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研讀舊約的困難


  許多信徒讀舊約時,有些卻勉為其難的讀下去,覺得艱澀枯燥。讀聖經時有意無意的回避,單單的研讀新約。其實舊約不但是上帝的默示,對我們且有重大的意義,不應忽略。

  我們先來看研讀舊約的困難,也許能幫助我們對症下藥。研讀舊約困難至少基於下列十二個因素︰

  1、信息供應少

  一般傳道人講道或查經聚會等較少用舊約主題或課題,結果信徒接觸舊約機會不大,故不但對舊約感到陌生,其中一些難明白的地方亦無從解明。

  2、篇幅相當長

  舊約較新約至少長一倍以上。要讀完舊約三十九卷書,費時費力。信徒一踏上讀舊約的路,就發現此路漫長,走了多時還不到盡頭,又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不久後便停頓在路邊休息,一躺下便乾脆不讀下去,而轉讀新約了。

  3、歷史很久遠

  舊約的歷史非常長遠,自創世至亞伯拉罕之年日已有悠久之歷史,而從亞伯拉罕至瑪拉基共有一千六百多年;洪水至瑪拉基則有五,六千年。其間民族的興衰,國際的演變,人物、地名及宗族的名譜又多又複雜,令人有目不暇給的困難,以致興趣易失。

  4、宗旨又獨特

  舊約每卷書都有各自獨特的宗旨與目的,所以每本書的歷史都是經過選擇及加上解釋的,所以有些地方信徒盼望要知道的資料卻找不著;有些資料卻不明白作者為什麼那樣詳細的記錄下來。若讀者能明白每卷書的宗旨及目的,有些誤解可以冰釋;有些困難可以迎刃而解;興趣也會倍增起來。

  舉例來說,歷代志上一至九章的家譜對今日信徒也許沒有什麼意思,但對猶太人卻很重要,因為宗族譜,祭司譜及王譜沒有間斷,就顯出上帝沒有放棄猶大國或離開大衛家。上帝要以色列成為祭司國(出19:5-6)及彌賽亞國(撒下7:16),使以色列能引全地歸順上帝。又列王紀與歷代志為歷史書,但因宗旨不同,記載歷史的重點便有很大的分別。列王紀指出以色列國(王下17:22-23)及猶大國之滅亡(王下24:2-3)全因百姓不聽上帝藉眾先知所說的話,是以兩卷書多記先知的事蹟(如以利亞,以利沙及其他)。歷代志則指出亡國原因是百姓不尊重聖殿也是一個宮殿與聖殿的關係。那個寶座尊重聖殿,那個國祚必定長久,反之則急速敗亡,是故歷代志作者很強調聖殿的功用。他用很多的篇幅記聖殿的建造、祭司的資格、獻祭的手續、務求詳盡,而先知的事跡,尤其以利亞及以利亞的英雄偉跡則簡略稍提或全然刪掉。這是因宗旨之起因,信徒閱讀這類書卷若不知曉它們的重點、宗旨,便看不出內容的來龍去脈,很容易產生混淆的感覺。

  5、著眼點不同

  如上點所提,舊約的歷史是選擇性及闡釋性的,所以舊約的歷史與世界史在性質上甚有差異。世界史的記錄是純以報導史事為目的(雖然有些世界史的書本亦附有作者的評論,但這樣已脫離純史的範圍與性質了。按理來說,世界史該是純報導性質的),但聖經史卻完全不同。舊約史是選擇性及闡釋性的,是按照作者的宗旨而撰著。所以作者在搜集資料時便以其著述之宗旨而作取舍,又透過他的領會才下筆。讀者若在這方面缺乏一些基本的導論,必會感覺舊約是枯燥與艱深的。質言之,舊約史有三大撰述的重點︰

  1. 上帝的救恩

 

