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創世記概論(1)

一、創世記書名
創世記是聖經的第一卷經書,是摩西五經的頭一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卷。創世記原文意為『起初『根源』『來源』
二、創世記作者與日期
作者:摩西
摩西出生於利未家族,又在埃及皇室中學了埃及人一切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徒7:22);他又曾特別蒙召上西乃山領受 神的啟示,又仗賴 神的能力,屢行神蹟奇事,將以色列民帶出埃及並過紅海。將 神的訓誨,教導百姓遵守。親身體驗四十年曠野生活,沒有任何一人能比摩西更配寫此書卷。
摩西是暗蘭和約基別的兒子,是米利暗和亞倫的弟弟(出2:1-3)。他的名字是『拉出來』或『從水里拉出來』的意思,這名字是法老的女兒為他起的。當時埃及法老王要消滅所有希伯來的男嬰,摩西出生後,被他的母親藏了三個月,後來就放進蒲草箱,隨水飄流。法老的女兒剛好到河邊洗澡,發現了摩西,在 神奇妙的安排下,由他的生母作奶媽撫養他 (出2:5-10)
摩西在皇宮長大,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他40歲時,為希伯來人抱不平,殺了一個埃及人,後來卻要逃到曠野出2:11-15),寄居在米甸,在那裡娶妻生子,一住就住了40年(徒7:22-29)。他的妻子是葉忒羅的女兒西坡拉,兒子名叫革舜(出2:22)
後來, 神在荊棘裡火焰中向摩西顯現(出3:2),差遣他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他在法老面前顯出勇敢,行了許多神蹟,包括攻擊埃及人的十災。 十災為:水變血之災、蛙災、蝨災、蠅災、畜疫之災、瘡災、雹災、蝗災、黑暗之災、滅頭生之災。 (出7:14~11:10),最為人所知的當然是紅海分開的神蹟(出14:13-18)。此後,他領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40年,卻因米利巴水事件(民20:8-13),不能進入迦南應許之地。他享年120歲,去世前登上毗斯迦山頂,遠眺迦南全境。 神將他埋葬在摩押地 (申34:1-8)
摩西的性情極其謙和(民12:3),聖經多次稱他為『神人』(申33:1、書14:6、代上23:14、詩90:1),也稱許他的『信心』(來11:23-29),更為人羨慕的是他與 神相近, 神與他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跟朋友說話那般 (民12:8、申34:10)
在新約聖經,摩西往往成了律法的代表(約1:17a、林後3:13-16
此外,摩西在以下兩方面也預表主耶穌:
(1)為 神的家全然盡忠(民12:7、來3:2;5)
(2)是偉大的先知(申18:15;18、徒7:37)
日期:主要有二種看法:(1)早期說,即約主前1500年;(2)晚期說,即主前1290年。寫於西乃山麓曠野現中東地區)。
三、創世記主要內容
(1)萬物的起源
創世記告訴我們關乎 神向人類『啟示的歷史』,宇宙和萬物的來源, 神和人的關係、 神拯救的計劃、基的預表, 神對人類的帶領和對付,其中每一種事實經過、真理、教訓和啟示都孕育在創世記這卷書中,正像雛雞尚未成形;但早已包含在雞卵裡了。
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說:『起初 神創造天地….』中的『起初』是本卷書的字鑰。『起初』在原文的意義為『原始』,講到天地的起初,萬物的起初,人的起初。特別講到 神的子民以色列家的起初。創世記的另一鑰是『創造』;『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創1:27)
(2)人類的犯罪與 神的拯救
始祖犯罪
帶來刑罰
神施恩拯救
違命吃禁果(創3:6-7)
受咒詛:逐出伊甸園(創3:22-24)
為始祖用獸皮作衣(創3:21)
罪惡蔓延(創6:11-12)
洪水滅世(創6:13)
挪亞方舟(創7:1-3)
建巴別塔(創11:4)
變亂口音,分散全地(創11:6-8)
揀選亞伯拉罕(創12:1-3)
的起初,婚姻、家庭、罪惡、兇殺的起初,有了罪就有了苦難。 神應許一個『女人的後裔』(創3:15要從一個被揀選的家族而出。創世記的主題是揀選』,目的乃是扼要述說以色列這一個民族如何被揀選成為 神自己的『選民』。在新約恩典時代, 神要通過『信心的揀選』,能使信祂的人成為 神的兒女。
聖經以『一顆樹』開始就是創世記所記載的『生命樹』,創世記就是種子,出埃及記至申命記是這種子開始滋長,直到歷史書各卷中發芽,於先知書中長苗,至福音書中吐穗,到使徒行傳與各卷書信就結出纍纍的果實來。這顯出聖經結構上之奇妙及其一貫性。
聖經又以『一顆樹』作為結束,那就是啟示錄中生命河水中長出來的『生命樹』(啟22:1-5)因亞當的犯罪,致使失去的『生命樹』,又因基督耶的再來而復現。
詩篇也有『一顆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詩1:2-3) 神旨意的人,在他的心田中都有『生命樹』,有 神生命的人都是有福的人。
四、創世記大綱
(1)人類早期的歷史(創1:1~11:32)
1. 創造(創1:1~2:3)宇宙和人類的被造
神創造天空、海洋陸地、並各種動植物,惟獨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因此人類是尊貴的,是有 神形像的。
2.亞當與夏娃(創2:4~5:32)
亞當與夏娃受造之初是無罪的,但隨他們的自由意志不順服 神命,吃了禁果後就有了罪。再由人類的歷史證實了罪的破壞性和可怕性,也看到了犯罪的苦果。
3. 挪亞方舟(創6:1~11:32)
罪惡在地上蔓延,人類終日所思儘是惡,耶和華 神定意要以洪水滅世,惟挪亞順服 神,造方舟,就蒙 神保守,一家八口倖免洪水。 神總是保守那忠心順服的人。
(2)以色列民祖先的歷史(創12:1~50:26)
1. 亞伯拉罕(創12:1~25:18)
應許成為多國之父亞伯拉罕受 神旨意離開本地、本族,往迦南地,等候多年才得一子,卻願意照 神的吩咐將兒子獻為燔祭。雖受到嚴厲的試驗,仍然對 神忠貞不渝。亞伯拉罕的信心,為 神所稱讚,也成為我們樹立信心生活的榜樣。
2. 以撒的一生(創25:19~28:9)
當亞伯拉罕要獻以撒為燔祭時,以撒完全沒有反抗。老僕人物色利百加使之成以撒的妻,他也欣然接受。以撒的順服,成為我們學習順服 神旨意的榜樣。
3. 雅各的一生(創28:10~36:43)
雅各生性狡滑,用計騙得長子的名分,一生犯過很多,從雅各一生的經歷中,可以看到 神在他身上的雕塑,終從屬肉體的生命轉成靈命成長的生命。
4. 約瑟的一生(創37:1~50:26)
約瑟被賣到埃及為奴,又被主母誣告下監牢。但有 神與約瑟同在,使他凡事順利,後因解夢正確,被提升為埃及宰相,又因恩待其兄長,由他能在逆境的際遇,能體驗到 神的旨意,一切都出於 神,可看出約瑟那高貴的品性。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讀經一助(1)

 

    聖經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及一切都應當根據聖經。聖經最長的一篇是詩篇119篇,這篇詩是論及神的話語—聖經,其中有20多節是說聖經的可愛。我們應當篤信聖經是「天來」之物,作為我們在世上最好的指南。聖靈默示了40多人來寫聖經,其中以摩西和保羅最為顯著。
 聖經是世界上一本最好的書,好到好人不能寫;聖經更是世界上一本最奇的書,奇到作家也不能寫得出來。我們千萬不要厭惡聖經。
 一 個人得救,並不需要靠讀聖經,而是藉著信。但如果我們要做一個好基督徒,就非讀聖經不可(當然,那些不識字的人可以藉著聽道)。罪惡使我們離開聖經;聖經 亦可以使我們離開罪惡。我們應當多讀聖經,好叫我們得著「得救的智慧」來生活。我們需要智慧,正如一個醫生需要多參考醫學雜誌,好使他能作一個良好的醫 師。
 聖經是用三種文字寫成的:希伯來文、亞蘭文與希臘文。聖經中有比喻、表號等,這些多數是照字面解的。

第一章  聖經是什麼?

