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 星期五

出埃及記的神學

     出埃及記是由一位遙不可及的上帝,關心埃及地一群飽受壓逼的以色列百姓開始,接著描述帶領他們進入應許地的過程,當中這位上帝逐漸與他們建立緊密的關係。如此一卷神學上的瑰寶便誕生了,影響著舊約其餘各書卷的概念和神學觀念。

 

       要探討本書的神學,最佳的途經可能是從內容發展入手,因為隨著本書的發展,上帝以不同的方式啟示祂的心意。故事由上帝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在埃及所遭受的欺壓開始(一至十九章),這拯救為上帝的百姓帶來了當盡的責任(二十至四十章)。按地理而言,上半部的故事在埃及發生,而下半部的開始和終結是在曠野的西乃山。故事的主題包括拯救(一至九章)、立約(二十至二十四,三十二至三十四章)並上帝的同在(二十五至三十一章,三十五至四十章)

 

 【隨著內容發展而顯示的神學】

 

       本書一開始便追溯雅各家在埃及地繁衍的歷史。以色列民族飽受從法老而來的壓逼(8-10)。儘管慘遭苦待,這民族卻繼續生長繁衍(12),暗示上帝正在祝福他們。法老逼得要採取新的措施來阻止他們的人口急劇膨脹。可是,原本要成為殺人工具的收生婆,卻因敬畏上帝(17)而變成了以色列男嬰的救命恩人。經文指出,上帝因為她們存留男嬰的性命而賜福她們(20-21)

 

       由二章10節開始,故事便集中在一名嬰孩身上。他名叫摩西,因為法老的女兒『從水裡把他拉出來』。這名字亦可解作『拯救者』,正吻合他作為上帝的工 具,承擔起解救以色列民脫離法老壓逼的使命。他那種要解救別人的滿腔熱誠為他帶來了不幸和失意(1-15),卻啟動了上帝的計劃,最終達致以色列民的完全 解放。第二章結尾部分,記述以色列民的哭聲達到上帝的耳中,上帝聽見了他們的苦情(23-25)

 

      上帝向摩西顯現,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在上帝與摩西的對話中,揭示了祂的旨意和計劃。首先,上帝在燒著的荊棘中顯現(2),使那地變成了聖地(5) 然後,上帝直接與摩西說話,表明自己正是列祖所認識的那位上帝(6)。他計劃要拯救以色列民(7-9),期望摩西能肩負這項任務(10)

 

【『耶和華』的含義】

 

      在交談的過程中,上帝還啟示了祂的名字——耶和華(15)。根據三章l5節那個隱晦難明的片語『我是即我是』(I和合本作『我是自有永有的』),這個名字顯明上帝是自有永有、滿有主權的上帝,會主動為祂的百姓謀求利益。重點不僅在於有上帝的存在,更在於祂願意以行動來拯救以色列人。這個名字成了上帝給予摩西和以色列人的保證。當摩西拒絕上帝的呼召,上帝便藉不同的神蹟進一步證明祂的能力(1-9)

 

      上帝在六章29節向摩西再次作出保證的說話中,同時亦進一步說明了『耶和華』這名字。當摩西初次嘗試從法老手中救出百姓失敗之後,耶和華便把整件 事提升至神學的層面。經文不斷圍繞著『我是耶和華』這表明自我身份的模式來發展(268)。在過去,列祖知道上帝是一位全能的上帝,但他們卻不明白『耶和華』這名字的全部含義。如今這種侷限要改變。上帝跟以色列人的關係延續,是因為祂跟列祖曾經立約(4-5),但祂完全啟示祂的名則包括把以色列民從埃及為奴之地得著解放、藉著祂本身大能的作為來施行救贖、揀選以色列民為祂的百姓、讓人與祂建立關係並以祂為主,以及成就祂的應許,包括承受土地作產業( 6-8)。百姓雖然沒有因著上帝這番話而動心,但本書卻確實記載了上帝的說話得著應驗,因此也完全啟示了耶和華上帝的大能。

 

【上帝的大能】

 

      十災顯明了耶和華的能力,大自然都要聽命於上帝的旨意。每一災都比先前一災更危險。它們以三個為一組的形式出現,第三個是用以肯定前兩個是出於上帝的。法老的術士雖然可以模仿其中一些災,但始終能力有限,最終只有承認失敗。

 

      故事強調上帝與法老並一切法老所代表的發生衝突。在記述每個災發生的前後,都會提到法老的頑梗態度;在災情嚴重的一刻,他表現得好像願意妥協,但當 災情減輕,他又立即反悔。上帝利用他這顆剛硬的心來成就祂的旨意(1322,八l51932,九71235,十2027)。那是甚麼旨意呢? 經文道出了上帝其中一個旨意:『埃及人就要知道我是耶和華』(5,八22,九1416,十l-2)

 

