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使徒行傳結構和內容


掌握使徒行傳全書的最好方法是依循其本身結構研讀。就路加著作的結構而言,可有幾種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內容和情節的探索上也各有其方法,各有其貢獻。

全書記載演講共24篇:

1. 彼得9篇:1:16-22; 2:14-36; 3:15-26; 4:8-12;5:29-32; 8:20-25; 10:34-43; 11:5-17;15:7-11

2. 保羅9篇:13:16-41; 14:15-17; 17:22-31; 20:18-35;22:1-21; 24:10-21; 26:2-23; 27:21-26;28:17-20

3. 迦瑪列1篇:5:35-39

4. 司提反1篇:7:2-52
               
5. 雅各1篇:15:12-21
        
6. 底米丟1篇:19:25-27

7. 以弗所城中的書記1篇:19:35-40

8.        非斯都1篇:25:24-27

使徒行傳自然地分為兩部分:一至十二章為一部; 十三至二十八章為另一部。粗略地說,第一部分可作「彼得行傳」看;第二部分可作「保羅行傳」看。「彼得行傳」當然以彼得為中心,他創議揀選門徒來代替加略 人猶大的使徒職分(第一章);五旬節講道(第二章);在聖殿向猶太會眾宣講瘸子得愈的原因(第三章);在猶太公議會為基督教信仰辯護(第四章);領導使徒 行醫佈道,並為使徒代言(第五章);在撒瑪利亞領導教會與行邪術的西門抗爭(第八章);藉哥尼流將福音運動推向外邦(第十,十一章);被希律王迫害下獄, 卻又靠上帝的幫助得從監禁中脫身(第十二章)。

  這一部分主要記敘彼得的事,但也間有旁涉,如記司提反在公議會辯護和殉道的經過(第六、七章);記腓利在撒瑪利亞佈道並為埃提阿伯太監施洗的故事(第八章);記掃羅迫害教會又改變歸主的事(第九章)。

  使徒行傳第二部分的主題,是福音如何藉保羅 的佈道傳向外邦的故事(第十三至二十八章)。所記主要是三次宣教旅程,每次都使福音的種子在一片新拓的土地上開花結實,從而使早期教會宣教的工作得以迅速 擴大。保羅的生平與佈道以在耶路撒冷被捕(二十一,二十二章)、在該撒利亞繫獄(二十三至二十六章)、被航解羅馬(二十七,二十八章)三事為高潮。

  保羅的同工巴拿巴於第一次宣教旅程時,與保 羅進入小亞細亞佈道,只居次位(十三,十四章);記保羅希臘之行時,西拉取代了巴拿巴的位置(十六至十八章)。只有一個並非以保羅為中心的插曲,即記述耶 路撒冷大公會議眾教會領袖爭論猶太與非猶太基督徒相互的關係及遵守律法的問題(第十五章)。不過,此事的緣起實際也是保羅在外邦傳道工作引起的問題。

  此外,尚有一段記保羅在第三次宣教旅程到達以弗所之前,亞波羅在那裏講道的事(13:24-28);不過,這僅是一段加插的小節。路加的著作最明顯的主題,是強調基督教傳播之功主要應歸於早期教會這兩位巨擘。

另有所謂主題分析法,也是理解使徒行傳結構和內容的方法之一。該法的依據是耶穌的應許:「……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1:8)使徒行傳被視為「大使命」的成就史,其進展可分為以下3個階段:

1. 向猶太會眾作見證,以耶路撒冷為重點,也兼及猶太鄰近地區,並北至加利利(一至七章);

2. 藉腓利、彼得、約翰向撒瑪利亞作見證(8:1-9:31);

3. 外邦作見證,先是藉彼得在重重阻困下開始(9:22-12:25),後由保羅促成大業(十三至二十八章)。

    然 而,不論用何種方法來分析使徒行傳,其一致的結論都是: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光輝巨著,一連串的事件高潮起伏,冒險及令人驚訝之事層出不窮,也不乏發人深省 的記述。例如:保羅最後被捆鎖,解往羅馬,這似乎在作者意料之外。然而即使在這事上,也可說特別是在這件事上,路加看到了有上帝大能的手在工作。保羅在羅 馬帝國的京城,「放膽傳講上帝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徒二十八31)。路加即以這千鈞之力的證言,結束了他的記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