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聖經的特質

               聖經是一本上帝默示的書  , 聖經源自上帝  ,

              聖經是一本人寫的書   , 聖經是人寫的書  ,

              聖經是奧秘的   ,  聖經是前後一致的(統一性)   ,

               聖經的啟示是漸進的  , 上帝的啟示有漸進性

               認識真理有多面性的可能   ,

              聖經是可靠的(infallibility)和無誤的(inerrancy)   ,

               要承認人的理智對上帝的啟示理解上是有限的  ,

書信之釋經原則

1.研究論述的邏輯發展

    有些書信中,這不是太難的事(如:哥林多書信;希伯來書),但是有一些(如:雅各書;約翰壹書)則非常困難。狄比流(Dibelius)稱雅各書為不同講章的隨意集錦,而馬學而則認為約翰壹書無法理出頭緒。他將後者分為幾個不同的段落。這兩種說法都不完全公平,只是註釋家長久以來一直在與這兩封信的邏輯模式搏鬥。

   
我相信,雅各書的開頭部分是討論試煉與信心(一l-18),接著就轉到第一個問題,即基督教的實際應用(一19-26)。這一部分從主題(一 19-26)再轉到兩個特殊的問題,偏待人(二l-13)和善行(二14-26)。接下來,第二大段是講論教導和口舌(三1-12),用迴旋的方式,一開始先講教師(三1),然後說明口舌的一般性危險(三2-12),接下來又回到教師的資格(三13-18),然後再談誤用口舌來爭戰(四l-10)與譭謗 (四11-12)的問題。接下來則是教會裡一連串的問題:自我倚賴(四13-17)、誤用錢財來壓迫窮人(五l-11)、起誓(五12)、祈禱與醫治(五 13-18)。雅各的結語是將書信中的道德問題作一摘要,並呼籲教會,要引導犯錯的罪人回歸基督(五19-20)。這封書信明顯具均質性。

   
約翰壹書比較困難,但是它是用迴旋的方式繞著基督教三個重要的「測驗」來談:道德測驗(順服)、社會測驗(愛心)和教義測驗(信仰)。這兩個例子的關鍵,是如何將部分與整體相聯,並看出各個部分在作者的論證發展中如何互相關 聯。

2
.研究語句背後的狀況

    乍看之下,這一點似乎不太要緊,但其實它不單可以決定一卷書論證的背景,也可以看出在當時歷史情境之下,這段經文如何應用於原來的讀者身上。在故事文體中,情境會在內容中說明,但是在書信內,要察覺當時的狀況,有時並不容易。究竟保羅在哥林多、歌羅西,或腓立比 的 對頭是誰,而在約翰壹書中約翰要反對誰,爭議甚多。不過按照主要經文的解釋,可以作出判斷。因此,參照近期的註釋和其他工具書便很重要。例如,有人主張, 保羅在歌羅西書中並不是在駁斥某一特定的異端,而是駁斥一般將基督教與猶太教和異教思想混雜的現象。大部分學者不採用這個看法,但若這是實情,那麼第二章 16-23節所列舉的儀式與倫理特色,就必須按照這種狀況來重新思考。這樣一來,保羅就是在舉例,而不是在描述某種實際的作法與信念。

   
費 依和司陶特討論了兩個相關的問題,即,延伸應用與無可參照的事項。他們的想法是:好好作解經,肯定聖經時代特有的生活狀況,以明白我們的狀況是否可與他們 互相參照。延伸應用,就是將經文應用到與其原意並不真可參照的現代狀況中。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詮釋者必須先作出主觀的判斷,認定某種應用是否延伸得 太過分。不過,這個原則很重要。例如,哥林多前書三章16-17節和六章19-20節講到基督徒是「上帝的殿」,又從負面講說,上帝會「毀滅」那「毀滅上帝的殿」之人(林前三17);基督徒並要在他們的身上「榮耀上帝」(林前六20)。一般都將這句話延伸至有害的食物,其實原初完全沒有這樣的意思。