第一主題可稱之為恩慈與救贖 。舊約史的首要性質是救恩史,是上帝在人的歷史中救贖世人之心意的顯示,及救贖行動的選例記錄。這記錄雖並不完全,然而其救恩主題卻是相當明顯的。這救恩史始自亞當時代(始自創3:15,俗稱 第一福音 。這是一個救恩應許,上帝以這應許 作祝福與管治世人的藍圖,故有學者則以應許為整本舊約的主題),自此之後上帝的救恩計劃在塞特時代,挪亞時代,亞伯拉罕時代,摩西時代,約書亞時代,士師時代,王國時代,被擄時代,而至歸回時代,在每時代中,舊約的主旨便是要將上帝在歷史中的救贖工作表明出來。舊約的表明方法非像現代人的表明法靠觀念,靠理論。他們的表明法乃靠行動、作為、歷史、宗教節期、象徵動作、異象預兆等。

  2. 上帝的揀選

 

第二命題亦可稱作 救恩與選民 。接上點這救恩史的表顯乃藉著一個民族透露給世人認識,這就是希伯來族的以色列民。在上帝選召亞伯拉罕時,可見其救贖的計劃是一個揀選的恩典。上帝要藉著亞伯拉罕的後裔使萬民蒙福(創12:2-3)。這揀選明顯地是從亞伯拉罕的一個後裔以撒及其後裔表明出來,而至基督,那最合上帝心意的後裔(參加3:16)完成上帝的救贖大工。保羅在羅11章詳細地闡釋舊約的揀選救贖史。羅11章可說是基督徒的哲學史觀的主要經文之一(其他參林前15:20-28; 啟11:15-18)。可見舊約史是揀選救贖史。讀者在這裡有了初步的概念,閱讀舊約時的心境便活潑起來。

  3. 上帝的國度

 

第三重點亦可稱為 選民與國度 。上帝的救恩藉著一個民族使全地蒙福,故這民族是一個特別蒙恩的民族。上帝選召他們,在埃及鍛煉他們對上帝的信賴,藉著摩西領他們到西乃山腳,與他們立約,將他們建立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子民(出19:6),又頒布律法,管治他們,使他們成為一個神治的政體,是一個神治的國度。所以選民史也是神治國史。上帝給他們律法,一面指出他們是一個上帝律治理之國,一方面表彰神對他的選民國屬靈的道德要求(律法中的屬靈與道德律),是上帝管治他們的大憲章(國法)。這屬靈與道德律的背面便顯出上帝屬靈、道德與聖潔的本質。上帝又給他們民治律,使他們以上帝為本自治。最後給他們宗教律(如獻祭、節期、帳幕),以示他們是屬上帝的選民,分別出來歸與上帝的聖潔之民。

 

利未記所記極繁瑣之律就是提醒他們,叫他們一舉一動也要顯出屬上帝的標志,也藉著清潔之律顯出他們是與眾不同的國民。他們的國祚全在乎他們對上帝的律法上之要求是否完全忠順。

 

舊約的歷代志便是一個明顯的舉例,指出國家寶座的長久在乎它與聖殿(代表敬拜)的關係如何;列王紀則指出國祚的長短在乎寶座對上帝的律法(透過先知)的關係如何。可見舊約史是有重點的,明了了這三大中心,研讀舊約的趣味便會倍增了。

  6、文化有差異

  猶太人的文化自創一格,與一般國家文化相異的地方甚多。讀者讀起來會覺得與自己沒有切身關係。另外舊約聖經亦提及許多不同的外邦文化,如非利士、迦南、埃及、敘利亞、巴比倫、波斯等,使人讀之有如置身大千世界。

  舉例來說,猶太人的立約文化,不但影響他們人與人之間的表現,也解釋一些舊約重要的神學思想,例如︰鹽約(民18:19 ; 代下13:5),鞋約(得4:7)和血約(創15:10,18)所表示責任的輕重就不同了。

  7、文體太廣泛

  舊約裡面的文學尤如一個極大的萬花筒,多彩多姿,集世界文學之體裁於一身。各類的文學體裁與格式,皆能在舊約中找到實例。諸如格言、敘事文、寓言、象征文、散文、隱喻文字、辯論、詩歌、自吟自語、預言文字、講道集等應有盡有,蔚為奇觀。一般信徒缺乏文學方面深入一點的修養,研讀起來就會特別困難。

