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耶穌呼召門徒


約翰並沒有詳細記錄耶穌受洗的事(3:21-22;3:13-17;1:9-11),但是卻有提起耶穌受洗時聖靈降臨的情形(1:32-34)
 
使徒約翰也說出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的真正含意,就是這証明了他是上帝的兒子(1:34)。不知約翰如何知道這含意,在符類福音是有天裂開發出聲音,指明這是上帝的愛子,相信約翰是聽見天裂開的聲音。
 
關於耶穌呼召門徒(1:35-51;4:18-22;1:16-20;5:1-11)的事件,馬太和馬可的記錄一致。路加和約翰的記錄不能與馬太馬可的記錄相容。引起學者建議說可能有數次不同的呼召。
 
【情節】
 
符類福音描述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一班在海邊打漁的年青人,就向他們招呼,就那麼簡單,沒有任何背景因素。
 
約翰描述施洗約翰看見耶穌走過,見証耶穌,隨後就有施洗約翰的門徒跟從耶穌去了。
 
這記述讓我們看見門徒當時不只是約翰的門徒,也指出門徒是經過約翰的見証清楚知道耶穌是誰才跟從他。
 
【人物】
 
 
按照馬太和馬可,有四位門徒。彼得和安得烈(兄弟),雅各和約翰(兄弟)
 
路加只提說彼得,雅各,約翰。
 
約翰卻提起彼得(或磯法),安得烈,一位不知名的門徒(相信是約翰自己,見約19:26;21:7),腓力,拿但業。腓力是十二使徒之一。許多學者認為拿但業就是巴多羅買(3:18)
 
【佈景】
 
關於呼召的情況,各記錄也不相同。馬可和馬太的一致。路加的記述似乎是屬於一個詳細的版本。
 
路加的記述也和約21:1-14的相似,或是與可3:7-9; 4:1相似。我們相信這是兩個不同的記述。馬可沒有說明門徒先前是否認識耶穌。路加說明門徒是聽了福音後才接受耶穌的呼召。約翰描述門徒是因為施洗約翰的見証而跟從主,或是耶穌的呼召(1:43),或是因為耶穌的神蹟(1:49)
 
【呼召的內容】
 
馬可(或馬太)是「得人如得魚」。
 
路加的是「得人」。
 
約翰是因為門徒認識耶穌是「上帝的羔羊」,「遇見彌賽亞了」,「你是上帝的兒子」,「以色列人的王」。門徒都是「來,跟從」耶穌(1:37)。跟 從一位 老師(拉比, 1:38)作為門徒是當時猶太人學生跟從法利賽人拉比求學的形式。
 
這約翰的敘述似乎是有意告訴讀者這些門徒一早是屬於施洗約翰的,後來才藉著施洗約翰的「見証」而跟從耶穌。好像有意告訴我們施洗約翰的見証是有效的,而跟從耶穌是更加值得的。一般上學者相信這次是最起初的呼召和跟從。
 
另外,讓我們發現約翰慣常的翻譯一些名詞(1:38,41,42;9:7;20:16),彌賽亞在希伯來文是"受膏者", 基督是"救主"(4:25)
 
「你們要甚麼」布特曼指任何人到耶穌面前必須先問自己這問題。相信是使徒約翰有意如此編寫,提出這特別的問題,要求當時的信徒也作如此的反應。
「拿但業」不在十二使徒之列,但是他後來出現於加利利海邊一群門徒中(21:2)
 
「摩西在律法[摩西五經,申18:15-19]上所寫的,和眾先知[先知書]所記的」就是彌賽亞。當時的猶太人對這彌賽亞存有極大的盼望,也深信這預言的人物會在末世或猶太人最需要的時候到來拯救他們,建立猶太人的理想國度。
 
「真以色列人」是真正遵守摩西律法的猶太人。也形容拿但業為「心裡沒有詭詐的人」(32:2)。這是指一個上帝接納的人,指雅各的後裔,不參與罪惡的事(27:35)。這裡提出耶穌預知的能力。
 
「在無花果樹底下」可能象徵和平和繁榮(王下5:5),真正的行為是在那裡閱讀和默想律法書。當然最主要的目的是在默想中肯定彌賽亞的到來而得著安慰。耶穌正知道他的默想,因此向他顯出他所等待的彌亞已到來了。
 
「我實實在在[amen, amen]的告訴你...」是約翰專用的詞句,共25次。意思是“真實的”。
 
「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是引用雅各所見的異象(28:12)。這裡“人子”代替了“天梯”。「人子」在當時猶太啟示文學中的意義是一位“神性”般人物(7: 13f f), 在末世衪要從天降臨, 也要得榮耀。約翰目的是要說明基督是天與地之間的媒介,把天上的福氣帶給地上的人類。
 
「是以色列的王」是猶太人對彌賽亞的稱呼。耶穌不喜歡使用這稱呼是為了避免引起猶太百姓的政治要求。耶穌曾承認他是那應許的王,但是衪的國度並不在這地上(18:36)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