    另外一個例子,哥林多後書六章14節: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常應用在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婚姻上,其實上下文的意思更寬廣,而主要是指參與異教的習俗。第一個例子很可能有 錯,因為垃圾食物、香煙等等,乃是完全不同的狀況;可是第二個例子則是同一原則恰當的延伸,不過在講道時必須說明,不相配的婚姻乃是經文的相關含義,而不 是其本身的意義。

   
無可參照的事項,指書信中的狀況不再可能出現於今日。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哥林多前書第八至十章和羅馬書第十四至十五章中論剛強者與軟弱者的經文。在西方世界,我們不再有偶像的廟,或祭拜過的肉或在廟中吃,或在市場賣,因此我們必須先找出背後的原則,然後再應用到類似的狀況中。基本的原則是:不要作出讓軟弱弟兄「跌倒」的事。然而,這不是指會觸犯律法主義式基督徒的事;而是指不要作會讓別人犯罪的事。費依和司陶特注意到三個命令:

l)不可赴偶像的筵席,因為這樣會與魔鬼相關;

2)保羅為他自己有權接受經濟支持辯護(林前九14);

3)獻給偶像的肉可以吃,但是要避免導致別人跌倒。

    第 一與第三項可以應用在今天某些第三世界的部落中,但第一世界之內卻沒有相同的情形。不過,曾經應用這段經文的事情則不勝枚舉(服飾、頭髮的長短、珠寶、美 容、電影、橋牌、賭博、飲酒、抽煙等,不過是其中的一些)。基督徒要留心,保持觀點的平衡,知道宗教良心的複雜性,避免使軟弱的信徒跌倒。以自由為炫耀, 卻損及基督的大業,是錯誤的。同時,以上所提的一些事,在某些私下的狀況中或許是可行的,但是卻要避免公開這樣作(這是「祭過偶像的肉」之原則的恰當延 伸)。

3
.注意書信中所用不同的次文體

    各種文學形式,在書信中幾乎都可找到,如:詩歌與信條、啟示文學、箴言。讀者必須仔細留意,在解釋書信的時候,應用相關文體的原則。例如,在探討不法之人(帖後二)和世界的毀滅(彼後三)時,啟示文學的注意事項就很有價值。研究提摩太前書三章16節或彼得前書三章1822節時,詮釋詩歌的規定就很有幫助。在詩歌方面,則會導出兩層解釋,一為詩歌原來形式的意義(如:腓二6-8,道成肉身的神學),一為它在書信內的意思(腓二6-11,是講謙卑的模範)。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字義解經

         字義解經  ,  用字義來解經    , 

         字句文法的觀察(一):譯本   ,

         字句文法的觀察(二):體裁    ,

        字句文法的觀察(三):結構與文法   ,

        字句文法的觀察(四):用字 ,

        字義研讀 -如何研讀  ,

        字義研讀 -讀哪些詞 ,

       文法分析─字根字義的研究─靈、魂、體的範例  ,

歷史和文化解經

     歷史和文化解經— 引言  , 歷史分析 ,

  用歷史來解經    ,  用文化來解經  ,

  用地理來解經  ,   地理背景的研究   ,

  決定聖經中的風俗是否超越文化的準則 ,

  經文受文化限制至哪種程度  , 

  不同的文化風俗如何影響經文的解釋 ,

   跨越文化鴻溝  ,  解經的時候切勿亂用聯想力

  歷史情境  , 解經的時候要了解經文的背景 ,

  解經要留意聖經各卷書的宗旨和特性  ,

  宗教習俗背景研究  ,   文化習俗背景之研究   ,

  軍事與戰爭背景研究  ,  經濟背景研究  ,

 政治背景研究 ,  地理背景研究  ,

 歷史與文化背景  , 要分辨聖經之教訓對象 ,

 研究故事經文之方法的原則 ,

 考據背景資料   ,  舊精神和新模式  ,

 背景資料的特定來源  ,

文脈與解經

         文脈   ,   上下文 (Context)  , 論述分析   ,

         根據上下文一貫的意義來解釋聖經

          要避免“兩極化”的危險   ,

         聖經的聯貫性和漸近性   ,

         上下文及以經解經  ,

文法解經

    
     經文的文法分析之歷史發展  , 經文的文法分析   ,  單字與解經   ,

      字義解經 , 以經文本身原來的字意來解釋

     聖經之用字   ,

     聖經的原文   ,  文法解經之重要   , 聖經之結構與文法 ,

    為何文法解經如此重要解經與文法  ,  文法分析  ,

    文法分析 , 要依照經文文法的結構解經 ,

認識釋經

   
  
