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新約神學基督論之耶穌的神性


    我們將藉著各基督的名稱來探討他的神性。

彌賽亞/基督

1.彌賽亞(Messiah)在希伯來文就是受膏者。對希伯來人來說,這位受膏者也是要來作他們的君王,拯救他們脫離敵人的統治。新約希臘文聖經選用「基督」(Christos)來翻譯這希伯來文字,但是希臘文字也含有「救世主」的意義。這正符合了初期教會所要表達的信息。

2.舊約曾預言彌賽亞的時代要來到(參賽26-29;40ff;40-48;12;2:28-3:21),雖然沒有清楚的說出受膏者的身份。另外,王帝和祭司均被稱為受膏者(撒上24:10;26:9),但是他們皆不是以色列人所等待的彌賽亞。

3.在兩約中間期,彌賽亞的觀念強烈地被猶太人發展。他被形容為一個政治上的彌賽亞,並要在地上建立猶太王國(所羅門詩17-18)。這位彌賽亞也會在「末世」來到猶太人當中。他的到來也等於末世的開始。

4.昆蘭人的教導含有兩個彌賽亞:君王式彌賽亞、祭司式彌賽亞。

一.符類福音的描述

1.彌賽亞要降生在伯利恆(2:3-14)。這應驗了舊約的預言(5:2)

2.基督是王(27:12-17;23:2)。這正符合彌賽亞為君王的意義。

3.秘密的彌賽亞(1:25,34,44;3:12)。雖然耶穌多次在行神蹟後禁止人把他的彌賽亞身份公開傳講,但是這作法是出於當時的局勢,一方面是他還未完成他要顯示的彌賽亞身份,另一方面免得公開後許多工作被攔阻了。

4.彼得認耶穌為基督(8:27-30;16:13-20;9:18-21)。耶穌拒絕成為政治式的彌賽亞,反而實現了那受苦式的彌賽亞的預言。大祭司問耶穌是否是那受膏者基督(14:53-65;26:57)

二.約翰文件的描述

1.約翰直接翻譯出亞蘭文彌賽亞為基督(1:41;4:25)。可以說符類福音對彌賽亞觀念的表達是含蓄的或秘密的,但是約翰福音一開始就指明耶穌是那盼望許久的彌賽亞。

2.彌賽亞是以色列的王(1:49;12:13;19:3,19)。我們清楚的看見新約對彌賽亞的表達是含雙重身份的:榮耀的彌賽亞君王、受苦的彌賽亞僕人。可是約翰對榮耀彌賽亞君王的表達比較重。

3.彌賽亞要來到撒瑪利亞人中(4: 29f )。耶穌也直接回答他就是那要來的彌賽亞。

4.基督來時要行許多神蹟(7:31)。這些神蹟成為這新約時代的記號(Semeion),要求人辨別認出誰是彌賽亞。

5.耶穌是基督(約一4:3;5:1;cf.約一1:3;2:1;3:23;4:2;5:6;5:20)。相信這是第一世紀尾亞西亞教會清楚的表達。 


約翰的「道」

    不能在此詳細討論。但是它的背景,無可置疑的,是從舊約的dabar Yahweh (神的話:創造與啟示的話)發展得來。約翰福音中的「道」有五項重要的神學意義:

a.先存性(太初有道),說明一有時間開始時,道已經存在了。
b.神性(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
c.道是創造的工師(上帝藉著這道創造世界)
d.道成了肉身,並且住在(住棚,含有暫時性的意義)我們當中,
e.道在肉身中向世人啟示,因為他是世界的光。

秘密的彌賽亞(The Messianic Secret)

在福音書中,尤其是馬可福音書,耶穌使用彌賽亞這銜頭時的談話常令學者們迷惑。因為耶穌行了神蹟之後,就嚴嚴的吩咐蒙醫治的人,不可把他的身份告訢別人(1:43,34;3:11;5:43;7:36;8:30;9:9)。這些囑咐就是「秘密的彌賽亞」的神學基礎。學者相信這是耶穌在生時,因為還沒有復活而人們不能完全明白這彌賽亞身份,所以要求當時的人保守這身份的秘密。曾有聖經學者認為耶穌在世時的身份是一個「無彌賽亞」的身份(nonmessianic)。我們反對這理論,認為這是沒有根據的,而耶穌這樣作是因為不要當時的猶太人對 那 君王式的彌賽亞身份過份注重。                     

三.保羅/初早期教會的描述

1.基督的復活証明了耶穌是彌賽亞,是「主」(Lord, 舊約的Adonai)基督(2:36)。基督是耶穌的名稱,跟隨著被稱為基督徒。

2.引用舊約証明基督是彌賽亞(4:26=2:2)。這是早期使徒們力爭的信息。

3.保羅對彌賽亞的解釋有不同的層面:耶穌已經復活,他是一位受苦的基督,彌賽亞的工作已完成,他帶來了一個屬靈的國度,他是這國度的君王,將來會審判這世界。(17:16-32)

四.希伯來書及其他書信的描述

1.祭司式的彌賽亞(5-10)(見本文後「大祭司」有詳細的解釋)

2.受苦的基督(彼前2:21-25)。相信這是福音書以外,對賽53章最清楚的表達。

3.基督被形容為榮耀的羔羊。有敵基督與他對敵(17:1-13),但是一天羔羊必得勝(17:14-18)。最後,這敵基督在末日將被審判(20:7-1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