 有人以為聖經是一件古物陳列品;有人以為聖經不過是爭辯利器的府庫;也有人以為聖經是一本「格言錄」。
「聖經」二字,是由希臘文的Biblia而來,複數式,單數用。它的意思就是一本「叢書」。這本書就是神與人在各個不同的時代所立的「約」,就是「舊約」和「新約」。請詳看希伯來書8613的預表。希伯來文的「約」字,有「遺囑」的意思。這約不是人與人的合同,於平等地位與條件下而訂的合同,而是創造主與蒙救者所立的「約」。
 聖經是一本歷史書。請注意!聖經不「只是」歷史,而是還有其他的;聖經亦不是世界歷史。聖經卻是萬物的創造史、人類的救贖史、神和人的來往史、基督的前後史、神與撒但的爭戰史(在人身上)、以色列史與教會史。
 聖經是神的言語:「……第一是神的聖言交託他們。」(羅32)神的聖言又叫做「道」。聖經是真理(約1717)。聖經不只有真理,聖經的本身就是真理。真理是不會改變的,千萬年仍是一樣,永遠都是一樣。神在各個時代,對待各人的方法是不同的,但這並不礙於真理,聖經一直都是說一樣的話。
 聖經是靈魂的食物:「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耶1516;參約663)食物是任何人都需要的,科學家與小孩子都一樣需要。吃了之後,變成血液等,從內部顯出來。聖經是我們的飲料(彼前22),是補品,病人可以多得滋養,所以是不可輕忽的。聖經又是乾糧(來514),它勝過美蜜(詩1910)。
 聖經是「寶劍」(弗617;來412),劍能刺人。聖經是兩刃的利劍,是與魔鬼爭戰的利器。
 聖經是「一面靈魂的鏡子」(雅123)。鏡子能把人臉上的污穢照出;聖經更是X光鏡,把人心裡的污穢全部照出。
 聖經是「水」(弗526)。單照鏡是沒有用的(雅124),必須用主的血和神的「話」來潔淨方可。
 聖經是「燈光」(詩119105130)。有了光,我們就可以走前面的道路,不至在黑暗中摸索。
 聖經是個「大鎚」(耶2329)。人的心好剛硬呀!但神的話語曾經打破了不少的鐵石心腸。
 聖經也是「火」(耶2329)。許多東西是水洗不到的,火卻能煉淨它們。

第二章  聖經的始末

 聖經是由神到人的:創世記11給我們看見了「神」;啟示錄2221是論及「人」。
 起初,人怕見神,怕與神談話(創310);末了,人與神有了懇切的談話——禱告(啟2220)。聖經是神的啟示,這是我們所篤信的。不過,為著方便應用,我們還得把聖經清楚地分開來看:
「舊約」是聖父的啟示,把人不信的噁心除去,好叫我們能勝過世界(約壹215)。
「四福音」是聖子的啟示。因著耶穌,我們罪得赦,得生命,基督使我們得勝魔鬼(太4111)。
「使徒行傳」是聖靈的啟示。聖靈能把我們頑固的心除去。祂使我們勝過肉體(加517「情慾」原文作肉體)。
「書信」至「啟示錄」是聖父、聖子、聖靈整個的啟示(林後1314),所以眾信徒什麼都得根據書信的明訓而行。

第三章  聖經有什麼?

 首先,我們當注意,聖經不像普通人所說的「百科全書」。不錯,聖經真是包羅萬有,但它只在平凡的描述中提出各種事物來。聖經不是一本科學書籍,但聖經有科學;聖經不是哲學,但它含有哲學。聖經更是一本述說生命之道的書。
 聖經沒有「橋」字。聖經沒有記載橋,只有河。我們需要過河,但用不著橋(書31417,出141522),這是信心。以色列人因著信過紅海,他們也因著信過約但河,橋是用不著的。我們引導人歸向基督,當用神的方法。如果一加上人的辦法——橋,就破壞了神的工作了。我們生活、工作,只能走在神的道路上。若用橋,就什麼都壞了!
 聖經沒有永生——請大家不要誤會,以為我在這裡講異端。耶穌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663)許多人根據這節聖經,就說聖經有生命。其實是耶穌的話語帶有生命,說及生命。耶穌的話裡有生命,話裡有話,是不錯的(彼前123,來412)。但這不是說,所印成的字有生命。字是死物,只是經過耶穌的口,就成了活的、有生命的了,我們務要把這個分清楚。猶太人曾經有這樣一個錯誤的思想:「你們查考聖經,因為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539)猶太人查考舊約聖經,他們在聖經裡找永生,因他們「以為」內中有永生。其實聖經沒有永生,聖經只有「永生之道」。查考聖經是得不著永生的,必須相信聖經中所記載的才可以。聖經見證基督,猶太人雖然查考,但他們沒有相信,所以得不著永生(約540)。
 那麼,聖經到底有些什麼呢?我們現在不能一一細說,只提出幾件重要的來,好使我們清楚地知道。
 聖經有歷史:聖經的歷史是關乎全人類的,由創造開始,還有傳記,首要是記載耶穌基督。
 聖經有律法:特別是摩西五經,稱為摩西的律法。舊約的律法是給以色列人守的,新約亦有律法。
 聖經有詩歌:(弗519,來1315),約伯記至雅歌,和耶利米哀歌,都稱為詩歌。
 聖經有預言:預言有許多種,先知書特別多,舊約計有800,新約200,全本聖經最少有1,000多預言,其中有333個是論及基督的。
 聖經有應許:應許分兩種,一種是帶有條件才可以得著的;另一種是無條件的,只因信就得著了。
 聖經有預表:預表有很多種,舊約特別多。預表就是用一件事或一個人等、來表明後來另外一件事或一個人。舊約的預表可分四類:事蹟、人物、物件、禮儀。預表是個影兒,後事才是真像(來101)、是形體(西21617)。
 聖經有福音:舊約提福音,只是預言,惟有新約才完全顯明。聖經有「得救的智慧」(提後315)。
 聖經有禱告:聖經中的禱告,有簡短的,也有長篇的,例如王下8章、但9章、約17章等。
 聖經還有教訓、督責、勸戒等(提後316)。教訓並不是給世人的。罪人當先悔改與相信,然後再來接受教訓。 

讀經一助(2)

第四章  聖經的「中心」

 聖經中心的「人物」:神而人的耶穌基督。舊約的一切都歸到耶穌身上,舊約是個「影子」;新約是祂的「形體」(西217)。耶穌使人得自由(約83236)。聖經就是叫人得自由的。基督比所印的書——聖經——更大(參太126,論聖殿的)。我們當以基督為中心來讀聖經,就有新的意思了。講道若不提基督就不是講道。
 聖經中心的「國家」:以色列,他們是神的選民(太24222431),四福音的選民是指猶太人說的。至於書信中所提的選民就是指教會(由猶太人與信耶穌的外邦人所合成的,弗21420)說的(弗14,西312)。
 聖經中心的「工作」:創造與救贖。在舊約的開端,我們看見創造主:「起初,神創造天地。」(創11)神創造宇宙萬物,神也創造了萬物的靈——人類。聖經的開頭就說到天地萬物的來源(創1:-2:),這是神工作的中心,為要成就祂的美意。可惜人類因為犯了罪,把神所創造的一切污穢了,罪就入了世界(創3:)。自此之後,人類就伏在罪惡之下,伏在死亡之中。神不忍看見人類滅亡,於是祂開始第二件工作——救贖。從那時直到耶穌降世,神一直是作這工(約517)。新約的開端,我們看見了救贖主:「……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121)「救恩」因此就成了聖經的中心。因為人有「罪」,神就施行拯救。
 聖經中心的「思想」:聖潔。一切屬乎神的稱呼都是「聖」的。例如:聖父、聖子、聖靈、聖經、聖殿、聖所、聖地、聖徒、聖城等,都稱為「聖」的。聖經有幾個字,是印得特別大的:「歸耶和華為聖」(出2836)。為什麼呢?因為「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帖前43)聖經的末了仍然注重這個思想:「……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啟2211
 聖經中心的「部位」:詩篇(這並不是按卷而論)。其他各卷都是神呼喚人的,惟有詩篇是人呼求神。

