見到這主題。從舊約才可以見到彌賽亞,而耶穌只是“神的緊急補救”。

二.威色兒說從舊約才可清楚見到基督:舊約告訴我們“甚麼是基督”(What Christ Is ),而新約只指明“基督是誰”(Who Christ Is)

C.認為新舊約有密切的關係

    羅利提出這意見:「舊約常常向前瞻望,新約卻常常向後看」。又說:「它們兩個是那麼的密切。如果沒有舊約,新約不能看得懂,如果沒有新約,舊約也不能明白。」

  約有六個論點支持這意見:

一.歷史的延續(Historical Connection):神對祂選民的歷史卻從舊約延續至新約。更進一步,神的「救恩歷史」(Salvation History) 說明祂對拯救計劃只有一個:新約中的「真以色人」代替了舊約中的以色列選民。

二.詞句相同(Vocabulary Connection):許多新約裡的用字都是從舊約而來,或包涵了舊約中用字的意義。如果沒有舊約,新約許多神學字眼就難找到根源,也會失去了它們的意義。

三.主題連續(Themes Connection):巴萊特說:「舊約中的每一個重要主題都可以在新約中找到,甚至可以找到答案」。從布魯師名著「新約中舊約主題的發展」 書中列出各主題如創造、應許、信心、揀選、聖潔、愛、罪、赦免、審判、拯救、末世、彌賽亞觀、神的子民、餘民及其他等等,這些主題在新約繼續得到發展。而「約」 這主題常被稱為是開啟“新舊約微妙關係”的金鎖匙。

四.預表(Typology Connection):不難發現許多舊約中的人物、制度和歷史事件成為了「預表」(Types/Proto-types),而在新約中找到它們的「實體」(Anti-types)。當然,歷史實事成為預表解釋法的最基本條件。

五.應許-實現(Promise-Fulfillment Connection):許多舊約中的應許似乎是開放著的,或預言是“雙峰”的。在新約中找到了這些應許或預言的實現情況。

六.新約應用舊約經文(N.T. Use Of The O.T.):新約直接引用舊約至少有二百五十次,而間接引用至少有一千次那麼多。許多時候,新約中的舊約引用經文成為了新舊約神學各連續主題的「證據」(Proofs)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