  8、題材多重覆

  舊約有甚多書卷之題材是很相似的。若一口氣讀下去便會產生一種 疲倦 的心理,比方詩篇和箴言的內容,甚多地方是千篇一律的。若要一口氣把 詩 箴讀完便會覺得沉悶。又大先知書中如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等,當中許多講道的主題是重覆的。可是他們卻分開了數十年方講完所記的材料,在數十年的事奉中,他們講道的內容難免有重提的必要,當時的听眾便覺得新鮮。所有大小先知書大部份內容都是講道集,多有重覆,就是這個原因。

  9、 神學觀念專

  舊約內的記載雖主要是歷史,但如上文所提,這不是普通史,而是上帝的工作史。在上帝的活動中又有甚多專門的神學觀念,若在這些方面缺乏一些基本的訓練,舊約有些地方便不易明白。例如︰約的觀念,國度的觀念,恩典的觀念,默示的觀念,彌賽亞的觀念,末世的觀念等。有些神學思想深藏於猶太人的文化背景裡,若不是猶太人,也不能清楚觸摸到他們領受的心情。舉例來說, 國度對猶太人來說是一個地上政治性的國度,這思想源自上帝對大衛的應許(參撒下7:16),所以他們對應許的感受與盼望,與我們外邦讀者當然大有不同。這是我們覺得舊約不很切身的原因。

  10、倫理觀異常

  舊約所表露的倫理觀與新約的有甚多不同之處,叫現代人更難領會,實例不勝枚舉,如在約書亞記中,喇合以撒謊而蒙恩(2:3-6;6:25;參來11:31);上帝吩咐以色列人在攻取一些外邦城時,要將全城男女老幼,家禽牲畜,殺得寸草不留(如8:24;10:40;11:11等)。表面看來,這是甚難理解的。詩篇中有很多咒詛詩,內中詩人所表達的怨毒(如137:8-9)亦甚難了解。除非我們對外邦人的背景,甚至整個舊約的神學有相當的認識,否則不易明白。一般信徒往往因這些地方便裹足不前,以致其他的舊約部分也沒有興趣去讀了。

  11、表達不盡同

  舊約作者表達一個觀念的方法與現代人迥異,舉例來說,羅11:11所討論的是猶太人傳統的觀念,亦即舊約已有的觀念。跌倒一詞是指人被上帝棄絕,失腳則表示人的不信,他們的失腳是要他們跌倒麼就是因他們的不信,上帝便棄絕他們麼的意思。另外,舔塵即降服;羞愧意即失望(賽49:23),他們失望時有羞愧的心情;成聖非指生活上的聖潔,而是地位上的與前不同(已交給上帝了;出40);煙火表示上帝的臨格(創15:17);站立即事奉(民16:9);走來走去表巡視(亞1:10);脫鞋意表尊敬(出3:5);從早起來即從起初的時候(耶7:25);打五六次意完全勝利(王下13:19);等例子不勝枚舉,明白這些文學特徵著實提高研讀舊約的趣味。

  12、應用性不易

  舊約內容表面看來似與現代人的生活沒有什麼關係,不能應用,讀起來容易令人覺得枯燥。舉例說,創世記前十一章雖有部分與全人類有關,由十二章開始,大部分的記錄則似只關乎亞伯拉罕私人軼事及家族瑣事;出埃及記幾乎全部與現代人無關。至於以色列人的誡命(道德性),律例(宗教性),典章(民治性)等的規條,除卻一些道德律現代信徒還可以應用之外,整體說來極充滿當時國家民族的生存意識,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似乎脫節。至於大小先知書,大部分皆為針對當時國家之流弊,與我們又缺乏切身感,只有部分智慧書中之內容也許覺得有用(難怪今日信徒除了靈修時稍為念念詩篇及箴言,其他舊約部分也懶得去摸它們了)。為了要應用舊約,一些人便在釋經學上犯規,靈意解經就是其中一個結果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