第五章  聖經的分法

 聖經分六十六卷:舊約三十九卷,新約二十七卷。
 聖經很自然地分為兩約:舊約與新約。舊約注重律法,新約注重恩典。傳律法的人是摩西(當然是從神來的)。他行頭一件神蹟是水變血(出719),這是律法的無情。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耶穌行頭一件神蹟是水變酒(約2111),這是恩典的豐盛。舊約對待弟兄是殺害(創48),新約的開端,我們看見有人帶領弟兄歸主(約14142)。舊約第一句話是神問人:「你在哪裡」?(創39)新約的開頭是人問神:「祂在哪裡」?(太22)舊約的愛是重在人愛神(申65);新約是「神愛世人」。(約316)舊約我們隱見「基督」;新約我們明見「基督耶穌」。(在四福音,我們見耶穌;在書信,我們見基督耶穌;在千年國度裡,我們見主耶穌基督;在永世的時候,我們見萬世的君王)。在舊約,我們看見耶穌的「影兒」;在新約,我們看見祂的「形體」(西217)。我們若以新約來研究舊約,就會看見「耶穌基督」;我們若以舊約來研究新約,就會看見「基督耶穌」。

第六章  舊約

 舊約是耶和華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出195)。全本舊約是用希伯來文寫成,不過,其中亦有幾段是用亞蘭古文Syriack寫的(拉4861871226,耶1011,但24728)。這幾段是亞蘭文,又稱之為亞蘭美加Aramaic,即古敘利亞文。這種文字與巴比倫古文並迦勒底文相同。但以理書有15個波斯字,3個希臘字。
 舊約有「指頭」所寫的(但5525),這只是提及。出埃及記3118節說:「耶和華在西乃山和摩西說完了話,就把兩塊法版交給他,是神用指頭寫的石版。」十條誡命是寫在兩塊石版內,是神用指頭寫成的,可惜因為以色列人犯了罪,以致摩西把石版摔碎了:「摩西挨近營前,就看見牛犢,又看見人跳舞,便發烈怒,把兩塊版扔在山下摔碎了。」(出3219)但寫在聖經裡的,都是神藉著人的手寫成的。

一、猶太人的舊約聖經

 耶穌所用的舊約是希伯來文的舊約,與我們所用的不同;使徒們所用的是七十譯本希臘文舊約(由希伯來文譯成)。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裡,有許多講希臘文的猶太人。相傳由於埃及王多利買、非拉鐵非王(主前285247)的請求,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就派了70位語言學家到埃及去翻譯,大約譯了100年才完成。

1.摩西的律法

 這是指舊約的頭五卷:創世記至申命記,這又稱為《摩西五經》,因為是摩西寫的。

2.先知的書

 猶太人把先知書分為前先知書與後先知書。前先知書是指歷史說的,包括: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與列王記上下;後先知書是單指著先知書說的,包括: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並全部小先知書。

3.詩篇

 他們所說的詩篇是包括很多的,又稱為聖錄Holy writings. 聖錄分為三部分:第一是詩歌——約伯、詩篇、箴言;第二是——路得記、以斯帖記、傳道書、雅歌、耶利米哀歌;第三是雜錄,或稱歷史——歷代志上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但以理書。他們不以但以理書為先知書,因他們認為但以理只有先知的恩賜而沒有先知的職分。

二、現在舊約的分法

1.五經

 創世記至申命記,這五卷書是摩西寫的。不單耶穌曾這樣說,保羅在他的書信中亦引利未記的話,他說這是摩西說的(羅105)。摩西寫了這5本書,詳細說出天地的來歷以及以色列國的初期史。他所寫的是律法,十誡是律法的綱領。文士把律法分為命令和禁令。命令是積極的,有248條,叫人行善,有所當做的;禁令是消極的,有369條,禁止人行惡,有所當禁戒的。合共613條誡命。
 創世記——又稱為「起始」的書,說萬物的起始。最可惜這是人類罪惡的起始(創317),人類失敗而墜落。結果,我們看見創世記的末了是「棺材」——死亡;「停在埃及」——世界(創5026)。
 出埃及記——又稱為「出離」的書。它的中心意思是「藉著血得蒙救贖」(378123)。這表明人類從墜落裡,從死亡中,因主耶穌的血被拯救,脫離埃及——罪惡的世界——從而成為神的兒子。
 利未記——又稱為「眾律法」的書。律法書是指摩西的五經,眾律法書就單指利未記。它主要是給祭司的律法,使他們在會幕裡供職,看顧百姓。這又是一本論「聖潔」的書,注重得救後的敬拜與交通。
 民數記——又稱為「旅程」的書。以色列人過了紅海以後,在曠野漂流四十年,過著失敗的生活。這表明我們得救以後,未能立即過著得勝的生活。我們常常都在曠野——世界——過著漂流與失敗的生活。
 申命記——又稱為「重述」的書。這個字的原文是Deuter意即第二,Nomos意即律法。合而言之,即第二律法或重述的律法。摩西在這本書內有六次演講,其中的要義有三:叫以色列人追憶以往所得神的厚恩;勸他們現在遵行所立的約;勉勵他們將來進迦南得地為業。這表明我們應當回想神的恩典,努力前進,盼望美福。

2.歷史書

 約書亞記至以斯帖記。它記載以色列國的歷史(其實除了創世記第1章到11章,其餘都是以色列的歷史)。
 士師治國——約書亞記至路得記,共三卷。
 約書亞記——記載以色列人不再在曠野漂流,而要渡過約但河。第1章至12章述說以色列人在迦南與七族土人戰爭,獲得了地土;第13章至24章說以色列人十二支派分地為業。全書教訓我們應當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61112),在屬天的迦南得神所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弗13)。
 士師記——神設立士師來治理以色列的國政。書中記載以色列人七次失敗的過程以及神七次的拯救。這表明一個人過了約但河——被聖靈充滿之後仍有失敗的可能。全書的要義有四:犯罪、受罰、悔改、蒙救。
 路得記——記載猶太地饑荒,有一個女人名叫拿俄米,她逃到摩押地,她的兒子娶了路得為妻。不久,她兒子去世了。拿俄米回國,路得亦隨她而返,拿俄米的親族波阿斯娶路得為妻。這表明基督要娶教會(外邦人)為妻。
 列 王治國——撒母耳記上至歷代志下,共六卷。這六卷書所記載的,都是列王的史事。頭三王統治全國。後來,國家分為南北:北國稱為以色列,它沒有一個好王。他 們都因犯罪而招神怒,神就藉著亞述國來擄了他們。南國稱為猶大,計有八個好王。因此,神就特別賜福給他們。可惜他們後來也離開神,所以神就藉著巴比倫來侵 吞併擄了他們去。從此,南北國都滅亡了。
 亡國與回國——以斯拉記至以斯帖記,共三卷。
 以斯拉記——猶太人在外國70年,期滿返國。以斯拉記載他們回國的情形:他們一回國就要重建聖殿。這使我們想起耶穌所說的:「……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路249
 尼希米記——重建城牆。猶太人回國後,建造聖殿(以斯拉記);同時他們又要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尼希米記)。
 以斯帖記——記載不回國的猶太人,他們在波斯得蒙神的拯救。哈曼想要殺害所有的猶太人,神藉以斯帖到王前求救。因此,猶太人免死,反而將哈曼掛在木架之上。這教訓我們「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惡人終必受報。

3.詩歌

 約伯記至雅歌和耶利米哀歌,共六卷。這是特別美麗的,在這裡,詩人把他們的經歷寫出來。
 約伯記——約伯是個義人,他敬神愛人,但他受苦也獨多。這說明信徒是要受苦難的(徒1422)。
 詩篇——當我們受苦時,神就要用詩篇來安慰我們。詩篇是祈禱與讚美,教導我們應如何讚美神(弗519)。
 箴言——它是一本論智慧的書,教導我們怎樣待人,這是一本最好的處世良箴。全書31章,每日讀一篇,每月讀一遍,獲益不淺。
 傳道書——論「虛空」。全書用「虛空」2字共32次之多。我們有了屬天的智慧,就知道世界是虛空的。
 雅歌——論基督和教會的愛與交通。當我們輕看世界的時候,就自然會追求基督(良人)的愛了。

