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引用自利19:18。這是猶太人的美德。通常猶太人皆會幫助鄰舍或是同村的人的需要。耶穌在這裡所指的鄰舍比猶太人更超越,路加特別指明耶穌所指的鄰舍包括了所有有需要的人,當然包括外邦人(路10:25-37)。仇敵可能是指“逼迫教會的人”。耶穌的教導超越舊約愛的律法,並且要愛仇敵。
上帝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說明上帝的愛和恩典。
太5:48可以說是這六個對句的結論。
是引自申18:13和利19:2。這一句話指明耶穌把舊約的教導帶到真正的終點;像上帝一樣完全。
論施捨(太6:2-4)
施捨的事是猶太文化所提倡的。耶穌不是反對施捨,而是反對“吹啦叭”式的施捨,避免跨耀。
「假冒偽善」是指一戲劇中的“裝假演員”。
「得了…賞賜」是說已得了世人所給的榮耀。那從天父而來的賞賜就因此而沒有了。
「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是一種象徵式的形容,說明不必要去記得所施捨的。
論禱告(太6:5-15;可11:25;路11:1-4)
在會堂裡,禱告是由主領人帶領會眾站在聖壇前禱告。在中午,當聖殿獻祭時,就會發出呼喊聲叫眾人禱告,猶太人將會站在路邊禱告。
耶穌沒有反對站在路上禱告;他反對「站在十字路中間,又故意叫人看見」的禱告。
接下來耶穌就用例子說明怎樣禱告。
「進屋…關上門」引用自賽26:20,表示私人的禱告。門徒只需奉一位父上帝的名禱告就可以了,而且詞句也可以像以下主禱文那麼簡單。
主禱文
主教導人的禱告就好像猶太會堂的Kaddish禱告,是在每個聚會結束時的禱告:當中有一句是「願人都尊你在世間大而榮耀的名為聖,因你按著你的旨意而成就。願你的國降臨」。路加記錄主禱文是因為施洗約翰教導他的門徒禱告,而耶穌的門徒也要耶穌教他們禱告。
「我們」也說明這禱告是教會的公禱。
主禱文中共有七個要求,路加沒有第五和第七個要求。馬太的主禱文是由一個開頭句加上三個雙語句(2-3、4-5、6-7)組合而成。
1.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2. 願你的國降臨。
3.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4.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5.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6.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7. 救我們脫離兇惡。
「我們在天上的父」是使用希伯來話或亞蘭文禱告時的第一句話。
「尊你的名」敬畏上帝和服從上帝的旨意,因此準備衪的國降臨。
「衪的國降臨」就是說明上帝的旨意或主權施行出來,特別指在人類歷史中上帝的主權被彰顯。
「旨意…行」(路加沒有這一句)說上帝在人類歷史中繼續工作。
「日用的飲食」由向上帝的要求轉向人自己的要求。
「今日」(馬太),「每一日」(路加)是亞蘭文的“今日和明日”的意思。
「免我們的債」亞蘭文的“債”常用來指“罪”,因此路加使用「罪」這個字。
「試探」猶太人的禱告中常提起說不致引他們進入罪。
「兇惡」或「惡者」可能指魔鬼或惡人的逼迫。
接下來是以“榮耀頌”來作結束。路加沒有記錄這一句。(見代上29:11)
太6:14-15節似乎不適合這裡的談論。要補充較前使用「債」這字並不可以完全表達「罪」的意思。
論禁食(太6:16-18)
猶太人在特別的節日常有禁食,一些人也常在平日(星期一和四)有禁食。基督徒也常在星期三和五有禁食。耶穌並不反對禁食,而是指責「假冒為善」、「故意叫人看出」的禁食行為。目的是要教導門徒怎樣禁食。
論真財寶(太6:19-21,路12:33)
之前(太6:1-18)曾提起「賞賜」的事,因此這裡也談什麼是真正的賞賜。
在那時,地上所積的財寶有名貴的衣服,這些是蟲可以蛀咬的,和值錢的具皿(銅鐵所作的用器),這些是會引起賊來偷的。天上的「財寶」:猶太人認為是將來的天國裡得主的賞賜,是不會壞,賊也偷不到。
