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啟示文學
聖經啟示文體的特徵 , 啟示文學簡介 , 啟示文學 , 啟示文學之特徵 , 啟示文學形式的特點 , 什麼是聖經啟示文體?(Acocalypse) , 啟示文學的起源 , 啟示文學釋經原則 , 啟示文學導論 ,
聖經文體
聖經文體的結構分析 , 意義與文體相關 , 聖經體裁的分類 , 字義或寓意 ,
聖經文體(1) — 律法體裁 ,
聖經文體(2) — 敘事體裁(Narrative) , 敘述體裁 ,
聖經文體(3) —詩歌體裁(Poetry) , 聖經詩歌體之釋經原則 , 新約中的詩 ,
研讀詩歌的基本方法 , 希伯來詩歌的特色 ,
聖經文體(4) —智慧文學體裁(wisdom literature) , 智慧書之釋經原則 ,
智慧教導的歷史 ,
聖經文體(5) —福音書體裁(Gospel) ,
聖經文體(6) —書信文體(Epistles) , 書信之釋經原則 ,
聖經文體(7) —使徒行傳文體(Acts) ,
書信之釋經原則
我相信,雅各書的開頭部分是討論試煉與信心(一l-18),接著就轉到第一個問題,即基督教的實際應用(一19-二26)。這一部分從主題(一 19-26)再轉到兩個特殊的問題,偏待人(二l-13)和善行(二14-26)。接下來,第二大段是講論教導和口舌(三1-四12),用迴旋的方式,一開始先講教師(三1),然後說明口舌的一般性危險(三2-12),接下來又回到教師的資格(三13-18),然後再談誤用口舌來爭戰(四l-10)與譭謗 (四11-12)的問題。接下來則是教會裡一連串的問題:自我倚賴(四13-17)、誤用錢財來壓迫窮人(五l-11)、起誓(五12)、祈禱與醫治(五 13-18)。雅各的結語是將書信中的道德問題作一摘要,並呼籲教會,要引導犯錯的罪人回歸基督(五19-20)。這封書信明顯具均質性。
約翰壹書比較困難,但是它是用迴旋的方式繞著基督教三個重要的「測驗」來談:道德測驗(順服)、社會測驗(愛心)和教義測驗(信仰)。這兩個例子的關鍵,是如何將部分與整體相聯,並看出各個部分在作者的論證發展中如何互相關 聯。
2.研究語句背後的狀況
費 依和司陶特討論了兩個相關的問題,即,延伸應用與無可參照的事項。他們的想法是:好好作解經,肯定聖經時代特有的生活狀況,以明白我們的狀況是否可與他們 互相參照。延伸應用,就是將經文應用到與其原意並不真可參照的現代狀況中。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詮釋者必須先作出主觀的判斷,認定某種應用是否延伸得 太過分。不過,這個原則很重要。例如,哥林多前書三章16-17節和六章19-20節講到基督徒是「上帝的殿」,又從負面講說,上帝會「毀滅」那「毀滅上帝的殿」之人(林前三17);基督徒並要在他們的身上「榮耀上帝」(林前六20)。一般都將這句話延伸至有害的食物,其實原初完全沒有這樣的意思。
無可參照的事項,指書信中的狀況不再可能出現於今日。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哥林多前書第八至十章和羅馬書第十四至十五章中論剛強者與軟弱者的經文。在西方世界,我們不再有偶像的廟,或祭拜過的肉–或在廟中吃,或在市場賣,因此我們必須先找出背後的原則,然後再應用到類似的狀況中。基本的原則是:不要作出讓軟弱弟兄「跌倒」的事。然而,這不是指會觸犯律法主義式基督徒的事;而是指不要作會讓別人犯罪的事。費依和司陶特注意到三個命令:
3.注意書信中所用不同的次文體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歷史和文化解經
歷史和文化解經— 引言 , 歷史分析 ,
用歷史來解經 , 用文化來解經 ,
用地理來解經 , 地理背景的研究 ,
決定聖經中的風俗是否超越文化的準則 ,
跨越文化鴻溝 , 解經的時候切勿亂用聯想力 ,
歷史情境 , 解經的時候要了解經文的背景 ,
解經要留意聖經各卷書的宗旨和特性 ,
宗教習俗背景研究 , 文化習俗背景之研究 ,
軍事與戰爭背景研究 ,
經濟背景研究 ,
政治背景研究 ,
地理背景研究 ,
歷史與文化背景 , 要分辨聖經之教訓對象 ,
研究故事經文之方法的原則 ,
考據背景資料 , 舊精神和新模式 ,
背景資料的特定來源 ,
文法解經
經文的文法分析之歷史發展 , 經文的文法分析 , 單字與解經 ,
字義解經 , 以經文本身原來的字意來解釋 ,
聖經之用字 ,
為何文法解經如此重要 , 解經與文法 , 文法分析 ,
文法分析 , 要依照經文文法的結構解經 ,
新約解經學導論
- 第三人稱:「它的意思為何?」(解經)
- 第一人稱:「它對我有何意義?」(靈修)
- 第二人稱:「它對你有何意義?」(闡釋講道)
其實,有系統的方法並不只限於解經時用——農夫種田、麵包師烤麵包……,並不是光靠禱告,都是依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去做,才有把握得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