4.先知書

 以 賽亞書至瑪拉基書,這些都是預言的書。有些先知沒有著作,聖經只記他們生平的事蹟。但有許多先知是著有書的,稱為「先知書」。先知書大概可分為兩類:大先 知書——以賽亞書至但以理書;小先知書——何西阿書至瑪拉基書。所謂「大」與「小」,並不是說他們的地位大小,工作大小,乃是按所寫的多少而分的。
 被擄前的先知:約拿,他對尼尼微說預言(主前862年);阿摩斯與何西阿,是對十個支派(以色列)說的;約珥、俄巴底亞、以賽亞、彌迦、那鴻、哈巴穀、西番雅與耶利米,是對猶大說預言的。
 被擄時的先知:以西結與但以理。以西結是在鄉間,但以理是在巴比倫的京都內。
 被擄後的先知:哈該、撒迦利亞與瑪拉基。他們指揮與安慰那些回國建殿與建城牆的百姓。
 先 知書中有預言與教訓等。他們不只說預言,而且有勸勉與督責等。預言的中心是:彌賽亞(基督)的降世與再來;以色列的被擄;猶太的被擄與歸回,還有預言彌賽 亞國(天國)的來臨與狀況。預言常有大小(或遠近)的應驗。這就是說先有一個小的、近的應驗;後有一個正式的、大的應驗。但先知書沒有預言教會。
 以賽亞書——是舊約的福音,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第1章是全書的引言;第2章至39章說以色列將要被擄的事,有警戒和責備的話;第40章至66章論以色列被擄後的事,多有安慰的話,並有關基督的救恩。
 耶利米書——耶利米是個流淚的先知,他受苦獨多。他是個政治家,更是個最大的先知(不算施浸約翰在內)。他雖然沒有行過神蹟,但神藉他顯明神的心意。他講神的公義,宣告刑罰的來臨。本書論及個人的得救,又論神的愛。本書主要的論題是:以色列被巴比倫擄掠;70年後歸回;以後分散於世界各國;末後的歸回,國度的情況並末後的審判等。他寫了耶利米哀歌,為耶路撒冷的傾亡哀哭,嘆亡國的可憐!
 以西結書——述說神的榮耀因百姓犯罪而離開聖殿,以後再歸回。「審判」、「盼望」與「異象」,是書中的要字。以西結不住地警戒百姓不要犯罪,正如保羅勸人的恆心一樣(徒2031)。第40章至48章預言千年國度的聖殿與聖城。讀以西結書要與其他三本大先知書比較,特別要與但以理書並新約的啟示錄比較。
 但以理書——這是本很重要的先知書。讀但以理書、解但以理書的人,若把撒迦利亞書和啟示錄同讀同解,就會更詳細地知道其中的意思。但以理書第1章至6章說歷史,第7章至12章是說異象中的預言,關於末後許多的事。
 何西阿書——這書論以色列(耶和華的妻)對神不忠心,並勸她歸回。這是顯明神的愛,對冷淡的人的挽回。
 約珥書——約珥對猶大說預言。他預言有蝗蟲大災,他也預言神將要施恩。這書論神的審判、耶和華的日子、將來的應許與國度的福氣。
 阿摩斯書——阿摩斯是猶大人,但他對以色列人發預言。全書的題旨是講神的刑罰臨及四鄰和猶大,也要臨到以色列。
 俄巴底亞書——俄巴底亞論「以東」(俄11)。以東是以掃的後裔。他敵對「雅各家」,所以神的報應終必臨到他。
 約拿書——神差約拿到尼尼微城傳道,但他不順服神,所以神就要管教他。後來,他到尼尼微城傳悔改的道了。
 彌迦書——彌迦是猶大的先知,但他也向撒瑪利亞說預言。全書論及以色列與猶大道德淪亡,並預言國度的榮耀。
 那鴻書——約拿曾到尼尼微傳道,尼尼微城的人悔改了。約100年之後,他們又因犯罪而招來了禍害。那鴻書是論尼尼微城的毀滅。
 哈巴谷書——哈巴穀是個「信心」的先知。他論「義人因信得生」(24),亦論迦勒底人所受的刑罰。
 西番雅書——總意是論神的嚴厲和恩慈。全書所論的大題是神以公義刑罰猶大,但神仍然愛她,且應許使她得復興。
 哈該書——哈該論猶大人回國與建殿。哈該責備百姓不再建造神的殿;他又說這殿要比以前的殿更榮耀。
 撒迦利亞書——撒迦利亞比哈該年輕。在一個晚上,神給他八個異象,都是關乎神對選民的供給與恩典:仇敵要被滅;偶像被除去;城與殿的恢復;並彌賽亞的顯現。本書有許多象徵與預表,所以解釋本書的時候,要特別當心,以免弄錯。
 瑪拉基書——這是舊約末後一本書,書中多責備(因百姓與祭司都敗壞極了)。他又預言彌賽亞的兩次來臨,並預言兩位先鋒。

三、舊約對我們的用處

1.為我們寫

 舊約是對猶太人說的,不是直接「寫給」我們,而是「為我們」寫的,我們要把舊約作為參考。若有與新約的原理相合的地方,我們就可以直接應用在我們身上。但我們總不要忘記這是給猶太人的,是「舊」立的約。

2.對我們正當的用處

 舊約的歷史,給與我們不少的借鑑。良好的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不好的便成為我們的鑑戒(林前1011)。舊約的律法絕對不是給我們的(不是給我們「守」的),我們只能從中取出「教訓」來(羅154)。 舊約的應許多半是給以色列人的,我們不能直接取用,只能借用罷了。舊約的預言使我們知道未來的事。有許多已經應驗了的預言,使我們可以證實聖經是從神來 的。舊約的預言只給我們一個「影兒」。我們可以從舊約每一卷中認識神的大能和美德,並且可以得著不少的教訓。但我們千萬不可輕視舊約,因為耶穌常常提舊 約,使徒亦是很注重舊約的。

3.解舊約的原則

 要看上下文,先從字面瞭解,然後看靈意。但解預言就要從上下文瞭解,要按字面解釋,不要靈意化了;字面不能解的時候,然後求靈解。我們應當根據新約看舊約。

讀經一助(3)

第七章  新約
 新約是耶穌與門徒所立的約(路2220)。新約聖經是與舊約有區別的,耶穌離世的時候,新約聖經還未出現。

一、新約的文字

 全本新約聖經(除了馬太福音)都是用希臘文寫成的。馬太福音最先用希伯來文(或稱Syro Chaldaic)寫的(因為當時巴勒斯坦通用這種文字),後來才被譯成希臘文。還有幾段是用別的文字寫的: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太2746,參可1534)這幾個字是亞蘭文。十字架上的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希利尼三樣文字寫的(約1920)。至於約翰福音86節、8節,則是耶穌用指頭在地上寫的字,不過所寫的內容並沒有記在聖經內,所寫的字早就被塗抹了。

二、新約名字的意義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耶3131)這是預言基督再來的時候,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所立的新約。但這亦可用來指耶穌與門徒(猶太人)所立的新約: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路2220,林前1125)英文聖經新約二字——New Testament是采自拉丁文武甲特譯本——Novum Testamentan.「字用Testament本來不很合適,因為這個字是含有見證遺囑的意思,用Covenant更合希臘文的意思(即原文)。這就是主耶穌與我們所立的

新約是指在中保耶穌身上設立的:為此,祂作了新約的中保;既然受死贖了人在前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來915)這裡所說的前約就是指舊約。舊約是與新約相對的(林後314)。

 新約又是一本,不過這本書是的,與普通的書大有分別。直到第4世紀的末葉,新約被認為是基督徒的聖經。,最先就是神表明祂與人的關係,後來轉入記錄之內,就成了恩典的約(比較舊約行為的約)。舊約也是一本書:亞當的譜系原文是亞當的書(創51);耶穌的譜系是新約的書,馬太11,原文是世代的書。但這不僅是一本書,而是由二十七卷合成的,是聖靈用七個不同的作者寫的。

三、新約的分法

 請我們注意,新約的分法比舊約的分法更要緊。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一點,就會把許多寶貴的真理混亂了。

