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把神的話語切割的適當)真理的道。」(提後2:15)
相信這「按正意分解」其中一個要素就是要運用詮釋的方法。為一段經文作註釋(exegesis),就是說把經文的原意詮釋出來。為了達到以上目的,就是根據解經的步驟(exegetical steps/hermeneutical process)。我想藉著以上所認識和討論的,提議以下十個步驟,盼望可以幫助今日的解經者更「正意」地詮釋一段經文:
一. 肯定所要註釋的經文(Confirm the text)
在此,有兩個動作需要遵守:
(1) 先把欲註釋的經文閱讀數次。看看所選的經文是否是一個合適的段落。可以對照其他譯本,比較看看該段落是否相同或有差異。面對中文聖經,一般先以《和合本》為底本,然後參考其他譯本。
(2) 用自己的語言把該段經文中重要或含糊的句子翻譯出來。
二. 「歸納」與「結構」(Inductive method and Structural criticism)
(1) 應用「歸納研經法」/「敘述詮釋法」(如果是敘述體)把該段經文的要素整理。
一般上,歸納法就是向該段經文提出七個問題:何人?何處?何時?何事?何話?為何?如何?
(2) 應用「結構研經法」/「結構符號詮釋」於該段經文。這可以藉著從歸納法找出來的“符號”應用在這結構。然後,找出這些符號之間的關係。
這時,註釋者已經把整段經文剖解出來。使人一目了然的看清楚每一個部份。
三. 肯定該段經文的修辭、風格、特別體裁(Rhetoric and Genre)
(1) 先注意和分辨經文是屬於那一類文學體裁或特別的文學體裁。
(2) 檢查該段經文是屬乎那一類的修辭(Rhetorical structure)或當中一些句子屬於某些修辭。然後,把這些特別的修辭和風格分析出來。
(3) 檢查該段經文是屬乎那種風格(genre)或當中一些句子屬於某些風格。然後,把這些特別的風格分析出來。你可借用修辭詮釋法來深入分析。
四. 字義與語意(Words Meaning)
解經者最好對聖經原文的文法稍有認識,如果不是,必須懂得使用一些原文詞典的工具書幫助查尋一些字的意義。先把重要的字眼或詞句列出來,然後才查考聖經原文字典或神學辭典。有兩個步驟要分別出來:
(1) 字義:這就是要根據字源學來尋找字的整個發展過程。除了查考字典以外,也要參考該字在不同的文本中的用法。
(2) 語意:尋找語意就是要確定一位作者在他所設計的文本中的字是否有“特別的意義”。“特別的意義”就是說這宗教用語是否含有象徵性或多義性質。除了參考字典以外,也要求對聖經宗教用語的掌握以及深入的剖析該文本的結構。
我是拫據最近釋經學者的建議,特別列出所需要用的字/詞典:
原文註解聖經:王正中,「聖經原文串珠註解」。浸宣:台北,1992。
1. 聖經字典:
G. W. Bromiley ed.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4 vols. Grand Rapids : Eerdmans, 1979-.
Elwell, 《聖經神學辭典》。(有光碟版)。香港:証主,2001。
《當代神學辭典》。楊牧谷譯。(有光碟版)。台北:校園,1998。
2. 新約原文字典:
W. Bauer. 《新約希臘文中文辭典》。王正中編。台灣:浸宣,1986。
J. P. Louw & E. A. Nida eds.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ldon Semantic Domians, 2 vols. United Bible Society, 1988.
3. 舊約原文字典:
F. Brown, S. Driver & A. Briggs, A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Peabody : Hendrickson, 1979.
4. 新約神學辭典:(要注意這一類辭典都含有編寫者自己的神學觀點)
G. Kittel ed.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10vols. Grand Rapids : Eerdmans, 1964-1976.
C. Brown e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3vols. / 有光碟版. Grand Rapids : Eerdmans, 1975-1978.
舊約神學辭典:
G. J. Botterweck & H.Ringgren.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8 vols. Grand Rapids : Eerdmans, 1974-.
R. L. Harris. 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 Chicago: Moody Pr, 1980. 或《舊約神學辭典》。
五. 分析背景(Historical Background)
(1) 查考作者的背景。包括作者是誰、對象、年代地點、目的、主題、特徵的背景。
(2) 查考其歷史、文化、宗教、經政、地理、等背景。
六. 上下文與以經解經(Context and Inter-textuality)
(1) 上下文:有兩個步驟要執行。
第一,查考其緊接的上下文。或從上下節、或是上下段、或是上下章,找到一些解釋的線索或甚至是該段經文的解釋。
(2) 以經解經:就是要借助串珠聖經,或經文彙編找出類似的經文,並且對照這些經文之間的意思。為要從另外一處獲得更清楚的支持。
七. 敘述者與讀者反應(Narrator and Reader Response)
這兩者必須排在一起看是因為解經者必須先辨認作者/敘述者的目的(他如何控制資料和表達),然後才看看我這位解經者今日如何按著我的處境/我所代表的群體來回應該段經文。
(1) 敘
述者:如果該段經文是敘述體,可按敘述詮釋步驟(如果你已在第二步第一節使用,可參考那些資料)把當中的情節、人物、佈景列出來。目的是要認識敘述者。可
從兩個角度來分析。第一,要確定這敘述者是屬於(或何時)第一人身的或是屬於第三人身;第二,詳細察看這位敘述者如何描述和把意見寫下。也就是說,那些是
它這位敘述者的話/註解。總括來說,就是說要把這敘述者“現影”(或“曝光”)。
(2) 讀者反應:作為該文本今日的讀者,必須先認識自己的主觀因素(包括心理狀況,神學思想,目的,態度,環境等等),然後確立自己的解釋群體,再深入經文分析當中的權力關係和當今的意義。(要知道,只有某些經文適合這樣的分析)。
八. 參考註釋書(Compare with Commentaries)
只選擇二至三本“好”的註釋書就夠了。註釋書可幫助我們:
1. 參考其他人/學者怎樣解釋(或提供意見)該段經文,尤其是一些困難之處。
2. 比較其他人對該段經文的解釋。
3. 去認識過去許多人對該段經文的解釋。神學期刊如註釋書一樣,都是有用處的“第二手”參考資料。
九. 個人反省:讓自己有一段時間來思考反省所得著的(Self Reflection)。
(1) 既然已經過八個實際的解經步驟工作,必然對該段經文/文本已有深入的看見。這時必須讓自己有一段時間安靜下來反省,也聆聽聖靈的聲音。問問該段經文有那些“一般的得著”及“特別的看見”?把它們列下。
(2) 問:是否經文所引起的難題都得到解釋?
當然以上的不一定可以得到絕對的答案。但是,至少藉著之前的註釋或是參與不同的註釋書得到一些亮光或是“可能性”的答案。
十. 應用:藉著以上步驟思考有那些得著/亮光是可以應用於個人或信徒生活方面(Contextu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這
也可以說是思考「處境」解經和「屬靈的應用」的時候:就是思考在註釋過程中所認識的「原來處境」及「原來經文信息」要如何在你今日的「現代處境」中作“正
位”的工作。在作“正位”的工作時,必須考慮「釋經循環」所引起的四個因素:就是釋經者的歷史處境、釋經者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聖經(經文原意)、神學。「屬靈的應用」就是把一些經文的意義套用在信徒生活的層面。