    上帝的作為指出一個事實,就是祂能夠以大能施行祂的工作。當然,以色列亦可以同時看見上帝的作為。另一個旨意,則在埃及人所信奉的諸神與耶和華的直接衝突中顯明出來。每個災都指向埃及人的泛神信仰中的一個神祇 (神祇的數目多至5002,000),包括殺長子的第十災(十二l2)。耶和華是萬神之神。

 

      經過這場角力之後,以色列人終於從壓迫中得著解放,可以離開埃及。日間的雲柱和夜間的火柱代表了耶和華親自與他們同在,帶領他們。埃及人從後追趕,試圖在紅海邊把以色列人趕盡殺絕(十四章)。然而,上帝把海水分開,施行了拯救。埃及人的軍隊嘗試追趕,卻被海水淹沒了。眾軍兵在覆亡之前的話,正好說 明這連串事件的目的:『因為耶和華為他們攻擊我們了』(十四25)。耶和華『拯救』了以色列人;他是『戰士』,為以色列百姓爭戰(十四30,十五3)。結果,百姓信服了耶和華和他的僕人摩西(十四31)。十五章以詩歌記述了耶和華的勝利。

 

      他們前往西乃山的路上,上帝一直供應他們。當他們在瑪拉因水苦而不能喝,又在利非訂沒有水喝的時候,上帝都供應他們(十五22-27,十七l-7) 當亞瑪力人起來攻擊他們時,主再次為他們爭戰(十七8-13)。最後,他們來到西乃山,主在閃電和密雲中顯現,百姓親自經歷祂的同在(十九章)。正當百姓預備透過摩西作為中介來朝見上帝的時候,他們卻『懼怕』上帝。這位就是他們的上帝,他們如今要親自面見祂。

 

【上帝的命令】

 

      作為上帝的百姓,以色列有責任遵守主在山上頒賜的立約條款。以色列承諾會遵行(十九8)。當摩西向百姓陳明立約的誠命和典章之後,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作為立約的憑據(二十四8)

 

      人需要聽命才能與耶和華建立關係。除了這是耶和華的命令之外,聖經再沒有提出任何理據。我們若仔細分析十誡(二十1-17)和約書(二十22至二 十三33),便發現它們所列出的上帝的吩咐,包括縱橫雙向的層面,是對上帝和對人的正確態度和行為。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應服膺於與主立約關係這個大前提之下。因此,無論是家庭、社會、個人和群體的權益,都不可超出這個指標。

 

      當摩西和約書亞留在山上領受上帝寫在石版上的十誡時,山下的百姓竟然做出悖逆的事,就是造出一隻金牛贖來敬拜和領路(三十二1)。立約之後不到40 天,百姓就已經做出違約的行為。雖則耶和華為以色列人的利益做了種種事情,他們卻背棄了祂。上帝因著他們拜偶像而聲言要離棄他們(三十二7-10)。摩西為百姓懇切向上帝求情(三十二11-14,三十三12-16)。他深深地明白,以色列若失去了耶和華,便一無所有。大概是因著約的緣故,上帝的屬性如今以某些難 以言喻的方式,與祂的百姓以色列緊緊地連結起來(三十三13)。上帝以恩慈對待以色列人,沒有消滅他們(三十三l9,三十四6-7),並與百姓重新立約( 十四10-28)

 

      這一次,摩西從耶和華那裡領受了一個關乎祂屬性的特殊啟示;他求上帝讓他看見祂的榮耀(三十三18)。對於這項大膽請求,耶和華並沒有表示介意,而且答應顯出祂的一切『恩慈』(三十三l9)。經文沒有解釋『榮耀』和『恩慈』是否等同。但是,當耶和華於山上在摩西面前經過之後,姑勿論所顯的是榮耀抑或恩慈,摩西用了六個字詞或片語來形容自己。這是聖經有關耶和華的屬性其中一段最淋漓盡致的描述:『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赦免罪孽。』(三十四6-7)

 

【建造會幕】

 

      在立約和百姓違約之間,是耶和華對建造像徵祂與以色列同在之會幕的詳細指示。當中對建聖所的材料和做祭司的衣服,耶和華提出了精確的指引。三十五至四十章記載了百姓依照耶和華批示的樣式,建造和豎立會幕。

 

      會幕成就了上帝要住在以色列中間的應許(參六8),並成了百姓用以敬拜上帝和領受祂指示的地方。耶和華的榮耀在西乃山出現的時候,有煙雲遮蓋著山(二十四16)。可是,以色列民不能長居山下,聖所則隨他們四處遷移,讓耶和華永遠住在他們中間。

 

      當百姓為會幕舉行奉獻禮的時候,耶和華的榮耀覆蓋會幕(四十34)。本書結束的時候,指出耶和華與百姓同在,祂在聖所之中帶領百姓走前面的路。這位曾經在火燒的荊棘中與摩西會面(三章),又在山上向百姓顯現的上帝(十九至二十章),如今住在以色列人中間。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