(一)歷史書——馬太福音至使徒行傳,共五卷。四福音是耶穌的言行錄;使徒行傳是使徒們傳福音的記錄。

1.四福音

 馬太福音至約翰福音,共四卷。這四卷書記載耶穌的事蹟。許多人都稱四福音為耶穌的生平。如果嚴格地說,四福音並不是耶穌傳,因為聖靈不是把耶穌的一生都記載出來(約2125)。除了耶穌的降生,福音書很少提到祂29年的歷史。只有路加24052提祂12歲的時候在聖殿裡的事。我們不能盡知祂的工作,但可以知道祂自己。許多人喜歡把四福音合編,但這不是聖靈的心意。為著研究而合編,不是絕對不可以的,但要知4位傳道者寫作的觀點與角度是不同的。聖靈不是報告者,而是著作者。他把所有的材料拿來,用合宜的方法來排列,有棄置,亦有加以註解,絕不是機械式的。但4位傳道者是沒有一點幻想和加插。他們只是把耶穌介紹出來,讓祂說話。他們各人的觀點是不同的。啟示錄第47可以說明這四方面的寫法:第一個活物像獅子;第二個像牛犢;第三個臉面像人;第四個像飛鷹。這四個活物可以說明四福音記載耶穌的四個方面。獅子是獸中之王,耶穌是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啟55),馬太福音記載耶穌是猶太人的。牛犢是僕役,有忍耐與服務的意思(申254);馬可福音記載耶穌是個僕人。第三個臉面像人,這是說耶穌的為人方面,有同情心(來21418)。路加福音記載耶穌是完全人;飛鷹是高飛的(賽4031),說出耶穌的神性。約翰福音記載耶穌是全能的神。拿這四個方面來讀四福音就很清楚了。

 我們通常說《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其實只是一個福音——「耶穌基督的福音,不是四個福音。不是馬太等人的福音,而是基督的福音由馬太、馬可記載出來罷了。

 恩典的原理不是在福音書內,而是在書信裡,不過,這也是根據耶穌的死與復活而來的(羅42425)。

符類福音」Synoptic,馬太、馬可、路加三卷合稱符類福音,因為這三卷所記載的多半相同,是符類的。符類福音記載耶穌是站在猶太人的背景下說話與行事的。他們多半記載耶穌所的,惟有約翰福音是注重耶穌所的。符類福音從外面寫耶穌屬地方面的為人與工作;約翰福音是從內裡寫耶穌屬天方面的神性。

 馬太——馬太是個稅吏(太99103)。猶太人當時是受羅馬人治理的。馬太是猶太人,但他替羅馬人收稅,所以猶太人恨惡他。但聖靈就用了一個人所恨惡的人(當然相信了)來寫新約的第一卷。馬太福音是猶太人的福音,其中有很多經文的原意,是要一個明白猶太人的習慣和長老們的遺傳與教訓的人才能瞭解的。我們讀馬太福音的時候,必須緊記這是耶穌直接對以色列人說的: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太1056)馬太福音是對以色列家而不是對外邦人說的: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太1524我說,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猶太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羅158)還有,馬太福音11節是從亞伯拉罕說起的:亞伯拉罕的後裔……亞伯拉罕是猶太人的始祖(太39)。它從亞伯拉罕說起,這更證實它是對猶太人說的。它是用希伯來文寫的,這又證明它是寫給猶太人的。

 馬太福音特別注重的問題。馬太11的原文先提大衛:耶穌基督的世代的書,大衛的兒子,亞伯拉罕的兒子。(直譯)大衛是說的問題。王有百姓:自己的百姓(太121)。要對錫安的居民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太215)耶穌不是教會的王,祂是教會的未婚夫。祂乃是猶太人的王。王是有國的,馬太福音提天國不下三十次之多;而其他的福音多是說神的國

 馬太福音沒有提信耶穌的人有永生等字樣,這並不是說馬太沒有提信心,乃是說馬太不是對外邦人講救恩的:馬太對猶太人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32417107)馬太只提悔改,未提信福音,這是留待馬可福音說的(可115)。至於馬太福音對我們的用處,以後我們還要討論。

 馬可——許多學者都承認說馬可福音是寫給羅馬基督徒的,因為馬可不像馬太引用許多舊約的經句。新學說主張馬可是排在馬太之前,但這是沒有什麼根據。馬可福音的作者是彼得,馬可只不過是個記錄的人。

 馬可福音的主題是耶穌是僕人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必被高舉上升,且成為至高。(賽5213)它的要字是立即立刻等,因為一個順命的僕人是立即聽命的。

 馬可福音16920,在最好的原文古卷——《西乃古卷》,《梵帝岡古卷》是沒有的,這段經文有可疑的地方。請不要誤會,不要以為我是個不信派。世界最好的解經家都證明這段經文在一些原文古卷裡是沒有的。

 路加——路加是一個醫生(西414),是保羅的同工(門24)。他寫書都是根據保羅提供的材料寫的。他是按事實的次序寫的(路13),而馬太則把同類的事實放在一起。路加多記耶穌的神蹟。因為他是個醫生,所以他很留意耶穌醫病的事。路加記載耶穌是個完全的人,所以他追蹤到亞當(路338)。路加福音是寫給希臘人的。因為當時的希臘哲學家與道德家正在追求一個完善的人,所以路加把這個完全的人介紹給希臘人。

 約翰福音——它與符類福音有點不同。符類福音是作者站在猶太人的背景寫給猶太人、羅馬人與希臘人的,他們把耶穌所作的告訴他們。而約翰福音是一本補充的書,是最後寫的。馬太、馬可、路加他們3人把耶穌的事蹟寫了,而約翰則把他們沒有寫的補充上去。約翰多寫耶穌的話語,他是向全世界說的,因為:祂到自己的地方(以色列)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約11112)約翰福音記耶穌是神的兒子祂的人得生命11說出祂的本源,末了,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相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2031生命是書中的要字。

 四福音的始末:它們的次序是非常奇妙的,四福音的開頭與末尾都顯明耶穌生平的要事,這是值得我們留意的。

 四福音的開始:馬太福音的開頭是記載王的譜系;馬可福音的開頭是記載僕人的尊貴」——從神來的;路加福音的開頭是記載祂的人性;約翰福音的開頭是記載祂的神性

 四福音的末了:耶穌末後的事是復活、升天、差遣聖靈降臨與祂的再來。馬太福音的末了(28章)是記載祂的復活;馬可福音的末了(1619,有古卷沒有920節)是記載祂的升天;路加福音的末了(2449)是記載應許賜下聖靈;約翰福音的末了是記載吹一口氣2022)與再來2122)。

 四福音一共記載了耶穌講的比喻35個,行的神蹟35件。

2.使徒行傳

 這是記載使徒們在地上傳福音,設立教會的經過,可說是一本初期的教會歷史書。這本書在福音書的道種例解,解明聖靈在教會中的工作。使徒行傳沒有詳細地記載各使徒的工作,而是主要地記載兩個使徒的言行與工作:彼得(1:-12:)和保羅(13:-28:)。彼得是猶太人的使徒,但外邦的門也是藉著他開的(10:)。保羅是外邦人的使徒:我對你們外邦人說這話: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榮耀我的職分。(羅1113原文)使徒行傳也可以說是聖靈的行傳,使徒行傳2章裡講到聖靈已經降臨了。祂一直在地上工作,直到教會被提為止。這本書充滿了聖靈的能力與權柄,使我們知道聖靈的時代開始了。

(二)書信——羅馬書至猶大書,共二十一卷。書信不是歷史,乃是原理

 書信是使徒們所寫的。在每一卷的開頭(除了希伯來書、雅各書與約翰壹書)都有寫信等字樣的(詳看羅17,林前12,林後11,加12,弗11,腓11,西12,帖前11,帖後11,提前12,提後12,多14,門1,彼前11,彼後11,約貳1,約三1,猶1)。希伯來書的開端雖然沒有提寫信」2字,但在末了,我們看見:弟兄們,我略略寫信給你們,望你們聽我勸勉的話。(來1322)在2425節又有問安,約壹、雅各書雖然沒有提寫信」2字,但有寫給」2字: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又報給你們的資訊。(約壹145)雅各書雖然沒有提寫信」2字,但開頭就有請安的事:「……請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雅11)這樣,我們就很清楚地知道這二十一卷都是信劄,不是歷史。

 書 信是教會的真理。如果沒有書信,我們就讀不懂四福音(特別是馬太福音,耶穌是站在猶太人的背景下說話的),因為書信是解釋耶穌言行的,是我們應用的部分。 聖靈藉著使徒們把福音書揭開給我們看,並指示我們當怎樣遵行。書信是真理與生活的教訓,很詳細地教訓我們怎樣過聖潔的生活,使我們生命有長進。