「財寶在那裏…心也在那裏」說明一個人認為重要的財物,心就會留在那裡。目的是教導信徒要對上帝專一服從。
論心裡的光(太6:22-23;路11:34-36)
在路加,這一段是連接“作光”的討論(見太5:15)。可能馬太是因為之前曾討論“生命的方向”而把“心裡的光”排在一起。
在舊約,眼和心代表一個人的意志和生命方向(見申15:9)。「亮了」原文是指專一的服從(詩101:2「完全的心」)。「全身光明」在亞蘭文是指「全身發光/發出榮光」的意思。只要一個人的“生命的方向”不是在於上帝,就會進入可怕的黑暗。
論專一的事奉(太6:24;路16:13)
在路加這段經文是出現在“不義的管家”之後。馬太似乎是為前兩個討論作結論談話。
「事奉」是服侍。當時奴僕的服事,也只能服事一位主人。「瑪門」猶太人指財利。說明信徒不可能專心的事奉上帝又事奉金錢。
論憂慮(太6:25-34;路12:22-32)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和在教會內的信徒來作比較; 說明那是屬世的。
「他的國」是指上帝的主權和旨意的施行。
「他的義」是指遵行上帝的旨意過義(聖潔)的生活。
這段的結構也是猶太人的辯論形式: 先是一個前題,然後是上帝學的解釋,接著是兩個例正來說明這辯論。
「也怎樣被論斷」是指上帝的審判。按照猶太拉比的說法,上帝按照兩種“量器”來審判世界- 慈悲和公義 (Lev.R.29:3)。
「刺」希臘文是指細小的乾木削。「樑木」是指支持建築物的大木方。這裡諷刺的說,如果你沒有能力拿掉自己的缺點,就不要去指責你弟兄姐妹的過錯。
論偏見(太7:6)
外邦人所養的狗是猶太人所卑視的。指明門徒不可以亂把「聖物」給那些不尊敬和不欣賞的人。不能確定「聖物」指何物:有指福音、有指屬靈的東西。信徒必須如前所教導,小心衡量以後,才決定否要把聖物給這些人。
論禱告(太7:7-11;路11:9-13)
在路加福音,這段經文是緊接主禱文和夜裡向朋友祈求的談論之後; 這比較配合路加的上下文。
「祈求…尋找…叩門」說明那種的恆切和堅決。這祈求也指明是那種「父–子」的關係。
金律法(太7:12;路6:31)
聖經學者們稱這為“金律法”。總結了「律法和先知(也就是聖經)的道理」。可反映出耶穌所提出的律法是積極性的。
兩條門路(太7:13-14;路13:23)
兩條門路的觀念可以在申30:19和耶21:8中找到,也是猶太教和基督教會常用的觀念。在猶太文件中它是用來教導初信班的人。進了窄門的人就是進了天國,也是進入永生。進「窄門」有意指明門徒進入天國是要準備付代價的,並且是全心全意地走永生的道路。
論假先知(太7:15-20;路6:43-45)
這談話為當時教會提供了辨認假先知的方法:就是從他們的果子認出他們來。
假先知是指在教會中的假先知。主有預言他們的來臨(太24:11,24)。在《十二使徒的教導》一書中注重辨認假先知的教導。假先知很容易被當著是善良的綿羊,但卻是「披著羊皮的狼」。
果子,也就是指他們的行為。《十二使徒的教導》中說:按他們行為的好壞,真和假先知可以辨認出來。
論真假事奉(太7:21-23)
「當那日」指末日審判的日子(瑪3:17-18)。
「主」是門徒對耶穌的通稱。也是當時教會中對耶穌基督的稱號。相信當時有許多人常說「主啊」的人不一定是真的信徒。
遵行天父旨意,應該是指遵守耶穌的教導:登山寶訓就含有這些教導。
兩種根基(太7:24-27;路6:47-49)
整個登山寶訓是以一個兩種根基的比喻(路加這樣說)來作結束。重點在於聽道要行道。聽懂的人,就是聽道會行道,就如把房子建在磐石上。
磐石在這裡是代表耶穌的教訓,把根基建在磐石上就是說要門徒服從這些教訓。
結語(太7:28-29;路7:1;可1:21-22)
每一個談論都有清楚的結語(太11:1;13:53;19:1;26:1)。
耶穌的教訓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猶太人)的文士一般常引用許多拉比的話:耶穌教訓是直接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不像文士們必須:「按某某拉比所說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