 




    
 


   細則性的教導解釋一般性的教導   ,  榜樣與精神之別 ,

    聖靈在解經中的地位 , 解經者要尋求聖靈的開導和幫助  , 

    理論與經驗的配合  , 聖經之體裁  , 注意救恩的成全 ,

    經文只有一層意義還是有多重意義 ,

    釋經時務求將經文寫作時的客觀原義找出來  ,

    上帝藉聖靈用聖經針對人的現況說話 ,

    以經解經  ,

    整體的研讀    , 

   意義的問題  ,

     確定經文  ,    

  解經者 ,

  寓意與靈意   ,

新約解經學導論

1. 詞義界定
    「釋經學」(Hermeneutics)、「解經」(Exegesis)、「闡釋」(Exposition) 這幾個詞的意思相當接近。
    一定要區分的話,「釋經學」(Hermeneutics) 一詞含蓋比較全面性,從理論到方法、從解釋到應用,都包括在內。「解經」(Exegesis) 比較著重方法,要找出原來經文意思。「闡釋」(Exposition) 比較著重講解,使別人明白經文意義。
    或者可換一個角度來理解:
  1. 第三人稱:「它的意思為何?」(解經)
  2. 第一人稱:「它對我有何意義?」(靈修)
  3. 第二人稱:「它對你有何意義?」(闡釋講道)
    「解經」(Exegesis) 是整個「釋經學」(Hermeneutics) 的第一層,著重經文原意 (meaning)。靈修式的讀經與講道式的闡釋著重意義 (significance),必須架構在解經的基礎上,否則就是進入無法控制的主觀世界。
 
2.「批判」聖經?
    宗教改革提出「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加爾文高舉聖經的權成,推崇歷史與字義的解經法,從此為改革後的基督教奠下瞭解經的穩固基礎。「聖經批判學」(Biblical Criticism) 是近代的聖經解釋方法。它所關注的是方法。
   
    巴刻:「要把握經文說什麼 (釋經的第一步), 就需要從文法及歷史釋經的角度入手,好好明白經文的語言及體裁,並且要弄清楚它的地理、文化,及歷史背景,特別是作者與第一代讀者的生 活場景等。因此我們必須要問︰某卷書某一部分是在什麼時候寫,在哪裡寫,由誰寫,為了什麼緣故和目的來寫,以及本於什麼資料來寫等。這是聖經批判學的問 題,在某程度上也應該成為每一個讀聖經之人的問題。」《當代神學辭典》

    很不幸的,「批判」這樣的字眼引起很多不安。一般人常把「聖經批判」當作「反信仰」的同義詞。其實這是誤解。聖經批判所作的是把聖經當作古文件來考據研析,強調唯有按文法與歷史才能理解其信息。

誤解的人以為把聖經當作是古人的著作,就是不屬靈、不敬虔,因為聖經是上帝的話。但是,聖經是上帝的話,也是古人的著作;聖經的最終作者是上帝,但 也是藉著當時的人手寫下、向當時的人說話。若是把聖經當作「天書」(好像只能在神祕主義中領受),就是忽略上帝乃是選擇在人類的歷史時空中啟示祂自己。我們 都承認耶穌的神人二性,我們不會因為要強調他是完全的上帝,就否定他也是完全的人。同樣地,讓我們也確認聖經的雙重性。自由派的錯誤是否定聖經是上帝的話,讓我們不要跑到另一個極端。