1.保羅書信

 羅 馬書至希伯來書,共十四卷。若按寫信時間先後的排法,最先是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是保羅在哥林多(第二次行程)的時候寫的。羅馬書至加拉太書是他在第三次行 程的時候寫的。以弗所書至歌羅西書、腓利門是在保羅坐監時候寫的。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希伯來書(?)是關乎牧養與治理教會的書信。

 羅馬書——總題是因信稱義,請特別注意11617

 哥林多前後書——論教會道德敗壞、人格破產(詳看林前3351667章;8:;10:;116202212101423等)。哥林多後書說他們悔改了。

 加拉太書——總意是:有的人信仰失敗,他們要靠守律法得救(加31217等)。

 以弗所書——它是新約的約書亞記,使我們進入迦南過著屬天的生活,得勝仇敵(弗612)。

 腓立比——總意是:在患難中要喜樂(腓44)。這是保羅坐監的時候寫的,他勸勉腓立比教會要喜樂。

 歌羅西書——總意是:當防備理智、哲學與律法。歌羅西書28節的理學,原文是哲學。我們切不可因著世智把我們的信仰動搖了。

 帖前與帖後——總題是:基督再來。帖前的末了都有提到主再來的事。但可惜他們誤解了等候的道理,以為只要等候基督再來就不用作工。所以保羅寫了第2封信去更正他們的錯誤: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後310

 以上9封信的排列,亦合乎耶穌一生大事的次序,並我們從祂所得著的福氣與盼望。如果我們細心地一一比較,就會覺得非常有意義了。

個人的書信:提前至腓利門書,共四卷,分別寫給3個人。

 提摩太前後書——總意是:牧養神的教會。一個傳道人或監督應當有好的行為(提前412),並對聖經有深切的認識(提後31516)。

 提多書——教會的組織、純正的信仰與聖潔的生活。注意!教會本身不是一個組織,乃是生命的肌體,基督的身體。但教會是組織的。提多書的內容有許多是與提摩太前書相同的。

 腓利門書——總意是:代求(門10)。

希伯來人的書信:希伯來書是給希伯來人(猶太人)的。它雖然沒有明說這是保羅寫的,可是書中的語氣很像保羅的筆法,多半的解經家都認為它是保羅寫的。本書與舊約比較,就看見新約比舊約更美。更美」2字,在本書共用過13次,是書中的要字。信主的猶太人正在受逼迫中,所以保羅勸他們要持守福音的盼望。

2.普通書

 雅各書至猶大書,共七卷。保羅書信是保羅1人寫的;但普通書信是由另外4個人寫的:雅各、彼得、約翰與猶大。

 雅各書——總意是:真信生行為。我們不只因信得救,更當有好行為來顯明自己的信心 。

 彼得前後書——總意是:盼望。主若未來,我們當忍耐等候,切不要失去這美好的盼望(彼後319)。

 約翰壹、貳、三書——總意是:愛心,特別是約翰壹書(比較保羅書信的總意是信心)。

 猶大書——總意是:謹防假先知。我們如果容讓不信派,我們的信心行為盼望愛心等,都會漸漸失落,歸於烏有了。

3.保羅與約翰

 保羅與約翰是新約兩位突出的寫作家。保羅寫的最多,共十四卷書信(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雖是路加寫的,但路加是從保羅那裡得材料的)。保羅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他的書信都是對外邦教會(除了希伯來書)說的。約翰的靈性頂高,他寫了約翰福音書,關乎;約翰壹、貳、三書,關乎;啟示錄,關乎

4.猶太人的書信

 希 伯來書、雅各書、彼前、彼後、猶大書,共五卷(比較猶太人的福音書就是馬太福音)。這五卷是直接寫給猶太基督徒的。他們信了主,但仍要守律法,因為他們還 是猶太人。他們守律法並不是為得救,而是為作個好猶太人。但保羅書信就沒有叫外邦信徒守律法,反倒說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來725)這總有點分別(不是教會問題,弗21416,而是國籍問題)。我們只能從中取出教訓,取出恩典的原則,但我們不能單以猶太書信作為完全的根據。

5.書信的內容

1)教義——加拉太書、羅馬書、希伯來書。
2)教會秩序——林前、林後、提前、提多書。
3)教會真理——以弗所書、歌羅西書。
4)世代的結局——提後、彼後、約貳、約三、帖後、猶大書。
5)生活——腓立比書、帖前、腓利門書、雅各書、彼前、約壹。
 (6) 預言——啟示錄。啟示錄的總意是基督再來。第4章以後,都是
             預言主再來以後的事。

四、新約對我們的用處

1.福音書

 除了約翰福音之外,其他三本福音書都不是直接給我們守的,因為它們是站在猶太人的背景下寫的。我們可以直接取用約翰福音,因為它是寫給全世界的。請注意!耶穌的話語不是直接給我們守的,因祂是對以色列人說的。其中有幾段經文是需要說明的:若有人聽見我的話不遵守……(約124750)這段是指得救問題說的。聽見遵守是指46)說的。凡棄絕祂不領受祂的人,要受末日白色大寶座的審判,這是對不信的人說的。但愛主的人也遵守主的話(約1421),並且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藏在心裡(西316)。又有人根據馬太2820來教訓外邦人要守寫給以色列人的登山寶訓: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但這節經文的意思不是這樣。這是對外邦人說的:先作門徒,並要受浸(19),再來注意這節的教訓。字不是指馬太福音一切的話,而是主復活前與門徒約定在祂復活後到加利利山上所說的一切話(太281619)。祂在山上與門徒不只講了 一兩 句話(18),而是對門徒講當怎樣把祂的話教導凡信的人。這是祂在復活後在山上所說的一切話。教訓」2字,原文只作,意思是教導他們怎樣遵行。遵守」2字,原文是tereo,意思是看守、察看。原文還有萬事」——panta,這字與羅馬書828的相同。我們不是遵守馬太福音的話,而是要察看耶穌所說過的各樣事物。把都教訓他們遵守譯作都教導他們察看萬事,我們就不會誤解聖經了。耶穌的話,必須用十字架及復活的亮光來光照,才能叫人明白;有些話語是要在祂升天后才能明白的。

2.使徒行傳

 這是一本榜樣的書。有了榜樣,還當有聖靈的引導方可。(徒1520)是我們要禁戒的。

3.書信

 這是特別對教會說的。書信就是教會的真理,是我們當遵行與根據的。這都是主釘十字架與復活後的話語。

4.啟示錄

 這是一本預言的書。23章是給當時的眾教會,亦預表後世教會,但預表需要有書信的根據。

5.聖經的預表、異象與比喻

 聖經中的預表、異象與比喻等,都不能作根據,只作參考,必須有書信的明訓才可以。沒有原則,只根據一個預表或比方,許多錯誤與幻想都是從這樣的解經而來的。我們又不能把一個真理分析得過分,否則我們就會遇到許多的難處了。例如我們這許多的人,怎能成為羔羊的一個新婦等問題,我們就不必去分析它了。

上帝與神

「請問你要買聖經嗎?」「要神版還是上帝版?」「啊?聖經還有神版和上帝版的分別啊?原文有不一樣的意思嗎?」

其實「神」或是「上帝」這個字的翻譯是從Elohim 而來,早期聖經的宣教士翻譯聖經的時候,有的人主張用「神」來翻譯這個字,有的人則主張用「上帝」。其實呢,兩個都可以使用,只是視對使用者來說,那個譯名比較能表達這位創造主。

和合本是1890年在上海召開的宣教士大會中,所決議要進行翻譯中文聖經的成品。當時是由各國派來的宣教士推派代表組成翻譯委員會;翻譯的時候,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一些重要神學用詞要如何翻譯。

因 為基督教不像天主教,有個像教宗或主教一般可做最後的裁決的權威者,這個爭論在眾多宣教士當中無法得到一致的答案;所以就交由聖經公會來解決。當時的英國 聖經公會決定採用「上帝」的譯名,美國聖經公會要用「神」;討論了許久,各自有所堅持,後來的協議就是各自印刷不同譯名的聖經。

神學上的理由
支持翻譯為「神」的論點在於,希伯來文的Elohim是個屬名,可用來單指創造宇宙的那一位,也可泛指一般的神明而不是人。可用於單數也可用於複數。中文的「神」這個名詞,剛好符合Elohim 的這兩個意思。

支持翻譯為「上帝」的理由,他們認為如果翻譯成「神」,容易跟一般的神明混淆,而且在中國古籍中「昊天上帝」被視為宇宙最高的主宰,所以用「上帝」來翻譯,才能夠表達出獨一崇高的意味。當然,遇到 Elohim 指一般神明的時候,還是把它翻譯成神,以示區別。

地方性的理由
有些地區,由於語言使用的習慣或宗教文化背景,一講到「神」,通常就聯想到眾多的神明,如果要指向那位崇高的神,感覺似乎有點混淆。對這樣的人來說,就會主張應該用「上帝」來翻譯 Elohim。 對於沒有這種顧慮的人,他們就會覺得使用「神」這個字來翻譯,是很自然的。

由於Elohim 譯為「神」或是「上帝」的作法,無法在宣教士中得到一致性的共識;最後美國和英國聖經公會同意各自印行神版或上帝版的和合本聖經。為了排版的關係,「神」這個字的前面於是加上一個空格,好讓兩個版本的版面頁數能夠一致。

後來拿到神版聖經的讀者,見到「神」前加有空格,不知道先前的翻譯歷史,才會以為是尊稱的特殊用法。其實,現在聖經公會提供這兩個版本,就是要讀者依使用習慣選擇「神版」或「上帝版」聖經。

所以也在這裡提醒讀者,當購買聖經時,可以看一下你所要購買的聖經書背上,如果有個類似 的符號,就代表它是「神版」。否則就要向所購買的對方,清楚告知所需的聖經是「神版」還是「上帝版」喔!

猶太聖經的分卷排序

希伯來文聖經雖然只得24卷,卻完整地包含了我們現時所用的39卷舊約書卷(撒母耳記、列王紀及歷代志的抄卷是沒有分上下兩部份的,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還有十二先知書均各自合成為一卷)。今天舊約所用的分卷排序及名稱,始於希臘文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希伯來文聖經不但在分捲上跟現時有差別,排序上也有不同。傳統希伯來文聖經書卷的排列次序如下:

一、律法書(The Laws)

1創世記、2出埃及記、3利未記、4民數記、5申命記。
二、先知書(The Prophets)
A. 前先知書(The Former Prophets)
6約書亞記、7士師記、8撒母耳記、9列王紀。
B. 後先知書(The Latter Prophets)

10以賽亞書、11耶利米書、12以西結書、13十二先知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

三、聖卷(The Writings)
A. 詩歌書:14詩篇、15箴言、16約伯記。
B. 節期書:17雅歌、18路得記、19耶利米哀歌、20傳道書、21以斯帖記
C. 歷史書:22但以理書、23以斯拉記 + 尼希米記、24歷代志

聖經的形成

舊約正典

a.        一直以來,以色列人都是靠「人」作為上帝的代言人;直至在約西亞時期之後,他們才逐漸意識到要藉著「文字」或「書籍」來認識上帝。這種由「人」轉為「書」的方式,是否也會見於人類社會其他方面(如政制)的發展呢?你認為這兩種方式各有甚麼好處?

    以「代言人」方式傳達上帝信息的好處是具權威性,不會因為不敬畏上帝的王當政,而影響耶和華向以色列人曉諭祂的信息。
     以「文字」或「書籍」來認識上帝的好處在於這媒介的普及性和延續性。約西亞王在位,律法書被廣泛地向人民宣讀和教導,全國上下就變得積極地順從上帝的命令。甚至是當聖殿被毀,法書逐漸取代聖殿的地位,成為信仰的中心,延續了猶太人的宗教和文化傳統。
b.        你對「口述流傳」的過程有何看法?
由於「律法書」或「五經」的內容是經了一段相當長的「口述流傳」後,才被寫成「書」。它的內容早在成書前已成了猶太人信仰生活的「規範」;這些規範日後更成為猶太教群體用來衡量其他書卷正典地位的準繩。
c.        一些被聖經作者引用的文獻資料,本身並不帶有如聖經般的權威和正典性,但所引用的部分就帶有正典性,原因何在?
當聖經作者撰寫其作品時,必然使用不同的口述流傳或文獻資料,但當書捲成書後,其權威是內在的、是上帝所賜予的,所以其正典性是沒有追溯力的;它的權威只屬於最能代表上帝啟示的正典文獻本身,而非它所引用的資料。
d.        哪些舊約書卷較先被納為正典呢?試從猶太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兩方面說明其中原因。
   五經是最早被猶太人廣泛地接納為正典的舊約書卷。
    由於五經中的律例在以色列群體的宗教和文化生活中一直佔有核心的地位,所以五經中的律法部分可能比敘事部分更早出現。聖經書卷(尤其是五經)在聖殿被毀後發揮了新的功能,猶太人因為被擄而散居在不同地方,五經取代了聖殿原有的中心地位,成為猶太人宗教和文化最重要的標記。
e.        你認為為何在公元23世紀時,拉比會經常就以斯帖記和傳道書的正典身地位出討論?
主要是因為以斯帖記中沒有提及「耶和華」的名字,而傳道書的語調過分消極和憤世嫉俗,容易使人對傳統信念失去信心。
f.         從歷史角度來看,羅馬天主教於何時才正式確認舊約次經的正典地位?
羅馬天主教是在1545~1563年的「天特會議」時才確認舊約次經的正典地位。

新約正典

a.        甚麼原因促使有關耶穌言行的流傳由「口述」方式發展成「筆錄」方式?
早期基督教會是在猶太教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然而,為要確立基督信仰的獨特之處,新約教會就必須與猶太教分別開來若要更確切地建立基督徒的身份,就必須在已有的正典(指舊約聖經)上建立新的規範和正典。加上那些第一代的「口述的見證者」開始相繼離世,教會逐漸視那些記錄主的事蹟和話語的「文獻」等同於「主的話語」本身
b.        作為「新」規範的傳承者需要有甚麼條件呢?這條件對於新約正典的形成有何重要?
     作為「新」規範傳承者的新約正典,其形成是一個集體下意識式的認受,所以這27卷書必然是內含相當的權威,以致信徒在閱讀時,可以很自然、又很清晰地察覺。
   這條件對新約正典的形成非常重要,因為新約正典絕非一個人或一小撮人的意向所能轉移或改變的。教會領袖所扮演的角色,並不是要賦予任何新約書卷正典的地位和權威,而只是把一些書卷的「正典性」發掘出來,並加以公開確認。
c.        按文中所引述帕皮厄斯的一番話,你認為他正身處「口述」還是「筆錄」的時代呢?
帕皮厄斯所身處的是「口述」和「筆錄」的轉接時期,但當時新約正典的地位仍未確立,所以他對口述傳統的重視高於當時已流傳的福音書卷。
d.        根據上文的簡述,你認為有甚麼因素加速了整個新約成典的過程?
公元2世紀中期,由於有一些人所傳講的主耶穌與傳統的信念有所出入,特別是馬吉安和孟他努這兩種異端的出現,更使教會領袖和信徒愈來愈感受到有必要為「新約正典」設定界線,一方面為分辨上帝所默示的經典,另一方面則為防備異端滲入教會。
e.        倘若有人問你:「新約聖經在哪一年成典?」你會怎樣回答?
雖然自第2至第4世紀期間,已有不少教會領袖見證我們現存的新約27卷書的正典地位,但傳統對「新約正典」正式被確認的日子,則算於第4世紀。在東教會方面,對新約正典的正式確認,一般以亞歷山太教父亞他拿修於367年的復活節所寫的第三十九封《節期書信》(Thirty Ninth Festal Letter)為準;而西教會的官方確認,則以393年希普會議(Synod of Hippo)為準。

正典的神學

a.        我們可根據甚麼來斷定聖經正典已經完結?作者於此的立場如何?
作者認為聖經正典已經完結,原因主要有這兩方面
     新約教會成立之初和隨後的早期教會在上帝的救恩歴史是非常重要和獨特的時期,使徒們經歴和記錄了主耶穌的言行,上帝的聖言和啟示達致最高峰。所以,早期教會的領袖和信徒是代表著歷世歷代的教會去確認並見證聖經正典(尤其是新約)的成立
   我們認信「現有正典聖經的全備性」。約翰福音二十章3031節和二十一章25節明明地告訴我們作者約翰取材的選擇性,雖然正典聖經未必包羅上帝給予人的所有啟示和教導,但所包括的已經足夠了。
b.        若聖經正典書卷可以因著時代的改變而不斷增修,那會帶來甚麼後果(試比較上一節所提到的孟他努的主張)?
若聖經正典書卷可以因著時代的改變而不斷增修,則正典就沒有一個固定的規限,會隨著時代而變更,正典的內容一方面會順應時代而不斷膨脹,同時舊的啟示也不斷被新的啟示所取代;換言之,教會就不再有如舊約般穩定的正典了。
c.        馬丁路德所持「正典中的正典」觀念與信徒讀經時不自覺地區分「正典中的正典」有何分別?
今天的信徒雖然沒有明確支持馬丁路德「正典中的正典」的立場,但教會的聖經教導、平信徒的讀經生活、以至聖經的發行(例如「紅字版」聖經)都間接營造一個錯覺,為某部分的聖經較其他部分重要,貶低了聖經整體的價值和意義。
d.        你信主多年以來,對聖經的認識會否仍只集中於某幾卷書呢?你覺得這是甚麼因素所使然?