聖經的確是上帝的 話,卻是用人的語言寫成,也置身於人的文化中。聖經的真理是包藏在古希伯來和古希臘的語言和文化之中。聖經不會自動跨越文化隔閡來陳述其意。讓我們既尊重 聖經的權威性與無誤性,又嚴謹地考據研析,好明白上帝的信息。我們要用禱告的心讀經,也要用文法歷史解經。
 
3. 不講究「生命」?
    按著一定的程序和方式有系統的來解經,並不排斥其他方法 (例靈修默想),更不是排除聖靈的工作。

   
其實,有系統的方法並不只限於解經時用——農夫種田、麵包師烤麵包……,並不是光靠禱告,都是依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去做,才有把握得到預期的效果。
 

論述分析

一段談話或「論述」(discourse) 是由許多「命題」(proposition) 所構成。「論述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就是分析這些命題之間的關係,目的是要明白作者的思路。

命題 (proposition) = 主詞 (subject) + 述語 (predicate)

何謂「命題」?命題是對一個人、事、物 (主詞) 所作的陳述 (述語)。 所以每個命題必定有主詞和述語兩部分。例如,「亞伯拉罕」不是一個命題,因為我們不知道作者要說亞伯拉罕甚麼;「亞伯拉罕相信上帝的應許」「亞伯拉罕生了 以撒」「亞伯拉罕成為信心之父」,每個都是一個命題,都對亞伯拉罕作了一個陳述。主詞和述語都可以很複雜,例「以色列的先祖亞伯拉罕到一百的時候 才從妻子撒拉生了以撒」還是一個命題,它最基本的陳述還是「亞伯拉罕生了以撒」,其他只是補充、澄清、修飾、潤色這個基本陳述的。
步驟一:分離命題 (Isolate the propositions)

所以論述分析首先要把每個命題分離出來。

步驟二:決定關係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命題分離出來後,我們要決定每個命題之間的關係。命題關係有兩大類:平行關係或附屬關係。這兩大類底下又可再分許多項目。請見下表:
I. 平行關係 (Coordinate)
1.      系列 Series (S): and, moreover, furthermore
2.      進展 Progression (P): then, and, moreover
3.      或者 Alternative (A): or, but, on the other hand, while
II. 附屬關係 (Subordinate)
A. 重述 (Support by Restatement)
1.      完成法 Manner/Mean/Modal (M): in that, by
2.      比較法 Comparison (//): even as, as…so
3.      正反法 Negative-Positive (- +): not…but
4.      解釋法 Idea-Explanation (Id-Ex)
5.      問答法 Question-Answer (Q-A)
B. 不同敘述 (Support by Distinct Statement)
1.      基礎 Ground (G): for, because, since
2.      推論 Inferrence (∴): therefore
3.      結果 Result/Consequence ®: that, so that
4.      目的 End/Purpose (E): in order that, so that, lest
5.      條件 Conditional (If-th): if…then, if, except
6.      時間 Temporal (T): when, whenever
7.      地點 Locative (L): where, wherever
8.      雖然 Concessive ©: although…yet, though, but
9.      回應 Situation-Response (S-R)

文法分析

    這裡「文法分析」要作的是對原文每個字的分解 (parsing),並註明其意義。在新約解經方面,這自然指的是希臘文(不是中文或英文)的文法分析。

    解經問題的關鍵在於理解希臘文的動詞時態 (tense)。希臘文的動詞時態和英文不同,它主要不是表達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而是表達「型態」 (aspect)——它是哪一種動作。希臘文動詞有三種型態:
  • 點態 (punctiliar):僅表達動作發生,沒有特別其他強調 (有時強調「一次的」動作,所對比的是線態的「持續的」動作)
  • 線態 (linear):強調動作的持續性或經常性
  • 完成態 (perfect):表達動作本身完成,但動作產生的果效持續
    點態動作通常用「簡單過去式」(aorist) 表達,而線態動作通常用「現在式」(present) 或「未完成式」(imperfect) 表達。
    所以,當三9約翰說基督徒不犯罪、不能犯罪時,兩個動詞都是用現在式,意為「基督徒不會、也不能持續地犯罪」,而二1兩個「犯罪」都是簡單過去式,表示基督徒還是有可能偶而性地犯罪,所以要勸誡他們不犯罪,若是偶而犯了罪,要懂得認罪。他們的中保主耶穌會確保他們和上帝的交通沒有阻隔。