聖經的流傳

甚麼是原稿?

a.        文中對「原稿」的討論(特別文中提及上帝那種動態式的啟示)與你一貫的想法有何出入?從這個角度來看,你認為今天我們對以賽亞書的理解,與最原初作者的理解有何不同?
²      從現代人的角度,「原稿」是作者原來編寫的那份文獻,它和出版後的文本應是一模一樣的,任何人都不能在未經作者同意之下更改「原稿」。但古典文獻的流傳並沒有「原稿」的觀念,後人可以在原來的文本之上進行增補,使書卷的信息更完備和豐富。更重要的是上帝那種動態式、互動的啟示,上帝能按需要在不同時間、透過不同的人,啟示祂的信息。
²      今天我們閱讀以賽亞書時,我們相信整卷書都是上帝所啟示的信息,但當以賽亞撰寫首39章,以至後人再補上繼後的20多章時,他們大概未曾想,己從上帝領受而來的,會成為後來歷世信徒都閱讀的書卷,甚至正典聖經的一部分。
b.        翻閱《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或《新譯本》內文的註腳部分,嘗試列舉幾個異文。
【自行作

聖經證據的來源

a.        一般來說,載錄聖經文本的資料有哪幾類?試簡述各類的特點。
載錄聖經文本的資料可分為3大類,分別是「抄本」、「古代譯本」和「教父著作」
²      「抄本」,或稱為「手抄本」(manuscript),專指那些從原稿或較早期的抄本直接抄錄下來的聖經文本的資料。
²      新約的「古代譯本」指距離原稿三、四百年間所譯成的譯本;舊約的古代譯本則可能與所譯書卷相距一段更長年期。譯本是為信仰群體中不懂原文的人而設,很多是源自崇拜時的口譯版本,有些則是完整的譯作。
²      「教父著作」是古代教會領袖的著作,往往引用聖經經文,更有為聖經書卷撰寫註釋書。以新約而言,最早期的教父,有很大機會直接閱讀過原稿,他們著作中引用的語句是重整聖經文本的重要資源。
b.        試列舉幾個古代舊約譯本的名稱及早期教父的名字。
²      古代譯本:《他爾根》(Targum)是亞蘭文寫成的舊約譯本,《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是希臘文寫成的舊約譯本,《古拉丁語聖經》(Old Latin Bible)和《武加大聖經》(Vulgate)是拉丁文寫成包括舊約和新約兩部分的古代譯本。
²      較舉足輕重的早期教父包括革利免(Clement of Rome)、坡旅甲(Polycarp of Smyrna)、特土良(Tertullian of Carthage)、愛任紐(Irenaeus of Lyon)、俄利根(Oregon of Alexandria)和耶柔米(Jerome)。
c.        為何使用教父著作中引用聖經的語句來重構聖經原來的文本會是那麼困難?
教父著作中所引用的經文不一定是直接引用的,而且許多語句根本只是憑記憶引述。

舊約聖經的流傳

a.        現時的希伯來文聖經主要是以哪一份抄本為基礎?既然有那麼多希伯來文聖經抄本存留下來,為甚麼現時的希伯來文聖經基本上只沿用這一份抄本的文本呢?
²      現時最通行的希伯來文聖經版本主要是沿用《列寧格勒翻頁書抄本》的文本為基礎。
²      因為它是惟一一份最古老和完整屬於馬索拉傳統的抄本。
b.        死海古卷的發現對希伯來文聖經的重構工作有何貢獻?
²      猶太人聖經的每一卷書,除以斯帖記外,都從死海古卷中發現抄本佐證,而且這些抄本所屬的年期比較「馬索拉」抄本早了足足1000年。從對照死海古卷和馬索拉文本的相似程度,可見證那代表著主流的希伯來文聖經文本的馬索拉文本,有極高的可靠性和準確度。
²      死海古卷展示某些有別馬索文本的地方,似乎更接近《七十士譯本》,大大提升了《七十士譯本》的權威性和可靠性,否定了過往經文鑑別學學者認為《七十士譯本》翻譯質素參差的誤解。
c.        死海古卷所反映的昆蘭群體的聖經觀與我們今日的聖經觀有何不同?
死海古卷很可能是昆蘭群體所使用的希伯來文聖經文本,這些抄本顯示昆蘭群體可能同時使用兩個不同的版本。即便一個如昆蘭群體般保守的猶太群體,也接受上帝的教訓可藉著不同版本的文本共同表達出來,表示他們對信仰的敬虔乃建基於整體的信息內容,而非執著於文本的字眼相同與否。
d.        上文提及的希伯來文聖經的「文本標準化」過程,是學者基於所有的資料而提出的假設理論;若這理論成立,你對這個流傳過程有何感受?你可否看到上帝的保守?
【自行作答】

新約聖經的流傳

a.        上文曾列舉幾份較為重要的新約希臘文抄本,如P46、《西乃翻頁書抄本》和《梵諦岡翻頁書抄本》,你還記得這些抄本如何影響我們對個別書卷的背景認知和歸類嗎?
P46的原產地是東方的教會,在那裡希伯來書一直被視為保羅的書信之一,所以P46這抄本將這卷書納入保羅書信裡。《西乃翻頁書抄本》則包含新、舊約聖經(《七十士譯本》)和一些教父著作(包括《巴拿巴書》和《馬牧人書》)
b.        處理舊約聖經文本的方法是「策略性」,而處理新約聖經文本的方法則是「折衷性」。為何會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
²    由於歷代希伯來文舊約聖經的文本都倚重馬索拉的文本傳統,雖然有多份希伯來文抄本的存在,但既然它們都源自馬索拉文本,學者就「策略性」地選取其中最完整和最古老的《列寧格勒翻頁書抄本》作為希伯來文聖經的文本依據。
²    希臘文新約聖經文本的處理方法卻是「折衷性」,因為見證新約文本的證據繁多而互有歧異,不能依賴某一抄本的載錄,要「折衷」地拼合所有文本證據的結果。
c.        上文提及「20世紀之前出版的希臘文聖經,其中一大弱點是太倚重二手資料作為經文鑑別的依據」,「倚重二手資料」的缺失是甚麼?(你可從撰寫學術論文的方面想,特別是當你未核查資料而「引上引」時,可會有甚麼問題出現?)
過於「倚重二手資料」是難以確定所引來的資料是否準確,特別是當無法鑑證資料的來源。若從學術的角度看,所引來的資料可能失去其權威性。

經文鑑別與不變的信息

a.        在你日常生活中,你有否留意不同的人(如不同年紀、職業等)對「準確」的要求程度或有出入?這點可否幫助你對「經文雖有歧異,但信息卻不變」的現象有多一點的體會呢?
【自行作答】
b.        在處理異文和抄本之間的歧異時,我們不期然會問:「承載上帝話語的文獻竟然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版本,那麼,人是否真可以憑藉這些會變的媒介來領受上帝永恆的信息?」你對上文所提供的解說是否滿意?
【自行作答】
c.        古時的人如教父或猶太人能夠接受文本差異的情況,但現代人卻似乎較難接受。你認為是甚麼原因呢?
在一些較著重口傳模式的社會裡,焦點放在較大的篇幅和整體的信息上,字眼間的歧異並不那麼突顯。但現代人是以文本作為信仰規範,若有差錯,可能反映出信仰上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