    聖靈的重生給了我們一個全新品質的生命——這是上帝兒子自己的生命,當然是不持守在罪中的生命。但是上帝在祂的智慧裡,選擇不馬上根除我們的「舊我」,所以這個舊我偶而還會發作,叫我們偶而犯罪。

    讓我多說兩句,這雖然有點離題,但因為很多人被這件事困擾,我想藉此機會澄清一下。注意二1中 保的工作是關乎交通的,不是關乎得救的,因為這段聖經是對基督徒講的,基督徒已經得救了。基督徒犯罪不會導致他失去救恩,不管他認罪不認罪(因為救恩從來 就和他的行為無關,完全只在乎主耶穌完成的救贖大工)。認罪和不認罪的差別不是他會不會失去救恩(他不會),而是他能不能和上帝交通。基督徒如果犯罪而不 認罪,他和上帝中間的交通就出問題,他禱告上帝也不聽。

    一個基督徒不能和上帝交通是很痛苦的,因為這與他現在的生命本質背道而馳(記得他現在的生命就是上帝兒子自己的生命)。舊約大衛的例子很清楚,「我閉口不 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哀哼,而骨頭枯乾精液耗盡」(詩卅二3-4)
    所以勸勉基督徒,若不幸犯罪時,不要坐在那裡灰心沮喪,甚至被撒但迷惑去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基督徒,而是快快回到上帝面前認罪,我們的福氣與喜樂就會再回來。
 
    實際上,「文法分析」要作的應該包括以下各項:
  1. 分解重要動詞,並註明其意義(如上例所示範)
  2. 註明重要的「格」(主格、所有格)並其意義
  3. 註明分詞(Participle)與不定詞(Infinitive)的功能
  4. 註明重要的質詞(Particle)與介繫詞(Preposition)的功能
  5. 註明關係代名詞(Relative Pronoun)的前述詞(Antecedent
  6. 註明字詞次序(Word Order)的意義
  7. 註明條件句並其意義
  8. 註明多餘的字詞的意義
  9. 註明其他不尋常的文法用法,並討論其意義

    順便一提,很多人問「需要學習希臘文嗎?」

    希臘文對於解經的價值是無法取代的。如果上帝給你學希臘文的機會,趕快感謝上帝並掌握那機會。「你絕對不會遇著一個後悔學習希臘文的人」,「如果有人跟你說希臘文不是很必要,你可以肯定他沒有學過」,只是兩個常見的引述。    如果你有選擇的話,選擇學習希臘文吧!

字義研讀 -讀哪些詞

解經時,哪些詞是需要做字義研讀的?以下是一些建議:

  1. 神學含義豐富的詞 (theologically-loaded) 例、恩典、信心、律法、義等。

  1. 有爭議的解釋的詞 例、弗五23「頭」指「權柄」還是「源頭」?

  1. 可能有特定用法或含意的詞 例、路七23「跌倒」好像不是指真的跌倒,那麼它是要指甚麼?

  1. 不同的詞是否含意不同? 例、約廿一15-17用了兩個不同的希臘文「愛」字,作者是否要表達不一樣的愛?

  1. 相同的詞是否含意相同? 例、「試煉」和「試探」的希臘文是同一個字,但含意是否相同呢?

「字義研讀」或曰「讀詞」,這是最基本的,學會之後,我們就可以進ㄧ步:
1.      讀片語 (Phrase Study) 例、「在基督裡」乃保羅ㄧ個常用語,它是指甚麼呢? 例、「天國」和「上帝國」究竟一樣或不一樣呢?

2.      讀題 (Topical Study) 例、「受膏」這個題目,需要分別做「膏抹」「膏油」「香膏」等同根字、複合詞、近義詞的字義研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